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PAD、阅读器到电脑,从电视小荧屏、电影大银幕,到户外巨大的LED广告显示屏,从碗里的叉子、新型智能腕表到各种穿戴在身上的智能设备;从公交到地铁,从商场到学校,满眼的屏幕都在宣告:你躲不过,抗拒不了!
屏的技术把世界变平了,每个人都可能变成世界的中心;屏的技术把人心阻隔了,每个人都可能变成电子的奴隶,在没有手机或网络的环境中,即便与众人相聚,也依然摆脱不了“失联”的恐惧……
技术极客乐观地认为新技术将会使人们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能够胜任多任务处理方式,将“碎片化”变成一种常态。艺术家悲观地表示,智能“屏”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将被屏幕操控,成为彻头彻尾的“屏奴”。
世界是屏的
无论技术发展得多快,一定要在人的本能与技术之间筑起一道樊篱;否则,必然带来无穷后患和本性的迷失。
今天,移动互联和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正将前人的种种预言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屏真的很多。曾几何时,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屏只有电视、电脑和电影。而今天,随着移动互联和智能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屏”不仅已随处可见,而且几乎和我们的一举一动息息相关。
手机这块屏无疑抢占了人们日常生活“第一屏”的位置,与之紧密相关的是电脑、电视、平板。早上起来在家里一边听着平板播放自己喜爱的音乐,一边吃好早饭;出门上班,地铁和公交里,音乐列表在手机里继续播放;到了工作地点,上班的间隙,电脑里依然可以跟上自己播放的曲目和进度。下班前5分钟用单位的电脑找到一部精彩大片的视频,又可以推送一下,轻松地一路从手机看到平板,还能投影到家里的大屏电视上尽情观赏。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屏,内容在多屏间的无缝共享和互动已经成为必备的生活方式。
纸张可谓是人类最早面对的一张“屏”。但屏幕的进化直接导致了纸张的没落,各种电子阅读器、App或者统而言之“新媒体”,已经取代纸媒,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一载体。纸质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的生活方式,而非获取信息的必经之途。欧美的某些读书组织为了提倡人们回归纸质阅读,还想出了让性感美女陪读作秀,在赚足眼球的同时可谓煞费苦心。
但实际上,许多主打阅读和写作的电子屏的发展方向,都在向纸张固有的一些便利的特点靠拢。Kindle等电子阅读器采用的E-ink技术,几乎完美地模拟了纸质书的舒适阅读体验,看久了也不晃眼;某厂商近期宣布即将在5月上市的电子纸,可以配合专用笔流畅地还原书写的感觉,总重量不超过60克;某些手机采用的曲面屏幕、柔性屏幕开始恢复纸张的材质特点,如此看来,完全可反复折叠的“纸屏”离商业生产也不会太远。屏的发展在经历轮回。
全面占领
上面说的“屏”是自然而然的:它们赖以存在的核心元素就是屏。还有不少东西,原来可能和屏搭不上什么联系,甚至现在也根本看不到屏幕的存在,但它们依然包含了所有屏幕发展的共同方向:互联、智能;它们功能的实现都要依靠智能屏幕终端的显示。它们,也是“屏”的。
苹果公司的CarPlay项目曾被认为要为汽车打造一套专属的智能操作系统,后来证明只是iPhone在车载系统上的延伸。当然,安卓手机也具有类似的功能。通过软硬件的配合,智能手机内的App投射到汽车的屏幕上,就能让***的GPS导航仪、行车记录仪、车载电话等系统下岗了。
说到智能汽车就不能不提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这辆智能汽车已经无故障运行了数十万公里。在今年的TED会议上,Bran Ferren发表演讲称,能让无人驾驶汽车成功的的五个“超级元素”都已经具备了:超级云计算中心、超敏感应器、实时高速无线通讯、汽车的电力控制和发动、制造能力。因而他认为这项技术不久将投入实用、改变历史。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感应器与中控的云端数据沟通,随时了解路况,并接收其他汽车的行驶数据,选择最佳的行进路线;因为感应器的存在,也不会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整个系统里的交通信号灯因时因势而变,更灵活地管控交通。在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大都市里,智能汽车有望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汽车毕竟本身已经在中控等系统运用了部分电子智能技术,而你能想像吃饭用的餐具也能“屏”一下吗?已经上市销售的一款智能叉子内置了传感器,能够记录你吃了多少口,甚至还能记录将食物从盘子里送到口中花了多少时间。这些都通过蓝牙传输到App里显示和记录下来。发明者认为,东西吃得太快会导致发胖;因此,如果你吃得太快,叉子会振动,提醒你放慢速度。
