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喜欢收藏古瓷器,但有时看到特别喜欢的杂件如铜手炉等,只要器型或刻功好,价格合适,也会收入囊中。在笔者的收藏中,就有一只“光绪九年”的铜手炉,玩味在手,倍加珍惜。手炉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考证,手炉是从火盆演变而来的。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用铜制作手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到了明清两朝,手炉制作达到高峰。铜手炉又称“袖炉”、“火笼”,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手炉已渐渐脱离了原本用来暖手的用途,成为一种收藏品。人们收藏铜手炉的目的,是追求其外在造型的美观和古朴典雅。
炉壁刻了26个大字
记得几年前,笔者在古玩市场看到一只用白铜制成的手炉,因材料中加了银,所以较一般黄铜手炉颜色白了些,价格也贵些。该手炉双柄提梁,口直径15cm,底直径13cm,高11cm。炉盖上刻了五只蝙蝠围绕着中间一个“寿”字,喻意“五蝠拜寿”。这只手炉珍贵之处就在于手炉的四周刻了许多文字。绝大部分手炉表面是光版的,如果要装饰也只刻些山水、花鸟、人物。但这只手炉却刻了26个大字,全部用隶书,上句是:“吏不畏严,而畏廉;民不服能,而服公”;下句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这二行对句,经查出自明嘉靖年间,河北无极知县郭久礼总结他为官经验的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被后人称为“官箴”。翻成白话的意思是:“衙吏不惧怕我严厉,却畏惧我清廉:人民对我的才能并不服气,却佩服我的公正;有了公正,人民不敢怠慢:有了清廉,衙吏不敢欺侮;公正产生严明,清廉兹生威信。”说白了就是,上级一旦不廉,下级就不怕你严——“你再严,我就把你那些事抖出去”。同样在百姓心目中,“公”比“能”更重要,不要以为一“能”遮百丑——我能力这么强,还怕老百姓不服气?其实,清廉做***敢怒,公正办事才敢言。秉公办事为***以德,为官清廉不严而治!***主持***工作时,曾经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这一则明代官箴。他说从小就会背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位官员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身体力行。他还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退下来后,老百姓只要给他一个清官的评论,他就很满足了。
价格高些也值得收
笔者喜欢这只手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有款。手炉上留有长方形的“杜小伍”印章落款。经考证,“杜小五”是清末铜刻家,所留传世作品较少,偶尔在铜壶、铜墨盒上能见到其作品。这手炉的珍贵还在于底部刻有“光绪九年”篆刻二排四字款。经查,光绪皇帝1875年即位,光绪九年应是1883年。因绝大部分手炉没有底款,这只手炉的“光绪九年”落款就显得十分罕见。摊主知道这手炉不同寻常,再三说:“搞了几十年收藏,在铜墨盒、镇纸、铜茶壶上刻文字的不稀罕,但在手炉上刻如此大的字就少见了。”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因笔者平时也收些手炉,平心而论这种刻文字的手炉,笔者也是第一次见到,价格贵点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少见,刻功又好,又带印章和底款,还因笔者太喜欢这只文字手炉,最后经讨价还价,尽管价格仍高些,但笔者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只“光绪九年”的铜手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