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我国一个极具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主要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贵州毕节地区和六盘水等地区。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所穿的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今天我其它的不说,单就该民族的服装打扮来感受一下云南楚雄彝州人特有而隆重热闹的赛装节。在云南楚雄彝州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春节后的元宵节,另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挑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我国最早的时装表演了。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农历正月十五,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一大早就赶往彝寨的直苴村赛装场,来感受一下彝族人最隆重的节日。赛装节这天一大早,彝家姑娘便穿上精心绣制的色彩靓丽的服装,打扮得花枝招展,成群结队地嬉闹着,从一条条山间小路汇集到赛装的中心场地上来。接着,诚心要寻访意中人的彝家小伙子三五成群地来了;关心儿女亲事的彝家乡亲,扶老携幼地来了;附近的汉族、傣族、傈族等同胞兄弟来了;前来观光的外地客人来了;摆地摊赶山街的生意人也来了。赶会的林间空地很快便熙熙攘攘,笑语喧哗,热闹起来。
中午时分,赛装活动正式开始。先是各村寨的刺绣能手组成的赛装队,在唢呐、芦笙的伴奏声中翩翩起舞。那灿烂缤纷的色彩随着光与影的流动强烈冲击着我的视线,在这里,世界犹如万花筒般展现出绚丽的姿彩,灿烂、别致而不同寻常的服饰美,亮丽而不艳俗的色彩美,散发出内涵无穷的魅力。当一队又一队的赛装队在我眼前变幻出风格迥异的服装时,当面对阳光和蓝天白云下整个赛装场的斑斓色彩时,我一遍又一遍问自己:“莫非五彩云霞降落人间?”不然,何以会有这样无与伦比和惊心动魄的美。在都市里,爱美的我也常看时装表演,但从未有过这样强烈的感受。人们的目光定格在盛装的或轻盈活泼或怡然自得的绣花能手身上,惊叹、羡慕、评头论足。
赛装节的确是个比美赛智的节日,彝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发挥,她们用一根根五颜六色的丝线绣出自己对美的向往,对美的热爱,对美的体验。她们不只在帽子、衣衫、裤子、围腰上绣花,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也绣满了各种***案。乍看起来,大红大绿,各人绣的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却彼此不同,各有千秋。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水木石、花草禽兽、各色人物等都可入绣。其构***的繁简虚实,形象的夸张变形,色调的对比反差,都令人叹为观止。一双裤脚上,绣的竟是一幅经过变形处理的踏歌***;一个一尺见方的挎包上,绣的竟是由变形组成的星象***或八卦***。至于马缨似火、山茶争艳、喜鹊闹梅、蝴蝶采花等等民族***案,那就更多了。细细看去,恍然发现,在这大山深处,盛开着世间数不清的美丽的花。
“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迄月当空”。赛装队的表演仅仅拉开了赛装节的序幕,这一天也是直苴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有的全家男女老幼都穿着新衣,围坐在树下,品尝着山珍食品,让人们观察自己的服饰;有的则将自己绣制的帽子、围腰、衣袖和裤脚花边,挂在树上或摆在地上,如开展览会一般,供人们观赏或选购;有的姑娘则不断更换自己带来的服饰,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如果有小伙子看上哪个姑娘,便可上前抓取她的一件绣品向场外的树林中走去。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无意,自可不加理会,小伙子无趣便会托人将绣品送回;要是姑娘对小伙子有意,便可装作向小伙子索回绣品的样子,追着小伙子到树林中去,开始谈情说爱。
