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而且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同时为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分析既是一个动态性和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有必要研究在这次危机中中国所担当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义务,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影响面将会逐步扩大,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动因,最根本在于改革开放的实行,同时也归功于经济体制的转变、宏观经济的调整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正是这些,才使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1.改革开放的实行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即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改革开放同时也推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具体表现为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发挥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应有的作用,实现双赢;毫不夸张地说:外贸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在执行逐步扩大的对外开放***策对中国的经济活动做出了许多贡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正因为如此,中国便能够充分利用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态势的扩张,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这样,中国便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实现“双赢”局面。
2.经济体制的转变
这次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指1978—1992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慢慢尝试着引入一点市场机制。正如***指出:“实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此外,还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具体表现为,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993年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宏观经济***策的调整
具体表现为以适度从紧的货币***策为核心的需求***策,及以产业***策心的供给***策。这种调整的思路是要尽快扭转宏观经济***策与微观经济基础背离的趋势,让宏观经济***策取向反映市场化的微观基础,确立具有可持续性的宏观经济***策。从1978年实行改革至今,短短28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的飞速稳定增长为世人所共睹。中国经济今后要继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持续稳定增长,就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在经济危机下,内需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4.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关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原因是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在农业结构中,使农业结构产业化,并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工业结构中,对不合理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及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重点解决短线产业供给不足,基础产业仍然薄弱的问题,将重点放在解决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瓶颈”制约的能源与原材料发展上,加大力度减少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现象,提高投资效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施品牌战略;以及对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趋严重。为此,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我国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都是稳步增长,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其他国家都进入了经济低迷时期,仅有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仍将会是增长的,并且在新的方向延伸。
1.经济转型
(1)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突出,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所构建的末端治理经济范式逐渐为循环经济范式所代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迟早要由“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向“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转换。当前全球所倡导的低碳经济就是以此为标准,由纯粹的产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成为新一轮***的契机。
(2)宏观经济形势
对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基本判断,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落,但是仍然将保持平稳且较快的发展。得出该基本判断的主要理由有四: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使我国经济被迫有个缓冲期;从经济周期和经济三大构成来讲,经济存在继续下滑的可能,但是恢复时间相对其他国家较短;从经济长期增长潜力看,经济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在原有基础上稍有轻微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同时***府也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市场会趋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也会持续增长。
(3)微观经济形势
人民币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流通货币。将来世界最大流通货币应该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分天下;“新地主”将在中国出现。如果土地流转得到大力提倡,中国农村将出现“新地主”阶级或可称之为“庄园经济”;房地产业拖累其其他行业,房地产萧条影响最大的是银行,即使中国的银行不会出现“倒闭”,但当银行无法回收巨额的房贷时,势必要克扣、挤压其他产业的贷款额度。而其他同样对银行贷款依存度极高的产业、行业,如加工制造业、外贸出口等,在无法及时取得贷款的情况下,只能自求多福了。他们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房地产业的拖累。
(4)资本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际资本、知识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都获得快速增长,自然资本损失则大幅度下降,因此总资本达到世界上相当之高的水平。这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经济会有持续高增长。因为中国不只是某一类资本、而是五大资本同步增长。支撑中国未来持续增长的来源则是五大资本的加速积累。中国已进入了自我维持、自我投资、自我推动的良性增长轨道。除非国际国内出现突发性重大事件,这个进程会自己维持下去,经济增长与广义资本形成互动,即经济增长越快,广义资本积累速度越快,就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2.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乃至***治秩序的影响
(1)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然而只有中国保持着高速增长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广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78-2004年,中国GDP平均增长为9.4%,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1980-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14%,仅次于美国的20.7%;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11%,仅次于美国的29%。因此,史蒂芬?罗奇高度评价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虽然总量占全球的4%左右,但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高达17.5%左右,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出口贸易增长促进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来自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99-2004年,中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增长对国际商品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为8.4%,远远大于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有率;美国的贡献率为18.4%。世界贸易组织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商品贸易和第九大服务贸易国。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确实很快。中国的国内进口需求十分旺盛,这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巨大市场。
(2)中国经济对世界***治秩序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不断扩散,已经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经济学家们认为,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严重危机。这一危机加速了已经开始的全球权力转移,正在改变国际经济和***治秩序。在这一重大的历史转型时期,中国也面临着重大选择。金融危机为中国在继续确保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治经济秩序提供了新机遇。在新国际秩序中,多边机构的作用将得到加强,新的多边机制将得以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的影响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因为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度难关,这也将成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原则。
中国经济崛起于21世纪的世界,其必需肩负起带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任。其不仅要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物价稳定,还要重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贫穷与落后问题。扶弱济贫、伸张国际社会正义,这也是中国经济为世界所承担的重大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需要努力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两极分化、环境问题、社会不稳定等等。只有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发展中的中国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