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实行一夫一妻制?与男女平等理念有关?还是与爱情有关?答案都是:NO!一项由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和奥克兰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进化才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关键原因。
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博士、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基特·奥佩说:“这是一夫一妻制理论首次接受系统性检验,也给长期以来有关灵长类一夫一妻制起源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一夫一妻制
相信国人对一夫一妻制丝毫不陌生,就是一种两两配对、每个个体只拥有单一配偶的关系。具体到人类社会,就是一名男性与一名女性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双方同时只有一名配偶是现时世界上最多国家奉行的一种婚姻制度,就中国来说,在民国时期,“一夫一妻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最后确定“一夫一妻制”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文规定中国实施“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我们知道,像中国一样,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是由法律确定的。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没有法律的约束之前,这个制度依然能够在大多数的人类中得到很好的贯彻——比如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但真正有条件这样做的人数有限,对多数下层人来说,实行的还是一夫一妻制——这说明一夫一妻制度是自然形成的习惯,法律是为了强调民主平等才滞后地制定了这个制度。那么,为什么人类能够自然形成这个习惯呢?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经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不过,他们的答案一点儿也不浪漫。为揭示一夫一妻制的进化路径,研究人员收集了230种灵长类动物的数据,并据此绘制出呈现其相互关系的族谱。研究发现,一夫一妻制的存在从生物发展进化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出于人类自身的进化。
与爱情无关
每当有公众人物对妻子不忠,就有专家老调重弹,说男性滥情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但该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很多动物(尤其是灵长类)而言,厮守一个雌性能够增加雄性养育更多可以存活到生育年龄的后代的几率,这是决定一种行为能否在残酷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人类基本是动物中在出生以后成长最缓慢的,这需要父母花更多的心血保护和抚养。
显然,一夫一妻制不仅使雄性可以保护幼儿不受伤害,还可以分担育儿的责任。幼儿在完全依赖母亲时最易受到伤害,因为母亲在哺育幼儿时会推迟下一次受孕。而这会导致幼儿受到与其没有血缘关系的雄性的伤害,因为杀死幼儿就可以让其母亲再次受孕。而分担育儿的负担不仅可以缩短幼儿的依赖期,还可以加速雌性的生育。
分担育儿负担的另一个好处是,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大脑发育——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可以进化出更大的大脑。事实也证明,只有少数几种哺***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它们的大脑从而也更发达。正因为有了发达的大脑,人类才得以成为地球的主宰。
换句话说,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一夫一妻制”可以更加高效地养育后代,使人脑和人的劳动力得到部分的***,最终导致人的进化。
(摘自《读天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类为何钟爱一夫一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