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蚕品种、上蔟环境条件、蔟具、评茧标准和蚕茧收烘等与优质蚕茧生产的关系, 并进一步分析了煮茧、缫丝工艺技术与优质生丝生产的关系。提出了优质茧丝生产各相关环节的配套技术措施。
关键词:优质茧丝;蚕茧生产;生丝生产;配套技术
一、前言
茧丝生产,从广义上应包括蚕茧生产和生丝生产。蚕茧质量可以上茧率、茧层率、出丝率和解舒丝长、解舒率等指标评价,生丝质量则是以均匀二度变化、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开差、清洁和洁净等指标进行评价。蚕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蚕农收益, 也制约缫丝工业的效益, 茧质优劣应以是否符合缫丝工业要求为基准,优质原料茧应是缫丝时能顺序离解、符合缫制目的规格生丝和不同目的用途生丝生产的要求。
优质茧丝生产是涉及诸多环节和因素的系统工程,包括蚕品种、饲养技术、上蔟管理、收烘茧及贮茧、煮茧和缫丝等综合性的影响,其中对茧质影响起主导作用的是蚕茧的生产过程,因此蚕品种、饲养技术和上蔟管理对优质蚕茧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而具有激励机制的蚕茧收购和茧价***策则是优质蚕茧生产最有力的保障,烘茧工艺技术和安全储茧是保全茧质的重要环节,煮茧缫丝则能通过补正茧质的工艺,在一定程度上缫制优质生丝的主观可调性环节。所以,在现行茧丝生产体制下,应遵循“一靠***策,二靠科技,三靠蚕农积极性、四靠缫丝业者主观能动性”这一客观规律,实行优质茧丝生产。
二、优质蚕茧生产
(一)蚕品种与优质蚕茧生产
优质蚕品种不仅是优质蚕茧生产的基础,也是为缫丝工业提供优质原料茧的先决条件,而原料茧的优劣又直接影响缫丝生产和生丝质量,这已为蚕丝业界所共识。近年来已选育出较多的符合地域气候条件和饲养技术水平的,具有优质、高产、好养等特点的蚕品种,表1 是部分蚕品种的茧丝质成绩。
由表1可知,无论是江浙蚕品种,还是广西广东蚕品种,也无论是春用或是夏秋用蚕品种,茧丝长都在 近1000m及以上,解舒率基本都在60%以上,洁净成绩大部分为92~93分,鲜茧出丝率大多在16%~19%, 茧丝质成绩都十分优良,这些优良蚕品种是优质茧生产的基础, 其应用推广对蚕茧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用好、管好这些优良蚕品种,并不断更新、选育出更多的优良蚕品种,更是保证优质蚕茧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表2是2007年浙江省主要蚕区的茧丝质平均成绩。可见大面积茧丝质成绩(见表2)已达相当优良程度,基本上达到蚕品种选育鉴定的成绩。这也充分说明了优良蚕品种是优质蚕茧生产的基础。
(二)上蔟条件与优质蚕茧生产
上蔟环境条件是影响蚕茧解舒优劣等茧丝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蔟中的湿度、温度和气流等条件,特别是湿度对解舒的影响为最大。表3 是不同优良蚕品种在不同上蔟环境条件下营茧的茧丝质成绩。
由表3可知,同一蚕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上蔟时,其茧丝质量差异很大,特别是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吐丝结茧时,不仅上茧率低(61.0%~83.0%),解舒丝长短(119.3~363.3m), 解舒率低(19.1%~41.5%),而且出丝率低(20.50%~35.66%),生丝洁净成绩相对较差(90.0~93.5 分)。与此相反,在合理环境中吐丝结茧时,不仅上茧率高(84.0%~94.0%),解舒丝长长(849.0~1009.5m),解舒率高(86.2%~94.2%),出丝率也高达40.96%~45.07%,生丝洁净成绩优,除蓝天×白云为91.9分外,其余均在93.9~96.1分,达到了4A级以上水平。
