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想去旅游的时候,居然有人请我去做旅游大使;在我想吃好东西的时候,就有人来请客;在我想看书的时候,就有人送书;在我琢磨做公益的时候,遇到了想资助的朋友;在我考虑怎么样发展生意的时候,认识了想与我们合作的大客户;在我愿意尝试做节目主持人的时候,就有人请我来尝试;而在我正考虑在新的海外旅行计划和业务路演如何安排得过来的时候,我原来主持的节目因为调整而不需要我坚守在这样一个岗位上了。看起来,我的人生轨迹总是那么可钉可铆,该来的就来了,该去的就去了。要我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大概就非“幸运”莫属了。
中国人信运气的人大约有四成,而下意识中期待的运气的人就更多了。从恭喜发财,到一路顺风,其实都是一个对于幸运的期待与祝福。那么幸运有一定的逻辑么?我自己的经验是有的,说出来,看看与其他朋友的认识有没有共同之处?
一是接受任何自然形成的境遇与结果,不管有多么的不甘愿与委屈,而恰恰这样的习惯使得你把很多得到的东西当成了横财而充满了欣喜,而偶尔的失去则显得平常;二是主动地投入与献出,作为自己一种先行投入的习惯,因为当你在前行的时候,就是一种典型的实际行为信用,而更容易得到人们的信赖,在普遍愿意后付款的模式下,先行投入者反而得到更多的自然回报;三是在我们不需用的时候,奠定多元的资源基础,因为多元的资源基础才使得我们可能在遇到不同问题的时候遇到更多可能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得到的帮助其实是我们自己提供的,因为那一定是以直接(比如你帮助过的朋友)或者间接(比如你因为帮助别人而留下的好名声)的方式来源于我们的某种前提条件。
运气是可能有的,但如果我们把运气当成一件非有不可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可能失望,原因在于运气只是一个概率,在我们不期待的时候我们把得到当成幸运;而在我们期待的时候,我们把没得到当成倒霉。因此幸运心理学,就是一个投入心理学,一个信用心理学,一个奉献心理学与一个积极心理学。在我看来,那些幸运的人因为这样投入的原因而收获更多的幸运,而相反期待得到的人却变得更为不幸。
如果我们想做幸运儿,我们就需要更多地超越自己,成为关注他人的人,成为更为设身处地的人,这样才能奠定我们幸运的自然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