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编发李波同志的来信《仕途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信中,李波吐露了自己正面临着的矛盾和困惑,而他的矛盾和困惑,在现实生活中显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说,作为一位年轻干部,李波的道德坚持和一些不向现实妥协的做法,令我们赞赏,但也担心他最终是否会被强大的现实击垮。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以自己的学养、见识和人生经验,为李波的内心纠结、迷茫、矛盾和困惑会诊,给他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贵刊“人生的路,是不是越走越难?”大讨论,我几乎每期必读,很多文章、很多观点我都深表赞成。有的文章里显现出的微言大义和精辟、独到的见解,每每让我击节赞叹。但是,让我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所有的讨论文章都只是围绕着“漂泊”这个主题来展开。诚然,“漂泊”是当代青年群体中一个涉及面甚广的问题,马本勋漂泊途中产生的内心纠结、迷茫、矛盾和困惑,也确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当代青年面临的诸种人生难题,又岂是一个“漂泊”所能涵盖?比如我,作为一名县属职能局的青年干部,现在就正在因为一个很大的人生难题而迷茫彷徨、进退失据:我的仕途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面对现实与自我内心无法调和的矛盾,我究竟该做怎样的选择?
我叫李波,今年35岁,在苏北L县任规划与建设局副局长。我们局有八位“县局级”:一位局长四位副局长,一位书记两位副书记。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县局级”跟通常意义上的县处级是两个概念。这里的所谓“县局级”是“县里的局级干部”的省略叫法。比如我们局的局长,充其量只是个科级干部,但“科级”说出来未免显得寒碜,叫“县局”就响亮得多,也能平添几份体面。我不知道这种叫法起始于何时何地,反正我知道许多地方都这么叫,叫的人透出些许刻意的尊敬和巴结,被叫的人多出几许受用和舒坦。或许,这也应该被称作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官场称谓吧!
在局里,我是四个副局长中年纪最小的。所以,前一段时间里,一些熟悉甚至不那么熟悉的人,都爱在我面前拿年龄说事。说什么局领导里我最年轻最有优势,况且有学历有能力,以后规划与建设局的一把手肯定非我莫属。其实这样的说辞全都忽忽悠悠,半真半假,根本就当不得真。但这些不知怎么就传到局长耳朵里了,局长就很不高兴。局长姓王,已临近退二线的年纪,对这样的话题便无比敏感,对我,也就多出了一份不满甚至是敌意。那天,开局长办公会,主题是集中讨论省局刚刚下发的《关于大力培养系统内年轻干部的几点意见》。一般人都知道,那样的讨论基本上是走过场,每个人的发言也都是大同小异、无关痛痒,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但当我说了自己的意见后,局长突然就插了一段话:“小李的意见很对。我们就是要大力培养青年干部,让他们尽快成长、接班!比如在我们局,小李就属于这样的青年干部。当然了,”局长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很有内容地看了我一眼,“我现在身体还没有什么大的毛病,所以小李不能太心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这段话里嘲讽、敌视的意味,可以说一览无余。其他几位副局长在短暂的错愕后一齐将目光转向我。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立刻读出了几乎是不加掩饰的幸灾乐祸。
我当时的尴尬无以言表。对那些传闻当众解释吗?那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若不解释,又极易被看作是默认。最后,我选择了沉默。我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事情总有说清楚的一天。
我与局长的关系原本很好。我刚到局里工作时他已经是副局长了,对我挺关照。等他升任局长的时候,就把我从业务科室提到局办当主任。两年前,在我的副局长任命上,他也是竭力赞成的。我对他,也做到了投桃报李:他女儿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是我通过在省电视台工作的同学帮助落实的。可以说,局里上下都知道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但现在,因为外面一些没有来由的言语传闻,我们的关系就有了如此糟糕的变化,这是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不过,与局长的关系并不是我面对的最大困境。现在最大的困扰其实来自我的内心世界。
我1996年从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毕业。那时候,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已相当严峻。在省城前后应聘了十几家单位无果之后,我只能回到家乡,并得以进入规划与建设局工作。对我来说,那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成了国家公务员,虽然薪水不高,但体面、稳定。我工作都两年了,听说我们班上还有十多个同学在外面漂着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那时刚满22岁,对人生、对事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那时候,我坚持认为,只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就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个辉煌的人生。谁人敢说,某一天我就不会从县局进入市局,甚而是省局呢?只要是金子,就总会发光;陈胜、吴广当年不就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于是,我把自己变成一个上紧了发条的弹簧人,我对工作的全心投入,我做每一件事情时的努力程度,真的不亚于任何一个劳模。记得当时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L县基础薄弱,县城还是一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貌。在大规模的旧城拆迁、改造和建设上,我们局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我所在的业务一科,具体职能就是负责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建筑、安装、装饰等的质量监督管理;除此,还要对一些大型建设项目进行规划修编和调整,并组织由计委、经贸委、环保、市***、绿化、城管、消防等多部门参与的论证。经常,在某个项目的论证会之前,我们科都要派人到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勘察、调研。冬天寒风扑面,盛夏烈日高照,确实是个出力受累的活。如果是民营企业或私人投资的项目,因为我们局一言九鼎的分量,经办人私底下常常可以得到数量不菲的红包。但旧城改造,是县委、县***府主抓的工作,大盘子早已定好,我们局只是其中一个负责合理规划布局的执行部门,所有的工作都是分所当为,哪来的红包?即使有人敢给,也没人敢要啊!所以,一有这样的活,便都会落到我头上。而我从来都是愉快地接受任务,回来后再加班加点写意见,然后交给科长或副科长。当然,上交之前,具体承办人是要署上姓名的。署名的时候,几个科员都面无愧色地抢着签,因为那毕竟也要计入个人年终业绩考核里的。有一次,两个同事在我弄出来的一份报告上签上名,我就拿去交了。过后我才想起来,我居然忘记签上自己的名字。
一天,科员小张对我说:李波,待会儿有个活你得替我一下,我这里有点急事。我说好。问清楚时间、地点,我拿起包就出门了。没走出多远,我就听见一个人说:“这傻小子,又去表现了。”我听了,只是笑笑,并不以为意。因为我觉得那句话说得也对,我这么玩命工作就是一种表现。我不辞辛苦、不管分内分外地干,局领导肯定会看在眼里,这对我将来的发展当然会有所帮助。另外,我这么做又不完全是为了表现,而是为了学习。我在大学学的是经济,与局里的业务要求尚有不小的距离,我马不停蹄地参与一个个项目研讨和论证,跟相关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做实地勘测、考察,就让我补上了规划专业的课程,在业务上渐渐地成了一名行家里手。这真的是用钱都买不来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啊!我到现在都搞不懂,我的同事怎么会不明白这一点。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也由副科长、局办主任,到最后成了副局长。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我没有后台没有背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算是顺风顺水、值得别人羡慕的了。但我却突然有了一种深深的厌倦感。曾经,我是那么的富有激情那么的志向远大,我曾经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付出努力,有一天我就可以从县局进入市局,甚而登堂入室进入省局。现在,我甚至都在嘲笑自己当初怎么会如此的幼稚和异想天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仕途之路,为什么越走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