由于上蔟环境条件的改变,即使是优良蚕品种,其茧丝质也会变得很差。因此,上蔟环境条件是造成茧质优劣的关键阶段,无论是春用蚕品种,还是夏秋用蚕品种,只要上蔟环境合理,其茧丝质成绩均优。所以,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抓上蔟管理是关键。在熟蚕上蔟后要开门窗、通风排湿,消除丝胶蛋白在多湿条件下发生胶凝、变性的不利因素,提高蚕茧解舒率,也提高了出丝率[2]。同时,也要做好温度管理,过高的温度会影响洁净成绩,夏秋蚕品种和夏秋用蚕品种春养时,尤其要注意高温对洁净成绩的危害[3]。
表4是同一蚕品种在不同饲养时期及自然条件下营茧的茧丝质成绩[1]。
由表4可知,即使是夏秋用蚕品种,也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才能获得优良的茧丝质。中秋一般在江浙的气候最适宜,各项成绩都好,而中秋前后均非养蚕最适宜期,而以早秋的茧丝质为最差。因此,在强调优良蚕品种的同时,上蔟环境条件则是优质蚕茧生产的关键性因素[1]。
多湿环境吐丝结茧,不仅蚕茧解舒特差,而且也会影响清洁成绩。因为解舒特差的蚕茧,茧层丝胶不易膨润,内外茧层煮熟不易均匀,更易引发吊糙,较细小的吊糙类不易发现清除,而影响清洁成绩。
此外,蚕在吐丝结茧时,应保持蔟室安静,以防蔟架震动影响蚕的正常吐丝结茧行为,致使熟蚕的吐丝结茧动作停顿,产生类节而影响蚕茧解舒和洁净成绩。
(三)蔟具与优质蚕茧生产
蔟具也是影响茧丝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同样上蔟环境条件下,蔟具选用的优劣,对茧丝质的影响极大。表5是不同蔟具的茧丝质成绩[1]。
由表5可知,方格蔟上蔟的茧丝质优于草蔟。使用草蔟对茧丝质的影响较大,损耗丝量多,解舒率低,洁净成绩也差。所以,选用合理的蔟具,可以提高茧丝质成绩。通过优良上蔟环境条件与方格蔟相结合的上蔟配套技术,就能获得优质蚕茧。
(四)蚕茧收购与优质蚕茧生产
1.蚕茧收购与抽样误差
现行蚕茧收购和评茧方法不合理已越来越被业内人士认识。干壳量计价办法只是衡量茧层量可以剥多少丝绵而已,因为将茧层缫制成生丝量,受到解舒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并不代表真正的蚕茧质量。有一个对比调查[4]很能说明问题,一个售茧组合体7户蚕农共出售342.3kg蚕茧,茧检定结果,解舒丝长349.6m,出丝率仅10.62%,缫丝计价的茧价为467.98元/50kg。然后,这样差的蚕茧,在实际收购时,却是按干壳量计价,茧价为745元/50kg。两者相差达到277.02 元。由此可见,干壳量评茧计价,是很难真正反映茧质的优劣和茧价的高低。
研究表明[1],在干壳量评茧时,抽样误差的影响比较大。由于目前售茧户数多,时间紧迫,各地收茧时往往以简化方法抽样进行干壳量评茧,一是样茧量减少,影响了样茧的代表性;二是抽样的人为倾向性,会失去随机性而产生较大误差,小则茧级相差1~2级,大则相差3~4级。因此,暂且不论干壳量评茧计价与实际茧质的相符性,就干壳量本身而言,其误差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坚决制止收购毛脚茧和过潮茧等,以免影响和降低蚕茧质量。
目前大多数蚕区采用手估目测、随口喊价。这样的蚕茧收购和评茧方法,难以保证公正,也难以调动蚕农生产投售优质蚕茧的积极性。显然蚕茧收购环节难以起到保障优质蚕茧生产的作用。由此可见,蚕茧收购方法的改革已是一个无法回避而十分迫切的课题。
2.蚕茧收购方法与评茧标准[5]
蚕茧质量的好坏,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①丝量价值,包括茧丝量、出丝率等;②解舒价值,包括解舒率、解舒丝长、丝条故障发生率等;③生丝价值,包括洁净、茧丝纤度、偏差等;④群体价值。现行主要鲜茧检验方法采用茧层干量为主要检验项目,以上车茧率、色泽、匀净度、茧层含水率、好蛹率进行补正,仅限于反映蚕茧的丝量价值或茧层量,而对蚕茧的解舒价值、生丝价值则反映不足,既不能体现蚕茧“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茧价***策,又不能充分反映缫丝厂家对原料茧的茧质要求。缫丝工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新型织机的使用,对茧、丝的部分性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自动缫丝机除对茧的解舒要求外,还突出了对吊糙的要求。