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一期评选,120余万网友从专家推荐的50位国学大师候选名单中投票评选出: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钟书等10位国学大师。备受网友质疑的是康有为、辜鸿铭、熊十力、顾颉刚、王力、牟宗三等著名国学研究者都进入了50人大名单,但没有入选“十大”。也有人对鲁迅、郭沫若是否是国学大师,表示有不同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冯其庸“作为本次活动特别顾问”,特地寄语网民:“这项活动很好,有意义,我很支持这件事。”他推荐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三人,说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各种各样的奇闻怪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边厢,施琅刚从“贰臣”、“***”的耻辱柱上被***出来,供上“英雄”的神龛,这边又有人大国学院、百度国学网,大张旗鼓地搞起了“10位您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的评选,用笔记本电脑、书本作为奖品,引诱网友们从50名“国学大师”中选出10位。网友们可以平等地通过短信、邮件,或者在国学网、百度国学网上“民主”地投票。
我疑心,主办方搞这样一个活动,完全是从“超级女声”的成功策划中得到启示。“超级女声”的成功,在于它的开放性、娱乐性与民主化,当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用手中的一票,便可以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明星的时候,公众的热情高涨。公众高兴了,“超女”火了,湖南卫视赚了。但是,“国学大师”并不是“超级女声”――每一个男女老少,都有能力去判断舞台上的女声们哪一个唱得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由此去投上一票;而所谓“国学大师”,却不是以公众的口味为标准诞生的。“国学”既为“学”,便有其专业性,甚至可以跟公众的日常生活根本无关,例如边疆史、史前史的研究。所以,“国学大师”可以终身躲在书斋,他们的名字,即便不出学院,也无损于他们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可以说,要评判谁是“国学大师”,需要专业的门槛,即对相关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像要评价肖邦的音乐、梵高的油画需要专业知识一样。宋玉写《对楚王问》便说,唱下里巴人,国中与之相和者便有数千人――其受欢迎的规模,大概不下于“超女”的;而唱阳春白雪,国中与之相和者不过数十人。假设让只听得懂下里巴人的公众去评价阳春白雪,结果一定是一塌糊涂。
而且,这张“50名候选大师”名单,即使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也不一定认得全,即使认得全,也不一定都读过他们的书。像辜鸿铭,大家最了解的,大概是他脑后那条辫子;像郭沫若,大多数人了解的,是他的诗歌和戏剧;甚至像陈寅恪,他之所以被认识,可能更多的是那本《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而不是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而沈曾植、任中敏、蒙文通、沈兼士这样的名字,对作为评委的大多数民众来说,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民主”的方式,调动起大家评“国学大师”的热情,无论评出来的是哪些人,其结果都是可以宣告无效,并且毫无意义的。
从专业的角度看,这张据说是“数十位专家精心甄选提供”的50位国学大师名单,其权威性也很令人怀疑。
近年,国学复兴,所以各方面都纷纷来分食一杯羹汤,譬如,许多高校便办起了面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国学速成班。而在这场“10位您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的评选活动中,从网上公布的“活动形式”,早已可以窥见这种活动的真相。“活动形式”写道:“本活动分两轮进行,奖品丰厚,您将有两次获得大奖的机会。”这分明就是“有奖竞猜”,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商业呛味,这样的评选,大概只是利用公众对国学的关注,顺手牵羊地把“国学大师”们作为公关、广告的材料罢了。
编辑提点:学术的应当归学术,娱乐的应当归娱乐。网民票选“国学大师”,把学术变成了娱乐。这种作风本身就是国学精神的死敌。这不是对国学的弘扬,而是对国学的辱慢。把国学变成“超女”的人,就是那些把开办国学研究院炒成娱乐新闻的人,由此可见在某些天天叫嚷着国学复兴的人心里国学的斤两。复兴国学、弘扬传统需要严肃老实的态度,不能胡闹到这种地步。(宏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学大师”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