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注意改善、优化经常项目出口结构,尽量扩大经常项目中的劳务和服务贸易出口。
一、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例达到70%
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上半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1.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与同期GDP之比达到127%,比2005年上升18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继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货物贸易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占比最大,对外汇储备增加额的贡献率达65%。由于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例较上年同期上升了6个百分点,达到70%,是国际收支顺差的主导因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比为30%(见***1)。
二、对目前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结构的分析
1、中国商品货物的顺差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在快速增加,并且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额顺差比例已经达到70%,表面上看,这是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但仔细分析我国经常项目内部结构就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中国商品货物的顺差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各组成项目看,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自货物贸易、经常转移、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贷款等其他投资。其中经常项目应该是国际收支的基础。表2给出了目前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下的基本情况。
可以看出,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贸易收支的大额顺差,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9158400万美元,其中商品贸易收支顺差近79996百万美元,而服务贸易为逆差565900万美元,可见中国商品货物的顺差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反映了中国在与他国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商品贸易是中国的优势所在,而在服务贸易中,中国还主要扮演着引进者的角色。
2、商品货物的顺差占经常项目的顺差比例较大,使我国付出了代价、承受了风险
中国商品货物的顺差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当前以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这点也相应地体现在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分类中“杂项制品”出口额的增长上,根据出口商品分类,“杂项制品”主要包括了服装、鞋靴、手提包、钟表等类似物品,主要集中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也构成了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这就是贸易收支顺差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重要来源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我国劳动力虽然众多,但却建立在较低的劳动生产率上。一直以来,有优势的劳动力价格是我国吸引外资、出口创汇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因此而付出了代价和承受了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通常是以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换取国外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但是这样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表面上造成了出口不断的增多,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实际上将自己置于了长期不利的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枯竭,产业结构的落后和竞争力的下降,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最终导致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的恶化。第二,长期忽略环境问题,会影响贸易的发展,甚至导致国际收支的逆转。发展中国家很少将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因而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商品相比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第三,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主要依靠低附加值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性产品的出口,我国在付出环境资源代价的同时,国外消费者却因此得以享受廉价的产品与劳务。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收支顺差背后我国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为出口导向型,这类企业往往通过大力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中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出口创汇中实现赢利,进而帮助中国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顺差。但这类投资不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并没有带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提高,反而会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平衡。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经常项目顺差。对我国来说,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所限,经常项目出口主要是利用本国资源转化为商品出口,又由于我国人均资源量低,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稀缺,如果过分依赖本国资源来扩大出口,从短期来看是以牺牲国内资源为代价;从长远来说,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所以,尽管经常项目顺差可以增加外汇储备,以增强我国的对外金融实力,但一定要注意改善、优化经常项目出口结构,尽量扩大经常项目中的劳务和服务贸易出口。
收藏本文,请发1211到958868306(移动)/92190906(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