吊糙多的蚕茧,缫丝效率低,生丝质量差,而现行标准中缺乏对吊糙的单独检验。随着高速织机的普及,丝织厂对清洁、洁净、切断、强度、抱合等项目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行检验标准中这些项目所占的比重较小。因此,现行的检验标准,需要及时加以增补和调整,以满足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
采用科学的方法评茧计价,才能贯彻“优质优价”的原则,缫丝计价不仅能反映实际茧质优劣,而且还可调动蚕农加强蔟中管理、生产优质蚕茧的积极性。据调查[4] ,湖州市1996年春蚕上蔟及蔟中连降大雨,相对湿度平均高达94.6%,致使大面积春茧解舒率仅为44%,鲜茧出丝率为13%~14%,而加强蔟中管理排湿的达到18%以上。其中一个组合体6户蚕农13.4张种共642.8kg蚕茧,上车率达95.95%,茧丝长1347.6m,鲜茧出丝率达到20.7%,由于茧质好,茧价也高,缫丝计价的返利款为203.40元/50kg。事实证明,只要评茧标准合理,蚕农就能接受和应用科学技术,加强蔟中管理,提高技术到位率,从而提高蚕茧质量。
“组合售茧、缫丝计价”要注意组合体的合理规模和蚕茧数量,提倡自愿组合,组合体内按质论价,防止临时凑合、优劣不分。“组合售茧、缫丝计价”能够促进蚕农接受新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达到提高蚕茧质量的目的。但如果简单从事,相反不能起到促使蚕农搞好蔟中管理、选茧出售,有的甚至上蔟湿度很大仍关门窗,卖混茧,达不到提高茧质的目的。所以,首先要促使蚕农转变观念,自觉做好上蔟管理,上蔟后要及时使熟蚕进孔、捉游山蚕、抬高蔟片、扒去蚕沙、开门窗通风排湿等一整套蔟中管理技术。售茧时,要做好选茧和自愿优化组合,这样才能真正生产出质优价高的蚕茧。
合理的评茧计价标准和方法是调动蚕农生产优质蚕茧的经济杠杆和激励机制,评茧标准和方法的不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对提高蚕茧及茧丝质量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技术,但评茧方法不能体现优质优价,所以就延缓了新技术的应用。“组合售茧,缫丝计价”,为蚕农指明了改善茧质的方向,而且通过“优质优价,劣质低价”茧价***策的充分兑现使蚕农受益,提高了蚕农改善茧质的积极性。由于评茧能明确反映饲养及上蔟条件改善的结果,因此实行该项技术有助于促进蚕农选择饲养优良品种,主动运用科学的养蚕技术和上蔟管理方法。实行“组合售茧,缫丝计价”检验技术,提高茧质后,还有利于生产加工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促使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可见,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组合售茧、缫丝计价”,是符合我国茧丝行业在一定阶段内发展趋势的。
同时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大投入,研究新的评茧技术方法,研制配套的检验设备等,使蚕茧收购和评茧技术更加科学、简便、快速易行,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烘茧与优质蚕茧生产
烘茧是优质蚕茧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严格按照烘茧的目的要求,做好鲜茧、半干茧和全干茧的处理,保全茧质。妥善调配烘力,根据蚕茧干燥规律,控制好烘茧温度、气流和湿度等工艺条件,做到适干均匀,保全和补正茧质。
影响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鲜茧收购后,没有及时进行鲜茧处理,堆放时间长,堆放方法不恰当,茧篮和茧堆中的鲜茧热度很高,使部分鲜茧发生“蒸热”,影响茧丝内在质量。
