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规划篇1
一、问题背景
生态农业观光园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日本、美国、法国、西班牙已成为旅游的时尚。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后来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1]农业观光园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生产,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著特点。[2]农业观光园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农业观光园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观光农业园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的问题
(一)主题创意不明
由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处于规划、投资、建设不同阶段的项目渐次增多。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21世纪以来,农业生态观光园呈加快增长之势。观光园主题脱胎于乡村旅游模式,主要分为观光休闲度假类、科技展示教育类和综合类。研究表明,安徽省内农业观光园缺乏主题创意,产品重复雷同现象明显,地级城市观光园多数为郊区依托型,游客吸引半径有限。
(二)生态实践偏离
“生态”是观光园的生命之源。全国各地农业观光园普遍冠之以“生态观光园”,体现生态理念。但是在规划建设、园区运营中普遍存在“不生态”现象。第一,贪大求全。现在的园区越建越大,千亩以上不足为奇。大面积征地,扰乱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民既有的生活生产秩序,本身就是一种“不生态”的表现。例如,设计单位把园区当作艺术来做,进行功能区划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一应俱全,生态园区空间范围的无限加大,超出了其依托乡村环境的承载阈值,自然生态失衡也就在所难免。第二,人为活动载荷过大。由于片面追求客流量,农业生态观光园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因为人类活动密度的加大,能源资源输入增多,废弃物降解载荷加大,一旦超过环境的自我消解阈限,观光园区即会面临光热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1)。第三,任意嫁接移植外来物种和外来建筑。农业生态观光园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然而许多园区不选择当地优质植物品种,而任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其中,不乏国外物种),外来物种受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培植难度大,抑或成为破坏地方原有生态的罪魁祸首;园区建筑也存在形制、体量、风格方面的“不生态”现象。许多园区构建大体量、高密度的建筑,或移植外来建筑形式,譬如,皖中肥西的园区引进徽派建筑,也有直接移植欧式建筑。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了农业生态观光园存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失衡。[3]
(三)市场论证缺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农民自发组织的单位,大都是地方***府招商引资项目,所以必须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组合。而经济效益是投资方持续经营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营销策划都要未雨绸缪。有些园区夜郎自大,自认为园区面积辽阔、资源独特、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但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投放市场后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其一,区位弱势。尽管有些园区交通便捷,但距离客源市场较远。在产品同构的背景下,吸引半径不会延伸至预测的客源市场。其二,景区遮蔽。由于许多农业生态观光园距离著名景点较近,而自身又未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园区往往未能和著名景区有机连接,仅仅成为其游客过往通道而已。其三,形象遮蔽[4]。同一类型的生态园占领先机,其品牌形象早已深入游客的心中,所以游客对于同质新产品难以产生好感。其四,竞争激烈。由于生态观光园纷纷上马,引致园区竞争异常激烈。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对策———生态实践
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观光园(以下简称和合生态园),位于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赵联路南端广祠高速南侧,距市中心5公里。毗邻浙江省长兴县和江苏省宜兴市;距上海220公里,南京170公里,处于上海3小时经济圈,地域条件十分优越。和合生态园是一家集农、林业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于一体的市级农业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3月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内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较好。四周分布着满目青山的森林资源和国家小二型水库一座。目前已完成了大型梅园、128个品种的桃李园,彩色苗木园、玉兰园、无公害蔬菜园、生态养殖区、垂钓中心、竹园等8大游览区域的种植和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和运营是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园区具有集约生产功能、集中旅游功能、综合效益功能。所以,核心是要把规划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理想模式,即立足于“农”与“旅”最佳结合点上,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理论,应用造园的原理和技法,最终实现园区生态、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5]
(一)生态规划立园
1、空间规划
“梅园”和“竹海”是和合生态园用地规划面积最大的两块。而农业生态观光园要彰显皖南独有的自然、人文特色,可以辅之以江南丘陵茶园、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即,合理处置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的用地规划问题。和合生态园内合理配置建筑用地与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生态园的主体(包括田园、茶园、竹海、梅园、水域等),而建筑用地只是辅助旅游活动、住宿、餐饮、娱乐的场所,二者比例要协调合理。即,用地最终结果不能戕害生态园之“农味”和“生态味”。
