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过,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不容我踟蹰。行年八十矣,是古人称之为耄耋之年了。
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进来,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楼前的白杨,确实粗了一点,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时令正是冬天叶子落尽了;但是我相信,它们正蜷缩在土里,做着春天的梦。水塘里的荷花只剩下残叶,“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雨没有了,上面只有白皑皑的残雪。我相信,荷花们也蜷缩在淤泥中,做着春天的梦。总之,我还是我,依然故我;周围的一切也依然是过去的一切……
回头看,则在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条路的顶端是在清平县的官庄。我看到了一片灰黄的土房,中间闪着苇塘里的水光,还有我大奶奶和母亲的面影。这条路延伸出来,我看到了泉城的大明湖。这条路又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水木清华,接着又看到德国小城哥廷根斑斓的秋色,上面飘动着我那母亲似的女房东和祖父似的老教授的面影。
我现在正像鲁迅的散文诗《过客》中的一个过客。他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走来的,终于走到了老翁和小女孩的土屋前面,讨了点水喝。老翁看他已经疲惫不堪,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况且还有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歇不下。”那边,西边是什么地方呢?老人说:“前面,是坟。”小女孩说:“不不不,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它们的。”
我理解这个过客的心情,我自己也是一个过客,但是从来没有什么声音催着我走,我同世界上任何人一样,是非走不行的,不用催促,也是非走不行的。在走了这么长的路以后,我真想停下来休息片刻。然而我不能。聊以的是,我同那个老翁还不一样,有的地方颇像那个小女孩,我既看到了坟,也看到了野百合和野蔷薇。
人生并不是平静而没有波澜的水面,偶尔会有风掠过,偶尔有鱼儿跳出,偶尔也有石子坠入波心引起一阵涟漪。在这篇文章里,季羡林先生便略微回顾了他的人生旅程。八十了,从这里往回看,那些人,那些事,是不是都像标本一样无趣呢?当然不是,通过这篇文章,作者其实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走过的路,经过的人事,它们都存在回忆里,并已开满了茂盛的百合和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