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族洪水神话的结构及意蕴
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形态学研究——以基本功能、序列及其变化为中心
重复与变化:重复律的双重特征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
台湾原住民日月神话的时空观
乡村巫婆与地方崇拜的重构——以桐庐“陈老相公”信仰为例
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
黔西陇戛寨长角苗人生育习俗调查
德国民俗学者访谈录
关于“吃”的文化人类学思考——评尤金·安德森的《中国食物》
犁与文化——《中国犁文化》序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学科简介
闻一多
首个文化遗产日的思考
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召开
文化创新与母题重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功能整合
关于大都市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从翻译看学术研究中的主体间关系——以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为理论支点
威慑艺术:形象、仪式与“法”
妙峰山香会文化空间研究的新贡献——读《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后写给作者的一封短信
白居易的节日生活——兼及俗民个体实践与节俗传承、变迁的关系
门窗在清代苏州民居中的作用——以苏州西山东村“敬修堂”为例
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本源与艺术特征思考
首批民间家书入藏国家博物馆
吴歌私情母题及女性称谓原型探佚
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京颁奖
闽中南农村观剧情况初探
“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举行
济南黄巢地区求雨习俗的调查分析
主位与客位辨异的评说与意义
客家山歌研究综述
唤回科学情感和想象力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烛龙考
珍视生存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上海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综述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学风度
“中国人的日常仪礼实践研讨会”将在美国召开
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
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中巴蜀傩戏、祭祀戏剧的嬗变
族群标识与象征──凉山彝族披衣服饰的符号指向初探
也谈华夏上古龙崇拜的起源——与刘宗迪先生商榷
聚焦:电影与21世纪民俗研究的生存
灾害民俗学的提倡
“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土家族“茅古斯”文化本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地方文化系统中的王母娘娘信仰——甘肃省泾川王母宫庙会及王母娘娘信仰调查研究
中国民协召开“出版界支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会”
关中西府庙会的调查与文化思考
“东北亚民族民间信仰高级研讨会”召开
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调查
编读往来
丙中洛:天堂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