2、建筑规划
目前,和合生态园正处于规划建设之中。建筑必须依托自然地理现状和地域文化背景。[6]其一,从和合生态园地形地貌来看,可以因形(地形)就势(地势),遵循自然地形地貌的规律,进行建筑物布置建设。其二,从和合生态园地域文化背景来看,广德地处皖东南,皖、浙、苏三省汇合之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徽州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所以建筑物风格的选择应问***于民,而不在于个人偏好或采取自上而下模式,或追求时尚,一味模仿徽派建筑特色的专家模式。其三,材质选择也应该遵循地方文化生态。多选择木材、竹材、石料作为建筑材料,色彩搭配与自然协调,即以原色调为主,尽量规避水泥、钢筋大体量建筑的出现。
3、景观廊道规划[7]
廊道是园林式农业生态园游憩和观景路线。其一,延伸方向遵循自然规律,按地形地貌起伏变化设置线路,忌人为裁弯取直,或随意变通路线。其二,道路与观景有机连接,让道路成为观景的通道(视觉廊道),做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柳暗花明之妙。其三,宜选择石材作为铺路材料。
4、能源和废弃物规划
新能源使用是和合生态园生态设计的生命供给线。其核心是注意低碳环保设计,严格限制高耗能设施。一方面尽量考虑太阳能利用,包括直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照明利用,特别是景观灯可以采用太阳能灯。另一方面考虑建设沼气站,主要解决有机物垃圾处理问题,同时提供高效有机肥料。沼气可以供应灶具,还可以供沼气站附近照明,也是特色景观。最后,注意污水净化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可考虑把园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融入自然水系;或者另外铺设新的排水系统。
(二)生态文化兴园
1、文化空间规划和合生态园文化载体空间主要在建筑。建筑在文化方面的体现有形制、体量、风格、布局等。建筑形制要求与自然浑若天成,反对大面积平整、开挖原有地貌;建筑体量与生态园协调,以小体量村落房舍为主(包含办公用房、商业用房、建筑小品等);建筑风格采用具有广德地方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通过民间调查和地方志查阅的综合形式获得;建筑布局宜适当集中,散而有神。反对过分集中、城市化发展的倾向。
2、文化内涵规划和合生态园内涵文化表现形式为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科普教育等。为彰显文化生态的自然特性,规避人工化痕迹,民俗活动、农事活动、手工技艺表现形式宜与时令吻合,即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农事活动与江南物候契合;手工技艺展示与农闲一致;民俗活动与中国和广德地方传统协调;科普教育、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园理念协调等。
(三)生态经济强园
1、产品时间、空间策划
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遵循自然规律。从时间考量,梅园———冬、春季;竹海———四季;荷塘———夏季;岁寒三友———冬季。从空间考量,合理规划竹海、梅园、茶园、田园等观光景点。既有空间连续、又有合理分工。
2、产品系列策划[8]
产品系列策划包括观光产品类、休闲产品类和参与产品类。
(1)观光产品类———基础。把握时令特征,有序开放梅园、茶园、荷塘、竹海、田园等主要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产品类———提升。包括休闲农庄和生态保护区。休闲农庄是和合生态园高端产品的特色,集商务、会议、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依托亚洲绿色论坛永久会址,吸引高端学术、商务、休闲客户入住。但,同时也可以兼营适合中、低端客户休闲度假需求的产品,如家庭、情侣包租客房等。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区的休闲度假功能。生态保护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三部分,科学合理安排边缘区的旅游活动项目。包括湿地公园和亲水廊道等,主要吸引客人亲临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愉悦心情。
(3)参与产品类———核心。参与产品是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包括参与式活动和参与式购买。前者通过参与农业劳动、民俗活动体验文化;后者通过劳动参与品尝劳动成果。此二项产品策划应该真实自然,让游客有回归自然、置身田园、回到从前的感觉,以文化体验的方式使客人延长逗留时间、增加造访次数。
3、产品品牌化
产品品牌化是一个过程,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营销和品牌反馈修正四个阶段。品牌的表征是文字、符号、***片和影像资料,而品牌的实质是产品的质量。[9]因此,和合生态园产品品牌化应该立足产品,重视营销,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1)产品特色———品牌基质和合生态园品牌基质是“生态”。生态的基质是“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有机互融。即,和合生态园不仅强调农业与自然的生态和合,更彰显农业与地域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有机集成。
(2)产品依托———品牌共建[10]和合生态园属于新产品投放市场,必须依托既有品牌,进行品牌依托,共建旅游线路。具体做法:近期,宜和广德太极洞共建品牌线路,拓展省内、长三角市场;远期,应该与黄山、徽州文化区共建旅游线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四、结论
随着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安徽生态农业观光园将会吸引更多的中远程游客。正是各地地方***府看准了观光农业园可观的旅游市场潜力,纷纷高举以生态观光园为旗帜,大力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建设一个比一个规格更高的生态园。但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受多重规律的约束。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市场规律不能违背。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1)生态农业观光园自然生命系统实现健康发展的条件;(2)生态观光园如何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3)生态农业观光园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4)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等等。
农业观光规划篇2
摘要:文章从观光农业、观光农业规划的基本概念入手,从总体上研究了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前提和条件,初拟了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规划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几点对策建议,为今后制订观光农业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观光农业;规划;初探