好吧,水杯也能智能。一款叫Cuptime的水杯能精确地记录你的每一次饮水及饮水量,配合水平衡算法,将在最适合的时间提醒你该喝水了。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成功募集到了130多万元人民币的资金。
看到这里,于是“智能文胸”也见怪不怪了,何况还有总喜欢发明奇异物品的日本公司参与。该国某高端内衣品牌研发出一款“真爱文胸”,据称这款智能产品的特点是在文胸上附有传感器,当穿戴者遇到“真爱”,心律、呼吸和血压上升到一定指标时,文胸会自动解开。另外,也还有类似的“真爱睡衣”、“真爱内裤”……
日本人并不寂寞。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参与研制的“减肥文胸”,通过传感器收集皮肤和心脏的数据,并传输给智能手机进行分析,从而提醒佩戴者何时可能会产生“情绪化进食”的冲动,并提出建议,来帮助她们防止暴饮暴食。美国某公司的***癌检测智能文胸看上去似乎是最靠谱的,据称,利用该智能文胸对650名妇女所作的检测中,对于可疑肿块的检测准确率高达92%,这甚至超过了X光检查的70%准确率,且在成本上也更具优势。
生活因屏而变
世界是屏的,因而世界更是平的。屏的技术把世界变平了,每个人都可能变成世界的中心,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辐射他人,但这个“世界”,是为你而私人定制的:你接收到的信息是自己想看到的,或者是由大数据后台根据你的偏好推荐的;你所传播出去的一切也都只被设定的特定群体接收,他们围绕你设定的主题和你互动;现实世界中,各种智能设备会领会你的意***、执行你的指令,帮助管理好你的一切。
但屏的世界带来一个问题:碎片化。注意力分散的生活方式导致人和屏要不停地接触,否则就可能因为获取不到信息而感到焦虑不安。最典型的就是“手机依赖症”、“Wifi依赖症”,当这类人的手机没电或者进入到没有网络的环境,他们几乎就和“失联”一样恐惧。有人还为此发明了专门的术语“FOMO”(Fear of Missing Out);相对地,能有节制地接触屏幕,享受线下生活,则被称为“JOMO”(Joy of Missing Out)。
技术的支持方提出:早在1996年,尼葛洛庞帝的经典著作《数字化生存》中就描述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比特重建世界、媒介再***、虚拟现实等。他对由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持乐观态度。现在已经快过去20年了,书中的许多预言已经实现。每当新技术出现时,公众和媒体上都会出现针对其弊端的批判,就在最近几年,还能看到“何弃疗”的电击疗法治网瘾的新闻。把新事物看作洪水猛兽,最后只能被这股浪潮裹挟,“死在沙滩上”。
这些说法当然有道理。不过,反对方的想法也不容忽视。有人建议,无论技术发展得多快,一定要在人的本能与技术之间筑起一道樊篱;否则,必然带来无穷后患和本性的迷失。一个例子是安全上的担忧。例如,汽车如果全盘智能化、依赖云计算,万一中控系统或者云网络被攻破,一部高速飞驰的汽车就能轻易成为“夺命于千里之外”的杀人机器。另外,像前面提到的智能文胸、智能睡衣,听上去很好玩儿;但是仔细想想,如果连真爱这样的东西都要靠屏幕来确认,那岂不是人性的极大悲哀?
手机、电脑、电视、平板、照相机……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现代人几乎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屏幕。哦不,有些人吃饭和上厕所也不例外。
在德国召开的一场数码科技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换言之,除了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钟查看一次手机。你“达标”了吗?你能忍住多久不看手机?你能想像手机不在身边的日子吗?生活仿佛就是从一个屏幕切换到另一个屏幕,周而复始但仍乐此不疲。从公交到地铁,从商场到学校,满眼的屏幕都在宣告:现代人已经沦为了“屏幕之奴”!
为什么不能少看一点屏幕?回忆童年与小伙伴在外撒野打闹,我们拥有更多“真正的快乐”,整天刷手机、玩平板、打游戏难道就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如果可以,拿出你每天看屏幕时间的1/10和周围实实在在的亲朋好友面对面交流一会儿,屏幕之外的世界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