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指导学生去阅读鲁迅作品,奠定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鲁迅先生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敏锐的思想触角,犀利的文笔解剖了社会的躯体,激励猛者。
关键词:病苦;疗救;美丽而神秘;礼教观念和封建迷信;激励猛者
鲁镇,鲁迅笔下的故事有好几次都发生在这里。《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鲁镇,闰土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看社戏的故事发生在距鲁镇不远的平桥村,祥林嫂的故事发生在鲁镇的“我”的本家四叔家,这里是鲁迅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我以为,鲁镇实在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作者笔下“我”的故乡有《社戏》中童年时的故乡,有《祝福》中中年时的故乡,有老年时见到闰土时的故乡,作品似乎是一幅幅剪影,展现了“我”的故乡不同时期的风貌。我想,这实在是有意为之,既体现鲁迅先生的艺术功力,亦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之深刻。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中国的问题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是农村问题,鲁迅先生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钱理群教授说:“鲁迅正是这样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思考的最大特点是,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土地,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而对问题的开掘,又能够探测到历史和人性的深处和隐蔽处。他的思想与文学既有极强的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和超前性。他给我们的是思想的启迪。所以,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都应指导学生去阅读鲁迅作品,使学生对鲁迅等民族大师的思想与文学有一个基本了解,奠定一个深厚的精神底子。
鲁镇是美丽而神秘的。月下看戏时,“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回望赵庄戏台,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闰土月下刺獾时,“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阅读这些文字,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幅奇异的***画来,美丽而空灵,朦胧而神秘。有趣的是这些美景都处在月色中。在回故乡时所见却是“天气又阴晦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时空的对比,一神秘美丽,一萧瑟衰败,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沉思。
鲁镇是充满童趣的,作者把这种童趣集中表现在一群孩子们身上。月下看戏,双喜等小伙伴为满足“我”看戏的念头,卖力地划船,把一条小船摇得“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回家路上摇船的饿了,阿发提议偷自家的青豆(因他家的大得多)煮豆吃,因怕阿发娘哭骂,各人又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偷了一大捧,试想生活在水乡的孩子们,谁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读着这样的文字,怎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呢?“我”和闰土小时候,“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和”我“聊雪天捕鸟,月夜看瓜,一个天真烂漫、无邪有趣的小英雄。我们姑且不论日后的闰土变得和“我”隔膜麻木,但可以肯定说,“我”和闰土都有过一个充满趣味的快乐童年。
鲁镇还有几个苦命的女人。杨二嫂像一个圆规一样愤愤不平地诉说,祥林嫂像一个疯子一样絮絮叨叨地倾诉,柳妈像一个巫婆一样神神秘秘地撺掇,还有一群在鲁四老爷家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的劳作的女人们,她们都是一群没有权利去拜祭神灵的女人,她们不仅遭受苦难生活的折磨,还遭受世俗的鄙弃,人们的冷漠,甚至鬼神的诅咒(他们相信)。她们的命运只能像祥林嫂一样鄙夷地生活,无助地挣扎,在祝福中死去。
鲁镇弥漫着浓重的迷信气氛。鲁镇的女人只有为祝福忙碌的份儿,却没有参加祝福仪式的权利;六一公公说“读过书的人才识货,乡下人不识好歹”;咸亨酒店有穿长衫的坐着喝酒的人,也有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还有一群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鲁镇有可以将孔乙己打成重伤的丁举人(孔乙己大概是偷书了吧),不许祥林嫂参加祝福仪式的鲁四老爷;杨二嫂说“我”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仔细推敲,原来鲁四老爷是有钱的老监生,丁举人是学而优则仕的举人,孔乙己是读过书却未中举的读书人。
鲁镇的“看客”很多。孔乙己窃书被打,人们嘲笑他;孔乙己虽读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人们嘲笑他;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人们嘲笑他;他争辩哀求都无济于事,在人们的说笑声中大约的确死了。祥林嫂原本更应得到人们的同情,但看客们却把祥林嫂的不幸当作消遣的故事来听,这群“幸运的”做稳了奴隶的看客们取笑祥林嫂被逼改嫁,取笑她额头的伤疤,撺掇祥林嫂去捐门槛,她在同类中并未得到一丝温情,最后在祝福声中凄然死去。
“我”是鲁镇上人和事的见证者。小时候,“我”是快乐的,因有双喜、阿发、闰土等快乐的小伙伴;稍大些,在咸亨酒店当小伙计;后外出求学,应是有新知识、新见闻的知识分子。但我并不敢直面乡村的苦难,不敢回答祥林嫂“魂灵”的问题,在祝福声中逃离鲁镇。我们无需给“我”贴上阶级的标签,但鲁迅先生揭示了一个当时的重大问题:知道症结,如何疗救?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以为就足矣。
可以这样说,在山清水秀的鲁镇,有“我”快乐的童年,也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鲁迅先生以自己高超的艺术技巧,敏锐的思想触角,犀利的文笔解剖了社会的躯体,激励猛者前行。
(作者单位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