中***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08-1
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旅游产业,在我国经过2O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观光农业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与观光农业规划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国观光农业的现状,来探讨我国的观光农业规划。
1 观光农业与观光农业规划
1.1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主体、观光为目标、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型产业。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人们发现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独家的生活性功能。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够回归自然,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观光农业就是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特色,给有课提供可以观赏、垂钓、烧烤、狩猎、采果、制作标本等各项服务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1.2 农业观光规划
农业观光规划要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维护与美化区域农业和农村自然景观风貌为前提,要选取合适的地点,具体设计合适而有特色的项目,从而建立起一系列的观光农业景区。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的内容基本上是参照旅游规划的内容而定的,并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开发方案,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有利于农业额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
2 对我国观光农业规划的探讨
2.1 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前提
回顾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明显不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肆意破坏。在开发观光农业时,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自然资源大量浪费,忽略乡土文化的挖掘,破坏了原有的宝贵的农业自然资源、特色,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和良性生态循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在旅游开发同时,如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旅游区建设的首要问题, 以持续发展为前提已成为世界观光农业发展的主流。根据我国观光农业的现状,现阶段我国观光农业在规划上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环境保护,以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和营造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成功的根本保障。
2.2 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条件
2.2.1 旅游资源 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观光农业区所在地区的综合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其开发类型和方向。一般而言,所有农业景观资源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观光旅游农业开发的地区,要根据其自身农业景观资源的构成及所辐射的旅游区域的旅游需求来综合考虑,从而进一步发展其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和农业景观资源作为该地区观光农业开发的主要旅游资源。
2.2.2 区位交通条件 对于观光农业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而言,它所依托的是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这种非稀缺的资源,因此,它所提供的服务所辐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决定我们在选择观光农业开发区域时要考虑其与周边市区的距离,尽量选在距离市区车程不远的城市近效区以及交通条件良好的地区。只有这样,观光农业才能够吸引足够的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观光、休闲以及娱乐。
2.3 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
针对目前观光农业规划理论方法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需要对观光农业规划理论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
在上***所设计的农业观光规划中,我们可以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核心、以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和物质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和观光农业规划程序,并采用复合系统纵横向分析法、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法、社会经济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来进行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同时,采用生态农业景观空间格局设计和生产农业产业网络模式设计来进行观光农业规划。
科学的、客观的生态农业规划与设计方案是低效益的传统农业向高效益的生态农业转化的关键,我们应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把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峰.观光农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1999,(12).
[2] 帅文波.区域生态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胶南市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06).
[3] 郭春华.可持续观光农业规划探讨—以广州市郊满山农庄为例[D].北京: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06).
[4] 段佐亮.论区域性生态农业规划[J].天津:环境科学研究,1991,(06).
