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一千多年后,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王维的这首《过香积寺》,感受古刹当年的庄严与清幽。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的祖庭(祖庭,佛教特指开创各大宗派的祖师即初祖所居住、弘法布道的寺院)。中国汉传佛教宗派中六大宗派形成于古长安地区,因此陕西也成为汉传佛教祖庭最为集中的地区。香积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距西安城南17.5公里。传说,一千多年前的神禾原,古木参天,水草丰美,香积寺就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如今,沧海桑田,已不复当年的景象,但香积寺所处的位置依然相当优越,坐北面南,地势高亢,南眺终南山,群峰起伏;北接樊川,处处秀丽;东倚神禾原,苍苍莽莽;西邻水,玉带环绕。风景如画,更兼人文荟萃,堪称名刹宝地。
1956年,香积寺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历经千年风雨的香积古寺,古塔巍峨,寺院清幽,雕梁画栋,法相庄严,吸引众多国内外游人、居士、高僧大德前往参观、朝拜。暮春时节,正值草长莺飞、万木争荣,香积寺确是一个访古踏青的好去处。
净土祖庭 历史悠久
香积寺作为佛教净土宗祖庭,当时与山西石壁山玄中寺齐名。净土宗东晋时由天竺传入中国,开祖于庐山慧远,相传名僧慧远和十八高贤共结莲社或称白莲社,同修净土,故净土宗也称“莲宗”或“白莲宗”。它继盛于北魏,从五台县鸾大师和唐并州道绰大师,至长安光明善导大师乃集齐大成蔚为宗峰,故人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宗者是善导大师。不过净土宗的传承和其他宗派师徒付嘱、印心传承不同。净土宗取异代修习净业而有成就者,尊推为净土宗的祖师。宋代的石芝宗晓法师,按照年代先后,列出净土宗的七代祖师,初祖慧远,二祖就是善导,两人之间相隔几百年。三祖般舟承远大师和善导也并无师徒关系。
善导大师,山东临淄人(今山东淄博),生于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幼年于密州(今山东诸城)出家为僧,唐贞观五年,受具足戒。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在玄中寺,拜高僧道绰为师,并得授《无量寿经》。在此过程中,善导吸收了道绰法师掐珠念佛的方法,逐步坚定了对西方阿弥陀净土的信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善导到京城长安,先后在悟真寺、光明寺,弘法讲经,广行教化。据说,善导大师每念一声佛,便从口中放出一道光明,念百千万声,放光亦如是。唐高宗仰慕善导大师,为其建立光明寺,故世称光明大师。
善导大师曾为检校僧主建河南龙门石窟部分石雕佛像,一生著有《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偈》、《净土法事赞》、《观念法门》、《般舟赞》等多种净土宗典籍,后人称为“五部九卷”。
净土宗主要宣扬西方有个极乐世界,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人们只要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的名号,就可“往生极乐国土”。自善导以后,念佛法门大行,宋以后更是出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局面。这也和净土宗的修行方法比较简便有关,净土宗的先德也把净土一门称为易行道。其他宗派的修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就成了难行道。
公元8世纪中叶,善导阐述净土宗理论的著述《观无量寿经疏》等传入日本,随后,善导及净土宗在日本的影响逐步扩大。12世纪,日本僧人源光(法然上人)提出“遍依善导大师”的口号,创立日本净土宗,尊善导为祖师,奉香积寺为祖庭。日本净土宗现有教徒500万,是日本佛教信徒最多的一派。
关于香积寺的建寺年代至今有两种说法。其一,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善导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第二种说法认为该寺建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
香积寺名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之句。取名香积寺,意把善导比作香积佛。千百年以来,在净土宗信众的心中也以善导大师为香积佛。
当时的寺院规模宏大,因善导在长安拥有众多信徒,这里又供奉着皇帝赐予的法器、舍利子,前来瞻仰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盛。据香积寺现任方丈本昌法师介绍,香积寺在唐代曾盛极一时,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都曾来此礼佛,并分别赐与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作供养。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的香积寺之战,是安史之乱中一场决定性战役,也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双方在寺北陈兵三十万,唐将郭子仪依靠回纥骑兵包抄敌后,前后夹击,将关中地区的叛***主力几乎全歼,第二天就兵不血刃地收复了西京长安。香积寺之战极为惨烈,令人惋惜的是,香积寺之战虽使长安免遭战火,香积寺却在战火中受到严重破坏。唐武宗灭佛更是令香积寺日渐衰败。
直到宋朝时,净土宗流行,香积寺又得到修复。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香积寺改名为开立寺,不久又恢复了原名。宋元期间,长安衰落,寺庙年久失修,到明嘉靖年间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时人《宿香积寺》一诗中,描写了香积寺优美的自然景色:“野寺荒原上,登登径转遥。禅房穿树梢,珠阁劈山腰。坐久花频落,谈深鸟故骄。淹留从世钠,寂寞话前朝。”
