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论文范文精选

中国医学史论文篇1

(一)引 言

中国医学有悠久的传统,而且为人类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及於朝鲜、日本等国家及东南亚地区,近年更逐渐形成西方医学系统以外另一个***的、现代的医学体系。今後相信东西方的医学会朝着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和互相促进的方向发展,为人类谋求更大的褔祉。

以近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在1930年代已见成绩;而较深入和全面的探讨,则是最近二、三十年间的事。笔者曾撰写〈中国医学史研究述评〉,载《历史与文化》第1期(1998年);本文是在此基础上再作补充,务求更全面地介绍二十世纪出版的中医史研究及相关书籍,作为研究入门的阶梯,除中文着作外,酌量兼及英文、日文论着,不过基本上限於通论性撰述,专科专题的中医史着作为数甚多,相信遗漏在所不免,这是要请专家学者见谅的。

(二)二十世纪前期的研究概况

中国学界对医学史的注意,始自二十世纪初年,不过早期出版的着作均属西方医学史范畴,并且都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1中国医学史研究的先驱,首推陈邦贤(字冶愚,1889 - 1976)。他所着的《中国医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探讨中医历史的着作。此书初由上海医学书局於1920年发行,依次叙述太古、周秦、两汉、晋隋、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的医学,详於今而略於古,清代和民国时期占较大篇幅。着者对历代医***、名医、名着及所形成的新学说、新成就作了系统的介绍,在疾病史的论述上亦多创见。2 台北远东***书公司於1956年重印此书,但署中国医学研究会主编。

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其後作了较大的修订补充,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於1937年出版,收入王云五、傅纬平主编《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一辑,自此更为学界所推重。修订本内容分为上古医学、中古医学、近世医学、现代医学、疾病史五篇,叙述中国医学的起源和演变、医术的发展、外国医学的传入等。论者指出,此书「改文言为白话,特别是近现代医学的论述,其引录多注出处,且对史料堆集之弊有了较明显的改变。3台湾商务印书馆曾於1958年据此版重印,所以流传较为广泛。

一批由中国人自着的医学史书籍都不约而同在1930年代出现,反映了有关方面的研究已经时机成熟。当中有的介绍西方医学史,4也有全面记叙世界各国医学发展历史的,如李涛(1901 - 1959)编着《医学史纲》(上海:中华医学会出版委员会,1940年),除论述西方医学史外,还注意到各国医学的互相交流,如中国医学输入日本,西域医学传到中国,以及西方医学输入印度、日本及中国等。5此外,有的着作注重西医传进中国後的情形,6也有关於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史的。7

王吉民(1889 - 1972)、伍连德(1879 - 1960)着《中国医史》上、下卷(中央防***处,1932年初版,1936年第二版),8第一部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医学史专着。此书上卷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一、古代或传说时期(公元前2697 - 前1122年);二、黄金时期(公元前1121 - 前960年);三、争鸣时期(公元前961 - 公元1800年);四、现代或转折时期(公元1801 - 1936年);下卷介绍现代医学(即西医)传入中国的经过,以及西医院、西医院校和现代医学教育的情形。此书是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医学史的主要依据之一,至今仍有颇大的影响。9

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李涛的《医学史纲》及王吉民、伍连德的英文《中国医史》,被誉为早期的三部中国医学史代表作。

还可介绍的是两册中医中药辞典。首先,是谢观(字利恒,1880 - 1950)等撰着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从医学、身体、方名、药名、病名、医家、医书七个方面,选收了七万余条词目,凡三百五十万字。作者编写此辞典时,参考了二千余种书籍,取材较为广泛,内容也较丰富。此辞典在1949年前曾再版数次,其後台湾商务印书馆於1958年印行台湾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又於1995年影印出版,另外还有两种改编本。10

其次,是陈存仁(1908 - 1990)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上、下册,约成书於1935年,收录历代文献所载的各种药物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文秘网!和药物内容,包括命名、定义、处方、同名、古籍制名、外国名称,以及学名、产地、形态、成分、效能等,近二百万字。此辞典取材广泛,解释也较详尽;但内容主要是罗列资料,兼收并蓄。学界指出其中有些论述不够确切,引述资料亦间有错误。11此辞典後来有香港上海印书馆重印本。

(三)二十世纪後期中国内地的研究进展

1949年後,中国医学史研究在中国内地续有进展。首先需要一提的,是陈邦贤编着的《中国医学史》,1957年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第三次修订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及更充分的史料,对医学的起源、发展的动力、医学史分期、史料的运用,都提出了新的见解,内容较前两版有所提高。12

1970年代以来,有关中医中药的着作渐见增加,上海中医学院编《中医学基础》(香港:商务印书馆,1975年),是其中一种较容易入手的新编中医学教材。此书将原有的《内经》、《伤寒论》、《温病学》、《中医诊断学》四门课程精简为一,〈绪论〉且扼要介绍中国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贾得道着《中国医学史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是中医史专着中较具特色的着作之一,「着重阐述祖国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突出了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观察和长期医疗实践,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形成中医辩证论治这一独特体系。13书中利用了一些新近出土的资料,对医学理论的发展亦有较好的整理。

俞慎初着《中国医学简史》(褔州:褔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是一册逾五百页的着作,分上古、中古、近世、近代、现代五大历史时期,阐述医学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治经济、科学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篇着重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医药卫生成就,尤为值得重视。14

范行准着《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年),对中医的起源、发展、成熟、充实、衰变、孱守等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此外,关於民间 医生的医疗活动对中国各学科的推动作用,传信方在普及医疗保健事业中的功绩,门阀与山林医家的学术分野,以及鼠***、天花等传染病对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影响等,有较详细的说明。

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史的着作,有:赵璞珊着《中国古代医学》(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李经纬、李志东编着《中国古代医学史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史兰华等编《中国传统医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年);及廖育群主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医学卷》(渖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

郭成圩主编的《医学史教程》(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有关中国的部分很多。近年出版的中医史讲义渐多,15较新的一种是程之范主编《中外医学史》(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年),此书首述世界医学史的发展,而以过半数篇幅介绍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医学史。

史世勤主编《中医传日史略》(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介绍中医传入日本的历史以及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概况,书中亦有日本着名汉医及汉方医籍的简介。潘桂娟、樊正伦编着《日本汉方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是全面探讨日本汉方医学发展史的专着。贾春华着《日本汉医古方派研究》(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年),则专门探究日本的古方派。至於中国医药传入朝鲜的历史,中文方面似乎未有专着出版,实在是很可惜的事,反而日本医家曾作过较深入的探讨。16

较为简易的中医史知识读物,有傅维康着《杏林述珍──中医药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及刘国柱编《中国医学史话》(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此外,还有周一谋等编《中医史话文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颜克海编着《论中医学术渊源?体系?发展》(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及陶御风、洪丕谟、王佑民着《中国传统医学漫话》(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等。陈乐平着《医俗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也值得一读。医家传记有张志远主编《中国历代名医百家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孙文奇编着《中国历代名医集录》(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则介绍历代名医近千人。另一种值得推荐的小书,是黄仓、王旭东着《医史与文明》(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3年),从历史角度对中西医学的两种体系加以分析,追溯中西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强调「以史为鉴、「以史为补,使其成为中国医学走向未来的阶梯。

严世芸主编《中医学术史》(上海:上海中医学院,1989年),与一般的医史比较,在学术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所增加,更强调了中医各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踏入1990年代,医学与文化的关系受到较大的重视,李良松、郭洪涛编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提出「文史医学的新学科概念,认为「文史医学就是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文史典籍中的医学史料和医学思想,以及医学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17此书以外,还有高春媛、陶广正着《文物考古与中医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更可注意的,是出现了两种有关中国医学文化史的着作:其一,是马伯英着《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其二,是马伯英、高曦、洪中立着《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中外医学跨文化传通》(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年)。这两种都是洋洋数十万言的巨着,相信有关方面的研究,今後还会受到更大的重视,甚至朝着更专深的方向推进。

