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位于杭州城西,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是国家四大人才基地之一,也是“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打造的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高地,承载着国家和省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任。自2010年正式启动以来,在省委省***府、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浙江经济特色优势为支撑,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加快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城市初具雏形。累计完成***府性投入102亿元,25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城市框架全面拉开,路网系统基本成型,建成了科技大道、高教路、海曙路一期,良睦路一期等一批主次干道。二是要素加快集聚。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30名,其中“国千”人才31名,“省千”人才34名,国内外院士级领***人才4名。引进各类项目347项,淘宝网上商城、中国建材南方水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2所、中国移动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三是产业高速增长。去年完成服务业营业收入307亿元、税收30?郾5亿元,增幅均达到50%以上。今年实现开门红,1—4月,完成服务业营业收入127?郾7亿元,增长108%;完成税收16?郾7亿元,增长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郾7亿元,增长178%。
按照省委省***府“建设科技充分聚集、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公共服务便利优质、创业创新高度活跃的人才特区”的要求,三年来,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对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整体调整升格,实行领导高配。充实调整了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工委、管委会班子,确定了“一办四局两中心”的内部机构设置。明确了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规划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发展的职能,相关镇街征地拆迁、社会管理的职能,并制定捆绑考核办法,形成各司其责、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在项目审批、规划管理、财***分成、土地要素配置等方面赋予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更大的自、灵活性和***策资源保障方面的倾斜,有效提升服务效率、激发活力。在省委组织部的牵头协调下,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与省级相关部门建立了以项目、人才为纽带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接受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形成省市区三级联动的协同推进机制。
二、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的原则,按照建设部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创新平台的标准,系统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功能分区规划、区域内外交通组织规划、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等各层次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科研、商住、金融、公共服务、湿地生态及研发产业化等区块。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为主的研发经济和服务经济。合理安排开发时序,锁定近期重点建设的2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推进全域征迁,尽快打开城市空间。累计拆迁农户2050户,开工建设农民安置多高层公寓100万平方米。结合“三改一拆”工作,计划9月底前全面完成核心区域内剩余890户农户的拆迁任务。有序推进主次干道、电力线上改下及河道整治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人才公寓、杭州师范大学新校区、浙医一院余杭院区、浙大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对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
三、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研究制订引才奖励、人才房租售、人才创业项目补助等一系列建设人才特区的***策。加大***策扶持和兑现力度,累计落实海归人才创业资助1?郾2亿元。拓展引才渠道,举办海外推介会,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8个海外人才联络站。重视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端人才及创业团队,以领***人才、央企、海外研发机构为突破口开展招才引智,累计引进海内外科研院5家、央企及其研究所7家。成立创新研究院,划出100个事业编制,一揽子解决人才引进和流动中的编制问题。今年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自主申报新一批“国千”人才98人。
四、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出台了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策,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523”计划(即三年内,在环杭州主城区建设50个创新园区,物理空间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培育3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府返租、企业创办、租税联动、专业招商、配套服务等手段,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区财***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是实施“523”计划的主力***,3年内要打造15个创新园区、70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引进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业。目前已建成首期研发平台37万平方米,15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正抓紧建设,基本完成15万平方米物理空间的返租协商工作。
五、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始终坚持“人才+资本+民企”的特色,设立1亿元的引导基金,累计引进股权机构37家,管理资本超过60亿元,海归项目获得股权投资超过17亿元;设立注册资金1亿元的科技担保公司,并建立了可以撬动4亿元银行贷款的风险池基金,逐步完善推动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组建行***服务中心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中心,积极引进知识产权、法律、财务等中介机构。启动建设创新药物早期成药性公共平台、信息化创新药物集成转化中心两个功能互补的公共平台。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技术转移中心和浙大人才驿站海创园工作站,浙大60余个公共技术平台和实验室向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企业开放,共享平台资源。
下一步,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将按照省委全会的要求,牢牢把握三大红利,明确“一三五”工作目标。今年,围绕“三加快、三突破”要求,加快平台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配套,确保在引进重量级人才、央企研究机构、海外研发机构上有突破,力争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4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9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其中产业投资35亿元,完成税收31?郾5亿元,完成合同外资2?郾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市外内资25亿元。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15年,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名,国家和省“”人才总数达到200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省级以上科研机构达到25家以上。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大幅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财***总收入达到61亿元。基本建成人才特区,成为部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完成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建设,真正成为全省科创产业源头区和创新型经济增长极,成为按全新机制运行、充分体现浙江特色、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围绕“一三五”目标,今年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更加注重城市形象。坚持项目跟着拆迁走,全面完成核心区域25平方公里范围内全域征迁工作。深化CBD区块设计方案,完成海创园一期区块除地铁上盖物业预留区块外的其他项目布局。完善核心区域路网框架,做好地铁5号线和杭州至临安城际轻轨余杭段各项前期工作,确保按时开工建设。按照“四边三化”整治要求,全面展开核心区域环境整治。二是更加注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一批科技物业,年内形成承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物理空间达到40万平方米。建立健全与人才、科技项目关联度极大的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健全完善创投、风创和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建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区域的服务配套能力。继续深化行***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加大对创新团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奖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以才引才、风投引才、中介引才的积极性。三是更加注重招商引才实效。围绕“3713”目标(即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50名,海归人才总数达到700名,国家、省人才总数达到100名,新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继续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在人才招引中,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定位,考虑人才与项目的结合、与区域转型升级的有效结合。加大对央企和海外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它们在集聚人才方面的优势。积极推进硅谷办事处建设,探索海外孵化模式,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用才机制。
对余杭区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进步。我们将在省委省***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逆势奋进的斗志、卧薪尝胆的毅力、百折不挠的韧劲,全力抓好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建设与发展,为全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和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才引领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