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桑弧在我国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变的同名电影是桑弧在战后的“十七年电影”时期的重要电影作品。这部作品同时也集中反映了桑弧导演的影戏思想。本文拟以《祝福》为主要作品分析对象,从影片的主旨、镜头的隐喻意义、画面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桑弧导演主要秉承的影戏思想。
关键词:画面语言;桑弧;影戏思想
一、《祝福》的主旨表现
电影《祝福》是由夏衍改编自鲁迅的同名小说,是桑弧导演在1956年导演的作品。片中白杨饰演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桑弧运用纯熟的电影语言,将如狼一般“吃人”的封建社会以一种凝炼深刻的手法刻画了出来,影片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在影片结尾处,祥林嫂倒下了,而此时画外音出现,“祥林嫂这个勤谨善良的女人,经受了数不清的苦难和之后倒下了,她死了。这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这是过去了的时代的事情,应该庆幸的是这样的时代终于过去了,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影片充分表达了消灭封建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同时也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后迎来新时代的美好憧憬。
二、镜头的隐喻意义
电影祝福中,导演桑弧不仅仅通过故事的讲述来表达思想,而且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表现中也大有深意,影片中大量的隐喻意义的出现,使得电影更加耐人寻味,体现了导演桑弧的电影功力和深度。
影片中,在表现祥林嫂的小孩阿毛被狼吃了的这一段落时是这样处理的。王师爷和贺老大来祥林嫂家讨债,双方发生冲突。贺老六被推倒后,王师爷和贺老大二人出门后,祥林嫂扶贺老六。这时出现画外音“有狼!”,随后是这样一个全景镜头:山坡、王师爷、贺大二人背景走上山坡,阿德嫂由侧面奔来。阿德嫂喊:狼,有狼,狼!贺老六被王师爷用力一击,倒地而亡。影片用平行蒙太奇,此前还接进一段阿毛追逐小鸟的镜头。被狼衔去这一段,经过了导演如此的处理,就可以理解为,影片用此一画面来喻指王师爷就是吃人的狼。
导演桑弧在论述这一段的表现时说:“在电影中,却把丈夫和儿子的死处理为在同一天内发生,这一方面是为了戏剧结构上的需要,其次,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因为祥林嫂忙于应付前来逼债的人,只得把孩子支使到门外去剥豆,疏忽了照顾,因而孩子被狼衔去,这就把自然性的兽害和人为的灾难揉合在一起了,对于表达主题似乎更为有力。”①从叙述的“语言”来看,小说《祝福》中没有如此明确地表达这样的含义但在影片《祝福》中,这样的表达又实在相当自然、流畅,充分运用并且展现了影像表现的优势。
再如,祥林嫂被婆婆和卫老二从河边绑架而去一场戏。有一个特写镜头,是从阿香角度的主观镜头,那就是只有竹篮、衣服和木棒在河边上,但人已不见。当观众随着祥林嫂在野地里的大树下看到阿毛的小鞋子时,那样一个给人视觉冲击的特写镜头,正可以让人联想到祥林嫂被劫去后丢在河边的竹篮吗?这样的联想,恰恰又把观众引向这样一个认识:祥林嫂不也是被“狼”叼去了吗?祥林嫂不但对自己的身体不能主动(被人抢去),对自己的“精神”与“人格”同样没有“主动”之权力。鲁家和婆婆双方在谈论、决定着祥林嫂的去留、前途、命运,但祥林嫂本人却没有丝毫的发言权,甚至完全“缺席”。这与影片开始的那一段,婆婆和卫老二谈论把祥林嫂卖到山里那一段,其实是前后呼应的。祥林嫂离家出走,想“摆脱”这种命运,但到了鲁家之后,终又被“命运”捉回。鲁家与婆婆和卫老二是一种“合谋”关系。那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由婆婆取走,也恰好喻指祥林嫂其实只是一个由人买卖的奴隶。
影片中增加了不同于原著的砍门槛这一段落,祥林嫂不断重复“唉,我真傻……”这样的台词,加上砍门槛这一段落,使得祥林嫂的人物呈现变得更加立体。同时,祥林嫂在被赶出来后去看自己供的门槛,也更多地喻指祥林嫂与命运的冲突。
三、画面语言功能的展现
桑弧的镜头语言功力几乎在电影《祝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运用了影像手段的优点,从而打造出了更加深入人心的镜头语言。
祥林嫂被抢回去与贺老六成亲的这一段落中,祥林嫂对贺老六由惊恐、反抗,到无奈,到最后接受贺老六。桑弧导演将这一段发展成为了一场精彩、传神的重场戏。原作中的口头叙述,在这里化作了形象的画面、强烈的动作,使观众为人物的命运而心情紧张。然后,又用几笔简洁、准确的描绘,写贺老六对祥林嫂的体贴、关切,甚至失望而痉地答应送她回去,顿时在观众眼前,也在祥林嫂的眼前,树起一个善良、忠厚的农民形象;又以祥林嫂迟疑地接过贺老六递上的一碗开水,含蓄地暗示了矛盾的解决。
影片中有一组非常类似的场景和镜头表现,在几乎不变的镜头之下大有深意。这两组镜头都是在鲁家厢房都是内景,都是固定不变的四个人——鲁四老爷,鲁四太太,阿牛,阿香,都是阿香给鲁四老爷捶背。前一组镜头中祥林嫂曾出现了一下。两组镜头是如此相近,显示出一种“不变”。时隔几年之后,鲁四老爷、鲁四太太、鲁四老爷、阿牛的谈论对象都是祥林嫂,而这时的祥林嫂,命运却又发生了致命的转折。这样的双重对比可以说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联想。这也是影片的画面语言的独特功能。
四、桑弧的影戏思想
作为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二代”,桑弧用生命的历练亲历了那战乱年代夹缝中的细碎悲欢,1940年代上海电影的机遇与辉煌,新中国建立后***治体制和产业制度变迁带来的变轨与转型,也见证了“”时期单色的倾向和新时期多种艺术风格开闸洪水般的众声喧哗。桑弧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休止,他如同潺潺小溪一般,始终保持着委婉开放的姿态与清晰洞察力,将上海电影传统和传统民族风格融汇在作品的文化意蕴和形式风格之中,用影像作品以及自身命运的轨迹,具象地为我们今人展示着上海电影传统和老一辈电影大师的时代走向和深长影响。
从桑弧的电影《祝福》等一些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他对真诚、善良等普世价值的追寻,在他的影像世界中,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关怀感悟,对意境美、含蓄美的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追求,都诉诸以电影胶片,以人性和人格尊严为核心价值,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慰藉人心灵和情感。在人文精神重新回归的现在,人们惊叹他作品的超前和永恒性。从桑弧一系列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保持着知识分子深沉的人文情怀和民间立场,一直在用平视的目光表现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和民间审美趣味,守护着人文精神的理想家园。在影片《祝福》中,我们到了导演平等视角,他关心普通大众、关注社会变迁,在批判旧社会的同时又崭露了对新社会的赞扬与憧憬。白杨沉稳而含蓄的演出,也给影片带来了一丝丝沉静的色彩。他让观众将注意力都倾注在了人物命运的遭际和变化之上,并且能够使人深入其中。直到今天,桑弧的《祝福》依然能够让今人有深深的体会和思考,这一点难能可贵。(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注解
①桑弧.“祝福”导演阐述》《〈祝福〉——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出版,1959.13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影《祝福》的镜头隐喻意义和桑弧的影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