(四)二十世纪後期港台地区的研究进展

香港方面,1949年前後有不少内地医家南来,中医界较前蓬勃,当中亦有一些医家致力於撰述,例如陈存仁着《中国医学史***监》(香港:香港上海印书馆,1968年),亦题《中国医学史》(香港:中国医学研究所,1969年)。此书的英文译本於1977年出版,亦可参考。18顺带一提,陈存仁曾接受香港《大人》杂志之邀,连续撰写了《银元时代生活史》和《抗战时代生活史》两部关於旧上海生活的书,当中有不少关於医药界的轶闻。《银元时代生活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於2000年重刊,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医学史研究的史料看待。

此外,有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讲义》(香港:医药卫生出版社,1968年)、吕尚志编写《中国古代医学家的发明和创造》(香港:上海书局,1971年),及上官良甫《中国医学发展史》(香港:新力出版发行公司,1974年)、任勉芝《中国医学史大纲》(香港:新亚医药出版社,1976年)。近年江润祥、关培生合着《杏林史话──中国医学史论文集》(香港:中大出版社,1990年),也有助於对中国医学发展史的认识。谢永光编着《香港中医药史话》(香港:三联书店,1998年),则是第一本探讨百多年来中医药在香港发展的着作。

台湾方面,1960年代初有一种英文的中医史出版,19此书附有中文翻译,题为《中国古今医药史纲与美苏医学进展鳞爪》,署徐学嵘原着、王吉人审校、王以文节译,在台中印刷,但无出版社及出版地。较早的中文出版物,有杜聪明(1893 - 1986)着《中西医学史略》(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1966年)。杜聪明早年留学日本,其後赴欧美深造,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及医学院院长等职,在医学界享有盛誉。

1970年代以来,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医学史的着作。最早的一种,当推刘伯骥着《中国医学史》上、下册(台北:华冈出版部,1974年)。此书除导言外,共分十章,从医***制度、病名、***病、药物、名医传、重要之医典、医药教育等方面,分述各时代医学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在同类着作中,是比较详细的一种。论者指出,该书在论述西医传入後对中国医学发展,以及中国医学东传韩国、日本,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且给读者以新的启示。20其次,有陈胜昆着《中国传统医学史》(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9年)及《中国疾病史》(台北: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981年)。

1980年代出版的中医史着作,有郑曼青、林品石编着《中华医药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及史仲序着《中国医学史》(台北:正中书局,1984年)。郑曼青、林品石此书是陈立夫主编「中华科学技艺史丛书的一种,书首有陈立夫〈我对於中西医药的看法〉(代序),内容编排不依一般史书的朝代划分,而按中医药的实质演变,分十六章论述,计为:中华医药源流、中华医药文献中之最古医典、《伤寒论》、中华医学中之阴阳五行、中华医学中之道家思想、病机、诊法与脉法、治法与医方、鍼灸学之发展、唐宋时代外国医药之传入、金元四子之学及其流派、《本草纲目》、历代医***及医学教育、医德及禁例、近代医学之大变、中医之衰落及其未来。史仲序此书的处理方式则采折衷办法,前五章叙述上古至清代的医学,分为「巫医相混、「医学隆盛、「汇注医籍、「医学檃鸣及「医学没落五个时期,後七章分论中西医学贯通、针炙医学经纬、中国药学发展、历代疾病载记、卫生保健纪要、历代医事制度、中国传统医德。21此外,还有一些不着撰人的普及读物,如《中国医药史话》(台北:明文书局,1983年)、《中国医学家史话》(台北:明文书局,1984年)等。

1990年代初,有王树岐、李经纬、郑金生合着《古老的中国医学──中国医学编年史研究》(台北:纬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0年)。近期出版的有二,一种是魏子孝、聂莉芳着《中医中药史》(台北:文津 出版社,1994年),另一种是甄志亚、傅维康主编《中国医学史》(台北:知音出版社,1994年)。魏子孝、聂莉芳均毕业於北京中医学院,任职中国中医研究院,其书共有九章,记载中国自远古至清代的医学发展。甄志亚、傅维康主编之书,是由北京、上海、湖南、广州,黑龙江的中医学院教授合作撰写,详述医药学的起源(远古至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夏代至春秋)、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战国至三国)、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两晋至五代代)、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展(明代至清代鸦片战争前)、近百年的中国医药学(1840-1949年),内容编排颇有条理,书末附有中国医学大事年表,适合高等院校作为教学参考之用。

(五)有关中国医学史的外文着作

19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医学史亦开始留意,不过他们的角度多不纯粹着眼於中医史本身的发展,而是注重医学思想、比较研究及当代情况等。22近年,我们还可以在国际互联电脑网页上看到有关中国医学及医学史的研究发展概况。23顺带一提,德文、法文方面,也有一些关於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是值得注意的。24

廖温仁《支那中世医学史》(京都:弘文社,1932年初版;东京:科学书院1981年重印本),是早期以日文写成的中医史着作。陈邦贤着、山本成之助译《支那医学史》(东京:大东出版社,1940年),据陈邦贤《中国医学史》1937年版译出。1990年代出版的有:石田秀美着《中国医学思想史》(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吉田庄人着《中国名医列传》(东京:中央公论社,1992年);小曾户洋着《中国医学古典与日本──书志与传承》(东京:塙书房,1996年),主要透过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研究中国医学传到日本的情形。顺带一提,赤堀昭介绍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专文,是很有用的入门参考。25

日本方面称中医中药为「汉方药,近年则以「东洋医学之名作为「西洋医学的对称。所谓「东洋医学,就是指自古以来从中国传入的医学而经日本修饰和补充的医疗体系。1972年成立的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总合研究所,是日本最早的东洋医学研究机关,该所所长大塚恭男着《东洋医学》(东京:岩波书店,1996年),对东洋医学与西洋医学、日本的东洋医学史、日本东洋医学与中国医学等问题均有简明扼要的论述。

(六)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深化及其展望

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深化,除了出版着作外,还要注意工具书的编纂和学术期刊的编印,这两方面已取得若干成绩。首先,有关中医中药的***录和工具书,198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例如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庄兆祥、李宁汉主编《香港中草药》8辑(1978 - 2000年),又有萧培根等主编《中国本草***录》12卷(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出版,1988 - 1997年),这些都是科研成果的彩***纪录,为中医中草药研究奠下了更紮实的基础。李经纬主编《中国古代医史***录》(北京:人卫生出版社,1992年),收录文物***片二百六十种,从先秦到清代,供教学和参考之用。***文配合的出版形式,是新时代的一种需要。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传统医学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是目前有关中国医学史及相关知识最全面和完备的工具书。陈新谦编着《中华药史纪年》(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按年记载中国自远古时代以来数千年间在药学领域中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下迄1983年,亦方便参考。宋木文、刘杲主编《中国***书大辞典》(1949-1992)第13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为医药、卫生卷,有中医、中药着作近二千种的介绍。不过,平心而论,适合时代需要的参考工具书仍然十分缺乏,有待努力和改进。

其次,医学史期刊的出版也渐受重视。比较集中地刊载中医史论文的,是《中华医史杂志》(季刊)。其前身是1947年创立的《医史杂志》,1953年更名为《中华医史杂志》,後曾停刊,及改称《医学史与保健组织》、《人民保健》,1980年起复刊,定为第十卷,而将前此各期编为九卷,由北京中华医学会出版。26至於二十世纪出版的医史论文资料,为数虽然不少,估计逾一万篇,27但内容繁简不一,水准参差不齐,影响所及,连带一些具有较高水准的学术论文也被人忽略,学界对此必须加以检讨。

随着大规模对中国医学知识的整理和出版,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成果日见丰硕。由陈敏章、李经纬及多位专家学者合力编着的《中国医学通史》,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此书共四百余万字,分为四卷:一、古代卷(原始社会至1840年);二、近代卷(1840年至1949年);三、现代卷(1949年至1995年);四、医史文物***谱卷(收录古代至1995年间的***片近一千幅)。这是现时最具规模的中国医学史着作,综合了二十世纪多位医家学者的心血结晶,希望从二十一世纪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据北京***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卷》(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所录,有:【英】马克斐(R.C. Macfie)着、【英】高葆真(W.A. Cornaby)译、曹曾涵校:《泰西医术奇谭》(上海:广学会,1911年);丁褔保译:《西洋医学史》(上海:医学书局,1914年)。较後出版的,有周云路译:《医术的浪漫史》(上海:广学会,1929年)等。