所谓蚕茧蒸热是指蚕茧及茧堆又热又湿的现象。蚕茧蒸热导致温度上升,最高温度可达50℃,如继续堆积不采取措施,经 12 h左右,鲜茧内活蛹死亡成死笼茧,甚至污染好茧,降低上茧率。同时茧层过度吸水,失去弹性,干燥后手触粗硬,煮茧处理时易产生瘪茧,缫丝时落绪多。另外,茧堆中产生的CO2及碳酸,会使丝胶凝固变性,缫丝时离解困难。造成解舒率降低,缫折增大。据试验[6],鲜茧立即进烘的蚕茧解舒率为75.2%,而经过24h后再进烘的蚕茧解舒率降为70.5%。一般要求鲜茧不能马上进烘时,应将鲜茧装篮暂时堆放,鲜茧篮堆高度不要太高。据测定[6],春期鲜茧篮堆8层的蚕茧解舒率为73.5%,而鲜茧篮堆10层的蚕茧解舒率降为69.9%,两者茧质差异明显。
烘茧时铺茧过厚,会影响蚕茧水分的散发,造成干燥不均匀。烘后蚕茧干燥程度不一,嫩蛹高的应及时进行复烘,以免蚕茧霉变。表6是蚕茧干燥程度对茧质的影响调查结果[6]。由此可见,烘茧应确保适干,偏老偏嫩都使茧质变劣。
烘茧温度应合理控制,温度过高,会造成高温急干,使丝胶变性,解舒变劣。相反温度低,会形成低温长烘,更易造成丝胶变性。同时也易造成鲜茧积压,易发生蒸热,也影响解舒。虽然利用烘茧机烘茧,但烘茧温度控制不合理,会造成对茧质更大的不利影响。
烘茧前期的预热和等速阶段,蚕茧水分大量蒸发,应及时排湿,以免造成长期高温多湿状态,引起丝茧发黄,胶着力增加,解舒不良。烘茧后期,从蛹体中水分蒸发速度下降,若温度太低,易引起茧层温度升高,丝胶变性严重,解舒恶劣。排湿是否及时和合理,是烘茧机的设计和制造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但也需要实际烘茧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来保证。
干茧处理不当也会影响茧质。如干茧打热包,使余热较长时间不能发散,随着温度下降,茧腔内的湿热空气不能向外扩散,形成温热状态,使丝胶严重变性。干茧散堆时间长,造成干茧吸湿,成为多湿状态,造成仓储中的发霉变质。干茧出灶后应稍待冷却,再倒格散堆于干燥通风场所。散堆高度不能太高,应挖成凹形,使其易散热,等基本冷却再堆高,离墙有间距,不能靠墙堆放,四周须留通道。有条件的应采用排风扇,对刚出灶的干茧和干茧堆场进行间歇排风,散堆一般不超过48 h。干茧不能打热包,据试验[6],春期干茧打热包的蚕茧解舒率为58.7%,而散热后再打包的蚕茧解舒率为68.1%。同时,要妥善保管好干茧,及时调节干茧缫丝,干茧储放时间长短与茧丝质的关系见表7[6]。
因此,蚕茧的收烘环节直接关系到茧丝的质量和茧站的经济利益。采用正确的鲜茧、半干茧以及干茧的处理方法,同时严格按照烘茧规律和工艺烘茧,才能有效地保障蚕茧的优良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三、优质生丝生产
目前,部分缫丝厂省却了传统的煮茧工序,采用了将干茧真空渗透吸水后、就直接在自动缫丝机机头高温索绪的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并非适用于各种不同质量的蚕茧,是否影响后加工和丝绸产品质量也罕见研究报道。因此,针对目前煮茧、缫丝的实际情况,现将各种茧质性状不同的蚕茧的煮茧工艺技术、缫丝生产与生丝质量的关系等简述如下,以供试验参考。
(一)不同质量蚕茧的煮茧方法
我国的自动缫丝多数采用机外真空渗透与机内煮熟的工艺技术。不同质量性状蚕茧需要采用不同的煮茧工艺和技术措施,才能煮好茧缫好丝。也就是说,蚕茧在煮熟前经过真空渗透吸水处理,使煮熟茧达到充分渗透、适熟均匀,充分保护茧外层和煮熟中内层、减少吊糙和内层落绪、满足沉缫等的自动缫丝工艺技术的一般要求。
各种不同茧质性状蚕茧的煮茧工艺技术要点[6-8]简述如下:
1.茧层厚解舒较优的蚕茧
(1)茧质分析和煮茧关键技术
蚕茧茧层厚,吸水抵抗阻力大,需重视茧层渗透作用。采用煮前真空渗透,在煮茧过程中还需加强渗透作用。蚕茧解舒优,茧层丝胶易软化膨润和溶解,需弱化蒸煮茧作用。在真空给湿和煮茧过程中,各区(部,以下统称为区)段使用的汤温要低,尽量保持煮茧汤温平稳和不动摇。应采用快速煮茧工艺。
(2)煮茧工艺要点
