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刘欢和莎拉・布莱曼肩并肩站立蓝色“地球”顶端,用舒缓平静的深长气息,送出“我和你,心连心……”,中国歌坛“一哥”的形象由此更加深入人心。刘欢,从出道至今,“常青树”当之无愧。1987、1988年,无疑是刘欢走上歌坛,并一步步确立其重要地位的幸运之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他的歌声从荧屏热播的《便衣警察》,走进千家万户,感动男女老少,人们从此记住了刘欢的大名。
谁是最初发现刘欢的“伯乐”?谁是让刘欢交上星运的“星探”?谁是让这块金子发光的“淘宝人”?李鹿。有些眼生?她的已故的父亲可是赫赫有名,李德伦,中国交响音乐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李德伦的女儿李鹿,大提琴演奏家,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她是最早从古典音乐领域迈出一条腿“跨界”的“弄潮儿”,两手玩儿转电子合成器,京城有名的“棚虫”。1986年,CCTV组织《电影世界》文艺晚会歌手进棚,那是刘欢第一次正式录音、录像,他用英、法双语演唱了《乡村摇滚》《我的路》及电影《德黑兰43年》《野鹅敢死队》主题曲。李鹿清楚记得,那次在西三环中国大剧院后座的录音棚,她第一次听到刘欢的歌声,“我发现,那个男孩儿声音、乐感都不错,很特别,语言天赋更是胜人一筹”,那个男孩儿,北京国际关系学院23岁的共青团干部刘欢,1985年北京首届高校英语、法语歌曲大赛双料冠***。“我后来到处给人推荐,我说你们听听,这男孩儿真的很棒很有前途。但几乎所有人都怀疑,他外国歌唱得好,中国歌行吗?只有一位老总答应听一听”。
在录音带上留下“第一声初啼”的刘欢,最早就隐藏在中国国际声像艺术公司录制的一盒“拼盘”里。那时,中国大陆歌手基本还没出个人专辑,市面上尽是一堆歌手分摊一堆歌曲的“拼盘”盒带,原创作品少,翻唱歌曲多。北京乃至全国,谁都不会忘记流行音乐界的一个“摇篮”、一块“福地”――西单大胡同31号,从那走出大大小小的“星儿”到底有多少?数不清,刘欢是最大最亮的一颗。在李鹿看来,20多岁的刘欢已是个有心人。大多数歌手自己录完音就走人,而刘欢常一呆就一天或几天,录完自己的歌,他还留在休息室,抱着吉他,一首接一首唱啊唱,“总是希望有人听他唱的歌,可能会留意他、中意他……”。后来这家公司的“拼盘”盒带里,总会分派刘欢一两首。“我发现他、推荐他,公司培养了他”。刘欢自愿参加中央讲师团赴宁夏石咀口支教期间,还给李鹿打电话说,北京有演出活动可别忘了他。李鹿家里常有中青年作曲家来来往往,刘欢在那认识了一群。“他总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我家。有一次,自行车坏了,他只好在我家住了一晚”。1987年,雷蕾为20集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谱曲,刘欢得到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机会,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紧接着,李黎夫为16集电视连续剧《雪城》谱写《心中的太阳》,刘欢的歌声再次点燃亿万观众的巨大热情。从此大红大紫,在中国歌坛日益彰显其独特的实力与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刘欢是怎么“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