2. 参阅方鸣、金辉、杨慧林、唐建褔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辞典》(北京:中共中央***校出版社,1993年),〈陈邦贤编着《中国医学史》〉条(李经纬撰),页1223。

3. 同上注。关於陈邦贤的生平和贡献,可参李经纬〈中国着名医史学家──陈邦贤〉,《中华医史杂志》16卷4期(北京:中华医学会,1986年),页193-198;蔡景峰〈陈邦贤先生对中国疾病史研究的贡献〉、王致谱〈陈邦贤先生早期医史学研究工作〉及陈定闳〈医学史家陈邦贤教授的人格修养与学术修养〉,《中华医史杂志》20卷1期(1990年),页11-19。

4. 陶炽孙编:《西洋医学史》(上海:东南医学院出版股,1933年),相信是中国人自编关於西方医学史的最早着作。此外。有【日】石川光昭着、沐绍良译《医学史话》(长沙:商务印书馆,1939年)。

5. 参阅《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辞典》,〈李涛编着《医学史纲》〉条(蔡景峰撰),页1224。

6. 汪于冈、葛成慧着:《新医业概况》(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30年),介绍西医输入中国以後发展情况。此外,还有鲍鉴清着:《我国新医之解剖学史》(自然科学季刊编辑部,1931年)及毕华德着:《我国西医眼科之起源及现状》(上海:中华医学杂志社,1931年)等小册子。较後出版的,有江道源着:《十九世纪前中华基督教对於医学之贡献》(兖州:保禄印书馆,1942年),介绍唐代、元代及明清之际入华基督教教士在医药上的成绩;又有范行准撰、余云岫校:《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中华医学史学会钧石出版基金委员会,1943年)。

7. 如王吉民着:《中国历代医学之发明》(上海:新中医出版部,1930年)、陶炽孙编:《中国医学史》(上海:东南医学院出版股,1933年)、马允清编:《中国卫生制度变迁史》(天津:益世报馆,1934年)等。

8. Wong, K. Chimin and Wu Lien-teh,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ng a Chronicle of Medical Happenings in China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Period (Shanghai: National Quarantie Service, 1936; repr. New York: AMS Press, 1973).

9. 参阅《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辞典》,〈王吉民、伍连德着《中国医史》〉条(蔡景峰撰),页1223-1224。关於王吉民的生平和贡献,可参傅维康〈医史园地悉心耕耘50年──着名医史学家王吉民〉,《中华医史杂志》17卷3期(1987年),页145-148。

10. 樊正伦、张年顺根据谢观[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等编《中国医学大辞典》1926年重印本加以整理,由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於1994年出版;此外,又有谢观主编《中华医学大辞典》上、下卷(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可见这辞典至今仍是最重要的中国医学工具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参考价值。

11. 参阅施宣圆、王有为、丁凤麟、吴根梁主编:《中国文化辞典》(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页539。

12. 同注2。关於陈邦贤此书三个版本的异同,可参张慰丰〈中国医学史研究的开拓者──陈邦贤〉及赵璞珊〈读陈邦贤先生三部《中国医学史》〉,《中华医史杂志》20卷1期(1990年),页2-10。

13.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辞典》,〈贾得道着《中国医学史略》〉条(傅芳撰),页1225。

14. 关於俞慎初的《中国医学简史》,可进一步参阅余瀛鳌的书评,载《中华医史杂志》14卷4期(1984年),页248-250。

15. 较重要的教材是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最初於1960年刊行,其後曾经修订;此外,有甄志亚、傅维康主编《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及陕西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16. 三木荣着:《补订朝鲜医学史及疾病史》(京都:思文阁出版,1991年),包括作者的《朝鲜医学史》和《朝鲜疾病史》两种专书,内容甚为详细,亦记述了中国医学与朝鲜的关系。

17. 李良松、郭洪涛编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页1。此书共有三部分,上编总论包括〈文史医学概述〉、〈文化背景与医学通论〉两章,中编各论分别探讨甲骨文、十三经、诸子、史书、***书、文集、类书、诗词散曲、笔记小说、古文史工具书及其他方面的医学史料和思想研究,下编是文史医学年表,其编排和内容结构,大抵上为文史医学的研究竖立了规模。

18. Hsu, Hong-yen, Peacher, William G., Chen’s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Hong Kong, 1977). 此书有台北新医药出版社版,署许鸿源、毕球?威廉编译。

19. Evan H. Shu,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China and the Review of Medical Progress in America and Russia, 1962.

20. 参阅《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要籍大辞典》,〈刘伯骥着《中国医学史》〉条(李经纬撰),页1224。

21. 关於史仲序的《中国医学史》,可进一步参阅赵石麟的书评,载《中国医史杂志》19卷3期(1989人),页191-193。

22. 主要的着作有:

(1) Arthur Kleinman (ed.), Medicine in Chinese Culture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Health Care in Chinese and Other Societie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Public Health Service, 1975);

(2) John Z. Bowers, William Hess, J., Nathan Sivin (eds.),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8);

(3) Ka-che Yip, Health and National Reconstruc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ealth Services, 1928 – 1937 (Ann Arbor, Mich.: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1995);

(4) Nathan Sivin, Medicin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in Ancient China: Researches and Reflections (Aldershot, Hampshire: Variorum, 1995);

(5) P.Y. Ho and F.P. Lisowski,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Singapore, New Jersey, London, Hong Kong: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1997);

(6) Zhengou Wang,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msterdam: IOS Press, 1998)

中国医学史论文篇2

【说明】网络为译者原稿,文章中涉及多处日文标题、作者、出版社名称,正式刊发时已译为中文或有所删节,为方便读者查寻和检索,现一仍其旧。

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明治时代(1868-1912)的中期,此后经历了约10O多年的研究历程。在此期间,研究方法及研究角度先后出现了两次大的转变,一次在20世纪30年代,一次在70年代。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开拓期阶段(1900~1930);2、发达期阶段(1930~1970);3、现阶段(1970以来)。

一 开拓期的研究

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主要包括数学、医学和天文学三个方面。在这三个领域的奠基人分别是:三上?夫(1875-1950)、富士川游(1865-1940)、新城新?(1873-1938)。

三上?夫是日本的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也是该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三上早在1905年即开始致力于日本和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在此之后,从1911年至1919年期间于东京大学钻研哲学、数学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他的主要代表作是1、 Th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and Japan,Leipzig。2、A History of Japanese Mathematics,Chicago,1914。3、《文化史上より?たる日本の数学》(《哲学??》421-6,1922年。1947年??元社出版了单行本)。4、《支那数学の特色》(《?|洋学?蟆?5-4,16-1,1926)。5、《清朝?r代の割?@?の??に?する考察》(《?|洋学?蟆?8-34、1930)。6、《?考和の?I?と京坂の算家?Kに支那の算法との??S及比?》(《?|洋学?蟆?0-1;22-1、1932)。7、《支那思想--科学(数学)》(岩波??辏?934)等。三上最初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动机在于日本数学是在中国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他认为研究日本的数学史首先要搞清中国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三上的研究不仅从数学史上展开探讨,而且进一步发展为从文化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在上述成果中,1和2是关于中国和日本的数学通史,3是一部从文化史角度研究数学史的科学社会史专著。4以下是三上?夫对中国数学史进行的各种具体考察,对中日两国数学内涵进行的比较研究。

此外,同时期东北大学数学系的林?一(1873-1935)在关于中国数学史研究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代表作有《支那ニ於ケル弧背??及?A周率ニ就テ》一、二,(《?|京数学物理学会?事》、1909-1910)。同大学的藤原松三郎(1881-1946)也是研究中国数学史的著名学者。藤原先后在中国数学史研究方面发表了《支那数学史の研究》1-4(《?|北数学??》46-48,1940-1941);《宋元明数学の史料》(《帝国学士院?事》3-1,1944)。藤原还对中国数学给予朝鲜的影响等等进行了研究。

