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

【摘 要】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其内容广博,思想内涵深邃,“无为”思想更是其核心,本文阐释了《道德经》的“无为”“不争”思想。

【关键词】

道德经;无为;不争



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据传说,《道德经》是老子当年弃官归隐,行至函谷关应关令尹喜的请求而写成的一部书。《道德经》共五千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道德经》全书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人生、***治等多方面。本文是在浅读《道德经》后,对其“无为”、“不争”思想的感悟。

一、“无为”

在《道德经》的第二章中,老子讲述了其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美是什么,恶的就会自然显现;都知道善的是什么样,那不善的也就显露出来了。事物要通过对比才能够相互显现,当人的主观意识中没有善的概念时,就不会认识到什么是恶,反之亦然,当认识到恶,会在其对立面发现善的存在。对事物进行区分之后,必然会出现分别,而这一分别显然是具有好坏优劣的,在之后的一段话中又进一步阐述了其对立统一的观点。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和无在相互对立中产生,难和易在相互对应中形成,长和短在相互比较中显现,高和下相互依赖中存在,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区分,前和后在相互对比中出现。我们所意识到的存在,由于其相生相应,我们才能够对其加以区别认识,虽然因为这样,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了整个世界,然而,这样的区别导致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也有了差异,这使得我们的心态无法平和,从而刻意地趋向我们认为善的,避免我们认为恶的。虽然善恶的判断几乎是正确的,但是这样仍旧是不正确的,事物的存在本身是无属性的,由人的主观认识定制了事物的属性,显然是偏颇而不客观的,因而老子提出了圣人的处事原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因此圣人作顺应自然的无为之事,提倡不用言语的教育。对万物兴起不做限制,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建立了功劳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也就不会失去功劳。圣人处事不以“有为”作为其目的,毫无目的性的行为对事物不会产生或消极或积极影响,而是使得一切都顺其自然的发展,由此达到,万法自然,无为而为。给予万物,却并不以此为凭恃,不对万物有任何要求,不将万物作为自己的功劳,而这样的态度正是“无为而为”的实现,没有得到也就没有失去,把握住自己的主观认识,不偏颇的看待事物,以公正中立的态度去把握事物的对立面,不执着地追求某个对立面,只是遵循规律处事,自然而然的处理好一切。

二、“不争”

老子哲学中最推崇水的德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尚的道德像水一样。水善于施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安居于众人所讨厌的低洼之处,所以水差不多符合道的原则。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而老子最为看重的正是其“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语道尽老子对于水的认识,“善利万物”是无私,也是包容心,又如圣人“无为”之道“功成而弗居”,水以其广阔胸怀去滋润万物,不求回报,“不争”地位,静静地存在于那里,你无法看到它的任何功利欲望,它无形无势,唯一的势是自然的势,顺应地心的引力,居于低处,“不争”却坐拥天下。恰恰因为水在低处,所以更能体会到世间万物的根基所在,更加懂得如何去有利万物,由于在低处,看遍世间万物由低到高的演变发展,能够明白“争”的徒劳,达到“不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居住善于选择地方,思想深邃如渊,与人交往仁慈,言语诚信真实,为***要清静安定,做事能衡量自己的能力,行动时善于把握时机。因为与人没有争斗,所以没有忧患灾难。详细论述了“水之七善”,便于人们借鉴,以求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居善地’,既有选择好自己居住的位置,如孟母三迁,讲述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因而人要善于选择环境,对自己要有清楚的定位,是“不争”的首要要求,试想鱼儿绝不会在树上筑巢,那样只会招惹所有的鸟,而自己也会。“心善渊”,指的是我们要善于思考,如深渊一般宁静深邃仿佛吞噬包容一切的智慧及心境,是“不争”的一个重要的自身条件,否则,只会被社会的大流所牵动,无法谨守本心。“与善仁”,与人交往要仁慈,“仁义礼智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而在与人交往中只有保持“仁”之心,才能够不被他人的“争”引导、影响,保持本心的“不争”。“言善信”,语言诚信真实,能够使人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受到诚意,信赖自己所说的话语,从而理解自己“不争”的态度。“正善治”,在执***或管事时,要能够清静安定,不可躁进不稳,躁动会打破“不争”的心,唯有在掌握权力时,仍以清静安定的心态去管理事务,“不争”的心才会显现。“事善能”,如果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行事,会出现执着躁进的现象, “争”就产生了,只有善于衡量自己的能力,在清醒的自我认识下,才会有“不争”的心。“动善时”,我们的行动要善于选择时机,如果行动的时机不恰当,那么在当前的纷繁复杂状况下,容易被各类怀有“争”之心的人卷入争斗的漩涡,我们时常被教导这是个竞争的社会,我们不去“争”就什么也得不到,然而,当我们学会了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这时,我们的“争”也就不能称之为“争”,就比如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时,我们便是“不为而为”、“不争而得”,这样的状况可以用“应运而生”、“适时”、“顺其自然”等词汇来描述。“夫唯不争,故无尤”,即使我们不与人争斗,他人也依然在争斗,并时不时的把我们卷入争斗的漩涡之中,“夫唯不争”表面所讲是与人没有争斗,而其深层的意思是不与己争,自己才是达到“不争”境界的关键,只要自己的心能够平静无所求,那么,克服了自身的“争”,他人的“争”也就不能影响到谨守“不争”的“我”,在与己都没有争斗的情况下,“争”已经在自己本体内就被消灭了,又如何能与他人“争”。

