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一部电影的名字。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对战士夫妻在新婚之夜匆匆别离,女战士的公婆最大的愿望就是送给儿媳一身崭新的红棉衣。整个故事以捎送棉衣为主线展开。最后,红棉袄红棉裤没能让那女子幸福地穿到身上,在阴差阳错撕心裂肺的遗憾中,美丽的红棉衣像硕大的花朵在炮火硝烟的慢镜头中凋零……
说棉袄棉裤是中国人的专利,有些夸张,但在国外的小说和电影中,的确少见这尤物,只记得一部日本小说叫《棉被》。即使在中国,棉袄棉裤也只是北方人才会幸福地拥有,而真正寒冷的西北和东北,皮袄皮裤们会取而代之。由此还想起一句歇后语: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孙犁先生的《风云初记》中好像有这样的句子:“春儿盘腿坐在炕上,上身穿着红棉袄,下身是绿棉裤……”
当下,纯棉的衣服流行――可惜都是单衣。纯棉之纯,纯不过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棉袄棉裤。是的,柔软暗藏了阳光的新棉,令肌肤暗喜。棉袄棉裤,它们的暖,它们对身体的适度的夸张和约束,让身心裹挟在一种怡然自得的幸福里面。在棉里,皮肤和筋骨都会生发一种惬意的慵懒,连毛孔在这个时候都想闭目小睡一会儿的。但在小时候,棉衣上身的好感觉是维持不了几天的。那时,农村的孩子不穿内衣(也不知道内衣这个词),特别是淘气的男娃,柔软、温暖的棉衣会在反反复复被汗濡湿又让风吹干的过程中变得坚硬,从前襟、袖口开始,我们的棉衣渐渐变成了小小的盔甲,让嫩嫩的身子不快。一次,我先把棉袄戳在炕角,又在领口套好棉帽,然后金蝉脱壳,扯上单衣跑到外面玩雪。花眼的奶奶还在想:这个淘气十足的小孽障今天怎么靠着被垛睡得这样老实?还有一回,上课捣蛋,年轻的女老师说我影响同学让我出去。我说外头忒冷我不出去。她脸红着过来拽,我晃着膀子执拗。后来她急了狠劲一拽,我索性一缩头一脱袖──那个二十来岁的小老师,噔噔噔踉跄后退几步,撞到墙壁上,而我则如一名气宇轩昂的大刀队队员,光着膀子,引得满教室哄堂大笑……现在想来,若不是她美丽的厚厚的棉衣挡驾,或许就出事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只记得她紫红方格的棉袄得体、好看,粉笔屑的气息后面还隐藏着独特的芳香。
我打小喜欢冬天,喜欢冬天穿棉衣的好看的女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一部电影叫《勿忘我》,描写在东北某地,一位插队的女学生爱上了她的老师。女主角是方舒扮演的,穿一身棉衣,好看,双手拢在面前,呵着团团的气。特别是那黑蓝色的制服棉袄(前兜可以插一支钢笔的那种)又平添了知识女性的气息。我觉着身着棉衣的女子之所以好看,全是那些轻柔的棉花成全了她们――内心如棉的人儿,因为微微迟钝了一些的肢体语言,让她们的眉宇间悄添了几许羞涩……
从小,我一直在内心固守着一个秘密:娶一个穿棉衣好看的文静女子做媳妇。后来,遇见了妻子。身材窈窕、清清爽爽、气质如棉……岳母针线活好,心疼老闺女,每年秋后都早早做好里外三新的棉衣,片片薄云似的新棉(我忽然想到了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一层一层地加絮,一趟趟穿针走线。初恋亦如棉。我最喜欢正月里去拜年的时候,一身棉衣的好看的她领着笑成花的外甥女,到小站的月台上接我的情景。在心里,那是最喜欢的一幅画儿……若不是看见这篇文章,亲戚朋友街坊四邻还纳闷呢:这小两口怎么到了冬天就一点也不吵架了呢?
后来看《红高粱》,最难忘的是“我奶奶”那身火红的棉衣棉裤,不,那棉裤不是纯大红的,有一种好看的碎花,厚得有些夸张。从那时起,我突然发现张艺谋也非常喜欢传统味道的棉衣女子,在《红高粱》《菊豆》《我的父亲母亲》中无一例外……可能就是这中国特产的生活化了的艺术美,与主人公性格息息相通的幽微会意,在电影艺术中成就了老张大哥。
好女子如纯棉。棉的气质与人的品性完美契合的时候,一种阴柔之美便悄然产生了。众里寻她,当下城市的冬天里,纯棉一身的女子很难见到了,更多的是晴纶尼龙化纤混纺毛料驼绒甚至洋面料女人……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常常让我在雪羽纷飞的街道旁怅然若失,也更从内心疼爱与己相伴为爱而棉的人。“你就把我当成一朵穿裤子的云吧……”有着深眼窝的忧郁气质的诗人,被自己在火车上邂逅一位女子时无意间说出的这句话点燃了灵感。他可能没有料到,他的一首诗的名字里竟然也包含着古老东方的纯棉。
在语言的世界里,我一直在固执地找寻血气方刚气势如虹金戈铁马的另一面,等待和寻觅一种纯净、温暖,能感化细胞和毛孔的力量。那个自然的虚之“她”(诗神缪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身上没有宝石金银,没有羊毛兽皮羽绒,只是一身纯洁、透气、柔软的棉……
只是少有人明言,艺术家中间喜欢红棉袄和红棉裤的大有人在。2005年嘉得拍卖行秋拍,山东籍画家王沂东的《深山里的太阳》以506万元成交,成为了价位最高的写实油画作品,画面上就是一位身着红棉袄红棉裤的好看的山里妮子:她挎着笼筐,可能是走亲戚,走累了靠在雪坡上小憩。阳光照在她的发梢和脸庞上,勾勒出金色的轮廓。仿佛能感觉到她静如落雪的呼吸和纯净若雪的身心……我注意到了画家微妙的夸张与变形:棉袄瘦一点,棉裤肥一点,东方女子含蓄内美的窈窕身段和内心世界被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我想,假若身体是一件珍贵的器皿,那么棉衣本质的意义就在于对它的体贴和尊重。一身棉衣的美来源于它们的色彩、褶皱以及合适的厚度和适度夸张的身体,更来源于被呵护在里面的那个人(衣服里面才是那朵真正的云啊)。
选自作者博客
南方人也是穿棉袄的(棉裤不太穿,穿毛线裤),但是不喜欢,嫌它笨,也不好看。后来有了滑雪衫、羽绒衣,终于可以不穿棉袄了。大概是1999年前后吧,几个服装品牌又推出了棉袄棉裤,一下还成了时尚,但是,跟二十年前的棉袄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王沂东的《深山里的太阳》也是我喜欢的,干净的雪,女孩干净的脸;明净的空气,女孩明净的眼睛;红棉袄、红棉裤,篮子上盖着的红布。热闹的红,穿在女孩身上,提在她手上,靠在雪地里,安安静静。
作者对棉袄棉裤的情感让人久久回味。如同抚摩纯棉的感觉。跟随作者穿行在张艺谋的电影和王沂东的画作里,体会到了棉袄的美。突然想起一个身着红棉袄跳着华尔兹的女子,从东北雪原一直跳到了天坛――那是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
“假若身体是一件珍贵的器皿,那么棉衣本质的意义就在于对它的体贴和尊重。一身棉衣的美来源于它们的色彩、褶皱以及合适的厚度和适度夸张的身体,更来源于被呵护在里面的那个人。”结尾让这篇文章有了一种超拔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