日本的中国医学史研究与数学史研究同样开始于19世纪末,其目的是为了解明日本医学的历史发展。明治初年是日本医学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时期。原来从中国传来的汉方医学逐渐被西洋的近代医学所取代。特别是1874年明治***府颁布了“医制”,正式宣布日本只承认西洋医学。1883年又颁布了“医生开业考试规则及医师免许规则”,从制度上彻底杜绝了中国医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开业。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日本形成了西洋医学的独尊局面。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研究日本医学历史演变的动向。代表人物是富士川游。富士川游是日本医学史研究的创始人,生于一个以中医诊疗的医生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中医学方面的熏陶。1881年考入广岛医学院,开始学习西洋医学科学,并开始了日本医学史的研究。以后赴德国留学,主要研究内科学等。1934年出版了《支那思想---科学(医学)》(岩波???。富士认为医学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医学史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医学知识的历史,医学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疾病的历史,特别是民众常见病的历史发展。

此外,还有廖温仁《支那中世医学史》(力二ヤ??辏?932年出版,1981年科学书院出版社再版)。这是日本最初的中国医学史专著,书中介绍了汉唐宋元时代的医学发展,以及外国医学的传入、医疗制度、医书目录、医学各领域的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疾病等等。作者毕业于东北大学医学专业,之后又在京都大学学习中国史,具有医学和历史两个方面的渊博知识。

关于中国的本草学,即药学史的研究者有中尾万三。中尾发表了《?h???文志より本草衍?に至る本草书目の考察》(京都药?R盎幔?928)。《支那思想---科学(本草の思潮)》(岩波??辏?934)等论著。还有白井光太郎《本草学?考》四卷,(春阳堂、1933-1934,科学???984年再版)。

日本的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是从天文年代学开始的,日本的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是新城新?。新城189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随后赴德国留学,1918年就职京都大学,开设了宇宙物理学课程。1929年出任京都大学校长。新城在宇宙进化的问题上,发表了“流星尘”的理论。新城在天文学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绩,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他在中国天文史上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新城先后发表了《?|洋天文学史研究》(弘文堂、1928,?川???989年再版)。《こよみと天文》(弘文堂、1928)、《支那思想--科学(天文)》(岩波??辍?934)等。新城利用现代天文学的理论与知识分析中国古典文献的记载。他对《春秋左传》的成书年代进行了考证。他从《左传》《国语》中关于岁星的记载,推定该书应该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另外,新城根据《春秋》、《史记》、《汉书》等有关历法的史料,考察了从周初到太初改历(公元前104年)构成的长历,他发现“太古以来到太初约两千年的天文学的历史发展,是一种完全自发的演变历史,丝毫看不到任何外来影响的形迹”。新城的这一论证打破了当时流行的中国天文历法来源于西方的观点。 在此之后,新城的学生,192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宇宙物理学专业的能田忠亮继承了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事业,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能田根据研究发现,中国最古的天文算法书《周髀算经》的成书年代应该在东汉末年,作者是赵君卿。同时他通过研究《礼记》中记载的月令,认为书中记载的天文现象所反映的时代,属于公元前620年(前后误差百年)范围之内,这一结论直至今天仍然被很多学者所承认。他先后出版了《?|洋天文学史??病?恒星社、1943)、《?蜒?氛?》(生活社、1948)。能田认为科学史的研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周密的文献考证;第二是严密的自然科学素质。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可能进行天文学史的研究。日本在天文学史方面之所以能够出现像新城和能田这样的著名学者,主要原因与京都大学宇宙物理学科的优良传统学风,以及京都大学所特有的研究中国学问的坚实底蕴密切相关。而且,当时学术界的争鸣气氛也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天文学史研究因此而不断完善。新城曾经这样说过:“我从批判者那里得到了许多裨益。当时,学习院大学教授??u忠夫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方法、学术思想给了我很大启发。特别是通过他对我的反对意见,我发现了自己研究中的一些弱点。”??u忠夫也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发表了许多论著。主要代表作有《支那?逊ㄆ鹪纯肌?恒星社、193O,第一???98O年再版)。??u的一个主要学术观点认为:中国的天文历法是战国时代由西方传入的。新城与能田对于这一观点进行了论争。当时,支持??u观点的还有?虮驹黾??虮局?小吨?***糯?逊ㄊ费芯俊??|洋文?臁?943,?|洋???982年再版)。他在书中指出中国的二十八宿和十二支是战国时代以前接受了古巴比伦天文学的影响才成立的。但是,更多的日本学者认为中国的星座与星名是中国自有的,上述新城的研究既是其中的一例。

除去上述三个研究领域以外,日本学者在其它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历史地理学方面的小川琢治(1870-1971)《支那?v史地理研究》正续、(弘文堂 1928-1929);度量衡史方面的藤田元春(1879-1958)《尺度?考》(刀江??骸?929,临川??暧?967年再版);音乐史方面的田?尚雄(1883-1984)《最近科学上より?たる音?Sの原理》(内田老?圃、1916);《音?S音?学》(音?S之友社、1951)。田?190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物理系,一生致力于中国古音律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是世界上首先开始研究中国音响学史的学者。此外,这个时期关于中国建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应该提到的有:伊藤清造《支那の建?》(大阪屋号???929);八木奘三郎《支那住宅志》(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1932);伊?|忠太《?|洋建?の研究》上下(?吟社、1936);?野?《支那の建?と芸?》(岩波??辍?938)等著作。

二 发达期的研究

从1930年到197O年,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史研究班为中心展开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把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这个研究班的班长薮内清教授。薮内清192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宇宙物理学专业,1967年出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1972年美国科学史学会授予薮内清科学史学家的最高荣誉Sarton金奖。薮内清一生著??醴幔?饕??碇?饔?1、《支那の天文学》(恒星社,1943);2、《隋唐?逊ㄊ筏窝芯俊?三省堂,1944);3、《汉???阎兢窝芯俊?与能田忠亮合作,全国??荩?947);4、《中国の天文?逊ā罚ㄆ椒采纾?969)。另外,在中国数学史方面,薮内清还出版了以下著作:《支那数学史概?》(山口??辏?944);《中国の数学》(岩波??辏?974)。在科学文明总论方面有《中国古代の的科学》(角川??辏?964);《中国の科学文明》(岩波??辏?970);《中国文明の形成》(岩波??辏?974)等。薮内清在中国科学史领域中,主要对中国历算学,即关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的关系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日本学者认为,薮内清的研究,为日本学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以及历法理论的理解提供了一种可能。薮内清没有把自已的研究限定在某一个领域内,而是对中国科学史的总体展开了研究,特别是对其整体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日本,首先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科学史的是薮内清。他在1970年的《朝日新闻》上这样写道:“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与年代学的研究不同,它不是历史的辅助学科,它和***治史、经济史一样,是一门***的学科。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一直属于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深深的染上了世界各种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特色。构成中国天文学史主流的是历法的研究和以占星术为目的的天文观测。为什么这个领域得到了如此高度的发展,在这个领域里曾经进行了哪些研究,这些都是我最初感兴趣的问题。” 薮内清在方***上的一个贡献是:他认为中国天文学的研究,不应该仅仅看作是历法理论的研究,而应该作为中国文明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来把握,其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历法以及所涉及的***治思想。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频发的历史,***后的新朝廷为了使民心一新,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历。改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新***权的正统性。太初改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明显例证。因此,研究中国历法必须要从***治思想的深度来分析和考察。薮内清的天文学史研究领域及其广泛,从殷商到清代,同时对印度,***,古希腊等天文学史也进行研究。薮内清在这样一个广阔的领域内,对中国天文学史的全过程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取得了为世人注目的业绩。