作者简介:曲婷婷(1982-),女,吉林白山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观光规划篇3
1项目概况
1.1项目建设背景
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目标,以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长沙市“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圈”建设(百里水果产业带)以及长沙县黄兴大道北延线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为契机,按照长沙县“南工北农”和“一县两区”的总体构架,充分利用长沙县白沙镇地理、交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建设起来的示范性生态农业观光园。
1.2现状分析
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县白沙镇。白沙镇地处湖南省长沙县最北端,距县城星沙城区42km,距长沙市55km。白沙镇属于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建立优质水果产业基地。规划区内植被资源丰富,种类主要有常绿阔叶林、野生锥栗等壳斗科植物、楠竹林、杉木林、蕨类、构骨、油茶和芦苇等。此外,园区内还存有莲花庵遗址。白沙镇有着浓郁的庙宇文化氛围,境内有上华山庙、白石庙、白沙庙和回龙庙等。有着千年历史的莲花庵是白沙镇宗教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1.3不足之处
1.3.1优势水果资源缺乏白沙镇目前种植了10余种水果,随着人们对本地果品需求的增加,需要种植更多的水果品种来丰富市民的“果盘子”。1.3.2特色景观较少园区内水资源丰富且地形较为丰富,但是沿水流两旁多为杂灌,缺乏特色景观的塑造。通过规划,打造“神农涧”“莲花涧”和“桃源涧”,并将药草园整体塑造为葫芦形状,人们既可赏草花又能品药膳,将极大地丰富园区的景观。
2规划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紧扣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条主线,以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为基点,总揽全局,着眼长远,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规划,分步实施。以“一带三涧六区九园”的规划布局,立足区域精品农业的生产和示范,兼顾农业技术培训,同时发展休闲观光,逐步将园区建设成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培训及农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
3规划布局结构
在规划过程中充分研究园区现状和地形条件,综合考虑对景观生态性的保护。计划用5a的时间建成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从生态、产业和观光休闲的角度出发,以园区的一级道路为整个园区的主线,结合六大功能分区形成“一带三涧六区九园”的规划布局结构。生态———以森林、果园、楠竹林为背景,以莲花庵、莲花庵水库和莲花池水体为特色,营造和保护好园区的生态环境,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产业———在建园技术和管理水平上都要求生态和环保,实现果品的绿色生产,不仅能为居民提供优质果品,也可以为周边发展水果产业提供样板和实用的丰产栽培技术,将园区打造成白沙镇颇具影响力的小水果产业示范园。观光休闲———游人来到园区,不仅可以观赏到果园的美景,也可以在莲花庵及莲花庵水库周边的优美环境中停留,园区大面积的生态林也是一大特色,游人可以宿于具有当地特色的竹楼中,体验山野人家的乐趣。
3.1一带
以园区的一级道路形成贯穿园区的景观带,沿主线而行,既能欣赏到美丽的果园景观林带,又能体验观光休闲项目,同时可以方便到达其余各景区和景点。
3.2三涧
园区天然水资源丰富,规划打造“三涧”,形成园区内的特色景点之一。3.2.1神农涧位于园区东北部的丛林深处,溪涧在林中时隐时现,沿着山势逐渐降低而成,滋润灌溉药草园后汇入莲花池。3.2.2莲花涧位于园区东部,是连接莲花池和莲花庵水库的一条溪涧,溪水发源于园区山林,经由莲花池,最后汇入莲花庵水库。溪水终年不涸,游人可沿途听水,增加游趣。3.2.3桃源涧位于园区中部,塘水清澈见底,塘水源头经由桃园汇入园区中央的水塘,该塘是桃源涧的主要观赏景点。在塘周边布置供游人赏玩和亲水的平台以及休憩设施。
3.3六区
整个园区按照功能可分成小水果产业示范区、生态保护区、良种苗木繁育区、林下养殖区、休闲度假区和科普科教区。
3.4九园
根据园区的自然、气候和土壤等条件,选择富有寓意的树种,如枣(子孙兴旺)、柑橘(大吉大利)、桃(福寿平安)、李(前程万里)、柿(事事大吉、事事如意)及樱桃(喜报频传)等,设计“九园”,即枣园、锥栗园、甜柿园、李园、葡萄园、杨梅园、桃园、柑橘园和樱桃园。
4功能分区
4.1小水果产业示范区