①使茧层充分渗透,茧腔充分吸水。适当提高真空度,进水速度宜快,有利于增强水对茧层的渗透作用和渗透充分。真空渗透宜采用温水,在春冬期水温宜高,夏秋期水温宜低,并注意春夏秋茧的水温。②重视利用煮茧机上槽浸渍,使茧层充分渗透,浸渍汤温以50℃~60℃为宜。上槽排气筒宜开大,以利湿热空气排放。③温差渗透低温段汤温70℃~75℃,使蚕茧充分吐水和增强茧层的逆渗透作用。④煮熟区各段采用较低温度,适当缩小前后段温差,并不使用盲管。⑤调整区各段应采用较低并呈缓降式汤温,从中水段70℃浓汤煮茧,动摇段60℃~65℃不动或微动摇,静煮段50℃稍加冷水,达到煮熟中内层、降低茧内层落绪。⑥出口保护部和桶汤采用30℃~35℃以保护茧外层。⑦煮茧时间10min~12min。
2.茧层厚解舒较劣的蚕茧
(1)茧质分析和煮茧关键技术
蚕茧茧层厚的吸水抵抗阻力大,解舒劣蚕茧的茧层丝胶膨润和软化困难,吸水渗透和煮熟的难度较大。应采用强渗透、长时间高温的煮茧工艺。
(2)煮茧工艺要点
①真空渗透尽量提高真空度,真空给湿水温应适当提高,并注意季节差别和春夏秋茧。②对于解舒率特低的蚕茧,应在真空给湿前采取适当的触蒸处理,并在给湿水中加入适量的渗透剂和解舒剂。③上槽浸渍段的水温,春茧可高,夏秋茧宜低温。④温差渗透段应采用上差、大差的渗透工艺。⑤煮茧机上槽排气筒关小,以利提高浸渍段和温差渗透区高温段温度。⑥煮熟区开大蒸汽,提高煮熟茧温度,煮熟区配温前低后高,提高蚕茧煮熟程度和中水段的渗透吸水作用。 ⑦调整部较高汤温,采用马鞍形成配温工艺,淡汤煮茧;使用孔管动摇,使茧层丝胶适当溶解,并继续煮熟中内层。⑧出口保护采用低温水保护茧外层,减少万米吊糙次数。⑨煮茧时间15min~18min。
3.茧层较薄解舒较优的蚕茧
(1)茧质分析和煮茧关键技术
茧层较薄解舒较优的蚕茧,煮茧抵抗阻力小,茧层丝胶易膨润溶解,茧的吸水和煮熟较易。但易造成煮茧偏熟或过熟,易造成吊糙多和生丝洁净差等。应采用低温快速的煮茧工艺,缩小温差,减弱渗透作用。
(2)煮茧工艺要点
①真空渗透和上槽浸渍段采用40℃~50℃水温,上槽排气筒开大以利湿气排放。也可使用解舒抑制剂。②温差渗透区低温吸水段汤温50℃~60℃。③煮熟区各段采用低温低压,温度相同或后段略高于前段。④调整区采用低温汤,前高后低配温。采用盲管加热不用动摇,保持浓汤煮茧。⑤出口30℃汤温对煮熟茧外层冷却保护。⑥煮茧时间10min~12min。
4.茧层较薄解舒较劣蚕茧
(1)茧质分析和煮茧关键技术
茧层较薄解舒较劣的蚕茧,煮茧抵抗阻力小,茧层丝胶易膨润较难,茧的吸水和煮熟也较难。易造成煮茧偏生或生熟不匀。应采用低温和低温差的渗透吸水、适当高温高压的煮熟作用、中温的调整作用等中速煮茧工艺。
(2)煮茧工艺要点
①真空渗透和上槽浸渍用低水温,关小上槽排气筒,必要时可使用适量解舒抑制剂。②温差渗透的低温吸水段采用70℃~80℃汤温,强化茧层渗透和茧腔吐水。③煮熟区各段蒸汽压和温度适当提高,后段略高于前段配温,并控制温差,以防温差过大造成煮瘪茧。④调整区用前高后低配温。中水段保持淡汤煮茧,动摇段微动或小动,使茧层丝胶适当溶解。静煮段可加大洒水量以煮熟中内层。⑤出口保护用40℃水温。⑥煮茧时间13min~15min。
5.解舒较劣洁净较差的蚕茧
(1)茧质分析和煮茧关键技术
一般在低温多湿的上蔟环境条件中,熟蚕吐丝容易结成解舒较劣、洁净成绩差的蚕茧。该类蚕茧的茧层组织比较紧密,茧丝间的胶着面大,胶着层厚,胶着力大。茧层通气性通水性差,茧层渗透难,茧层丝胶难以膨润溶解。缫丝时茧层茧丝不能顺序离解,丝环缠结导致生丝的洁净成绩变差。采用特殊的慢速煮茧工艺。
(2)煮茧工艺要点
①煮茧前进行触蒸处理,使茧层外中内层的茧丝间胶着面和胶着力均匀一致。②真空渗透加大真空度,用较高水温,可使用适量渗透剂和解舒剂,使茧层充分渗透茧腔充足吸水。③上槽浸渍水温适当提高,排气筒关小。④温差渗透用大差。④煮熟区各段用较高蒸汽压和温度,前低后高配温,增强中水段的渗透吸水作用。⑤调整区用高低高配温。中水段可用中温水,淡汤煮茧,可滴入适量解舒剂,以煮熟中内层,减少内层落绪。动摇段用比中水段高的汤温,用孔管小动或中动,使茧层丝胶适当溶解,提高索绪效率,减少外层落绪。静煮段用较高汤温,加大洒水量,增强茧层中内层的煮熟调整作用。⑥出口保护用40℃汤温,桶汤用35℃汤温,对煮熟茧外层冷却保护。⑦煮茧时间15min~20min。
6.茧层较松、吊糙较多、解舒较优、洁净较差的蚕茧
(1)茧质分析和煮茧关键技术
