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乡的风味小吃,我首先想到的是家乡的黄狗猪头肉。“好吃,好吃,真乃好菜”这是当年乾隆皇帝对它的美誉。黄狗猪头肉是宿迁的一款传统风味的名吃菜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与扬州的扒烧整猪头齐名,是北方猪头肉的一个代表。扬州的猪头是整形上桌的,有些厨师还别出心裁地给烧好的猪头点缀上两只樱桃作“眼睛”。而宿迁的猪头肉是切成块烧的,除外形上的差异外,此菜具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而不腻,烂而不糜,味纯而嫩等特点,故备受当地人的喜欢。也就是说,吃宿迁的猪头肉避免了被猪眼注视的尴尬。
说到宿迁的黄狗猪头肉它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传说。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一生曾六次下江南,其中有五次留宿宿迁。一次,乾隆皇帝到宿迁时,先没有惊动当地的官员,只是和几个贴身侍卫便装打扮到宿迁城里明察暗访。乾隆在城里溜达闲逛时突然感觉肚子有点饿了,便来到宿迁的东大街,只觉得随着轻风飘来一阵阵香味,于是顺着香味一路循去。只见在不远处有一家卖猪头肉的小馆。在宫里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一看是猪头肉,简直不相信这香味是猪头肉散发出来的,乾隆皇帝就将信将疑地买了份猪头肉,品尝后才知此店的猪头肉真的不错,当时乾隆皇帝就击桌赞叹说:“好吃,好吃,真乃好菜。”随之吩咐侍卫叫来店家,问道:“姓什名谁?”店家答道:“客官,小人姓黄名三,人称黄狗。”乾隆大笑,说:“黄狗,好难听的名字,不过你黄狗的猪头肉倒好吃。”待乾隆皇帝走后,黄三才听人说起刚才称赞他猪头肉好吃的客官乃当今圣上,于是黄三便把乾隆爷吃剩的那碗肉汤留了下来,以陈兑新,并把酒馆的招牌改为“黄狗猪头肉馆”。黄狗猪头肉便声名远扬,生意兴隆,世代相传。至今在宿迁的市府东路仍有一家老字号的黄狗猪头肉店。
那么猪头肉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美味呢?我想它的美味概而言之有四:其一是肥。吃猪头肉大半是***它的肥,但是这种肥有别于其他肉类之肥,是肥中有瘦,肥而不腻。二是糯。这一点在所有卤制的肉类菜肴中表现得都尤为突出,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都能保持将肉煮得酥而不烂,酥糯爽口。三是香。猪头肉的香是诱人的,将猪头肉切成片装入盆后再烧上小磨麻油,撒些芫荽等,那四溢的香气,总能让人食欲倍增。四是脆。猪头肉的脆主要是因为猪耳朵中含有的一些脆骨,且脆骨又包在肉中,因此,猪头肉的脆是糯而藏脆,别有风味的。
猪头肉的加工方法
主料:猪头一个(约9 kg),宿迁甜油250g。
配料:八角,桂皮,香叶,丁香,姜,蒜,葱(各适量)。
调味料:盐,味精,料酒,麻油,色拉油,鲜汤(各适量)。
制法:
(1)首先取净猪头放入清水中浸泡以便去除血污,同时用镊子镊去猪头上的杂毛,然后再用刮子刮洗干净。
(2)取出猪头,猪脸朝下放在案板上,顺着后脑部位从中间劈开将猪脑,骨头,淋巴肉剔除。
(3)割下两耳圈、眼圈、猪嘴和猪鼻另作它用。取净肉切成大块后,放入清水中浸泡去除血水,再放入沸水锅中焯水约10分钟,捞出冷却后切成3 cm~5 cm见方的块。
(4)净锅上火,放入色拉油烧热,投入姜片、蒜仁煸出香味后,注入鲜汤大火烧沸后投入猪头肉块,接着倒入宿迁甜油和料酒,烧沸后打去浮沫,放入包有八角、桂皮、香叶、丁香的香料袋,盖上锅盖用旺火烧约15分钟,随后调入精盐和糖色,再改用小火焖约2小时至汤浓肉烂时,最后调入味精,淋入香油,撒上葱花,即成。
工艺提示:
在改用小火焖制时,约需2小时汤汁即可变浓,要勤看勤翻动以防粘锅。
现在的宿迁黄狗猪头肉已慢慢向工业方面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生产出了各色的口味,而且进行了批量化生产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