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品牌的背后,所承载的是一段被铭记着的、被传颂着的历史,也就注定了,从这个品牌诞生之日起,所要承担的、所要履行的,远远大于品牌的本身。这些,需要勇气,更需要自信。在那片“湖丝甲天下”的地方,就有这样的一个品牌,它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责任,“经典传承,源于1573”――这就是“辑里蚕丝”。
追忆“辑里丝”的辉煌
今天,走在江南的这块土地,看着街边挂着的一块块的“丝”匾,偶然间与流传着的曾几何时的往昔有了一个交会,同样的,一片蚕乡兴旺之景,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那首古诗,“绿榆低映水边门,菱叶莲花数涨痕,苕霄风光夸四月,缫车声递一村村,做丝花落做丝忙,尽日南风麦弄黄,村里剪刀声乍断,又看二叶绿墙桑。”一切,那样的恰如其分。
时光,瞬转到几百年前的明代中叶,有一个叫做“七里村”的地方,地虽偏僻,可农民则习于养蚕,加以湖水清澄,蚕儿既以湖桑之肥润得天独厚,又有澄莹、纯洁之湖水供其精制,故色泽极佳,夙为外人所称许,并开始在国内外名声鹊起,凡南浔、震泽百里内所产之丝,都冠以“七里丝”名。由于“七里丝”独具特色,该丝径在国际生丝市场上也是大受欢迎,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纷纷前来购买,一时冠绝世界,成为高品质生丝的世界名牌产品。此外,据《徐愚斋日记》记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寿诞之时,有人曾赠送“七里丝”作为礼物而获得了女王的奖赏。
“七里丝”的名称直到清康熙乙丑年前后仍保持着原名。直至雍正初年才将“七里丝”雅化为“辑里丝”。当时的清皇室内各府还规定,凡皇帝、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都必须用辑里丝作径丝精织而成。清***府还在南浔镇上专设收购生丝的“京庄”。传承“辑里丝”的经典
“辑里丝”之所以能够扬名海内外,正是因为“地利人和”所造就出的其“经典品质”。七里村地处太湖之滨,河流纵横,有很好的养蚕、缫丝的自然条件。关于这一方面,《南浔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辑里(七里)村位于南浔西南七里…,,湖桑腴美,……穿珠湾,水澄清,取以缫丝,光泽可爱。”在这里,也有“水重丝韧”之传说,其水较他地每十斤必重二两,所缫之丝亦可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可见,辑里丝具有强韧的拉力,也为农人研究制丝工艺之一独创。此外,该地村民缫丝技术高超。七里村人以改良蚕种“莲花种”缫至细丝,据史载,南浔辑里丝生产系农家手工操作,是由千百户小农户生产出来的,具有“细、圆、匀、坚”和“白、净、柔、韧”的特点。辑里丝是因农人自制,每家所产茧量又是有限,所以周期比较短,三四天时间即可将丝制成,蛹自来不及化为蛾,将茧破坏。故农人制丝之前,绝不加烘茧手续,其丝均由鲜茧直接制成,故易能舒解,通顺,品质得到保证。就这样,蚕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闻名于世的“辑里丝”。
曾经的辉煌,责任是延续;留下的经典,责任是传承。“辑里蚕丝”,一个讲述历史故事的品牌,也将会书写一个个讲述品牌的历史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历史辑里“辑里蚕丝”的经典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