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究竟为何?二者孰重孰轻?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可谓经久不歇。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对二者关系的不同理解影响着教育工作者们不同的教育方法。新课标的改革更是推动了这一问题的热议,当前形势,知识的大量堆积与能力的发展哪个更有利于学生?本文立足实践经验,辨析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浅谈个人所得,希望能够有助于观者理清其间关系,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知识;能力;转化
如今社会,学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反差越来越明显,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的例子出现,不断给社会各界敲响警钟。现在的学生普遍问题就是知识多能力弱,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去总是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学为所用,造成知识与能力相距甚远的结果。而新课标则对此作出了调整,变学生为主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的认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育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内容。只有把握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的将其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的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社会价值。
一、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人们长期讨论的话题之一。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其中有这样两种观点: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所以知识更为重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固然,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极为迅速的社会,可谓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若说能力一定比知识更重要,则太过片面。知识,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与规律。而能力,则看不见摸不着,是人们生存生活的方式方法。但是这些方式方法却来自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以及对规律的掌握,也就是源自于知识的积累。所以,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并不存在可比性。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的学习知识打好基础,才能将学得的知识化为己用,转变成自身运用知识的一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讲,知识学的越好,越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没有相应的知识为基础,而只去追求能力,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但是也不能只追求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对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储备知识的过程,当知识量储备到一定程度时,就将它们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以此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有了这种学习的能力,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不然读的再多亦是死物,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能力是知识的外在表现
前面提到,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能力。一个人所使用的行为手段和方式方法代表着这个人的能力,而这些来自于他对事物的认知也就是他积累的知识。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行为能力的内在本质就是知识,即能力是知识的外在表现。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个人的知识积累的无比深厚时,他对于事物的理解必然不同于目不识丁之人,外在表现自然也随之改变。
又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何谓“才”?知众人所不知,及众人所不及就是“才”,就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之所以能够表现出不凡的能力,依托的就是这富五车之学。
就好比是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拿一道高中生的题目去问一个小学生,那他必然解答不出,因为他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存,所以他并没有解答这道题目的能力。而拿相同的题目去给高中生,那么就容易多了,这就是因为高中生自身储备的知识足以对题目进行解答,表现在外的就是他具有解答的能力。
有学问的人讲起问题来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讲出的都来自他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知识做铺垫,想必语言匮乏,干涩无力。这也印证了,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表现就是能力。
三、知识与能力不能划等号
知识与能力虽然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他们之间亦存在着差异,不能将它们一概而论画上等号。知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是人们进行判断的标尺和行为的依据。能力则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个体差异的综合特征,代表着一个人的心理水平。
越来越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知识够多并不一定能力就会够强,许多人的知识与能力发展并不协调。同样的知识量,有的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可有的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以往教学方式太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学生只知道死学,无法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众多高知低能的学生就是实例。这也是对广大教育领域学者的一个提醒,知识不代表能力,学的多不代表就用的多,现阶段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将死知识化为己用,促进其转化为行为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效果。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能力,但这种转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并不是自动自发的,还需要教师对之进行催化。这种转化条件就是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广泛的运用到所学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已有知识转化为选择知识、理解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所以说,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们也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将知识硬塞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方法。如何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是目前教师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知识转化为能力对教学的启示
把握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教师而言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知识和能力的理解,由此来设计教学。知识能够转化为能力,能力又促进对知识的吸收,教师的教学方案应围绕这一对关系不断进行调整,找出最合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重视知识,亦在于重视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这一过程,在厚实的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单强调知识的储备,也不是一味去培养能力。单强调知识的储备只能教出书呆子,读的再多不会运用依然是死知识,真到用时又无法拿出来用,是以讲高分低能,极不可取。一味去培养能力而荒废知识的储备更加没有值得赞扬之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底蕴何谈能力?所以,两者不可有失偏颇,要做到兼而顾之。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我们应迅速对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代背景相融合,教授终身致用的基础知识,强化对学生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推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五、结语
目前,人们总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追求知识量的巨大,认为知识代表了一切,实则不然。如今空有满腹知识却不能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人数量众多,没有实际行动能力,这些知识只能是一副空皮囊,没有足够的能力作为支撑,是无法正常运作的。反之同理,能力需要知识的积淀才能够得以表现,没有足够的知识却空谈能力就像是没有地基的高楼,无法长久。
知识与能力之间密不可分,作为教师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又转过来反作用于知识,无论哪一个对学生来讲都十分重要。没有足够的知识做后盾,能力只是一纸空谈。教师在加强对知识的教授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推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变知识为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以学习的能力去接受容纳新知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庆男.当代教学理论:概念、问题与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蔡克勇.2l世纪中学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杨叔子.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J].中国高教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