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所有文艺演出团体一年的总收入也不及太阳马戏团一年的收入
成立于1984年的太阳马戏团(CIRQUE DU SOLEIL),目前全球拥有5000名员工,囊括50个国籍,其中表演者为1200名,在全世界举行22台演出。自1984年以来,太阳马戏团在全球巡回演出逾250个城市,每年观众超过1000万人,年收入过10亿美元,并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被称为历史上最赚钱的马戏团和世界上规模最大、收益最高、最受欢迎的表演团体。已有超过9100万名的观众欣赏过其精彩的表演。其创始人盖・拉里贝特更是摘取了2007年安永“全球企业家奖”的桂冠,跻身《福布斯》2009年全球富豪榜。
相比之下,以旅游文化演艺整体规模居中国第一的华侨城为例,其演职人员近2600名,20多年来累计接待观众近7600万人次,开创了国内高雅艺术娱乐化的先河,将大型演出与环境优美、氛围浓厚的旅游景区结合起来,让大型舞蹈表演能够被大众欣赏到并喜欢,但如何培育出世界级的演出团体,并争取将中国的演艺产品输出国外,仍是中国文化演艺产业亟需思考和攻克的难题。
其实从专业水准上来说,太阳马戏团里演员们的杂技技巧并不是全世界最高、最精湛的,但是他们的演出却在全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国际演艺界的新贵,其中的奥妙在哪里?他们成功的法宝是什么?让我们拉开太阳马戏团的帷幕一探究竟。重新定位,成功扭转产业没落状况
80年代初,传统马戏行业早已风光不再。在困境中,太阳马戏团提出了一条颠覆传统马戏的发展道路――不从已经萎缩的马戏市场争取客户,不与马戏大腕正面竞争,而是通过挖掘未知市场拓展新空间。这里至关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重新认识和定义马戏团的顾客群:不仅仅面对儿童,还包括成年观众。这样定位之后,随之调整产品策略:不仅提供刺激有趣的马戏表演,同时在表演中加入戏剧的情节和艺术内涵。
太阳马戏团突破了传统马戏的范畴。他们取消了传统马戏团的动物表演,成为唯一没有马戏的马戏团;取消了中场休息时间叫卖的小贩,从而为观众创造一个优雅的观赏环境;同时,表演从幽默闹剧转向迷人高雅、惊险刺激,增加了艺术气息。太阳马戏团将观众群体从对艺术不敏感的儿童转向既需要马戏刺激又具有艺术欣赏力的客户群。消费能力更高的成年人、商界人士,他们愿意花费高于传统马戏门票几倍的价格来观看,从而提高了马戏团的收入。太阳马戏团彻底抛掉了原有竞争,开辟了一条非常顺畅而有效的蓝海航线。
激情创作,力呈表演不断超越自我
艺术创作与经营利润,在许多文艺团体看来就好像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太阳马戏团却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遵循“创作始终优先”的原则。他们认为:只要创作出世上最好的节目,人们就会乐于掏钱买票,丰厚的利润也自然手到擒来。
创始人盖・拉里贝特天生爱好冒险和挑战,他年轻时就是演员,开始的时候是民间音乐家,后来表演高跷、吞火,他对表演的要求是不顾一切超越自我。他认为,表演很有趣,而且有点儿危险,那就是太阳马戏。太阳马戏团秉承了“挑战驱动型”创作,来保证节目生命力。
太阳马戏团的扩张计划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无疑也是一种冒险。按照拉里贝特的计划,太阳马戏团将紧接着的三年内推出9个新的剧目产品。而在此之前,马戏团一年只生产一台节目。这意味着太阳马戏团将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拉里贝特曾宣布,每年将所有利润的70%用于第二年的创新产品。太阳马戏团的价值在于创新,创新让成本降低的同时产生了高额价值。
拉里贝特***运营太阳马戏团,没有与影业公司或其他艺术团体合作,保证了其团队创作的自由,更有效地激发创作者的灵感。
在每次创作之前,太阳马戏团已经把可行性报告做好了,内容包括如何做到市场和艺术上的结合等。马戏团奉行的方略是,引领顾客的需求,而不是完全受顾客需求的引领,并认为这是保持优势的唯一方式。
市场运作,从手工作坊到工业生产
太阳马戏团作为一个巨型娱乐帝国,有着极其庞大的生产规模和极其有序的演出规范。可以说,不管日出日落,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有太阳马戏在演出,它也因此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太阳马戏”。
专业的工作室批量生产出的高质作品,是太阳马戏团“永不落幕”的有力保证。在太阳马戏的蒙特利尔总部,主要有两个部门。创意工作室:各路专业人士的集结让太阳马戏团推新的速度J陕了十倍,从三五年推出一个节目增加到到每年推出三台新剧;艺术工作室:各行各业的专家里手(包括服装设计师、大鞋匠、帽子制造者、纺织专家、缝纫工、花边制造者、木匠等)都被邀来为演员量身定制服饰。
太阳马戏的每一次巡演都是一次规模浩大的迁徙。以2007年到上海巡演的《神秘人》(Quidam)为例,60个集装箱都是通过海路运来,每个长度都超过12米。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讲25种不同语言的员工们都在这60个集装箱搭建成的“城堡”中生活、演出。
