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即时通讯平台近日风云再起。只不过这一次,已经不仅仅在局限于网络上的虚拟战争,而演变成一场拳拳到肉的现实搏击。3月21日,腾讯在上海召开企业QQ会。而与此同时,另一家企业即时通信公司imo的公司却高举“反抄袭剽窃,反恶意竞争”、“imo忍够了,腾讯剽窃”等字样的旗帜出现在会现场。腾讯方随即进行交涉,双方言语不和,现场情景也最终由无声的抗议演变成正面冲突,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抗议现场也被踩踏得一片狼藉。最终,由于酒店方和警察的介入而偃旗息鼓。
3月25日下午,imo云办公室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腾讯,请道歉”的新闻会。imo运营总裁张睿详细解释了事件发生的始末和腾讯必须要向imo道歉的三个原因,并明确表示:“如果腾讯在7天内没有回应,我们将以一个很特别的方式,和马化腾先生建立一个直接的交流渠道,并且考虑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事实上,以企业IM(即时通讯)为主业的imo与腾讯的矛盾由来已久,随着企业IM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两家企业间的正面冲突也逐渐加剧。imo运营总裁张睿在25日的会上列举了腾讯的“三大罪证”:其中包括2月16日腾讯购买“imo”百度关键词,搜索中有直接链向腾讯企业办公软件的地址,其次是抄袭imo概念和创意,甚至是公关稿,另外,则是腾讯“水***”的微博和论坛诽谤。在解释为什么会出现3月21日的冲突时,张睿说:“事件导火索是2012年3月12日晚上8~9点,在新浪微博上发现1320条不寻常的网络评论说imo掉线。我通过客服和技术了解到没有掉线情况,意识到这是一次有组织的行为。”腾讯方面则至今不置可否、未予表态。
其实事件发展到这一步,明眼人都不难看出,两者间的冲突无非是市场竞争的加剧。相对于个人即时通讯市场,企业通讯市场空间巨大。ForresterResearch的全球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统一通信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45亿美元。而从整个国际上来看,国外巨头也都早已投入企业即时信息市场争夺战中。IBM、微软、雅虎、甲骨文、AOL等公司各家产品各有所长,但都没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国内市场依旧属于蓝海范畴。AMT的2011年《中小企业通信需求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在即时通信、电话或视频会议、邮箱三个方面的需求分别是61.11%、84.26%和79.63%。
也正因为如此,imo与腾讯之间这次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冲突,虽然多少都有些推广自己的炒作意味,但究其根本却依然是商业利益本质使然。不过有意思的是,腾讯早在2001年就预见到了企业IM软件的市场潜力,同年11月推出了 “BQQ”(TX腾讯通原型),2003年开始相继推出RTX和QQTM,2012年,腾讯正加大马力开拓这一市场。截止目前,腾讯RTX产品已占据中国企业内部通信市场的60%,拥有500多万用户。不过,其采用的是收费模式。而另一方面,imo公司于2010年12月8日正式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并采用免费模式,这对于每年要收取客户不少费用的腾讯企业QQ办公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重创。而中国互联网市场一向对于价格“非常敏感“,这种特性就决定了imo的“免费模式”威力不可小视。实际上,这从imo短时间就征服了10余万家中小型企业用户的发展速度就可见一斑。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imo与腾讯之间所进行的是一场商业模式的战争,而决定胜负的既不是谁砸场子砸得狠,也不是谁口水仗打得凶,而是谁能用更好的服务来俘获企业用户的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即时通讯平台imo与腾讯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