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谍战题材的影视剧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语境下的电视文化产物,运用二元对立的叙事策略,通过悬念设置、感情围绕、职场暗黑等手段,建构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话语空间,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身的猎奇心理。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双刺》却从谍战剧所固有的创作范式中跳跃出来,以“谍战+”的创新性模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得到了好评。本文主要研究并总结《双刺》在创作上所做的新尝试,为求对以后我国谍战剧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谍战题材影视剧 《双刺》 “谍战+” 创新
追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35年历史,从1981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开始,谍战剧层出不穷,特别是刚进入21世纪之时,我国谍战剧犹如井喷之势席卷整个荧屏。而在消费时代的影响下,没有创新,只求数量的谍战剧扎堆现象势必会导致我国电视剧发展中的通病――类型化,导致了我国谍战类型的电视剧行业进入低迷期。而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双刺》,讲述了在1949年成都***时期,***员彭刚和员吴佩欣共赴国难,在抗战前线并肩杀敌,危急关头结下生死情缘成为夫妻,抗战胜利后因信仰不同而身份对立的故事。以“谍战+”的创新模式展现了战争年代的爱恨情仇与人间冷暖。这种“微创新”为中国谍战剧行业注入了一管新鲜的血液。
一、创作范式向“谍战+”的转化
21世纪初谍战剧复兴以来,一直都走二元对立下的“办公室***治”的路线。不得不说,谍战剧发展到今天,谍战剧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在大的套路上很难创新了。但《双刺》大胆创新,不同于以往谍战剧的创作范式,敢于尝试打破谍战剧老旧模式,实现了对固有创作范式的变革。“谍战+爱情/家庭情感”的组合是《双刺》突出的叙事特点,全剧剧情在谍战和家庭爱情两条线中交叉发展。将夫妻情感创造性地与国共两方对立的***治背景联系起来,以夫妻间的情感问题串起国共双方的信仰冲突,用平凡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来展现历史浪潮席卷下的小人物命运。这样对创作范式的创新,与现代元素的完美搭配,都让《双刺》成为谍战行业一部少有的作品。
无论是什么年代,人而无情,不知其可。战争年代,亲情、爱情、友情要受到***治立场、阶级利益、敌我阵线的制约,这才是那个动荡的年代中,每个家庭真正所面临的问题,危难之时保护自己的家庭还是坚持自己的信仰是那时的普遍现象。剧中吴佩欣知道丈夫彭刚欺骗自己七年时,把所有的愤怒都归结于***,后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一次又一次的杀害***人,甚至好朋友肖静也死在自己的***口下;城防司令部秘书肖静,因抗战时期结识八路***林凯而亲近中共,几次掩护彭刚。最后又应昔日恋人林凯的请求,救出地下***员洪玲。《双刺》将家庭情感介入到谍战或***事斗争之中,显得谍战剧更有人情味,而家庭情感会因为谍战元素的深深植根产生了新的变动。
另外,在成都***的大环境下,大势已去,大部分的员明确的清楚自己的身份是无法前去台湾的,唯有留在成都,甚至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座生活了许久的家乡,那么小人物的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可奈何感、漂泊感和无力感油然而生,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多数人应该想的是今后如何生活。因此,该剧的结局没有陷入类似夫妻联手痛扁邓汉山,或者神化肖静最后的作用,或者吴佩欣付出了死亡的代价,彭刚与洪玲共度余生等老模式的俗套,而是比较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夫妻***治立场对立的家庭在历史转折处的变化,这是和以往谍战剧所不一样的地方,《双刺》表现的更接地气。
二、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设置的颠覆性
中国的谍战剧都逃不开“夫妻关系”,其中既有《潜伏》《悬崖》的假夫妻,也有《借***》《双刺》中的真夫妻。假夫妻的关系设置能够引发更多的戏剧冲突,假戏真做、内外有别以及情感变化等;真夫妻则更多地集中于爱人和同志、家庭和事业如何兼顾,或是在大义小情之间的取舍。《双刺》的框架也是这样,但在人物设置上做出了一些创新,用编剧乔兵的话说就是把这对夫妻的人物关系设置成一对“死角”,在***治上他们是对立的两个***派,在家庭上他们又是一起生活长达七年的一家人,他们是真夫妻,而且是有感情的真夫妻。这种矛盾的冲突是对于谍战剧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一个尝试。这也就导致了最后这对夫妻在面对信仰和家庭问题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也就是观众为什么看着说“虐心”的原因。