清朝时,香积寺仍保持明朝的规模,并进行了修葺。直到清末,寺内还保存许多金石文物,仅历代雕刻就有119件。可惜同治年间,香积寺再度毁于兵火。据传日本浪人趁机盗走大批金石文物,寺僧为了保护文物,曾埋藏若干于地下,但这些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清末民初时,香积寺只有1名僧人,拥有80亩土地,村民耕种。新中国成立后,在中,香积寺的8名僧人分得28亩土地,过着农禅并重的生活。
“”后,***确定香积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将其他单位占用的土地、房屋、殿堂归还给寺院。续洞老方丈带领本昌等弟子,在国家拨款的大力支持下,对香积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使这座千年古刹重现辉煌。
古刹新韵 常耀明灯
1979年以来,香积寺新建了大雄宝殿五间,整修了善导塔,后相继新建法堂5间,廊房10间,僧房、库房百余间。重建了寺庙围墙和院内通道,规划平整了花园,新修了公路,开辟了停车场。
1980年5月14日,是善导法师逝世130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中日佛教净土宗的祖师,增进两国佛教界的了解和友谊,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稻冈觉顺、会长武田彦率139人的“日本净土宗祖迹参拜访华团”,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副会长正果法师以及香积寺僧侣,在香积寺隆重举行了纪念法会。
在日本净土宗祖师法然上人诞生850周年纪念日之际,1982年11月15日,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武田彦率领信徒80余人再次来到香积寺,并赠送给香积寺善导和法然二祖对面像。2001年,香积寺善导古塔被***命名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禅旅游 值得驻足
如今的香积寺,按照方位,由南至北,首先为汉白玉的牌坊,远处望去气势宏大,前书“香积古刹”,后书“净土祖庭”,八个镏金大字为赵朴初题写。
春日清晨,走过牌坊来到寺前广场,广场两侧的石狮互相对应。中央是放生池,池上有斗拱形石桥一座,越过桥,沿石级而上,石阶中间巨大的群龙浮雕,形象生动。据本昌法师介绍,这种以龙为主要题材的雕刻在寺院里是暗合着“龙天护法”之意。
上了台阶,新建成的红墙青瓦山门五间,气势宏阔,站在山门前南望秦岭,视野很开阔。进入香积寺,首先是富丽堂皇的天王殿。沿天王殿右侧小道走上香积寺建筑群的中轴线,两旁古柏高耸,花草清幽,西边碑廊上,镶嵌着镌刻有历代以来高僧大德和文人的书法墨迹。
在寺院中轴线的两侧,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人们常说晨钟暮鼓,因为太阳从东边升起,所以晨钟会建于东,西面太阳落山的时候,也是寺院一天的尾声,暮鼓则建于西。这符合了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佛家智慧的体现。
沿着中轴线向后是大雄宝殿,它古香古色,与金碧辉煌的天王殿相比,显得古朴典雅,一派肃穆气象,殿内法像庄严,清香萦绕。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这里安置了善导和尚坐像,善导相和颜悦色,慈祥而庄严。
大雄宝殿前十棵苍劲的柏树,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在大雄宝殿前分布着客厅、念佛堂、戒堂、客房等建筑。
再向后边走可见法堂五间,是香积寺原有的建筑,后边西院内就是香积寺内现存唐代建造的善导塔,修建于公元681年,是其弟子怀恽为纪念恩师而建造。
善导塔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塔身用青砖砌成,仿木结构,中空,外形正方,周回200步,原为13级,经多年的风雨剥蚀和战火焚烧以至开裂,顶二层崩塌,今存11级,高33米。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12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实为珍品。善导塔底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盛事”横额,是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修补时所作。塔身四面并刻有楷书《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颇引人注目。塔型为密檐,又仿楼阁式,与同时期的唐塔相比,风格较为细腻。塔的底层非常高,二层以上高度骤减,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饰以两层菱角牙子。每层四壁正中辟券门。塔身壁面作仿木结构,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每面均作3间,左右两间的扁柱之间用赭红绘成直棂窗形。与小雁塔形式相似,但其塔角方直,不像小雁塔那样圆和,又有楼阁式砖塔的一些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塔自顶至底层,顺各层南北拱券处中间裂开,与小雁塔的裂缝极为相似。据史载,这条裂隙在宋元年间(1086年-1094年)就已存在,已900余年。在一层券门处,每面均有六个砖孔洞,当年此处似有木构或其他形式的抱厦,现已不存。从形制上看,与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公元707年―710年)的小雁塔相比,虽然时代相近,但塔身的砖砌扁柱、栏额、斗拱却比小雁塔复杂。
站在香积寺中,仰望着千年古塔,聆听着诵经清音,几缕清香,几声角铃,可谓幽而不僻,静而不寂。
香积寺盛名日久,仍能保留着这份清静,实属难得。无论参禅礼佛,还是旅游观光,香积寺都令人神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西安香积寺 佛教净土宗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