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00期!自开年看到第196期起,我就寻思要为《远程教育杂志》写点什么。从一本辅导性的电大教学刊物到教育学核心学术期刊,其间到底有着怎样的隐忍、坚守和跃迁?我曾经做过三家期刊的编辑、特约记者和签约作者,说点感受,自以为还是有些背景资本。至今,我仍下意识地把编辑和记者看作是同行。
什么是难
一个人做点好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做点学术期刊编辑并不难,难得是做了编辑还受委屈还要做编辑。在今天盲目追求学术GDP的疯狂中,你以为把学术期刊办得像黄页一样还门庭若市就好不风光,那你就错了,因为这种勾当已经不是办学术期刊,而是废纸打包的营生了。在网络时代,办杂志难,办学术杂志更难,办一个新兴学科且游走在考评重压下不进则退的学术杂志难上加难。美国期刊界曾有话说,如果你要谁破产,请鼓励他办杂志。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激励他去做编辑;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怂恿他去做编辑。
做学术期刊编辑,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如饮茶水冷暖自知。做编辑除要具备出色的学术和文字功底外,还得是沟通、平衡和处理棘手人际问题的高手。你得鹰隼一样找人组稿,如果找名家的话可能还得求爹爹告奶奶,假若好不容易弄来的稿子却大违初衷,那就成了一颗烫手的山芋。找人组稿是艺术,妥当处理烫手山芋更是艺术。一期杂志下来,如何糅合在所难免的“人情稿”又达到“瑕不掩瑜”的效果也是艺术。做编辑要学会精准拿捏各种各样的“线”,意识形态是高压线,学术质量是生命线,读者满意是生存线,否则你就会“命悬一线”。在几颗鸡蛋上跳舞,踩碎哪一颗都不行。它考验的是综合协调平衡能力、“凌波微步”和“水上漂”的轻功技术,不浸***有年是难有作为的。做编辑得学会“拳打卧牛之地”,“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局促的空间翩翩起舞,把微雕艺术发挥到极致。一面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面是游刃有余,纵横捭阖。所以,编辑是一种令人爱恨交加的职业。
“飞去来”逗号
编辑难免要斟词酌句,甚至到自虐的程度。有一次,英国史上最有趣、最聪明的作家王尔德先生在家举行宴会。宾客们济济一堂,在客厅里等了很久,也不见主人的到来,很是着急。后来,王尔德匆忙赶来向客人道歉。客人们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回答说:“我在修改我的诗稿。”客人们又问:“这么大半天,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笑着说:“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我删去了一个逗号,但后来觉得不妥,我又把它加上了。”
编辑也是王尔德,却没有王尔德的运气和名气。一个作者可能会面对编辑的修改毕恭毕敬地说,真是鬼斧神工,神来之笔,点铁成金啊;而转身就可能到一个角落跟同仁诉苦,满面无辜且面带鄙夷地说:你看这修改,简直是佛头着粪,焚琴煮鹤,点金成铁嘛。在一个多元化“审美情趣”彰显的时代,为人做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得好是妙笔生花,化腐朽为神奇;弄不好是热脸贴冷屁股,费力不讨好。所以,在这方面,做编辑要有极好的平常心和相当的“无我”境界,不忧得失,无虑过去与将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褒贬两由之。
做好这一期
我敢打赌,当初办这杂志的当事人肯定没说过“等到100期或200期我们再相会”之类的话。像禅者一样,没有昨天,没有明天,只有今天。
英国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西华・莱德先生曾说,他一生中得到的最好忠告是“继续走完下一里路”。在这一忠告的感召下,二战期间,他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缅印交界的丛林前往印度穿越了140英里;一段一段地写,而非一页,更不是一章,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本23万字的书;一个接着一个写,日积月累,一共写了2000个广播剧本。“继续走完下一英里”,跛鳖千里,最远的地方也能一步一步地到达。这种注重当下,绵绵不绝的精神,讲究的是坚韧、持久和不懈。办好手头上这一期,不懈地走下去,也就成了现在的第200期。
有意义=好好活
做学术杂志也是如此,因为有意义,所以得好好做。好好做就是一期一期地做下去。居里夫人说,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坚持地工作着,真正地感动了我。我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我永远也是忍耐地朝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如此做,无疑有使我不得不如此做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我想,编辑也是如此。
“同登学术殿堂,共享研究硕果;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和昂首阔步。”这正是远程教育杂志的主张、风格和信念。奥古斯丁鼓励我们,信念是去相信我们所未看见的,而这种信念的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套改肖伯纳先生的话来说,一本杂志要是没有什么主张,就不会有风格。一本杂志的风格有多大的力量,就看它对自己的主张感觉有多强烈,信念有多坚定。
行文至此,诸多远程教育杂志编辑的同仁在我面前跳跃出一个个剪影,受诸多手法恶劣影视剧的影响,我不由自主地要背诵一段话:“总有一种精神,让你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你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让你不断寻求自我完善。”这“三个一种”指的就是咱们可爱的编辑。
耳边飘来激昂的歌声,也许是思绪的投射,内心泛起如下声音: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淡淡的回忆。为了你至爱的坚信,你不能随波浮沉。再苦再难也要坚守,只为学界期待的眼神。
我相信,第200期只是一个光辉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