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王的演讲》引起观影热议,但同时遭到非议。无论成功的掌声,还是对败笔的苛责,究其原因,都源自两点:一是思想、价值上的争议;二是艺术上的优秀表演及其瑕疵。因为思想价值观的别异,拥趸者眼里土石亦可成金,同样,在非议者看来,其高超优秀的演技也可被视为做作、虚伪或者卖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这是一部反映甚至说是歌颂英国王室的影片;第二,一向严谨、循规蹈矩的英国影视特点与王室特有的高贵的身份及其尴尬的时代处境都在现代意识观者的心中激起不同的涟漪。
[关键词]《国王的演讲》;历史;乔治六世
一、真实的国王
《国王的演讲》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德国***铁蹄席卷欧洲的故事,当时,德国战车所向披靡,欧洲众多的国家沦陷,包括法国都成为德国的附庸,整个欧洲弥漫着投降主义的思潮。英国国民由于张伯伦的绥靖***策,导致国民人心涣散,士气低迷,亡国的阴云笼罩着这个古老的、曾经光环无限的日不落英伦帝国。在此背景下,英国***府和人民急需皇家传统的号召力来凝聚人心,重塑英国国家形象,激发国民保国卫家的斗志。《国王的演讲》便是这一严峻现实下的真实剧情。
而具有小说传奇意味的是,当时英国王位的第一继承人爱德华八世却宁爱美人,置英国危难于不顾,所娶的女子不仅行为放荡,而且暴虐粗俗,同时其还是希特勒的坚定支持者,与纳粹***要莱布特罗伯往来密切,关系暧昧。英国情报部门有多方的信息显示这位爱德华八世的恋人向德国提供情报。在此背景下,爱德华八世的地位受到公众质疑,最终退位。而乔治六世——这位口吃的、自卑的、怯懦而严重缺乏自信的备选者被推到了王位继承的风口浪尖上。
真实的乔治六世是一位身体羸弱甚而被传为“”的人物,他患有多种病症,有嗜烟的不良习惯,而且后来就是死于吸烟造成的肺癌。最重要的是,乔治六世并不是影片中描述的反***的斗士,恰恰相反,他是当时绥靖***策首相张伯伦的虔诚支持者。可以说影片塑造的乔治六世形象和现实相去甚远,正如编剧赛德勒所说:是否具有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影片给予我们的是否正确。这也就是这部影片虽然违背历史,但众多大奖的评委们依然坚持己见的原因所在。另外,一部真正还原历史的英国皇室的影片——将乔治六世不可爱的性格、癖好甚至有悖历史正义的形象披露出来,不仅损害影片中心思想的表达,而且严重伤害英国及与英国血浓于水的关系的美国的形象。《卫报》评论认为,该影片获得奥斯卡在内的众多奖项,关键在于欧美电影节一向偏好的皇室情结,另外就是美国因素。由此我们看出,《国王的演讲》能够获奖,只是奥斯卡、诺贝尔等西方审美霸权的再一次展示,是对西方独有话语权的坚定维护。当然,历史上乔治六世的真实形象并没有妨碍他被推上***治舞台的演讲,这一演讲在事实上增强了英国***民的反侵略决心,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斗志,对危难中的英国注入了巨大的信心。所以二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给予乔治六世当年的演讲极高的评价。
二、影片中的真假虚实
《国王的演讲》的成功,有赖于编剧和导演对影片细节的刻画,是编剧的如花妙笔和导演的精彩剪辑使整部部影片赋予现实的催情和传奇的色彩。同时这部有悖历史的影片满足着人们对皇室的窥视心理,让带有皇室情结的人们在中获得尊严。但随着影片的热播,众多“挑剔”的眼睛却发现了该片更多违背历史的情节。其一是,电影中的乔治六世在***口吃毛病时,带着耳机,影片中的时间是在1934年,这成为明显的笑话——世界上第一幅耳麦是在1937年才发明的;其二,电影中的英国女士们穿着无缝长筒袜,这在当时的时代是根本没有的;其三,影片中在BBC直播这个镜头中,出现的台标Helvetica是英国近60年代才运用的字体。像这样的穿帮镜头随着电影的热播被评论家和史学家更多披露出来。除服装与美术的失真外,影片中许多故事情节也让史学家大倒胃口。
首先,电影中关于乔治六世口吃的毛病过于夸大,这一点得到导演霍伯的证实:他们的目的只是想让情节更富有悬念,所以将国王的台词几乎每一句都设计为口吃。其次,《国王的演讲》虽然脱胎于历史,但都被编剧和导演主观美化,在其似乎符合历史的场景中演绎着近乎“杜撰的故事”,著名文化评论人李亦然认为,《国王的演讲》严格意义上说已经不是历史片,只是以历史为引子的杜撰故事。比如在剧情中,罗格医生被揭露身世:并非真正的大夫。但在历史上,罗格却是名副其实的医生,他是有行医执照的。影片在演绎国王和罗格的交往时,说他们认识只有一年,而事实是他们是长达二十五年的朋友。另外,片中的男主角费斯是标准的帅哥,健康、阳光,睿智而刚毅,这与现实中多病、羸弱且“”的乔治六世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的外形天差地别,了解历史的人很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最后,令历史学家难以释怀的是,乔治六世夫妇在事关反***不光彩的历史记录,一直是观者诟病的主要议点,但电影中完全虚构了国王的***治立场,将绥靖希特勒的黑色历史改写为反***的光辉形象。克里斯托弗·希金斯——英国著名影评家毫不掩饰地说:《国王的演讲》是对真实历史的抹杀,《英国卫报》也撰文说电影虚构了乔治六世。
