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开启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台中大甲镇澜宫,近20年来每年都要组织信徒前往福建莆田湄洲岛进香朝圣,使其成为与湄洲岛妈祖祖庙联系最密切的台湾妈祖宫庙。每年农历三月,镇澜宫妈祖必到嘉义新港奉天宫进香,10万信徒徒步8天7夜,这也就是著名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
大甲镇澜宫位于台中大甲镇顺天路上,奉祀妈祖,建于清雍正10年,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是大甲地区人文发展与中心,整座庙的建筑以黄色琉璃为瓦、燕尾状屋檐,屋脊和殿堂廊柱都刻上各种***形,雕梁画栋,绚丽耀眼。“大甲妈祖出巡”则是每年农历三月最盛大的活动,10多万人的进香队伍浩浩荡荡,由大甲出发步行前往新港奉天宫,进香祭祖活动完后,再徒步回来,历时多天,是台湾最受瞩目的宗教活动。
大甲镇澜宫为大甲重要的古迹。福建湄州人林永兴来台谋生,定居大甲,并将带来的湄州妈祖供奉于自家厅堂,当地的福建籍百姓纷纷前往参拜,遂有建庙之议,而庙宇于清雍正10年完成。每年农历三月,镇澜宫的妈祖必到嘉义新港奉天宫进香,各地的信徒不分男女老少,组成声势浩大的进香团,进行为期8天7夜的徒步参拜,这也就是著名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
庙内有多件古物流传至今,例如清乾隆年间的“护国庇民”、“佑济昭灵”古匾,清光绪帝赐的“与天同功”古匾,以及“诚求立应”、“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今天的大甲镇澜宫,在工艺匠师长年雕琢下,呈现繁复辉煌的庙貌。庙前龙柱为精细浑厚的石刻镂雕,屋顶布满五颜六色的人物、花鸟、走兽剪黏,詹下大片雕饰按金,正殿神龛周遭更是富丽,层层叠饰,金碧辉煌,散发出华丽不俗的庄严气象。
相传清雍正8年(1730年)兴化府湄洲屿林永兴渡海来台,并携带妈祖香火至大甲地区定居谋生。雍正9年(1731年)大安港开为岛内贸易港,往来船只甚多,林氏所带来的妈祖,深受地方人士的尊崇与信奉,于雍正10年(1732年)择现址兴建一小祠。乾隆35年(1770年)由地方士绅林对丹等人捐资重修,始具规模,使妈祖庙成为大甲地区53庄居民(今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乡镇)的信仰中心。乾隆52年(1787年)12月举人陈峰毫及地方士绅连昆山、巧化龙等人倡议重建,此次重修于乾隆58年(1793年)完成建筑。同治11年(1872年)大甲妈祖庙再次重修,完成庙宇建筑后,并举行庆典及安龙神仪式,改名为“镇澜宫”。镇澜宫于光绪18年(1892年)再次重修。日据时期,1899年镇澜宫局部重修。1915年至1920年,将三川殿拆除重建。1934年,大甲西门王燕翼发起重修,并捐款1200余元,隔年发生墩仔脚地震,所幸大甲地区未受震灾,居民咸信是妈祖的庇佑,1936年完成庙宇的建筑,同年11月29日举行祈安清醮庆典。
台湾光复后,1953年,镇澜宫再度以步行的方式前往北港绕境进香。1964年,镇澜宫增建钟鼓楼,并聘请鹿港大木匠师施坤玉、施镇洋施做神龛木作、叶鬃施做剪黏,使庙宇建筑焕然一新。1980年,镇澜宫因庙宇梁柱腐朽,遂将旧庙拆除重建,至1984年完成重建,并举行安座三献礼大典。1987年,为纪念妈祖成道1000周年,镇澜宫组团经日本转赴大陆莆田湄洲祖庙谒祖进香,并自湄洲祖庙分灵一尊妈祖回台奉祀,举行“湄洲妈”安座三献礼。大陆雕刻的妈祖是以年轻女神为依据,台湾则是以中年神韵为版本。
早年镇澜宫皆前往湄洲祖庙谒祖进香,日据时期因航运不便而改往北港朝天宫绕境进香,1988年改往新港奉天宫进香至今。每年农历元月15日,由庙方掷决定进香日期,并选出头香、贰香、参香、赞香等,为台湾天数最多、徒步进香范围最广的妈祖绕境进香团。
大甲镇澜宫绕境进香活动,全程均徒步前往,第1天驻驾彰化南瑶宫,第2天驻驾西螺福兴宫,第3天驻驾新港奉天宫,第4天于新港奉天宫举行祈福、祝寿及回驾典礼,第5天驻驾西螺福兴宫,第6天驻驾北斗奠安宫,第7天驻驾彰化天后宫,第9天回驾大甲镇澜宫。
大甲镇澜宫的进香庆典仪式,分别有祈安典礼、上轿典礼、起驾典礼、驻驾典礼、祈福礼、祝寿典礼、回驾典礼与安座典礼,全程以古礼祭祀。每年大甲镇澜宫的进香活动,俨然成为台湾民间宗教的盛事。镇澜宫妈祖起驾当日下午3时,于庙内举行“祈安典礼”,由庙方向妈祖禀报绕境的相关事宜,并祈求参与进香活动的人员平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台湾大甲镇澜宫 全台最盛大的妈祖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