“无为”、“不争”是老子的重要哲学思想,也是于现代生活中忙碌奔波的人们需要重视的处事原则。在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大部分人都想要出人头地、有所作为,越是如此,人们的生活就越加痛苦,在无尽的烦恼忧愁中不断折磨着自己,想着如何能“居功”,而失去了生命本身的快乐。“无为”、“不争”正是要去除掉已然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功利思想,还原大道自然,试想这样一个社会——人人没有偏见,互相尊重,遵循自然规律,对于金钱、权力没有过分的执着,不去争斗,而是关注生命本身,把握“水之七善”,正确的处理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人、事、物,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这将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屈剑英.和哲学思想相形研究初探.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枉会科学版),1991.3.

邵纯.道德经.哲理三则.实事求是,2009.3.

张尚仁.道德经.哲学体系纲要.思想战线,2008.

汪焰祥.“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蕴.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2.24.

周高德.上善若水,为而不争—解读.中国宗教,2005.4.

秦晓慧.水德—老子的人生哲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20.1.51.

【作者简介】

巫大健(1987.3-)男,汉族,广东潮州,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宗教文化.

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品读《道德经》哲学思想

学习

曾国藩的家风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曾国藩的家风,内容包括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原文,曾国藩好家风全文。良好的家风,无疑是职场成功的重要底蕴。曾国藩及其祖辈建立起的曾氏家风,让他及其四兄弟家族跳出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至今190余年间其家门涌现出有成就的人

学习

漱口水能不能代替刷牙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漱口水能不能代替刷牙,内容包括漱口水能用来刷牙吗,坐月子可以用漱口水代替刷牙吗。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人过去吃饭后喜欢刷牙,现改为使用漱口水,含上一口漱口水,既清洁了口腔又能保持口气清新,一举二得。偷懒者或忙

学习

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内容包括祖国妈妈生日快乐主题作文,祖国妈妈生日快乐配文。10月1日是举国欢庆的国庆节,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为祖国庆祝生日呢?考虑一下姐姐的建议吧——A计划:写张生日卡给祖国妈妈家人和同学过生日,我们会写

学习

退休后要注意的几件事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退休后要注意的几件事,内容包括退休后老人应注意的几件事,退休前一定要知道这三个细节。退休之后没有工作负担了,遇到的矛盾也减少了,这对改善健康状况是极其有利的条件。但是,刚退休或离休的人,还应当了解一些必要的保健知识,科

学习

“国学大师”谁说了算

阅读(30)

“国学大师”一期评选,120余万网友从专家推荐的50位国学大师候选名单中投票评选出: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钱钟书等10位国学大师。备受网友质疑的是康有为、辜鸿铭、熊十力、顾颉刚、王力

学习

森林里的精灵范文精选

阅读(21)

森林里的精灵篇1这原本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花仿佛竞赛似的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蝴蝶于其中翩翩飞舞,鸟儿也啼唱着清脆的乐章,清澈的小溪潺潺地流过其间。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就像每一个人的梦中仙境。这一天,小溪突

学习

墨子和《墨子》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墨子和《墨子》,内容包括墨子原文目录,墨子全文。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曾做过工匠,后来成为士人,创立了墨家学说。建立了一个社会团体,并常出去游说,宣传自己的主张;还组织力量参与制止战争的活动。墨子一生过

