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品受人喜爱不仅仅在于其主题与观众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共鸣,更在于小品巧妙的语言表达。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对今年春晚小品《投其所好》进行简要的话语分析,旨在说明在言语交际中,可接受的话语并非都是连贯的,尤其是具有最佳关联的话语不一定是连贯的。以此证明这一涉及反腐题材的小品《投其所好》让人称赞不已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是以反腐为题材,涉及人民大众利益,还在于小品的语言魅力,让人出乎意料,但仍在情理之中。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假设;连贯;关联
一、引言
反腐小品和相声成为今年春晚的一个亮点。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就是讽刺为升职而逢迎领导、溜须拍马的小品《投其所好》,小品最终的结局更是大快人心。这个小品幽默风趣,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让人们在“笑”中得教益。一方面证明了小品幽默犀利地戳中痛点,引发共鸣;另一方面也证明现实社会中这种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的行为并不少。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选取今年春晚小品《投其所好》的部分话语,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话语分析,旨在说明在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并非寻求最大关联,而是寻求最佳关联;可接受的话语并非都是连贯的,尤其是具有最佳关联的话语不一定是连贯的。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Spereber和Wilson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研究语言交际,指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过程[4]。从说话者的角度, 交际是一个示意的过程;从受话者角度,交际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关联原则包括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指的是人类的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交际原则是指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1]。认知原则是指在同等条件下,认知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大,加工努力越小,关联性也越大;而交际原则是指明示刺激值得受话者付出努力加以处理;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与偏好相一致。
衡量关联程度的要素有两个: 一个是语境效果,指的是话语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语境效果与话语的关联成正比关系,即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也就越强。在交际中, 听话者建立并处理与话语相关的某些假设, 形成一个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动态认知环境,从中获得新的信息。在明示-推理交际中,人们总是根据关联性来处理话语、认知事物。Sperber 和 Wilson认为一信息如果在一特定语境中取得语境效果,该信息便与该语境取得关联。Sperber和Wilson认为产生语境效果有三种情况: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新的语境含意;新信息能使现存的语境假设得到加强;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产生矛盾,并足以现存的语境假设[3]。
另一个是付出的努力,人们处理信息时在心理上会付出一定的努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付出的努力和关联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即付出的努力越大,话语的关联性就越弱。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以最大关联为取向,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取向。根据关联原则,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或期待,受话者总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以此推导说话者的交际意***。
三、小品《投其所好》的话语关联分析
(一)认知不同
关联理论指出,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而人类认知假设认为:人类认知事物时总遵循着一条Sperber和Wilson称之为关联的原则,即根据与之有关联的信息来认知事物[2]。
话语本身和语境具有关联性,这种关联使人们对说话者的意***作出合理的推论,从而对话语作出正确的反应。关联是正确认知的基础。听话者理解话语离不开语境假设,即离不开认知假设。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而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和交际意***,为推理提供必要的理据;听话人就根据对方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而推理就是寻找关联[1]。
小品中这个“马屁功夫血液里流淌”的科长,为了劝告属下陪爱打乒乓球的局长打球,以“让你们家祖上都诈尸的好机会”为诱饵,把一个“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马科长:郝建,现在是你的爱好撞上了领导的爱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这是一个让你们家祖上都诈尸的好机会呀!你不兴奋吗?
郝建:兴奋点在哪呢?
马科长:来来你坐这儿,你看啊,咱们科就你一个会打乒乓球的,那你要是打乒乓球能把领导给陪舒服了,那你不就成为领导身边的红人了吗?