日本学术界认为,薮内清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与他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他不仅继承了京都大学宇宙物理学的创始人、新城新?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而且研究的精密程度又超过了新城新?。薮内清通过一个个单独问题的分析观察,最后得到了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总体的正确认识。同时,京都大学的中国学的研究方法也给予薮内清很大影响。当时,京都大学的中国学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江户汉学、清朝考证学和法国汉学。京都大学学风的最大一个特点是重视文献考证。薮内清的学生时代,正值京都大学的全盛时期,也是汉学家辈出的时期。当时的教授有中国文学大家狩野直喜、中国史学大家内藤湖南、中国科学史方面则有小川琢冶和新城新?等著名教授。另外,对薮内清的研究给予很大影响的还有三上?夫,以及薮内清参加的狩野直喜主持的汉籍共同讲读班。同时,为了科学史研究,薮内清主持的科学史班先后花费了20年的时间,集体研读了《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物理小识》等相关书籍,在此基础上主编并出版了《天工?物の研究》(恒星社、1953),《中国古代科学技?史の研究》(京大人文研、1959),《中国中世科学技?史の研究》(角川??辍?963),《宋元?r代の科学技?史》(京大人文研、1967),《明清时代の科学技?史》(京大人文研、1970)等。薮内清和他的研究班在中国科技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此外,在中国古代日食和月食的研究方面,还有渡?敏夫的《春秋の日食》(《?代の天文学》恒星社,1958);《日本·朝鲜·中国日食月食宝典》(雄山?,1979)。田坂?道的《中国における回教の传来とその弘道》上下,?|洋文?欤?964)。

战前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主要限定于各个学者研究的具体课题方面,而没有从总体上对中国科学史进行研究。因此日本学者认为这种研究不是完整意?上的科学史研究。战后,由于薮内清的研究弥补了这一空白。日本学者认为,从此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的新时期。

这个时期在医学史研究方面,日本学者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些学者大多受到了江户时代考据学的影响,还有一些长期在中国生活过。???槿耍?898-1973)就是其中之一。???915年来到中国,1919年南满医学堂(后来的满州医科大学)毕业,1924年担任该学堂的药理学助手。1930年在满州医科大学医学研究室任职。1948年回国。??魇贾沾邮轮泄?窖Ш捅静莸难芯俊?950年开始参加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科学史研究班的活动,先后出版了《宋以前医籍考》(中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重辑新修本草》(台北,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1964);《中国医书本草考》(日本南大坂印刷センタ?,1974);《本草概说》(创元社,1977)。

??鞯?a class=content_a href=http:///class_free/13_1.shtml>医药学史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三个方面:第一是有关医药学方面***书目录的研究。???930年在黑田源次(1886-1957)的指导下开始整理满州医科大学所藏医学书籍开始,他搜集了所有可以看到的解题、各种版本的序跋,按照种类、年代进行了编排整理。这一工作为中国医学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第二是复原了唐代的《新修本草》。第三是进行了关于中国医药学学说史的研究。

对中国本草学进行研究撰有论著的学者还有:渡?幸三《本草??窝芯俊罚ㄐ佑??荩?987);北村四郎《本草の植物》(保育社,1985);北村四郎《植物文化史》(保育社,1987)。二者都是薮内清科学史研究班的成员。此外,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研究的还有大?V敬节的《?|洋医学史》(山雅房,1941)。该书从中医临床的角度对中国医学的变迁史按照时代进行了阐述。三木荣则在《朝鲜医学史及疾病史》(私家版,1955)、《朝鲜医??I》(学术***书刊行会,1956)等著作中对中国古代医学多有论述。三木还在《西域出土医药??S?合解说目录》(刊于《?|洋学?蟆?7、1958)一书中对敦煌医书进行了介绍。

在中国食物史的研究方面,日本学者也还进行了许多研究。?田统(1899-1978)是这个领域的创始人。?田统192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化学系,后来又改学动物学,曾经留学欧洲,1928年在京都大学理学部任职,担任比较生理学等科目。?田统也是京都大学科学史研究班的成员,主要代表作有《中国食物史》(柴田??辏?974);《中国食物史の研究》(八坂??辏?978);另与田中静一合编《中国食????飞舷隆???奈锪魍ɑ幔?972),这是一部关于食物史的史料集。?田统认为中国食物史的研究作为社会史的一个领域,是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田统基于生活社会史的角度,运用化学和动物学的专长,对中国古代食物的变迁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另外,在农业史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是1926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学部的天野元之助(1901-1980),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国??I史研究》(御茶の水??浚 1962,增补版 1979);《中国古???肌罚??溪??幔?975)等。天野元之助大学毕业后,曾经用了大量的时间对《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全书》等基本史料进行了各版本之间详细校勘,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栽培、农具,即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全貌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经过了春秋战国、六朝、唐宋、现代四个时期。其研究和考证的精密程度在日本都是高水平的。

在农业史方面的成果还有西山武一(1903-1985)和熊代幸雄(1911-)共同校订译注的《齐民要术》(?|大出版会 1957);西山武一《アジア的?法と??I社会》(?|大出版会,1969);熊代幸雄《比??法?》(御茶の水??浚?969)。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科学史以及数学史的领域里,出现了唯物史观的新观点、新方法。这是当时的一个重大变化,它给予日本科学史学界以很大的震动。小?}金之助(1885-1962)的数学史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小?}金之助1905年毕业于东京物理学校,1911年任教于东北大学数学系,他的代表作有《支那数学の社会性》(《改造》1,1934);《中国数学の特殊性》(《科学》5,1938);《数学史研究》第一、第二辑,岩波??辏?935、1948);《小?}金之助著作集》八卷、?挪??浚?973-1975)。小?}金之助的研究受到了三上?夫的很大影响,并推进了三上的文化史研究方法。他站在普列汉诺夫的唯物史观立场,认为时代特征可以在学术上看到反映,他提出了“算术的社会性”、“数学的阶级性”等观点,分析了数学的发展变化过程。小?}基于《九章算术》的记载,考察了秦汉时代的社会状况,并对西洋数学传入以前的数学内容、计算方法及其理论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的数学和数学家的特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小?}的论考,它比较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缺乏更多的实证。但是,小?}开拓的崭新的科学社会史的研究领域还是功不可没的。继小?}之后,推进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是数学家武田楠雄(1909-1967)。武田193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数学系。从5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数学。主要的论著有:《明代数学の特?》Ⅰ、Ⅱ,(《科学史研究》28、29,1954);《?|西十六世纪商算の对决》Ⅰ、Ⅱ、Ⅲ,《科学史研究》36、38、39,1955-1956)等。武田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是《数学における?|西交?hの初期段?》(总531页、油印、1955年)。武田的最大功绩在于开拓了比较科学史的研究方法。他对十六世纪东方与西方的数学代表著作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拉丁文、意大利文和中文三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发现了在东西两者之间存在类似的地方,并且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的欧洲和中国的商业算术在质量上势均力敌,没有优劣之分。

在同时期,日本学者还开始了珠算的研究。其代表著作有山崎与右??、户谷清一、铃木雄合著《珠算算法の?v史》(森北出版、1958)。这部书的内容不是专门论述中国珠算的历史,但是其中涉及中国珠算的内容很多。

除此之外,关于中国的地***学、建筑学、音乐学、气象学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需要介绍的成果。在地***学领域青山定雄(1903-1982)、鲇泽信太郎(1908-1964)的研究最为著名。青山是中国地***学的奠基人,主要代表作有:《明代の地?恧摔膜い啤罚ā?v史学研究》7-11、1937);《元代の地?恧摔膜い啤罚ā?|方学?蟆?|京8、1938);《唐宋?r代の交通と地?地?恧窝芯俊罚??ê胛墓荨?963)。鲇泽信太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玛窦的《坤?万国全***》和《两仪玄览***》上。代表作有《マテオリッチの世界?恧碎vする史的研究》(《横浜大纪要》18、1953);《マテオリッチの两仪玄??恧摔膜い啤罚ā?a class=content_a href=http:///class_free/119_1.shtml>地理学史研究》1、1957)。

在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方面村田治郎(1895-1985)和竹?u卓一(1901-)的研究引人注目。前者的代表作有《?|洋建?史》(彰国社、1972);《中国建?史??卜鹚路鹚??罚ㄖ醒牍??美?出版、1985)。后者有《中国の建?》(中央公?美?出版、1970);《?釉旆ㄊ饯窝芯俊啡?怼ⅲㄖ醒牍??美?出版、1970-1972)。