对此,和乔治六世一样口吃的编剧赛德勒这样辩解道:我尽最大努力力求做到与历史相符,但对影片剧情进行适当的戏剧化创作,我认为对于电影这是必须的。导演汤姆也说到:以观众的胃口为导向是这部影片改动的标准,如果我们按照历史原状来演绎影视故事,那么国王与王室的某些事实将点燃公众负面的情绪,尊重历史的结果是对电影的不负责任,那将是非常糟糕的结果。其实,无论是编剧赛德勒,还是导演汤姆,他们的观点都揭示出好莱坞的叙事逻辑和影片的惯用套路:影片的主人公必须是让观众同情的角色,这一角色必须具有让大家引起共鸣的传奇历程,同时,影片还要尽量设计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由此看来,《国王的演讲》就是这一标准与思路的经典诠释,历史剧的幕布下演绎的是娱情与卖萌。
三、《国王的演讲》之成功所在
影视评论人毕成功将这部影片的成功归结为两点:一是国王纯正的血统,英国影片历史上,只要是关于王室的影片都更容易获得奥斯卡的青睐,诸如麦当娜的新作《WE》《黄金年代》《伊丽莎白》《女王》等影片,相比与之共同角逐奥斯卡的《社交网络》,该片一经上映,就获得了评论界的满堂喝彩,获得近乎满分的媒体综评,被誉为毫无争议的2010年的最佳影片,其选材独到,富有代表性,无论是影片情节还是技术都堪称完美,成为后网络时代的模范影片,著名影评人王旭东称其为青史留名的经典之作。可即使如此,《社交网络》最终还是臣服在《国王的演讲》的脚下,由此可见奥斯卡影视审美对英国王室的偏爱。
《国王的演讲》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励志,在欧洲整体经济萎靡、社会萧条的背景下,重温历史灾难,有助于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和斗志,它让颓废的人群获得了温暖和希望。所以它切合当下,走入人心。
当然,《国王的演讲》并非徒有虚名,除以上两点外,离不开演员过硬的演技和享誉已久的声名,1996年的奥斯卡影帝——杰弗里·拉什,在剧中饰演国王的对手,国王的饰演者科林·费斯更是凭此影片卫冕奥斯卡影帝的宝座。两人的加盟在一开始的影片宣传中,就被造势:双雄飙戏,谁与争锋!另外,《国王的演讲》在故事剧情方面也很能抓住观众的心,正如编剧赛德勒所言“追求戏剧化”的效果。而剧中幽默元素的运用也贴切而恰到好处,使乔治六世的口吃叙事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诠释,使欧洲二战中残酷、危急局势与大灾难背景获得巨大的表述张力,从而更好地“控制”了观众的注意力。纵观全片,导演在“背叛真实历史”的情况下,把历史这幅背景画更艺术、更夸张、更完美的应用,被全面美化、嫁接的历史事件将乔治六世塑造为一名典型的好莱坞银幕宠儿。由此来看,《国王的演讲》也确实无愧于英美皇室题材中的精品之作。由于演员老到的表演经验,片中对情绪的把握惟妙惟肖,特别是在细节处理方面非常传神,故事步步铺垫,直到影片的结尾,高潮迭起,国王的演讲轰动全场,也使影视外的观众产生共鸣。
无论是“英伦三岛与北美大陆血浓于水的关系”令《国王的演讲》摘得奥斯卡的大奖,还是英国自成一派的严谨、温婉获得成功,正如该片投资人查尔顿所言:《国王的演讲》是一个奇迹,是英国电影的奇迹。但愿奇迹能够再次降临,能够走进经典,走进历史。
四、奥斯卡审美的自由与民主
《国王的演讲》披着历史的睿智风衣,演绎的是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态度,也是对欧美传统价值核心的再次讴歌:对自由、民主的布道,响曳着人道主义的萨克斯,但基督的福音在历史的对比中困惑着现实的心智。《国王的演讲》正是奥斯卡这一审美的延续。
影片中乔治六世从卑微、怯懦到成功的经历是美国信念的集中展示:影片主角追求自由,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在自我的追求中拯救生命拯救世界,他们往往都具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信念,并一步步成功实现对个人、团体以致国家和民族的救赎。《国王的演讲》中,乔治六世从口吃的弱者顽强找回勇气和尊严最后演讲获得成功,就是个人尊严的获得与国家尊严的维护密切联系的典范影片,口吃的国王与夸夸其谈的希特勒的斗争就是美国自由、民主反抗希特勒霸权的斗争,国王实现个人人生追求与价值的过程,正是自由平等的西方普世价值与美国精神获得论证的过程。本文郑重提及影片与美国自由民主价值的意义在于,好莱坞与奥斯卡的霸权审美同美国的意识宣传一样,已经成为世界文明和艺术的巨大障碍,奥斯卡审美的自由与民主应该引起有志影视者的更多反思。最后,值得提起的是,《国王的演讲》在当年奥斯卡评奖前就备受关注,《国王的演讲》推出之时,正是乔治六世之女——伊丽莎白二世即将退位之时。
[参考文献]
[1] 张晓敏.《国王的演讲》与《窈窕淑女》的互文性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9).
[2] 朱红卫.《国王的演讲》背后的史实与虚构[J].新东方英语,2011(05).
[3] 朱淑华.从《国王的演讲》看奥斯卡的“皇室情结”[J].电影文学,2011(13).
[4] ***瑜.《国王的演讲》:温水煮青蛙也可以高潮[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0(11).
[5] 祝铤.国王的演讲?只能正点无法经典[EB /OL].http:///review/4936691/.
[6] 昊文.《国王的演讲》中的科学与谬论[J].科学大观园,2011(08).
[7] 赵春雷.来自《国王的演讲》的启示[J].世界科学,2011(04).
[作者简介] 兴业(1983—),女,河北邢台人,硕士,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史学家眼中的剧情:试析《国王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