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人们寄望于REDD真的能拯救地球之肺,但另一方面的担忧是,发达国家的公司可能只购买碳信用额,却不参加任何碳减排行动,REDD+最大的买家是大石油或大煤炭企业等最糟糕的排污者,他们狂热追捧REDD+,是想“寻找廉价的方式逃出生天”,如此一来,REDD就变成了“一种森林二氧化碳的殖民主义”
严峻的森林形势造就“REDD”
在马拉松式的谈判后,旨在遏制全球变暖的坎昆会议终于在2010年12月11日落下帷幕。各方的吵吵嚷嚷过后,这次事先不被看好的会议还是取得了些许进展。简单说来,REDD就是富国掏钱给穷国,让穷国放下砍刀,饶过森林。不过,相关各方的博弈却十分复杂、精彩。
REDD是英文“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缩写。REDD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方的联合行动计划,目标是每年从发达国家筹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要说清楚REDD的来源,还得从地球之肺――森林的萎缩说起。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的《2007年全球森林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森林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30%,其中,56%的森林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除了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还可将其封存在地下。
FAO的《2009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指出,2000至2005年,全球森林净亏损每年达7.3万平方公里,砍伐森林最严重的是南美洲,其次是非洲。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披露,森林砍伐和随之而来的土地开发,让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18%至25%,比使用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等)的交通工具所排放的碳总量还多。森林一旦被毁或退化,不仅会使生态系统失去吸收温室气体的工具,大量被封存在地下的碳也将释放到大气中。也就是说,若想减排,不保护森林是不可想象的。
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森林保护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强制要求工业化国家完成相应减排配额,但《京都议定书》比较粗糙,没将通过“森林保护、植树造林”等减少碳排放的方式纳入协议。
“雨林联盟”应运而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巴布亚新几内亚、哥斯达黎加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动起来脑筋,一起成立“雨林联盟”,创造性地利用游戏规则,要求保护森林的国家必须获得补偿。
200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1次缔约方大会上,雨林联盟向大会附属的科技咨询机构提交提案,请求各方提供帮助,以“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REDD)”,该提案得到广泛支持。
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关于“亟需采取长远的、有意义的行动以减少因森林砍伐和退化而造成的碳排放”的协议,正式把REDD机制列入“巴厘路线***”。在会上,挪威***府宣布提供5亿美元,帮助坦桑尼亚保护森林。后来,挪威和英国***府还捐了2亿美元给刚果盆地森林基金,用于保护中非地区的森林。此外,澳大利亚也提供2亿美元帮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等邻国保护森林。西班牙和丹麦***府后来也成为联合国REDD项目的捐赠者。
REDD鼓励一些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从而获得相应收入。但这样一来,只有那些曾迅速毁林的国家才能从中受益,这如同奖励坏人不做坏事,对那些不破坏甚至积极保护森林的国家来说很不公平。2009年,经过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谈判,REDD在原有的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的基础上新增了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和增加碳储量三项内容,这被称为“REDD+”。
未来靠卫星来测算效果?