在中国音乐学方面有?{?一《支那古代の?S律についての私?》上、中、下(《?|洋音?费芯俊?-2、1938-1940);石井文雄《声律の算法について》(《田???芳o念?|??音?氛??病贰?943)。在气象学方面有田村专之助的《中国?庀笱?费芯俊啡?帷⒌???啃律纭?973-1977)。

三 现在的中国科学史研究

薮内清以后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者中,主要代表学者是吉田光邦(1921-1991)和山田?c?海?932-),他们都是薮内的学生,但是研究的风格与薮内有明显的不同。吉田1945年毕业于京大宇宙物理学专业,1949年就任于京大人文科学研究所,1984年出任研究所所长。吉田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主要成果有:1、《??金?-仙?と科学の?》(中央公?社,1963);2、《星の宗教》(淡交社,1970);3、《中国科学技?史?集》(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72年);4、《中国の???硪幌执??s史》(??堂,1980);5、《日本と中国--技?と近代化》(三省堂,1989)。

现在日本的一个新研究方法及其理念就是通过对中国科技史的考察,来观察中国的文化与社会的本质。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虽然早在开拓时期就已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当时尚未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在发达时期,薮内清等对于技术史的具体研究投入很大的关注,但是当时还没有出现把技术史与科学史分离开、专门进行研究的学者。吉田光邦则是第一次把技术史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来考虑的学者。吉田的研究方法是:第一、以各种具体的技术作为考察对象的纯技术史研究;第二、作为文化史的技术史研究;第三、作为经济史的技术史研究;第四、与周边地域以及异文化之间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吉田的研究业绩主要集中在纯技术史、技术文化史、比较技术史三个方面。因为技术史研究领域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因此在解明各种技术时,吉田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所运用的解析方法主要是金属技术、制陶技术、炼金术(化学技术)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理论。

山田?c??955年毕业于京大宇宙物理学专业。之后,研究生时代改学西洋史学,1959年毕业。1970年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1989年开始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山田在科学思想史、社会史方面著作甚丰。主要代表作有《混沌のへ中国的思考の??造》(筑摩书房、1975);《朱子の自然学》(岩波书店、1978);《授?r?绚蔚馈?みすず书房,1981)。《The Formation of the Huang-ti Nei-china》ACTA ASITICA No.36,1979。此外还主编了《中国の科学と科学者》(京大人文研、1978);《新??中国科学史?料の研究》(京大人文研、1985);《中国古代科学史?》(京大人文研、1989);《中国古代科学史??篇》(与田中淡合编、京大人文研、1991)等。

山田的中国科学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与中国科学相关的思想史乃至社会史的研究,即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的研究。第二是与中国医学相关的学说史研究。山田认为:现在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借用生态学的词汇来说:不仅要搞清生存在这片森林里的各种生物共同体,更要搞清包括无机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我们一边要学习历史学和社会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学问;一边还应该把握那些支持人类各种活动、并且同时又作?槿死嗷疃?桓隽煊虻目蒲?返姆⒄寡荼涔?獭N颐堑难芯恳馔际紫仁牵旱谝弧⒖疾炖?范愿鞲鍪逼诘目蒲Ъ腋?璧纳缁岬匚患捌淦兰邸;谎灾??ü?切┒匀死嗫蒲?a class=content_a href=http:///class_free/22_1.shtml>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古代科学家的个人经历,来重新看中国科学历史的发展。第二、研究科学家的活动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制度的关系。他认为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不是通过对个别的学科史或学说史的研究来完成,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人文活动的科学历史来看待。

山田基于上述认识对中国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史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他在《朱子の自然学》一书中通过宇宙论、天文学、气象学方面的考察后发现: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山田在《授?r?绚蔚馈芬皇橹胁?觥翱蒲в牍?摇被?鞯耐?保?诙琳叩难矍霸傧至舜?碇泄?煳难ё罡咚?降脑???r?鸭捌涔糯?倭胖葡碌目蒲б约翱蒲Ъ壹?诺睦?烦∶妗I教锏恼饬讲恐?髟谌毡镜闹泄?蒲?费芯苛煊蛑校?亲钤绲纳婕八枷胧贰⑸缁崾贩矫娴淖ㄖ??艿搅撕芨叩钠兰邸4送猓?教镌谥泄?窖?贩矫娴难芯恳簿哂卸赖街?ΑV泄?墓诺湟绞榈谋嘧敕椒ㄒ环矫嫜佑们按?奈南缀统晒??环矫嬖黾恿诵碌闹?队肴鲜丁K?裕?泄?糯?绞橹杏泻艽蟛糠质乔按?南椎囊?谩U馐挂窖е?兜募坛杏?a class=content_a href=http:///class_free/137_1.shtml>传播成为可能。但是,这种编纂方法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对医学理论的传承以及相互关系的阐述。这样就造成了对唐代以前的医学著作的成书年代以及医学发展的传承关系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判断医书中记载的各种医学技术的出现年代更属不可能。直接与中国医学形成有着重要关系的三国时代以前的医书经典的记载方法也是如此。因此,山田首先对中国医学的形成阶段进行了研究。促使他开始中国医学学说史研究的契机是马王堆医书的发现。山田在《?唤y医学の?v史と理?》(《?|洋医学入?》??新闻社,1991)中这样写道:“汉代以前编著的医学书乃至有关医学方面的文献一本也没有留下,因此如何认识中国医学起源的问题,始终是一个谜。但是,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医书终于为我们带来了一线光明。于是,中国医学的起源也随着一点点出现在我们眼前。”山田将马王堆出土医书与《黄帝内经太素》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关于中国医学史的形成过程。他认为:在战国末期,正式出现了?疗法。到了汉代,则进一步形成了以?疗法为中心的医生集团和学派,在两汉之际,中国的医学体系基础正式形成。随着医学基础理论的形成,药物学也建立了。东汉末期张仲景将药物疗法应用于临床医学并使之系统化,撰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山田在中国医学的起源和形成方面做出的研究为这个领域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山田调离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以后,田中淡继续组织了中国科技史共同研究班,开始了涉及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田中淡的代表作主要集中在古代建筑史方面:发表了《中国の传统的木造建筑》(《建筑杂志》1214、1983)。《中国建筑史の研究》(弘文堂、1989)等论著。田中淡的研究先后受到东京大学太田博太郎的近代建筑史学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林巳奈夫文献实证的中国考古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现在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研究者的数量大为增加;二是研究题目的多样化。它反映了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在日本的中国学以及中国史学界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导致这一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与发达时期的研究积累和李约瑟以中国科学为中心的文明论研究的影响密切相关。其中,在将李约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日本的过程中,学者们翻译了以下的著作:

薮内清、?|?精一监译《中国の科学と文明》11卷(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7vols,Cambrdge,思索社、1974-1980)。

山田?c?阂搿?|と西の学者と工匠》上下(Clerks and Craftsmen in China and the West,Cambridge,河出书房新社、1974-1977)。

?虮揪丛煲搿段拿鳏蔚味ā罚?he Grand Titratien;Science and Society in East ant West,London,法***大出版会、1974)。

牛山?代译《中国科学の流れ》(Sc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a,Hong Kong,思索社、1984)。

现在日本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者有很多人致力于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代以前的科学知识的历史分析来看中国文明的本质。这些研究主要偏重于医学和历算学方面。在对中国医学的思想史研究以及预防医学和养生学方面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成果:

村上嘉??《汉墓新??の医??缺?幼印罚ā?|方学?蟆肪┒?3、1981)。

村上嘉??《“黄帝内?太素” と道家思想》(《?|方宗教》71、1988)。

村上嘉??《黄帝内?太素の医学思想》(山田?c?壕?《中国古代科学史?》,京大人文研、1989)。

吉元昭治《道教と中国医学》(《道教2》平河出版社、1983)。

加?喜光《中国医学の?生》(?|大出版会、1987)。

石田秀??《?荨ち鳏欷肷硖濉罚ㄆ胶映霭嫔纭?987)。

林克《黄帝内?における???から??五行?への?淙荨罚ā洞?|文化大学汉学会?》30、1991)。

高?螂渍??h方の??》(日本放送出版?f会、1969)。

丸山敏秋《黄帝内?と中国古代医学》(?|京美?、1988)。

坂出祥伸《中国近代の思想と科学》(同朋舍、1983)。

坂出祥伸《中国古代?生思想の?合的研究》(平河出版社、1988)。

坂出祥伸?修《中国古代?生???罚ü瓤??辍?988)。

另外,从事中国的历算学思想史方面研究的学者也有很多。中国古代经学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历算学,最早涉及这一研究的学者是薮内清。此后,川原秀城在薮内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角度进一步扩大,从分析历算学的角度开始研究经学,先后发表的成果有:《三统?绚问澜?---?学成立の一侧面》(《中国思想史研究》1、1977);《戴震と西洋?阉阊А罚ā吨泄?枷胧费芯俊?2、1989)。川原的研究搞清了经学规范对历算学的制约以及历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经学所产生的影响。使用同样研究方法的还有堀池信夫《汉魏思想史研究》(明治??骸?988);武田?r昌《???逊ǹ肌罚ㄉ教?c?壕?《中国古代科学史?》、1989)。?谷部英一《魏?x南北朝の?氛?》(《中国哲学研究》3、1991)等。关于历法方面的研究还有小川晴久《?|アジアにおける地?(?樱hの成立》(《?|方学志》23、24,韩国延世大学校国学研究院、1980)。中岛隆?《何承天と祖冲之》(《集刊?|洋学》35、1976)。新井晋司《?逊à伟k?と***治?程》(《?|方学?蟆肪┒?2、1990)等。

此外,在科学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研究也有不少,具有代表意?的论著有:

寺地遵《沈括の自然研究とその背景》(《??u大学文学部?要》27-1、1967)。

水上静夫《中国古代の植物学の研究》(角川??辍?977)。

?|条荣喜《中国物理?史の?唤y》(海?社、1983)。

小林清市《?疏の素描》(《中国思想史研究》9、1987)。

小林清市《?琶褚?gにおける五?と五木》(山田?c?壕?《中国古代科学史?》、1989)。

现在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以下三位学者的成就引人注目:

中山茂(1925-)的代表作有:1、A History of Japanese Astronomy;Chinese Back and Western Impact,Harvard,1969. 2、《消?法の研究》ⅠⅡⅢ(《科学史研究》66、67、69、1963-1964)。3、《符天?绚翁煳难?返奈恢谩罚ā犊蒲?费芯俊?1、1964)。

?虮揪丛斓拇?碜饔校骸睹肺亩Δ?阉阊А罚ā?|方学?蟆贰⒕┒?1、1970);《椭?曳à握归_》(《?|方学?蟆贰⒕┒?2、1971);Hsü Kuang-Chi and Astronomical Reform,Osaka,1988);《崇?改?筏握?被?韧?h?の位置》(山田?c?壕?《中国古代科学史?》、1989)。

宫?u一彦的代表作有:《中国人の惑星?·序?》(山田?c?壕?《中国の科学と科学者》、京大人文研、1978);《“元史”天文志??のイスラム天文?x器について》(《?|洋の科学と技?》同朋舍、1982);《大衍?绚挝逍怯?算法》(山田?c?壕?《中国古代科学史?》、1989);《王??“?遭中路ā堡翁??系モデル》(山田?c?壕?《中国古代科学史论?篇》、京大人文研、1991)。

除此之外,?盘俟?卧凇丁敖??堡沃肖翁煳氖妨稀罚ā犊蒲?费芯俊?45、1983)一文中,对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根据计算逐一的进行了考证。大崎正次在《中国の星座の?v史》(雄山?、1987)一书中,对中国的星座的名称、分类、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历史考察。其它还有内田正男《元嘉?贩à摔膜い啤罚ā?|京天文台?蟆?6-2、1973)。大?蛴杉头颉夺?h四分?筏纬闪⑦^程》(《数学史研究》93、1982)等。

在数学史研究方面有?褂衩魅吮唷妒??兰湍┟骺?沃樗??罚ǜ皇慷檀蟪霭娌俊?970)。大矢真一译《九章算术》(《中国の科学》薮内清编、中央公?社、1975)。清木?雄《中国数学の古典---九章算术》(《数学ゼミナ?》1-15、1975-1976)。川原秀城译《刘徽注九章算术》(《中国天文学·数学集》薮内清编、朝日出版社、1980)。川原秀城《中国の数学》(《数学の?v史》Ⅱ伊?|俊太郎编、共立出版社、1987);川原秀城《中国の?o限小解析》(山田?c?壕?《中国古代科学史?》、1989)。武田?r昌《“九章算术”の??成と数理》(《中国思想史研究》6、京大人文研、1984)等。

关于中国医学史方面,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的成就有:宫下三郎《宋元の医?》(薮内清编《宋元?r代の科学技?史》、京都大学人文研、1967);宫下三郎《本草から?た五?六腑》(《?h方研究》、1979)。赤堀昭《新出土?料による中国医?古典の?直し》(《?h方の?床》25、1978)。赤堀昭《神?本草?に??された??俊罚ā度毡疽绞费щs?》241、1978)。赤堀昭译《五十二病方》(山田?c?罕唷缎掳k?中国科学史?料の研究》京大人文研、1985年)。赤堀通过新出土的马王堆医书、武威医书和医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中国医学的建立过程。赤堀推定《黄帝内经素问》成书于西汉中期以后,《神农本草》和《名医别录》成书于东汉中期以后。赤堀还论证了武威的处方是基于神农本草的医效而产生的。接受赤堀的学术影响在中国医药学方面研究作出成果的还有樱井?介的《新出土医???S文物について》(山田?c?罕唷缎掳k?中国科学史?料の研究》京大人文研、1985年)和《“黄帝内?素??”王注に?された五?像について》(《?h方の?床》、1991)。樱井在后一篇文章中,经过考证认为唐代已经出现了人体解剖。另外还有小曾户洋监修的《?|洋医学善本????卷(オリエント出版社、1981);小曾户洋与真柳?合编《和刻?h籍医???伞?6辑(エンタプライズ、1988)。这是两部有关宋代以前古文献的整理成果,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石原明《?h方---中国医学の精?》(中央公?社、1963)和丸山昌朗《?灸医学と古典の研究》(??元社、1967)也是关于中国医学史方面的著作。关于本草学和本草学史也有一些新的论考,例如森村?一先后发表了以下两篇论文:《本草?目の植物记?》(薮内清、吉田光邦合编《明清?r代の科学技?史》京大人文研、1970);《?v代?合本草??摔?堡胫参镄氯肫纺郡慰疾臁罚ㄉ教?c?壕?《中国の科学と科学者》、京大人文研、1978)。森村在这些论文中对中国古代植物分类法以及本草书所具有的博物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在中国农业史研究方面日本学者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的代表作有米田?次郎《中国古代??I技?史研究》(同朋舍、1991);守屋美都雄《中国古?q?r?の研究》(帝国??骸?963)等。在工业技术方面有伊藤武敏的两部著作:《中国古代工?I史の研究》(吉川弘文?、1962),《中国古代绢?物史の研究》(上下、????俊?977-1978)。在中国音乐学史方面的代表作有山口庄司《律吕精?と律原??]》(アカデミア·ミユ?ジック,1984)。作者对明代的朱??帧⒅懈?暗氖??骄?衫砺劢?辛讼晗傅穆凼觥?BR>

在中国地***学史方面也有不少成果,如海野一隆的《?谳??恧沃T版本》(《研究集录》14、1966,大阪大学教养部);《?谳??恧蚰??した地??ぁ罚ā堆芯考?肌?0、1972,大阪大学教养部)。船越昭生的《中国?唤y地?恧摔ⅳ椁铯欷?|西の接触》(《地?恧嗡枷搿肪蟮?a class=content_a href=http:///class_free/12_1.shtml>理学教室编、地人??俊?982)。高?蛘?摹?|?uせる中世イスラ?ム世界?怼罚ā陡o谷大?要》374、1963)等。这些学者对中国地***学的形成以及与外来影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中国医学史论文篇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介绍了建国后***的中医药***策研究概况,从成绩、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上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评析。