学习

唐代女性服装流行时尚浅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唐代女性服装流行时尚浅析,内容包括唐代服装女装,唐朝女子服饰流行趋势。唐代女性服装是我国古代服装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唐代女性一度所追求的袒胸装、胡服与男装等流行时尚,体现出特定的唐代历史文化背景下奇特的女性服饰

学习

伤筋动骨真要100天吗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伤筋动骨真要100天吗,内容包括伤筋动骨真的需要100天吗,伤筋动骨100天是什么意思。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意思是伤了筋骨要修养3个月左右才能恢复。通俗点讲,“动骨”就是动了骨头,像骨折、手术的创伤、骨挫伤、骨缺损都是

学习

中化网——以专业网站占领市场制高点

阅读(25)

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良,一九九一年七月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及利用专业本科,一九九五年七月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杭州瑞力患上自动化公司。一九九八年五月,孙德良率领公司如期推出全世界首家中文化工专业网站中国化

学习

换着玩

阅读(25)

甲人都有爱好。乙那是啊。甲不论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兴趣。乙这对。甲根据不同的年龄,所以人们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乙太对了。甲你比如说小孩,他们的游戏就特别天真简单,一帮小孩在一起捉迷藏,蒙上一个开始瞎摸,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咯咯咯笑半天

学习

代书遗嘱怎样才合法有效?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代书遗嘱怎样才合法有效?,内容包括律师事务所代书遗嘱有效吗,代书遗嘱的有效条件民法典。因多方面的原因,很多老人请人代书遗嘱。因这种遗嘱并非由遗嘱人书写,生效条件比自书遗嘱更为严格,不但要求内容明确、形式合法,还至少要

学习

唐和唐L―阿拉伯糖的主要功效分析

阅读(27)

L-阿拉伯糖,又被称为L(+)-树胶醛糖、L(+)-阿戊糖、果胶糖等,英文名称为L-Arabinose。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糖,L-阿拉伯糖需要一个被国人和世界认识并接受的过程。为了更好的了解L-阿拉伯糖,济南圣泉唐和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和唐”)委托

学习

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的创新

阅读(27)

传承千年的榫卯结构以其良好的力学性能、不费一钉一胶的安装工艺闻名于世。其可拆卸性能更是与现今所提倡的绿色设计不谋而合,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榫卯工艺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将榫卯结构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与现代设计结合

学习

边沁的法哲学思想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边沁的法哲学思想,内容包括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边沁哲学。边沁是一位将其毕生精力贡献给英国法学研究事业和法制改革的思想家。在法学领域,他的最大影响在于法律的功利主义原则贯彻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基础理论的奠定。边沁

学习

《西铭》哲学思想浅析

阅读(26)

张载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北宋五子“之一、“关学”创始人。最能体现张载思想的莫过于张载的的代表作《西铭》。张载把儒学的人性论建构在自己的气化论基础上。所以人们要由气质之性回归到天地之性。回归天地之性

学习

“油条哥”的道德经

阅读(31)

“油条哥”的真实姓名叫刘洪安,是最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被不少经营者和创业者视为楷模的新闻人物。他是一个卖早餐的小本生意人,他的成名与他炸制、出售的“良心油条”有关。他成名的过程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不真实——1980年出生的刘洪安

学习

关于射箭基本训练的感想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射箭基本训练的感想,内容包括射箭训练心得体会,射箭训练手册。业余训练是打好基本功的开端,确保一名好苗子能够长期的从事本项目,为省队做好输送后备优秀人材的准备。要做好输送后的成绩继续提高,运动寿命的延长,而不是死练

学习

实验感想范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实验感想范文,内容包括实验总结范文大全,实验报告范文10篇。实验感想范文第1篇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

学习

《道德经》中的养生智慧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经》中的养生智慧,内容包括道德经养生秘诀全文,道德经关于养生的理论。《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由于他善于修道养寿,司马迁说:“盖老子

学习

护理专业学生真人注射实践心理现况及感想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专业学生真人注射实践心理现况及感想,内容包括护理专业教心理咨询吗,护理专业什么时候学静脉注射。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理论为基础、以护理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培养护士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是护理教

学习

《道德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物质观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物质观,内容包括道德经看懂了有什么好处,道德经都讲什么规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是老子在经中提出的一对重要哲学范畴。“有”,指具体存在的事物,“无”,指无形无质的虚无。老子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