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中核集团(以下简称“中核”)福清核电站的所在地。这里被规划了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进入三月,随着天气逐渐转暖,福清核电站的工作人员的压力也与日渐增。因为电站于2008年开工的一期两台机组,受到设备因素的影响延期。这让中核原本计划“2013年年底投产一台机组”的愿望落空了。
但于中核来说,对这里寄予的希望远不仅如此。因为它更期待此地能够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的示范试验厂址――福清核电站的5、6号机组被允许采用“华龙一号”技术。
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华龙一号”终于被掀开面纱,曝露在公众视野中。今年两会期间,11名全国***协委员联名提案――《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
随后几天,中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和中核董事长孙勤分别接受了多家媒体的密集采访,高调地宣布“华龙一号”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并称其为“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所谓“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指的是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两种技术的融合,被称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在运、在建、已核准尚未开工和已获路条的核电机组总计装机容量超过7200万千瓦,其中投入商运的核电机组18台,在建核电机组28台。除正在建设的三门和海阳核电机组(AP1000),以及引进的台山(EPR)、田湾(俄AESG-91)核电机组外,其余均为二代或二代改进技术。
进入2014年,我国核电市场的利好消息就不断传出。1月底,国家能源局《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今年核电新增装机量将达864万千瓦,相当于2013年实际新增装机容量的4倍。
***在***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要在2014年“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这被外界解读为“2014年将成为核电大发展的一年”。
但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中国核电格局的暗潮涌动。长期以来,中国核电市场被视为“混乱”的代名词。从两家核电公司的争斗,到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核技”)成立后的“三国演义”,关于技术、市场的竞争一直没有停歇。如今,“华龙一号”的诞生,是否能促进中国核电走向融合,还是仅为中核和中广核的市场权宜之计?面对中核和中广核的合作,国核技又该如何应对?
折中的方案
按照中核和中广核目前达成的协议,“华龙一号”的堆芯选用中核集团ACP1000技术的177堆芯,单堆布置,核燃料采用中核集团开发的CF自主品牌。在具体的项目上,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个性化的专设安全系统。
在此之前,中核和中广核都在自主研发各自的三代核电技术。
中核ACP1000技术的研制历史可以追至1999年7月。彼时,中核集团启动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CNP1000)概念设计,并于6年后的2005年完成其初步设计、初步安全分析报告。
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在前期研发工作基础上,逐步确定了“177堆芯”、“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等22项技术改进,型号更名为CP1000。这也是“华龙一号”采用的最核心技术的基础。
到2009年年底,中核已经完成了CP1000示范工程福清5、6号初步设计。据说,PSAR报告(初步安全分析报告)已提交国家核安全局,并召开了第一轮评审对话会,原计划2011年12月开工建设,但后来由于福岛核事故而无奈暂停。
2010年1月,中核在CP1000的基础上启动ACP1000重点科研专项研发。福岛事故后,按照最新法规要求,对ACP1000进行了改进,完成了顶层方案的设计。2012年12月,中核提交PSAR报告,三个月后,完成示范工程福清5、6号初步设计,并开展施工***设计,启动主设备采购。
而中广核自2005年以来,同样在法国引进的百万千瓦级堆型――M310型的基础上,也开展了自主研发的历程,通过多项技术改进,从 CPR1000发展到CPR1000+技术,再到最终的ACPR1000+技术。其希望能够在广西防城港核电站2期3、4号机组上完成首堆示范。
2013年间,两大核电集团都曾对外宣称,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但令他们失望的是,两家都寄予厚望的三代技术落地项目,国家能源局均不予批准。
长期以来,中国核电技术路线的不统一,早已被广为诟病。随着我国核电装机的增加,自主核电技术基础的薄弱,研发力量分散的劣势开始显现,核电实现出口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遥遥无期。
实际上,早在1999年,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就提议两家集团联合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最后没有成行,逐渐演变为今日技术路线混乱的局面。
2013年3月18日,吴新雄出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上任后的一个月后,他就提出了将中核ACP1000和中广核ACPR1000+技术进行融合的设想。并于2013年4月25号,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召集双方领导专门召开协调会,商议将两家技术进行合并。
对于“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国家能源局希望可以促进我国三代自主核电技术的标准化生产,结束混乱的核电局面,在资源上减少浪费。
“这一提议,在当时均遭到了两家集团的抵触,虽然出发点可能不同。但是迫于国家能源局‘不融合就不批准项目’的压力,两家公司不得已开始合作。”一位不愿具名的核电业内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a href="http://' + domain + '/Module/BeiJingSpirit/Index.aspx" target="_blank">北京精神
'; } if ('') { html += '印度馆'; htmlFooter += '印度馆'; } html += '
其中最开始的方案之一为,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即把两家公司的技术设计人员集中起来,专门研究、开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对于这个方案,中广核给予了否定。
“由于中核的技术比较成熟,ACP1000的总设计师是刑继,经验也很丰富。如果成立合资公司,应该就是刑继来主导。”核电专家张禄庆对记者说。
业内也曾传言,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明曾前往中广核进行谈判,向其提出方案:两家的技术,只选择一家;无论选择谁的,被选上的那家必须支付另一方研发时期所付出的成本,给予一定的补偿;前提条件是,不管采用谁家技术,都要保证2014年底能够在国内开工,如果不能在2014年底开工,就需要另外赔偿对方。
据了解,当时进行谈判的中广核负责人,开始时对这个方案有所认可,并声称决定考虑。但最后,这一方案也不了了之。
中核工程公司副总经理、ACP1000技术的总设计师邢继向《能源》杂志记者介绍说:“中核和中广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从2013年4月份到12月份,集中讨论了8个问题,开了8个技术讨论会,最后看到了现在的方案。”
“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一位核安全专家表示。实际上,中广核最后做了较大的让步,因为堆芯组件是决定一个机型的重要参数指标,他最后放弃了自己的157堆芯。
“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如果想要实现出口,燃料必须也能够实现国内自主。中广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