白沙镇计划从2009年开始用5a的时间建设生态果园,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产绿色果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白沙品牌。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中的小水果产业示范区是白沙镇“万亩小水果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实现园区生产功能的重要环节。小水果产业示范区位于园区南部,规划面积60hm2,共3个小分区:富硒水果主栽区、特色时鲜水果种植区和新兴水果种植区。富硒水果栽培区由脆枣栽培区和葡萄栽培区组成;特色时鲜水果种植区主要种植杨梅、桃、李和柑橘等水果;新兴水果种植区以日本甜柿、锥栗和樱桃为主。为实现该区果品的绿色生产,该区在建园和果园管理水平上都以生态和环保为重点。建园时不开梯,让杂灌在果苗长大后因遮光而自然死亡,这样既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活性营养成分又可以固土,维持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土壤清耕管理模式已无法实现果园生产无公害果品的目标[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园区采用生草栽培技术建园,既增加了果园有机肥,调节了土壤的温度和湿度[4],又改善了果园小气候,美化了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果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2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位于园区北部,规划保留原有的常绿阔叶林为生态涵养林,是园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在园区的中东部山体上建设出专供游人游玩的游步道,在游步道的路边设置3座观光亭,供游人休憩;规划在东北部一个制高点上设置观光塔,可览园区全景。该区尤其要注重保洁设施的布置,从而保护好生态环境。
4.3良种苗木繁育区
良种苗木繁育区面积约为3.33hm2,位于园区西北部,主要以选育适合南方市场且经济效益高的特色水果良种苗木为主,建立苗木科技和市场服务体系。规划建立育苗荫棚和嫁接车间,创造品牌效应,树立精品意识,将苗木生产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拉长产业链。
4.4林下养殖区
林下养殖区以林下养鸡为主,规划种植一定面积的杜仲林,杜仲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据研究[5]表明,在鸡的日常食料中添加1%的杜仲皮粉能够改善鸡肉的品质,提高肉的鲜味。该区生产的杜仲鸡和杜仲蛋等不仅能满足园区游客的食用需求,也可供应市场。
4.5休闲度假区
休闲度假区位于园区的中东部,包括莲花庵景区、水景游乐区、别墅度假区和药草园区。4.5.1莲花庵景区该区是园区人文景观的核心,位于园区的东部。规划中,在现有莲花庵遗址的基础上重建莲花庵。该区包括莲花庵的主体建筑以及原本的大片竹林,游人来到这里,感受佛家气息,听风送梵音,从而实现内心的宁静。4.5.2水景游乐区在该区设置以水为介质的观光、游览和娱乐项目,充分利用莲花庵水库和莲花池开展水上游乐活动。规划中,在莲花庵水库东面建水上***,供游人休闲垂钓。同时在水库边的开阔空地上设立烧烤场,供游客烤制鱼获。另外,在水面上设置游船和小渔船供游人租用,赏湖光山色。在莲花池边上设置亲水平台和木质栈道,水边种植荷花和睡莲等水生植物,同时放养鲤鱼,营造令人陶醉的观鱼赏花景观。4.5.3别墅度假区该区位于园区东部,北临莲花庵水库,三面环山,环境优越。结合当地民间建筑的特点,以当地盛产的楠竹为材料,设计具有白沙镇特色的竹楼。竹楼别墅拥有不同的户型,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提供放松身心和享受自然乡野生活的休憩场所。4.5.4药草园区该区位于园区主干道的一侧,整体外形是葫芦形,场地中设置一个水池,池中心塑“济世壶”雕塑,取“悬壶济世”之意。分块种植丹参、金银花、板蓝根、益母草、薰衣草、木瓜和黄连等药用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草本植物景观。游人可自行采集中草药,并在园区四合院内品药膳和喝中药保健茶等,形成园区独具特色的药膳服务。
4.6科普科教区
2007年《中共中央***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最大的推动力来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专门规划出科普科教区。该区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农民田间学校及教授博士流动指导站等,面积为1hm2。该区经常邀请相关专家、教授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讲课,为农民提供现场示范和技术指导,为公司和农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和支持。
5结论
莲花庵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是长沙县白沙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生态、产业和观光休闲3个角度对园区的结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尤其在功能分区上注重三者的结合;同时突出园区独有的特色[6],即莲花庵庙宇文化以及大面积的生态林。另外,在园区建设中增加了休闲度假的项目,亦是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实践。该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成功建设必将成为整个湘北地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与综合开发的经典之作和长沙市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为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王方艳袁德义邱族周丁杰韩志强工作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业观光规划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