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广州马拉松10公里比赛上,2l岁的大学生陈某在冲刺时突然倒地,心跳与呼吸骤停。尽管在送医后经过紧急抢救,但该选手还是在次日凌晨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位青年人在运动中猝死,让不少人大吃一惊。平常看着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去了呢?
其实,生活中因剧烈运动而猝死的也不乏其人,30~40岁的年轻人运动猝死的比例高于老年人,其原因多与某些基础病未被发现有关。那么,剧烈运动猝死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应该如何锻炼才能避免风险?
猝死与基础病密切相关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永久变形,免***力大幅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
广东省东莞市康华医院心内科主任朱永宏介绍说,跑步、游泳、打球等运动都可能会出现猝死。某企业负责人就是在篮球场上感觉不舒服,在场边休息了二三十分钟后,被发现已经猝死。
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率剧增,心脏将通过增加每分钟心输出量(指每分钟左心室或有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来满足人体代谢率增加的需求。与平静时相比,运动时的输出量将增加4~6倍或更多。未经训练的人,主要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而职业运动员则依靠增加每搏量来增加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正常时心脏每搏量约60~80毫升,运动时每搏量会增加数倍,会使心脏承受巨大负荷。长此以往,运动员的心脏将发生“适应性改变”,心腔扩大及室壁增厚,这意味着其对血液的供量要求比普通人更高。如果在剧烈运动中出现心脏骤停,他们的耐受时间反而更短,更容易造成猝死。
猝死与人体的一些基础病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有高血压、心血管隐患的人剧烈运动后更容易造成危险。导致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其原因一是运动者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二是参加超负荷运动导致心脏缺血。此外,长期从事比较劳累的职业也会引发猝死。
剧烈运动前应做评估
朱永宏说,详细的心脏检查程序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并不能保证排除所有潜在危险。心脏功能存休息时,以心跳和呼吸频率为主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运动时,这些指数会明显升高,甚至变化无常。因此,即使是专业的心脏检测也很难做到扫除所有的潜在危险。
当然,普通人的心脏检测与运动员有所不同。专家建议,普通人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前,最好先做一次体检。体检项目包括心电***,可检测出心律失常、心梗等显性的、处在发病期的心脏病;运动平板试验可动态观察心脏是否存在隐患;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诊断和筛查出动脉硬化。
预防是避免意外的最好手段,虽然运动猝死看似防不胜防,但还是有方法可减少意外发生。
心脏病患者若想运动,可请专家开一个“运动处方”。原则有四点:有规律性、小量起步、慢始慢终和有氧运动。如心绞痛患者可以散步、慢走、甩手、太极拳、老年体操等,每次20-30分钟为宜。搭桥或支架的患者也能根据兴趣爱好进行慢跑、爬楼梯或健身操等,但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三高”或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特别小心。
朱永宏表示,对普通人来说,最简单的检测运动量的方法就是数脉搏:最大心率=220-年龄。中老年人跑步锻炼的最适宜脉搏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如60岁的人参加长跑锻炼,脉搏应控制为每分钟90左右;40岁的人,脉搏不超过108。
在运动过程中,朱永宏建议应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如果出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感到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或是头晕、心慌、恶心、胸闷、出汗、浑身无力,就要立即中止运动进行休息。
冬天人们喜欢晨练,在寒冷的气候环境里,如果运动方式过于激烈,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导致猝死,所以最好选择中午到下午14时之间进行锻炼。这个时间段在一天之中气温最高,人的情绪也比较稳定,运动比较安全。
(摘自《南方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运动猝死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