对于几乎没有***治信仰的吴佩欣来说,她认为她与彭刚的爱情才是她的信仰。所以她最后怀着仇恨,先是射杀了成都地下***重要领导人江一林,接着抓捕地下***负责人胡浦,接着又把洪玲送入虎口。这一切都是在她的爱情信仰之下进行的。所以吴佩欣最后说:“我错了,但我赢了,我没有失败。”而彭刚认为他的共产主义信仰是最高的,但他对爱很迁就,因此办了很多愚蠢的错事。彭刚除了未尽保护吴晋元之责;在营救江一林、胡浦、洪玲上毫无作为;对吴佩欣一再忍让,为了留下陪伴怀孕的老婆等孩子降生而拒^转移川西游击队;在劝吴佩欣“回头”无效的情况下,又自作主张刺杀而陷入圈套自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彭刚是无能的,任务没有完成,爱情、家庭没有保住,最后还落得个牺牲,在他身上体现的最大特点也就只有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念了。
三、对英雄主义的重构
英雄主义是谍战题材的核心灵魂,是亘古不变的歌颂主题。在谍战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英雄主义的表现就从经典的“高大全”蜕变为具有现代和后现代意义的内涵和表现模式。但作为一种具有大众文化特点的电视剧来说,不仅要符合艺术的创作范式,还要在情节上,观看效果上满足普通大众的口味,也就是说要在表现相对丰满真实的人性的同时进行合理自然的情节叙事。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需要作出的就是在故事发生背景下,对英雄主义描述需要贴合实际,对以往的英雄主义进行解构与重构。
对于《双刺》中彭刚的人物塑造是合理的,在战争中都会存在大批的人民牺牲,这里面虽有神一样的高智商人物,但大多数也都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平凡的人物。彭刚就是相对于真实的平凡人物,从前半部分看,他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潜伏人员超长的能力、忍耐力、判断力和战斗力,他首先参加后被***吸收过去,奠定了他与岳父吴晋元之间合理的关系,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符合想象的、无所不能的“高大全”形象。但剧情越往后走,这个人物就越来越暴露出他的无能为力,人物形象发生转折,产生了一定的戏剧效果。另外,信仰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特殊的,但人性确是普遍在人类身上体现的。彭刚是一个人,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对于他来讲除了他的信仰,他还要考虑到他的家庭,所以最终为他的犹豫、飘逸不定和判断付出了牺牲的代价。彭刚虽然是失败的,但是他保留着***员的那一份执着和坚定的信念是实实在在的,也是贴近现实的。这种角色的设定是没有英雄主义吗?其实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余则成那么出色而已。他仅仅依靠着自己坚强的信念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他的坚持,坚守,不忘初心,这就是他对信仰最好的阐释。可以说,《双刺》有意识地对英雄与信仰进行了扬弃,淡化了浓烈的***意识和***治色彩,以常态去刻画人性,这显然是暗合了现代社会思潮中“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想倾向,从而以最年轻的话语和视角去讨论了老一辈信仰的问题。
当然,《双刺》一剧也存在些不足,吴佩欣作为成都城防司令的女儿、城防司令部行动队队长,也是一个曾经扛过***打过仗差点儿牺牲在战场“巾帼抗日英雄”,另外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这样的角色沿用《欢乐颂》曲筱绡式“都市骄横女”的人物特点,显得似乎有点不切实际,表现张力有些过。但总体来说,《双刺》更新了谍战类型剧的创作理念,开发了新的审美资源,称得上是一部良心作品。
参考文献:
[1]崔丹.当代谍战片的通俗美学叙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1,(08).
[2]中国电视艺术网.《双刺》专家研讨会[EB/OL].http:///zthd/sc/index.shtml,2016-10-22.
(作者简介:[1]何芊漪,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数字媒体艺术;[2]徐冠华:南京艺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双刺》:谍战剧创作范式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