太阳“城堡”由5个大小各异的大篷以及票房、厨房、学校、办公室、仓库等组成。最主要的演出大篷就是观看演出的剧场,高12米,可以容纳2544名观众。演出大篷的安装需要8天,拆卸只需要3天。大篷边上是一个排列候场篷,占地面积有500多平方米,篷内有衣橱区、化妆室、更衣室、设备齐全的练功房和理疗室。而在另一边,还有3个入场大篷,销售饮料、点心和衍生产品等商品。入场大篷还包括太阳马戏特有的红地毯贵宾套间,可以供425位客人使用,也可以用来办私人活动。
在这个流动的“城堡”中。太阳马戏在各方面大多自给自足,现场只有供水和通讯需要当地设施来支持。巡演一般有5位随行大厨,对不同国家的演员,他们还会提供特殊的饮食。另外,太阳马戏还有自带学校,负责儿童演员和演员子女的教育。
太阳马戏团专业的衍生产品团队研制了2000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涉及服饰、配件、礼物、精细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等各个种类。尽管太阳马戏一再声称其核心业务是演出,但这些所谓的“非核心业务”同样为公司贡献了15%的利润,并且还在继续增加中。
资本密集,改变演艺行业商业模式
“滚动开发模式”也曾让太阳马戏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任何一部新剧失败,都将陷入危机。太阳马戏团成功改变行业规则,把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变为“资本密集型”。
首先,接受和私人投资,提高演艺资本门槛。1993年与合作,才真正使太阳马戏团上了一个档次。这一年,太阳马戏团受拉斯维加斯酒店老板永利的邀请,上演专为打造的剧目《神秘》(Mystere)。1994年,永利耗资7000万美元,为太阳马戏打造
一个剧场和水上舞台,来表演“0”秀。2000年,米高梅从永利手上买下梦幻酒店,继续推出《卡秀》剧目,出资1.35亿美元建造剧场和机械舞台,服装和道具成本3000万美元则由和太阳马戏均摊,利润也均分。2006年。梦幻酒店与太阳马戏团合计出资1.4亿美元,开发一个以“披头士”为创意的演出。这样的高投入,已成为竞争对手难以翻越的壁垒。与合作,让太阳马戏团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太阳马戏团同时接受私人资本投资。美国商业地产开发公司CIM将拿出它的“柯达剧院”与太阳马戏团合资。
目前,太阳马戏团常驻表演的投资回收期是五年左右,而巡演节目大概是三年,总体投资回报率在25%左右。
其次,选择赞助商和合作伙伴,获取有力资源支持。为维护品牌形象,对赞助商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很多。首先,烟草、酒精类不可能成为它的赞助商;再次,赞助商一定是国际品牌,且品牌受众群有相似洼,诸如奔驰、宝马、奥迪、荷兰银行、百威啤酒、喜来登及多普达等商家。在国际市场上,太阳马戏团的国际品牌赞助商多稳定且期长,如澳大利亚著名的电信公司Optus与它签了5年的合约。每到一个地方,除了国际赞助商。同时还会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以保证演出期间的资源供给。
全球选角,整合最优秀的演艺资源
马戏团从来不自己培养演员,而是一个资源的整合者,在世界各地挑选最优秀的演员,其演员、设计师、工程师、工匠、律师都靠制度约束,协同运作,其他对手难以复制。
在太阳马戏团,寻找优秀人才的活动。已形成一张无形的网。负责为马戏团寻找人才的团队主要由40个“星探”、“市场研究者”和“合同谈判者”组成。这个团队的成员不停地寻找着世界上最优秀、最男类的人才。他们每年都要出差到世界各地20到40次,深入东欧的体育馆、巴西的聚居区、蒙古的圆顶帐篷等,仔细地搜寻新生力量。
“太阳马戏团”拥有巨大的数据库,共包含了世界上3万个著名艺术家的档案,及培训明星的全过程。其中,为每一个新来的人才都建立一个文档,里面有录像带和星探的评语等。每一个档案都会不断更新,添加新的“演出记录”等新信息。“数据库”记录了天才们各种奇异的演技。
太阳马戏团会和他们保持亲密联系,还是会经常通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太阳马戏团每年从这些人才中发掘出5名最优秀者,给他们播放演出,为他们介绍著名艺术家,鼓励他们为公司成功出谋划策,如果他们愿意加入就更好。
太阳马戏团的演员享受着最好的待遇,每场演出收入600―1000美元。每周最低演出5至6场,年收入达30万美元,甚至更高。
瞄准市场,不失时机扩大规模和效益
对于一个行业的领先者来说,四处寻找扩大疆土的机会也是必然的选择。尽管马戏团发挥了最大潜力,拉里贝特依然在探寻新思路,进入更高端的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太阳马戏团把表演重新包装,将奢华的演出与神秘的私人会所气氛相结合,在豪华游艇上、SPA会所开始了表演。另外,还开发了数个新的附加产品,例如在巡演中设立红地毯俱乐部,这一宣称贵宾享受的服务,让众多全球企业趋之若鹜。
更为大胆的是,太阳马戏团开始扩大全球市场的进攻脚步。从加拿大到欧洲、从美国到日本,直到开始进入亚洲市场。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Gupta教授看来,至少在未来20年,太阳马戏在中国、印度、东欧、拉丁美洲等新市场的增长是无限的。太阳马戏团对未来的发展设想是,突破已有的娱乐形态,与所有可能的平台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析太阳马戏团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