REDD+机制是如何具体运作的呢?以印尼为例加以说明。
印尼拥有占世界雨林面积10%的“天堂雨林”,却是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中国和美国。2005年,印尼的碳排量有85%源于森林破坏和退化,远远超过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在挪威等国的财***支援下,印尼***府宣示要保护该国原生态森林。
这项REDD行动先是成立了一个项目部,然后靠钱开路,激励那些赖伐木谋生的人放下砍刀。为了配合REDD项目部,印尼还创立一个由本国人员组成的管理组织,负责协调所有与雨林有关的***府部门的活动。另外,再设立一个国际委员会,监督外国援助资金的开销。
2007年,穷国和富国要求世界银行创立REDD的试验性活动框架。接着,世界银行森林碳伙伴基金成立并于2008年开始运行。它规定,要想获得REDD基金,一个国家必须制定出减少森林砍伐的策略,并建立一个监测、报告、确认减排成果的体系。
联合国初步的设想是,将遥感技术与卫星监测结合,对碳减排的数量进行测算。
实施REDD+项目的资金,目前还是由发达国家的纳税人来掏,但发达国家一直希望通过私人机构来募集资金。是否利用市场机制推广REDD,这是今年坎昆气候谈判的重头戏。
利用市场机制是指,致力于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的国家,在联合国或联合国认可的减排组织认证后,进入碳交易市场出售本国森林碳信用额,从而获得相应的收入。按照国际市场惯例,排放到大气中的每吨二氧化碳即为一个“碳信用”单位,每减少1吨的碳排放量,就可获得等量排放权。
“这是二氧化碳殖民主义”
REDD可谓看上去很美。有人愿掏钱,有人愿拿钱,那还不赶紧“普世化”?坎昆会议上,许多与会国家及企业于是大力推动REDD+进入市场机制。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0年12月8日坎昆出席REDD论坛时,也敦促各方就REDD+协议达成一致。REDD的先行者挪威***府也认为,REDD+不仅能降低森林碳排放,对靠森林为生的原住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也功德无量。此外,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商业巨头沃尔玛等也摇旗呐喊,称REDD乃减排大计的最佳选择。
但是,唱反调的也大有其人。12月7日,在坎昆会场外,上千名示威者高举“不要REDD+”、“我们的森林不只是碳汇”、“不要错误方案”等标语,反对以REDD+市场导向的方式来保护森林。示威者主要有国际性的草根NGO――“农民之路”、地球之友、原住民环境网等,他们呼吁将传统原住民的生活、人权等因素纳入讨论范围。
玻利维亚等国对REDD与市场相结合十分担忧,该国驻联合国代表帕布罗・索隆认为,市场多变且冷漠,靠市场保护大自然是不安全的。菲律宾环境律师博基尼亚・苏亚雷兹・平雷克则担心,许多穷国的土地产权不清晰,那些没有正式地契的原住民可能会面临厄运。原住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可能被剥夺,而他们也可能被强制驱逐。原住民的人权可能受到威胁。
事实上,一些投机商人已经开始下手了。美国加利福尼亚雨林行动网研究室主任比尔・巴克利将这些投机商人称为“碳牛仔”。据《悉尼先驱晨报》2009年9月4日报道,澳大利亚一些“碳牛仔”带着假合同和伪造的碳信用证书,强迫30多个巴布亚新几内亚村民“签名转让他们的森林土地权,来进行碳交易”。这桩丑闻给REDD进入市场之路投下了阴影。
巴克利认为,REDD+最大的买家是大石油或大煤炭企业等最糟糕的排污者,他们狂热追捧REDD+,是想“寻找廉价的方式逃出生天”。发达国家的公司可能只购买碳信用额,却不参加任何碳减排行动,所以REDD“其实是一种森林二氧化碳的殖民主义”,给发达国家的排污者提供了一张继续排污的“许可证”,让他们觉得花了钱就应享有排污的权利。
来自拉丁美洲最大的社会运动组织――巴西无地劳动者运动组织的路易斯・戈梅斯・德莫拉愤怒地说,REDD+只对资本家有好处,“资本主义导致全球变暖,而现在他们还想从中渔利,把大气变成商品,让其私有化、市场化,他们想给每件事物都贴上价格标签”。
就怕腐败官员坏事
最终,在墨西哥坎昆会议闭幕前一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工作组达成协议,决定为保护森林设置一个全球框架,森林保护将不再只是各国单方行动。决议还倡导成立一个数十亿美元的“绿色气候基金”,基金的一部分用于REDD机制,虽然决议未说明资金从何而来,但规定发达国家***府可资助发展中国家通过植树造林等增加碳储备,而此前各方热议的“将REDD纳入自由碳市场的建议”未获通过。
应该承认,REDD+融入自由市场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首先,当前致力于REDD+项目的各国还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为吸引资金投入,保障REDD正常运转,各方亟需设立强有力的、国家一级的法律框架和管理框架。
其次,REDD机制的工作效果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可测量、可证实的标准,REDD贸然进入自由市场,容易陷入混乱。
最致命的是,不少发展中国家腐败现象严重,很多发达国家给的钱最终并未进入原住民腰包,而是落入一些腐败官员手里,原住民没拿到钱,又不能砍伐,社会矛盾必然激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REDD:一边是拯救,一边是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