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或者昼夜温差较大产生湿度干湿差大等上蔟环境条件中,熟蚕吐丝容易结成这样类型的蚕茧。该类蚕茧的茧层组织粗松、茧层丝胶胶着不匀、硬绵茧和夹层茧多,茧的外中内层的煮熟很难均匀一致,缫丝时茧层茧丝很难做到顺序离解,极易产生吊糙类。基本上可采用前述茧层薄解舒较优蚕茧的煮茧工艺。
(2)煮茧工艺要点
①煮熟区各段用较高蒸汽压和水温,前后段温度平稳或后段略高于前段配温。②调整区静煮段用稍高汤温,以防止煮熟茧外熟内生。③出口加强煮熟茧外层冷却保护,可用低温汤或常温桶汤水。④在中水段可加入适量的解舒抑制剂,以防茧层丝胶溶解过度。
(二)缫丝生产与生丝质量[8]
缫丝质量和消耗是辩证的统一,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提高生丝质量中降低缫折。生丝质量的优劣,是众多部门和生产环节的综合反映。衡量生丝质量的指标有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匀度、清洁和洁净等,衡量生丝原料茧消耗的指标是缫折。现把缫丝生产对生丝质量主要指标和缫折的影响作一归纳简述,供试验参考。
1.生丝纤度
生丝纤度是指生丝丝条粗细程度。生丝纤度偏差和纤度最大偏差指标直接决定生丝质量等级。缫丝生产中必须加强纤度设计和纤度管理工作。①严格控制纤度设计范围,加强纤度管理。自动缫丝要经常进行绪下茧粒数调查,以控制平均粒数。②生丝纤度偏差是表示一批丝的纤度粗细分布的离散程度。缫丝不当易产生生丝纤度偏差,如失添落细影响生丝纤度偏差大。给茧机茧量要均匀适当,以保证给茧机及时添绪,缩短待添时间。在工艺管理上必须严格防止多添现象,防止野纤度,控制绪间细限纤度的差异。给茧机的进口径应根据茧幅大小加以调节,防止产生双捞。要经常查看感知器的工作状态,做好清洁工作。
2.匀度
匀度是衡量生丝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缫制高品位生丝,关键就是要提高生丝的匀度。匀度成绩以均匀二度变化、均匀一度变化和均匀三度变化的条数、幅度来衡量。变化的条数越少越好,幅度越窄越好。因此,做好匀度,应该:①提高缫丝工人的操作水平。②加强视线巡回和添绪速度。巡回要有规律,发现绪下茧不正常时,及时检查感知器等零件的工作情况,并及时补正。加强给茧机的保养维修,给茧机内的茧量要适当。③在缫丝操作中,一切以添绪为主,互相紧密衔接,保证有规律地进行。④控制缫丝速度,在原料茧的性能、机械设备和技术操作相同的条件下,缫丝速度越快,操作易忙乱,落绪茧多,失添变化长度长,匀度成绩差。
3.清洁
清洁是生丝品质检验的主要指标。生丝的大、中型类节属于清洁范围,主要指废丝、糙类、添类、长结、螺旋丝、环结和裂丝等。工人操作时手上不清洁,废丝粘缠卷绕在丝条上。煮熟过度,理绪不清或茧层崩溃,或缫剩茧处理不善,或由于煮熟茧胶着状态不匀,茧丝不能顺序离解等原因易产生糙类。束添或断绪时切断过长,或捻添操作不良,茧丝曲折粘附在丝条上,使部分丝条突然变粗而成为添类。缫丝工人和复摇工人在断绪时接结不良而产生长结。由于束添、换茧或掐蛹时,将应断绪的茧拉得过急或拉得过长而产生螺旋丝。蚕茧解舒差,缫丝时因茧层茧丝的S形或8字形离解不够充分而产生环结。生丝的一部分因抱合不良或环类断裂而形成裂丝。而集绪器、鼓轮、络交器等构造不良或有破损,从而增大摩擦抵抗,也易造成裂丝。特别应指出的是,解舒差的蚕茧,内层落绪特多,内外层煮熟不易均匀,极易产生吊糙,而较细小糙易通过瓷眼成为清洁疵点。
提高清洁成绩应在优质原料茧和煮茧适熟均匀的前提条件下,①尽量减少每天的缫剩茧。②正确掌握自动缫操作的有关规定,特别是索绪、理绪、新旧茧补充、添绪、除茧、掐蛹衬等项操作及其有关工艺条件。③在缫丝、复摇时,应防止丝条切断,接结时结端不能过长。④加强机械维修保养工作。
4.洁净
洁净是生丝品质检验的主要指标。生丝的小型类节属于洁净范围。洁净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原料茧,也与煮茧、索理绪及工人操作水平等有关。如煮茧偏生偏熟,致使重叠的8字形或S形胶着点不能充分离解,易形成环类。鞘丝装置、络交钩等机件不光滑,摩擦过甚,生丝易发毛。纤维由于摩擦***或丝胶微粒凝聚会形成小粒。生丝小类中最多的是环类,约占94%,所以解决环类是提高生丝洁净成绩的关键。