要准确理解马科长的交际意***,我们就需要对其话语进行进一步的推理。很多观众估计都会和郝建一样会很疑惑:自己的爱好和领导的爱好一样,有什么可兴奋的。观众推理马科长话语的深层含义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只有明白下面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自己的爱好与领导的爱好一样,这样以来,就可以巴结奉迎领导,一来一往,跟领导混熟了,把领导陪舒服了,自己就会有机会升职。认知中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很快地领会马科长话语交际的真实意***。
然而, 由于交际双方对交际环境的认知不一样, 这就造成了认知环境对交际双方显映的程度不一定一样, 即听话人不一定能够正确理解说话人所做的明示行为, 两者并没有互显, 从而经常产生听者不明白说话人的交际意***, 答非所问的情况。
小品中马科长劝说郝建陪新局长打乒乓球时的对话,在马科长的认知中自己的爱好“撞上”了领导的爱好那是几世修来的福分,是祖上诈尸的好机会,但是在郝建的认知中就没有这样的信息。郝建和马科长的认知结构不同,最终郝建对话语推理的结果和马科长预期的不同。在寻求关联时,付出一定的努力并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语境效果。郝建付出努力后,马科长的话语就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开始时郝建没有领会马科长真实的交际意***,马科长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就对自己所说的话语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郝建最终还是不太明白其中的真实的含义,马科长只好放弃进一步的解释。小品中的郝建领会不到,一方面是表现了他的正直,清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彰显小品的中心主旨,对现象的揭露与讽刺。
(三)连贯与关联
连贯是一个受话者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但是连贯并不是符合关联原则的唯一解释,相关的尤其是具有最佳关联的话语却不一定是连贯的。在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并非寻求最大关联,而是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的标准就是依据关联理论,如果话语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听话人理解话语又只需付出最小的努力,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观点,话语连贯取决于关联,即只要话语具备了关联,它在意义上就是连贯的。但是当话语激活了听话人的一系列语境假设时,它就与听话人有关联,可是该话语不一定具有连贯性;同样,听话人可能会觉得某一话语前后所表达的意义很连贯,但对他来说却毫无关联性可言[1]。
Wilson认为,应该以最佳关联性和关联原则为依据判断话语的可接受性及连贯性。通过关联理论的运作机制可直接感知话语中句段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些话语表面不连贯,但是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还是可接受的而且与关联原则一致,仍具有关联性。
连贯是话语意义上的联系,也就是说连贯是话语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语言交际中,当受话者接受到说话者的话语信息时,先是默认话语是连贯的,然后再结合语境,经过进一步的推理去寻找话语的连贯性。所以,受话者对语境的选择、对话语的推理以及对话语的实际解释,就是受话者建立连贯关系的一个过程。
马科长:韦小宝,陪康熙摔跤,那最后韦小宝成什么了?
郝建:太监哪!
马科长:行了。你呢,也不需要明白了啊,从今天开始你每天上班的唯一任务就是练习乒乓球。把那个工作呀,放一放,分清主次!
马科长引导郝建让他明白“拍马屁”的好处:韦小宝拍康熙“马屁”最后是二等鹿鼎公、抚远大将***、太子少保、骁骑营都统、御前侍卫副总管,身兼数职,官大爵高。当问及韦小宝成了什么的时候,大多数人先想到的也是韦小宝成为朝廷要员。但是郝建没有“正确地”领会马科长的意***,他的回答是“太监哪!”他的回答虽然不是马科长预想到的,但是还是符合关联原则的,与前面的话语是相关的,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郝建的回答虽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毕竟他说的是事实,马科长也能够明白郝建的话语。
杜局长:打乒乓球本是一种积极健康的运动,但是如果拿来投其所好,
那就是歪风邪气。(杜局长转身看到郝建拿了一个乒乓球网,郝建拿起乒乓球网 围在脖子上。)
郝建:真是的。(杜局长和马科长走到郝建旁)
杜局长:围脖,还带配重的?
郝建:风大,我妈怕刮丢了。
当杜局长表明自己对在上班时间打乒乓球这种行为的态度时,郝建灵机一动,把它作为围脖,围在了脖子里,以“掩人耳目”。其实在当时的语境中,杜局长和郝建都心知肚明,知道那是乒乓球网。所以杜局长就顺着郝建的用意,问围脖怎么还是带配重的。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很可能我们无法把话接下去,只有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郝建的回应是妈妈怕风太大,把自己给刮丢了。对杜局长的问话,最大的关联应该是回答为什么在上班时间还打乒乓球的原因以及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郝建没有恰当地理解杜局长的话语,但是他的回答却是最佳的关联,回答了为什么带配重,也就是杜局长字面上所问的问题的答案。虽然郝建的回答意义上是不连贯的,即没有回答杜局长真正想要的答案,但是他的回答是最机智的,是符合关联原则的,是具有关联性的。
四、结语
小品《投其所好》,讽刺的是某位女科长扮演马屁精巴结领导的故事。由于新来领导清明廉洁,最终让马科长“下课”。小品最终能够赢得观众和网民的好评,不仅仅是因为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还因为小品语言的幽默犀利,情节的起伏跌宕,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话语,吸引广大观众,让人称赞不已。
人们的语言交际总是以话语相关或话语连贯为取向,而话语是否相关或连贯对受话者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认知推理。本文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小品《投其所好》表演者对话语连贯性的认知推理,受话者对话语连贯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其对话语的正确理解,并指明,相关的话语并非都总是连贯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其话语分析还不够透彻,仍需进一步的探究。(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92 -107.
[2]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3]马博森.关联理论与叙事语篇[J]. 现代外语(季刊)第 24 卷 2001 , (4).390-398.
[4]冉永平 ,薛媛.关联理论与语用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l998,(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小品《投其所好》的话语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