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吉林爪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吉林黄泥河部级自然保护区几年前联合开展小鲵物种研究与调查时,意外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小鲵,经过实验室遗传学分子实验,确认其为小鲵新物种,并命名为“吉林爪鲵”。
吉林爪鲵身材修长,皮肤光滑,背部通常呈现黑、黄相间的大理石花纹,细长的头部带有圆角的口鼻部,两只大而突出的眼睛,四肢粗壮,具有黑色的角质爪手指和脚趾,长长的尾巴,尾部的肋骨上存在众多尾椎骨,没有肺。
据了解,吉林爪鲵被发现于吉林省南部鸭绿江流域的临江市和集安市,是一种古老罕见的物种。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88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将爪鲵列为濒危级保护物种。它与其他小鲵科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指(趾)端具有黑色的角质爪,也没有其他小鲵科动物所具有的呼吸器官――肺,这在两栖动物中是不多见的。
吉林黄泥河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处处长李成说:“最初发现吉林爪鲵的样本是在2007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基因链对比,认定它不同于俄罗斯、辽宁等其他爪鲵物种,最终确定其为一个新物种,并被科学家命名为吉林爪鲵。”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学科组研究员车静全程参与了吉林爪鲵的科研过程。她说:“爪鲵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地区,国内也只有东北地区有。原先认为中国的爪鲵属于俄罗斯种,后来经过几个国家科学家的研究,各国的种属均不一样。 ”
车静博士说,中国爪鲵的记录比较早,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对文献涉及的地区进行细致调查,通过基因、遗传学等研究,发现中国吉林、辽宁两地的爪鲵也不一样。“这两个地方的爪鲵就像姊妹一样,均与俄罗斯爪鲵不同。爪鲵的生活环境非常特殊,栖息地必须是深山流动的溪流中,因此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这种特定环境的栖息地的保护尤其重要。”
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乔恒说,吉林爪鲵这一濒危新物种的发现标志着吉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又一进步。近年来,吉林省实施全省禁猎,严打滥采乱伐偷盗林木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新物种的生存与发现成为可能。
巨型金鱼或将破坏生态平衡
美国学者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交界处的高山湖泊塔霍湖深处,发现1条长约46厘米、重达1.9千克的巨无霸金鱼。生物学家担心,这种巨型金鱼越来越多,将破坏湖中原生动植物。
内华达大学生物学家里诺表示,塔霍湖中的巨型金鱼数量正在增长。另一名研究者钱德勒称,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因为巨型金鱼食物摄入量大,排泄物也能促使藻类大量繁殖。
像此次发现的长达46厘米的巨型金鱼不只一条,它们繁殖后代后,可能对本地鳟鱼的生存构成威胁。
据悉,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学者及加州和内华达州当局,从2006年起每年调查塔霍湖内的金鱼生态,2011年开展减少湖内金鱼数量的计划。他们利用电子捕鱼技术捉鱼,之后把鱼分类,让非原生物种离开塔霍湖。
专家警告,如果金鱼数量过多,高山湖泊塔霍湖湖水清澈程度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