中医药***策研究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长期以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人类健康与世界文明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事业在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一系列的转折和起伏。中医药***策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研究建国后中医药***策发展的历程和规律,对于提高***策水平,制定科学高效的***策措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建国后中医药***策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通过发现理论研究的成绩和不足来促进中医药***策制定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概况

中医药***策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和中国***府针对中医药事业制定的大***方针、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其内容主要是以领导讲话、指示、卫生部等相关国家机关的文件、法律规范、***报社论、中医工作实践等形式表现出来。

建国后***的中医药***策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该课题的研究还非常不充分,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少数涉及该课题的研究者大多是中医学界的医史工作者。

从著作角度来看,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王致谱、蔡景峰主编的《中国中医药50年》(福建科技出版社,1999年)是一部全面反映建国50年间中医药发展概貌的学术专著,同时,陈敏章编写的《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赵含森等编著的《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等著作也对建国后中医事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但这类通史性质的研究尽管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但不可避免有所疏漏,不可能对建国后的中医***策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和研究,对于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也未能做出深入思考。

从论文角度来看,学术界对于建国后中医药***策的研究也有所涉及,如200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专业毕小丽的硕士学位论文《建国初期的中医进修》(1949―1955),黄永秋的学位论文《建国初期西医学习中医运动的研究(1955-1959)》,陈可冀、陈士奎的论文《***和国家的中西医结合方针的确立和沿革》(《科技和产业》,2002年第2卷第5期)等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时期的中医药***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此外,医学界有关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还有:《近50年来现代中医教育机构发展史略》(余永燕,《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第11卷第12期);《从中医进修到西医学习中医》(张效霞、王振国,《中医研究》2005年1月);《新中国北京中医管理研究》(梁峻,《中华医药文明史论集》中医古籍出版社)。上述都是从医学史角度出发的研究,最近几年有些学者也开始从***史学和***治学的角度关注这个问题,比如:《建国初期***的中医***策述论》(许红霞,《传承》2008年第9期);《中共的中医***策在新中国的贯彻――以北京为例》(刘慧娟,《北京***史》2007年1月);《***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思想和实践》(***河,《***的文献》2008年第5期)。可以看出,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建国以来***的中医事业及中医***策的发展和变迁这个课题,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从该领域的总体研究现状来看,成果还是较少。

二、现状评析

(一)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1.对建国后中医药***策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及阶段性情况都进行了描绘。在这方面,既有全景性的鸿篇巨著,也有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既有对整个历史过程的把握,也有细致的阶段性描述,做到了粗细结合。

2.从横向上对建国后的中医药***策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有从医学史角度进行介绍的,有从***史角度进行考察的,也有从管理学角度进行解构的,做到了研究角度的多样化。

3.在研究水平上实现了从***策介绍到***策反思的转变。对于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中医药***策,学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如雷正荣所著的《对中医院发展的***策建议》、姚澄所著的《多源流视域下我国中医药***策的嬗变》(《江苏中医药》2009年第8期)等。

(二)存在的不足和欠缺

1.通史类的著作只着重于全景式的勾画和覆盖。没有做到细节记录和深入思考,并且对于***的中医***策问题往往不是通史类著作的重点。

2.中医医史类著作把侧重点放在中医事业本身的特点上,较多的关注医学发展、医院管理体制、医学专业教育、中医药管理体制、中医科研机构等专业方面,没有在一个大的***治史、社会史,或是一个更宽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考察这段历史。

3.***史角度的研究成果要么局限于地方史,未能从全国的角度出发,要么局限于研究领袖人物对中医的看法,没有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建国后***的中医***策的历史变迁,也未能做出全景性的历史考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今后学界应着眼于在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建国后***的中医药***策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对***策制定的规律进行更加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策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上。

参考文献:

[1]宫正.新中国中医方针***策的历史考察[D].北京:中共中央***校***史部,2011.

中国医学史论文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医学史论文范文精选

学习

点面结合 场面精彩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点面结合 场面精彩,内容包括用点面结合写一个场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手法。【片段一】

学习

完美结合 演绎精彩

阅读(29)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故事化情景的教学,不仅能大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抽象的科学内容变得具体,易于接受,而且还能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主动高效地完成科学学科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而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

学习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各门科学的数学化,内容包括完整版数学体系,现代科学的数学化摘要。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

学习

浅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内容包括有关义和团运动的知识,义和团运动的知识结构。[摘要]义和团运动并不是一些学者认为的运动,通过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可以知道义和团运动主要是一次群众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与瓜分中国

学习

亲爱的宝宝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亲爱的宝宝,内容包括亲爱的宝宝完整版,亲爱的宝宝。每个人都有梦想

学习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实施方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汇编,园林绿化养护实施方案范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仅要求在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需求,在城市的小区、街道、公园、公路普遍都进行了绿化,在绿化的

学习

大棚蔬菜滴灌使用技术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棚蔬菜滴灌使用技术,内容包括蔬菜大棚滴灌用法,大棚蔬菜用什么样的滴灌带好。摘要:大棚蔬菜滴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它不仅节水、省肥,而且还具有省工、省时、操作方便和显著提高肥水利用率的特点。大棚蔬菜使用滴

学习

浅谈取整函数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取整函数,内容包括vb中取整的函数,向下取整数的函数。摘要:取整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本文通过对几个例题的分析阐述了解有关取整函数类问题的策略.

学习

城市污水处理厂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内容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操作规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指标。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各大城市原有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评价体系,并结合上海11家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专家们的意见相一致,从而验证了

学习

民俗传说中的神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民俗传说中的神,内容包括民间传说关于神,神的传说故事。玉皇大帝

学习

简述义素分析法

阅读(113)

本文为您介绍简述义素分析法,内容包括义素分析法,简述义素分析法的步骤。[摘要]义素分析法是语言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从义素的角度对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君子”一词进行详尽分析,以此来说明义素分析方法。

学习

浅谈建筑空间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建筑空间,内容包括建筑空间组合论,论建筑空间的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多,和土地资源的减少,人们的居住空间也越来越有限,如何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已逐渐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和未来发

学习

纸币是“货币符号”还是“价值符号”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纸币是“货币符号”还是“价值符号”,内容包括香港货币符号和美元符号,纸币是价值符号怎么理解。摘要:纸币是“货币符号”还是“价值符号”呢?笔者认为,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学习

中国实验诊断学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实验诊断学,内容包括中国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教学。突变型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学习

我的华丽皮囊范文精选

阅读(41)

我坐在狮子座女生对面十几年的时间,那是我的领导,在我对时髦这件事情还处于懵懂状态的时候,她便是我的风向标。

学习

治家格言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治家格言范文精选,内容包括治家格言全文共多少字,治家格言解析完整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①,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②,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学习

当前中国投资过热问题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当前中国投资过热问题,内容包括当前我国投资格局,当前中国投资环境。投资过热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从2000~2004年,中国投资率分别为36.4%、38%、39.2%、42.3%和43.9%。呈现一路飙升状态。而与此同时,中国最终消

学习

中国商城遍布世界

阅读(27)

很多国家有中国商城,有的国家中国商城还有很多处。中国商城内专卖中国商品。中国商城有的是华人创办,有的是与外国人合办,一般来说,中国商城生意都比较好。

学习

运营策划方案范文精选

阅读(90)

本文为您介绍运营策划方案范文精选,内容包括运营方案模板范文,抖音短运营整体策划方案。运营策划方案篇1一、方案的前言

学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内容包括现代药物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是核心期刊么。高尿酸血症临床特点分析王文娟,马坤,张淑云,李玮

学习

年画: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年画: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内容包括正在消失的民间艺术年画现状,年画是其他民间艺术的基础吗。“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其中所说的“门神”指的就是年画

学习

借款条怎么写范文精选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借款条怎么写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借款条怎么写范文,借款条怎样写有法律效力样板。规范的借条应具备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