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加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已走进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成为了一个世界瞩目的国家。这是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的,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社会在进步,世界在发展,当然,中国也在自己的努力下,摆脱了以往贫穷落后的面貌,洗刷了几百年的民族耻辱,使中国人民也昂首挺胸的站在外国人的面前。中国人口众多、也许是中国发展慢的重要原因,但是,人口多确实为我国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劳动资源,更为国家的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社会的进步,把美的生态环境和地球破坏了,有人发出了这样滴感言:"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发生这种原因也不计其数,如:
为了挣钱,把矿石加工排练出来的废水流入河里,导致鱼儿和藻类植物死亡。有的人还常问:"河水为什么会变色呢?有时候是黄的,有时候是白的,有时候是红的......,这是不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呢?"我可以明确的告诉这些人:"不、不是的、这是矿上的人把有毒的矿水排放在水里面了,因为矿分为许多种,排放的废水也许多种,所以河水会不断的变色"。有些动植物也因为吸收了这些废水而死亡。
科技发达了,大多数的人买了小轿车、面包车、三轮车,把排放出的尾气排放在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氧气变少、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人民患上许多种的疾病,所以我们出门要带上口罩,但最基本的办法是多种绿色植物,使氧气含量增多。
在偏远的山区里,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而砍伐森林,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容易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更会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这样在大暴雨的天气中,洪水就可以无情的破坏农村耕地、村庄,如:"2010年栾川7.24特大洪水、县城部分街道被淹、伊河上游潭头汤营大桥垮塌造成几十人死亡,几亿元的财产损失......。"这些沉痛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仍然有一些人不能从中吸取教训,陡坡垦殖,毁林开荒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应尽快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策,使我们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让我们的水更清、天更蓝,人口、资源、环境更协调。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们在利用生态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效益。作为我们新时期的青少年既要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又要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每天节约一张纸、节省一粒粮,就能为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做一份贡献,人人都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的生态环境将更加美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就会更小。
(辅导教师:杨文献) (接上页)这种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四)深挖湘西民族文化内涵,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人才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旅游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它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很难被复制和移植,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依托条件,具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充分挖掘大湘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实现大湘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赢发展的具体途径。
所以,区域内的高职旅游专业建设一是要抓好课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二是要为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的做好准备。课程体系的开发,除了注重培养旅游人才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旅游人才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民俗文化课程建设必须坚持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借助多种手段发掘和发扬民俗本土文化。如请本土民间艺人、名人来校做讲座或进行民俗艺术的展示,以培养学生对深厚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积极开展民俗文化知识竞赛,开展唱民歌、山歌的竞赛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采用让学生"走出去"的形式,学生直接参与区域内的各种文化民族活动,在现场感受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只有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才能培养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级旅游人才。
为了更好向国内国际传播区域民族文化,增强大湘西旅游地的吸引力,课程体系中应加强外语课程尤其是韩语和日语的课程设置。良好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将我们精深的民族文化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客人,为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近几年年大湘西区域的入境游客客源地来看,韩国、日本稳居第一、二位,韩语和日语导游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总之,高职旅游专业建设必须面向服务区域经济、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素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开发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使培养的旅游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上与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相适应,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只有做到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相适应,大湘西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才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之路也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中国统计年鉴201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湖南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宋德利.关于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及对策的思考[OL].省略/detail/info47634.htm
[4]吴彩云.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25)
[5]张龙.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0(35).
[6]刘静江.大湘西"旅游人力资源发育现状与对策[J].开发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