在一块空地上,上百人在欢乐地“打跳”。打跳又叫“跳脚”,是赛装节又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人们手拉手围成圈,随着悦耳的胡琴旋律纵情歌舞,其舞蹈手部动作较少,以下肢和脚的动作为多,如踏脚、对脚、抬脚等,刚健有力,节奏明快。旋律和舞步由弱到强,由慢渐快,舞至高潮时,步伐更为整齐划一,气氛欢快热烈。如果稍加留意,便会发现,除了拉胡琴的两个小伙子外,场上打跳的清一色是女性,下至天真烂漫的女童,上至白发如霜的老妇,只要愿意,都可融入这欢乐的海洋。打跳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圆圈越跳越大,甚为壮观。而山坡上,树林边,或站或坐或蹲,全神贯注欣赏这道美丽风景的几乎全是身披羊皮袄的彝族男子汉。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其实这是赛装节打跳的规矩,白天女子跳,不分年龄大小,无论婚嫁与否,只要是女性均可上场;晚上打跳的,则一律为未婚男女青年。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规矩。
正月十五的直苴之夜,月亮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银亮、雪白,把蓝澄澄的夜空照得一尘不染,层层叠叠墨黑的山峰,飘浮在雪白的云烟上。来到白天赛装的树林里,只见林间空地上燃起一堆堆篝火,围坐着的要么全是小伙子,要么全是姑娘。他们在篝火旁或弹琴,或唱歌,或开怀大笑,或窃窃私语,火光将姑娘小伙的脸映得通红,笑脸上洋溢着不可抵挡的热情,蕴含着春天的气息。如果说白天的赛装场是喧闹的沸腾的,那么,夜幕降临之后,这里便变得神秘、羞涩和含情脉脉,充满温馨、浪漫的气息。不知是为了遮风挡尘还是因为害羞,亦或是两者兼有,姑娘们人人都围上一块大头巾,只露出眼睛和上半张脸,更增添了神秘的气氛。夜渐深,山野中突然响起胡琴的优美旋律,围坐在篝火旁的姑娘小伙们仿佛听到号令般一跃而起,不约而同朝胡琴响起的地方围拢去,就着刚柔抑扬、优雅动听的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月光下,小伙子们一个个像猎手般矫健,姑娘们则似明星般靓丽,因为手上拉着的是心爱的人儿,所以踢踏的舞步便格外有力。脚下尘土飞扬,如烟似雾,将姑娘小伙们衬托得恍若仙境中人,仿佛这群男女是腾云驾雾而来。在这个美丽的月夜,爱情像流水般倾泻出来,跳到情深意浓处,姑娘小伙便成双结对悄悄退出,到一旁幽会去了……
关于彝族的“赛装节”,这里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直苴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莽莽原始森林。后来,彝族猎手朝里诺、朝拉诺两兄弟从月利把拉来到直苴的泥泽薄狩猎,发现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兽鸟成群。哥哥朝里诺感慨地说:“要是能在这里种上庄稼,一定会年年丰收,吃也吃不完!”当他边说边弯腰喝泉水时,从他的箭筒里突然滚出三粒金光闪闪的谷粒。两兄弟欣喜地把谷粒撒进一个泥糖里。弟弟朝拉诺虔诚地说:“如果这里就是我们彝家人安居乐业的地方,那么,三粒谷种一定会发芽,长成三大丛,谷穗头像马尾巴一样粗,一样长。”随后,两兄弟在泥塘边搭起窝棚安下身来,一边打猎,一边精心管理谷种发芽长成的禾苗。到了秋天,勤劳的汗水结出了硕果,三粒谷种获得了丰收,消息传遍了附近的山寨。第二年众乡亲跟兄弟俩搬到直苴,起房盖屋,辛勤耕耘。秋天,家家户户喜获丰收。
兄弟俩开发直苴有功,乡亲们都推举他俩为伙头(相当于村长),并热心地为他们做媒说亲。很多年轻姑娘也对两兄弟有爱慕之情。朝里诺说:“哪个姑娘心最灵手最巧,就和哪个成亲。”朝拉诺也说:“就按哥哥的意思办。”于是姑娘们便不约而同夜夜点着松明子火把,绩麻、纺线、染色,把兄弟俩喜爱的木、石、虫、鸟、花、草,精心刺绣在服饰上,惟妙惟肖。第二年正月十五这天,姑娘们穿着艳丽的服饰,集中在村旁格果里山坡的草坪上,尽情地唱歌跳舞,让朝里诺、朝拉诺兄弟俩挑选意中人。此后,为了纪念两兄弟开发直苴的功劳,也为动员春耕生产,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要穿着盛装相聚在一起,尽情地欢跳,相互比赛祝福,谈情说爱,年复一年,祖祖辈辈沿袭至今,成了当地彝族人民最兴盛的传统节日——赛装节。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一地区仍然沿袭了这样一个传统,悠久民族文化底蕴的彝族“赛装节”,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也被誉为中国最远古的“时装秀”。每年的春季聚居在永仁县直苴地区及附近中和、大姚县桂花等地的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五彩缤纷的彝族赛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