提高洁净的措施为:①合理并庄,缩小茧粒间的煮茧抵抗力差异。②正确制定选茧分级分档标准,剔除低洁净的次茧。③通过试验分析制定适宜的煮茧工艺,并进行熟茧冷处理。④制定合理的索、理绪、缫丝工艺措施。将索绪温度和时间控制到最佳点。⑤缫丝工艺设备应合理化。添绪器回转速度控制到最佳点;瓷眼孔径合格,孔壁光滑;添绪器芯眼、瓷眼和络交钩要对直等。
5.切断
切断是指生丝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进行卷绕时所发生的断头次数。造成切断的主要原因为一是丝条本身有较大的缺陷。二是丝片成形不良,主要是硬N角、N角松散和分层丝片等。降低切断既要增强生丝的机械性能,又要防止外界因素对生丝的损伤,同时要做好机械维修工作,加强温湿度管理。①缫丝方面应做到操作仔细,防止和减少落细。②复整方面应控制好温湿度,搞好四平衡:小N丝片平衡、给湿后丝小N平衡、丝大N平衡、编丝后丝片平衡。控制好四率:蚕茧回潮率、小N丝片回潮率、丝大N回潮率、出厂丝片回潮率。③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丝条通道要光滑,机件规格及安装位置要正确。
6.强伸力
强伸力是指生丝的强力及伸长度。影响生丝强伸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原料茧的质量和缫丝工艺条件。如①原料茧质优的,强伸力也好,反之则差。②生丝的强力随丝鞘长度和捻鞘数的增加而增大,但伸长度有下降的趋势。③缫丝速度加快,缫丝张力增大,茧丝间排列整齐,使生丝的强力增大,但伸长度减小。④缫丝汤温度过高过低,通过影响丝胶溶解量而影响生丝抱合降低强力。⑤生丝的回潮率过高过低,强力降低,伸长度则增大或下降。
提高生丝强伸力的途径是:改进制丝工艺,在缫丝中保持丝胶适当膨化,充分发挥丝鞘作用,减少类节,防止机械破损擦伤丝条,控制好生丝回潮率,适当使用化学助剂来提高强力及丝的弹性。
7.抱合
抱合是指构成生丝的茧丝,经摩擦后***的难易程度。影响抱合的因素:①生丝的茧丝含胶量多,缫丝中丝胶膨润软化充分而均匀,丝胶胶着力大,则抱合良好。②生丝的抱合随着捻鞘数增多而增加,以鞘长13~15cm、捻鞘数180~200个时抱合最好。③缫丝时适当加快N速,增大缫丝张力,使构成生丝的各根茧丝受拉伸作用而排列紧密,对增强生丝抱合有良好效果。增强抱合的方法:一是合理控制缫丝汤温度和浓度,使缫丝过程中的茧层茧丝丝胶保持适当软化、膨润,可使茧丝胶着良好,结构紧密,提高抱合。二是重视鞘丝装置的构造,使鼓轮回转轻巧,并适当增加捻鞘数。
8.切断、强伸力和抱合三者的关系
生丝的抱合、强伸力和切断三个质量指标,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丝抱合好,意味着生丝的结构紧密,茧丝间的摩擦力和胶着力均大,所以反映强伸力也好。生丝强伸力好,意味着生丝能承受比较大的外力而不发生断裂,并富有弹性,因此,生丝切断机会就少。
9.缫折
缫折是指耗用茧量与缫得丝量的百分比。缫折分光折和毛折两种,光折是用来衡量缫丝车间工人的上车光茧消耗的指标,毛折是衡量工厂的原料茧消耗的指标。原料茧占生丝的生产成本比重很大,为70%~80%,因此减少缫折,对降低生丝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缫折的因素:①将上车茧误选入下茧中或上茧误选入次茧中,会增加缫折,降低上车率;在上车茧中漏选下茧,除影响丝外,也同时会影响缫折。②索绪汤、缫丝汤温度过高,就会增加茧层丝胶的溶失量,从而影响茧层缫丝率的下降,增加光折。③在缫丝过程中因为索理绪等关系而变为长吐,从而减少了从茧层丝量中应缫得的生丝量。④蛹衣量掐得比试样厚,就会减少生丝量。自动缫减小缫折的措施,一是发挥索理绪机的作用,提高索理绪效率。二是保证分离机将落绪茧和蛹衬较好地分开。
