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打完当天比赛的我国运动员都回到了中国队的专用大巴准备回住处休息,李振羽他们收拾好机器设备是最后上车的。上车后正遇到大家在轻声议论着什么。
若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往事,就不能不提到那段世人皆知的“乒乓外交”,小球转动了大球,推动了中美两国的往来,推动了历史。国庆节前夕,我特地拜访了新影厂的李振羽导演,作为一名新闻电影工作者,他与同事们共同亲历、见证并纪录了那段历史。
时光退回到1971年,那一年,中国***府决定应邀派遣乒乓球代表团出国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春节过后不久,新影厂即交给李振羽一个任务――迅速组织联合摄制组随代表团出国摄录采访。领取任务后的李振羽立刻着手布置,很快就成立了由李振羽、苏中义、任福堂以及北京电视台的屠国壁等几位同志在内的联合摄制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一行于3月21号到达日本的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随即拉开了序幕。
尽管中国乒乓球队此前因“”的干扰已经有两年没有参加任何国际比赛,甚至连日常训练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但凭借着自身先前已打下的良好基础与深厚积淀,以及出国前的恢复性突击训练,我国男女运动员们仍然取得了令国际瞩目的良好战绩,同时新人脱颖而出。联合摄制组的工作也进行的非常顺利。也就是在这时,历史的契机出现了。那一天打完当天比赛的我国运动员都回到了中国队的专用大巴准备回住处休息,李振羽他们收拾好机器设备是最后上车的。上车后正遇到大家在轻声议论着什么,一问才知道就在刚才,一位名叫科恩的美国运动员错上了我们的车,当他发现上错车时,尴尬地马上道歉,庄则栋友好地对他说:没关系。科恩认出了享誉国际乒坛的庄则栋,他十分高兴,下车前,还送给庄则栋一枚纪念章留作纪念。作为新闻工作者,李振羽他们感觉要有大题材了,巴士回到驻地后庄则栋也叮嘱摄制组:明天咱们要回送一件礼品,你们不要漏了这个镜头。于是第二天,代表团、摄制组的注意力一直盯在中美两队间的比赛上,盯在庄则栋的身上。庄则栋不负众望,在比赛结束后他把一件艺术礼品――杭州织锦友好地送给了科恩。科恩高兴、惊喜,马上自豪地向所有在场的人们展示了这件织锦。刹那间各国记者手中照相机咔咔的快门声与摄影机运转时的沙沙声响成了一片。由于我们准备充分,摄影机早已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李振羽以仰视的角度把这段历史性的时刻永远的定格在了镜头里,胶片上。
“中美接近了!”第二天日本新闻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而且通栏标题、***文并茂,报道的力度可说是铺天盖地。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北京。从此名古屋每天和北京通话5次,每一次消息都直送和,以便随时掌握情况。中美关系从此开始了加快破冰的速度。
31届世乒赛结束后,先是在美方的一再申请后,中方邀请了美、英、加等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此后,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并且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同时应邀出访美、加、秘、墨等四国。李振羽再次作为摄影编导与赵立凡同志随团出国。此时,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是在1972年4月15日这一天乘坐美方为此次访问专门派来的“友谊飞剪”号专机飞抵美国的。科博体育馆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也挤满了人,观众们扯起各式各样的欢迎标语,有很多还是用汉字写的,只是因不得要领都写得歪七扭八,有的还漏写了偏旁部首。“他们高兴的举着自己依葫芦画瓢”的杰作,冲着我们使劲地摇着、晃着,令我们既感动,又哭笑不得!”李老师笑着说。那天的高潮部分是庄则栋与张燮林的表演赛,俩人一攻一守,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与笑声震耳欲聋!
沸腾的时刻,细心的李振羽被观众席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吸引住了。这可爱的孩子也被两人的高超球艺吸引住了,他跟着父母和周围的观众们一起不断地使劲鼓掌,同时又因场内的欢呼声实在是震耳欲聋,于是双手交替着鼓掌与捂耳朵,稚嫩的动作既可爱又生动,令人忍俊不禁。李振羽手持摄影机跑到离孩子不远处抢拍下了这生动的场面。日后这部纪录片每每放映到这里时,都会在电影院里引来人们的一片笑声。
《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在国内上映时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这部片子当时是带病亲自审查的,看完后非常满意,他还特地指示摄制组说要将片子再加长些,加上尼克松和基辛格观看两国运动员比赛的镜头,并要求尽快译成英文版,让外交部转送美方。但这部片子,却被“”说成是美化了美帝国主义,是要被批判的影片。得知这个消息的李振羽,当时正在黄庄农村劳动,他气愤地说:这片子可是咱们***指导过的。于是同志们想办法予以了坚决的抵制。
隔着世纪烟云,“乒乓外交”已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李振宇说:“我们有幸亲历并见证了那段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乒乓外交”――我们亲历了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