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诗选注》作为钱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体现,是一部极其出色的宋诗选本。此书在“选”、“注”和“评”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但“评”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对诗人风格的透视而且囊括众多历史事件和文学现象,本文重点地分析其诗人短评的特色之处,这对于我们把握宋代诗歌,促进今天的诗歌创作,构建新的诗歌理论体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宋诗选注》 评注 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问世以后,虽然受到过许多质疑和围攻,但是它的多次重印和重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出色的宋诗选本。《宋诗选注》之所以为很多学者所宝,与其自身的特色有很大关系。钱钟书先生不论在“选”、“注”还是在“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宋诗选注·序》中,钱钟书先生明确提出了自己选诗著名的“六不选”标准: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 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不选。这充分表现了钱钟书先生独特的而又创造性的审美价值。此书的注更是别具一格、颇具特色,它不只是简单地解释一些字、词、句,说明典故成语的出处,而且对个别有争议性的地方进行辨伪考订,提出自己的观点。从钱先生的旁征博引中,我们不仅获取了宋诗这一层面的相关知识,还了解了文学现象、历史事件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体会到钱钟书在注诗的同时也在品诗。《宋诗选注》所运用的注诗方法不仅展示了钱先生的才学、功底,而且还展示了宋诗独特魅力和优秀的一面。而本书的评我认为是最精彩的一部分,特别是对每个所选诗人作的短评。不仅包括对诗人风格的透视而且囊括众多历史事件、文学现象和钱先生古典诗学理论思想的阐释。在这一部分中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忍不住自作聪明,稍微别出心裁”,迫于当时的***治压力,钱钟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诗,留下不少遗憾。而在这些短评中他用独特的批判口吻来达到了自己的真实目的。周汝昌曾经在《读〈宋诗选注序〉》中批评说:注者替自己所批判的东西起了推波助澜的客观效用,实际上是宣扬这些应当批判掉的东西。这句话现在看来虽然带有恶意的批判,但确实道出了钱钟书的良苦用心。钱钟书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所持的观点,正是他的“别出心裁”之处。具体来说,《宋诗选注》的短评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语言诙谐幽默略带尖刻
与传统的诗论不同,《宋诗选注》经常用诙谐幽默且略带尖刻的语气来对诗人进行评说,这种方式不仅表现了钱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能够形象地表达其独特的观点与真实的看法,精准地达到了其目的。使我们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愉悦。
钱先生在批评诗人晏殊有时把古典成语割裂简省得牵强不通时说道:“文艺里的摹仿总把所摹仿的作家的短处缺点也学来,就像传说里的那个女人裁裤子:她把旧裤子拿来做榜样,看见旧裤子扯破了一块,忙也照式照样在新裤子上剪个窟窿。”幽默的把诗人的摹仿和女人裁裤子相提并论,那种尖刻的讽刺便不言而喻了。正是这种幽默与讽刺准确地表达了钱钟书反对文艺界一些只知一味地摹仿而不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做法。钱先生用了更加幽默的语气来评论诗人王令:“他受韩愈、孟郊、卢仝的影响很深,词句跟李觏的一样创辟,而口气愈加雄壮,仿佛能够昂头天外,把地球当皮球踢著似的,大约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诗人柳开也没能逃过钱先生的调侃:他提倡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把自己名字也弄得有点像文艺运动的口号:“肩愈”、“绍先”。王安石等诗人对古典成语铺张排比的爱好则被他形容成: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好好一首诗变成“垛叠死人”或“牵绊死尸”。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他这些对古代诗人的调侃也不禁让我们想到其对当今知识分子的剖析。这种诙谐幽默略带尖刻讽刺的语言方式也形成了独特的钱氏风格。
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法
这里所谓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钱先生把诗人批评其他人创作缺点的话语反过来用到诗人自己身上,已达到自己的论证目的。这可谓是棋高一着,不但一语中的,使其论证更加有力,而且给读者带来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觉。
在苏轼的短评中,钱先生认为他的主要毛病是在诗里铺排古典成语,这里他用了苏轼批评过孟浩然的一句话“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认为这句话恰恰透露出了他自己的偏向和弱点。就连钱钟书颇为推崇的黄庭坚也遭到了他的这一手:黄庭坚曾经把道听涂说的艺术批评比于“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读者知道他诗里确有意思,可是给他的语言像帘子般的障隔住了,弄得咫尺千里,闻声不见面。这样就把黄庭坚的诗有着着实实的意思却又通常不被读者理解的原因说的说的很透彻了。再有和黄庭坚一起被列为“江西诗社宗派”的陈师道,他瞧不起那些把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的作者,但是他自己的作品就很犯这种嫌疑。虽然他也曾经老实招供说自己作诗好像“拆东补西裳作带”。这种论证方式体现了钱钟书治学的严谨,学识的渊博以及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也许有的地方有些不近人情,没有给这些千古流传的大诗人留足面子,但却也是他为诗人所作短评中极为出彩的地方。
三、善于运用比较法
《宋诗选注》中比较法的运用有很多。把不同时代的作品、类似的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突显宋诗及具体诗人的特点之所在,加强了不同时代的作品之间的联系。作为同一时代的诗,很多诗人的诗文风相似而程度又有所不同,而有些诗人则各持己见,意见不同。所以只有经过比较才能使读者不至于理不清思路,以达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境界。
同样是忧国忧民,同样是才华出众、名气颇大的两个爱国诗人杜甫和陆游就被放在了一起。杜甫的诗在文采上一点不输陆游,而他的诗所缺少的是那种要亲自投身于一场英雄事业的魄力和心情,陆游本身就投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战斗当中去了而杜甫没有,所以杜甫的诗没有达到这一种境界。在周密的评论中,钱钟书把“四灵”等人的诗与周密进行比较,说他们的诗使人想到花园里叠石为山、引水为池,没有真山真水的那种阔大的气象,而周密的诗更使人想到精细的盆景。运用这种形象的比较来表现不同风格诗人之间的差异使人印象深刻。拿萧立之的诗与谢翱和真山民进行比较:除掉七言古诗偶然摹仿李贺和五言律诗偶然摹仿陈师道以外,他的作品大多是爽快峭利,自成风格,不像谢翱那样意不生词,或者真山民那样弹江湖派的旧调。这一类的比较不仅使我们很明了萧立之的写作风格,而且让我们了解他的过人之处,即使读者以前对他并不熟悉也可以对他有所印象。当然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了解谢翱和真山民的不足之处。这又在无形当中和钱先生的“六不选”标准联系在了一起。苏轼和唐庚是同乡,而且同被贬斥在惠州,但两个人讲起作诗的经验来却是一个欢天喜地,一个愁眉苦脸。这样的比较也为评论添加了不少趣味。所选诗人及作品如此之多,如果不加以比较,全部倾出读者就会陷入一种混乱状态,既看不出类似作品中的差异,也找不出不同风格作品中的相通之处,摸不清线索,理不清思路。钱钟书的这些比较着实会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宋诗选注》的评注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