四、优质茧丝生产技术措施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优良蚕品种、饲养技术、方格蔟具和蔟中管理等技术措施,是优质蚕茧生产的配套技术,但是真正应用到位,往往受蚕茧收购秩序和收购价格的制约[9] ,在茧丝市场紧俏时,无需生产优质蚕茧即可获得最大利益,而在茧丝市场疲软、企业效益差时,即使生产了优质蚕茧也得不到利益,并且现行评茧计价标准和方法又不能真正地体现“优质优价、劣质劣价”原则,这就延缓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事实证明,没有一个稳定的、合理的激励机制,要提高蚕茧质量,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由于茧丝生产的特殊性,涉及到农工商贸业务部门、***府行***部门和蚕农个人利益,产前、产中、产后都是这条高效、良性循环的茧丝产业链中同样重要的环节,所以提高蚕茧、茧丝质量,实现优质茧丝生产,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好养的家蚕新品种,根据蚕区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的实际情况,应加强选育抗性强的多丝量春用蚕品种和中丝量夏秋用蚕品种。提供缫丝工业欢迎的优质原料茧。
(二)上蔟环节,应大力加强蔟中管理和推广方格蔟相结合,蔟后可采取室外预上蔟,及时使熟蚕进孔,吐丝结茧。多湿蚕区和多湿季节,要开门窗排湿,改善蔟中温湿度条件,良法良蔟是实现优质蚕茧生产的最佳技术组合。
(三)改革现行的评茧计价标准和收购方法,暂时可实行“组合售茧, 缫丝计价”等过渡方法。国家有关茧丝行***管理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应牵头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整合资源,将蚕茧特性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尽快研制出能体现“优质优价”的新的评茧技术方法,激励蚕农生产优质蚕茧的积极性,实现名副其实的优质蚕茧生产。
(四)稳定蚕茧价格和蚕茧收购秩序,由***府有关部门牵头研究制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可行的茧价***策,或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或组织专业合作社等,保持蚕丝生产这一特殊产业的相对稳定,更有利于新技术推广和优质蚕茧生产。
(五)蚕茧收购环节,要做好鲜茧处理,防止鲜茧“蒸热”损坏茧质,及时进烘。
(六)烘茧环节,要按照蚕茧干燥规律,控制好烘茧温度、气流和湿度等工艺条件,做到适干均匀,保全茧质。做好干茧处理,不打热包。
(七)干茧储藏要做好温湿度管理,防止虫害和霉变等,及时调配缫丝。
(八)煮茧环节,应根据不同茧质性状,采用相应的煮茧工艺技术,补正茧质,达到茧丝顺序离解。根据茧质试验优化煮茧工艺技术条件,确保优质生丝生产。
(九)缫丝环节,应围绕生丝质量指标,做好设计管理和缫丝操作,做到茧、机和人的完美组合,实现优质生丝生产。
参考文献:
[1] 朱良均.试论优质蚕茧生产的配套技术与途径[J].蚕桑通报,1999,30(3):5-10.
[2] 朱良均,姚菊明,林柯,等.上蔟环境对桑蚕茧丝品质影响的研究[J].丝绸,1997,7:12-15.
[3] 朱良均,姚菊明,闵思佳等.方格蔟上蔟环境条件与茧丝质的关系[J].纺织学报.1999,20(4):230-232.
[4] 马秀康.提高茧质是振兴蚕丝业的当务之急[J].中国蚕业,1998,1:38-39.
[5] 陈华,朱良均,闵思佳.我国桑蚕茧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蚕业科学,2001,27(增刊):61-65.
[6] 原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丝茧组编.丝茧学[C].1989,74-137.
[7] 许才定,李光英.不同原料茧的煮茧工艺要点[J].丝绸,2003,3:30-32,35.
[8] 黄国瑞主编.茧丝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9] 周金钱.提高蚕茧质量的措施与途径[J].丝绸,1999,1:15- 17.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应用生物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