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与许多医院一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不同的是,这家医院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这一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先后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服务窗预约挂号服务。此前,其已经通过自有网站、APP,电话和呼叫中心,以及第三方平台等渠道,向患者提供了此服务。所有的挂号渠道都从统一的号源池,无差别地获取号源。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管理部主任徐浩介绍说,医院提倡患者预约就诊,无论通过哪个渠道,患者都可以预约一个月之内的号源,能够预约到某天的某个具体时间节点,“大家都提前挂号,也就缓解了早上门诊大厅的拥挤。”
预约剩余的号源会在当天自动转化为现场号。如果没有预约的话,患者即使很早到达医院,也不一定一早就可以看到病,因为所有的号源都与时间节点挂钩,预约剩余的号源或许是上午八、九点的号,也有可能是十点、十一点,甚至是下午某个时刻点的号。已经预约出去的号源,倘若当天1小时之内患者没有来就诊的话,会转变为现场号。
徐浩坦言,患者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就诊方式,多样化的挂号渠道,保证了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能够预约到号。
接入移动支付
在预约挂号的基础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门诊流程都向患者开通了支付宝的支付服务。
患者在支付宝和医院通过身份证双实名认证,并同意支付宝获取其相应信息后,医院就向支付宝开放了一定的数据接口,患者从挂号到就诊的整个流程,不再需要到医院窗口或自助设备交费了。挂号成功后,患者可以立刻交费,就诊完成后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阅读医嘱,付费取药,检查检验也可以通过支付宝交费,乃至获取检查检验报告。
既有就诊流程中的许多环节减少了,患者的就诊体验和就诊效率都得到了提升。这一应用备受年轻父母欢迎,过去孩子看病,他们需要带着孩子辗转于不同的窗费,现在只要在候诊区陪着孩子既可。
徐浩介绍说,按照国家的要求,为了安全起见,医院内部网络与互联网是物理隔离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网络挂号、网络支付等应用的实现,采用了与银行金融机构网络银行类似的建设标准,这样既保证了患者可以通过外网访问到医院内网中相应的数据,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机构也有义务保障患者隐私数据的安全。
近几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正由过去的以“医院收费和管理”为中心,快速向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中心转变,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有赖于IT和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在医院的持续创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引入医院已是大势所趋。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规划中,支付宝院内导航服务在上半年会推出。简而言之,将医院门诊区内的所有诊室、检验化验室等房间布局绘制成地***,使用支付宝挂号交费的患者通过医院公共WiFi实现室内定位,其在医院的每个就诊环节完成后,都会得到前往一个环节的路径导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目前正在医院内大量布置公共AP,确保患者能够快速、准确定位。 平板电脑主要提供给医生使用,医生在查房或诊疗时可以调阅和录入各种数据
广用移动设备
在门诊服务移动化的同时,之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住院服务其实已经实现了移动化。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是山东省经济规模最大的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山东省东部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共有4个院区,床位数3600多张,年门诊量约400万人次。
2010年之后,该医院启动了大规模数字化建设。随即,移动医疗被提上了建设日程。徐浩说道,移动医疗实现了医院业务的闭环管理,打通了医生站、护士站到病床之间几十米的信息通道,全流程掌控就诊病人的信息,大幅度降低了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提高了医疗质量;医生和护士能够随时随地的了解到病人的病情,提高了医疗效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移动医疗建设,是在国家卫计委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下推进的。事实上,无论是我国对电子病历分级管理的评定要求,还是国内对三甲医院的考核,移动医疗都是重要的内容和前提条件。
2013年之前该院完成了移动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年,医疗人员在各种终端设备实现了电子签名。其移动医疗体系终端设备包括医疗专用PDA,平板电脑和移动医疗推车三类。
其中,医疗专用PDA提供给护士使用,这个终端将跟踪患者入院后所有就诊环节上的条码信息,做到对患者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和执行。平板电脑主要提供给医生使用,医生在查房或诊疗时,通过其调阅患者的各种数据,也可以进行数据的录入,包括录音、拍照,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诊疗方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共使用了450台移动医疗推车,其中260台由护士使用,190台由医生使用,通过统一的平台,该院能够管理这些推车。其相当于是医生和护士的移动工作站。
护士在日常工作时,能够通过移动医疗推车,调阅系统中患者的各种数据,例如使用何种药物、用药规范等;同时,还可以直接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等生理信息。
医生在查房时,也可以通过移动医疗推车开立医嘱、调阅资料,向患者解说病情,甚至作为临床的教学工具。相比平板电脑,使用推车,医生可以将双手***出来。
医疗服务时,医护人员不用再靠纸笔记录,节省出来时间,可以更专注的为病人提供服务。护士和医生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在移动医疗推车上完成,徐浩介绍说:“在不查房的时候,移动医疗推车放置在各处,护士也好,医生也好,医学院的学生也好,都可以于空闲时在推车的电脑上插入UK,登陆系统,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用再去排队使用工作站的台式电脑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移动设备一直是制约医院实现移动医疗的重要因素。徐浩认为,这些设备必须符合医疗安全标准,要质量好、耐用,系统稳定,使用方便,且便于维修,并能够经受住医疗环境的使用要求。例如,有时候设备沾染了污染物,能够清洗。护士使用的PDA需要常常扫描条码,这要求其能够快速、稳定连网。对于移动医疗推车而言,也有着同样的网络要求。此外,推车的体积要小而轻,要适应医疗现场环境的空间要求,续航能力要强,散热要快,在整体造型上要便于清洗污染。
实现病历无纸化
伴随着移动医疗的建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逐步实现了病历的无纸化,与患者有关的所有信息都存在电脑里。如无特殊要求,医生不会再去打印病历,节省了大量纸张。
例如,医生给某个病人开了一个医嘱,执行了一段时间后,需要停止并改变医疗方案,过去的做法是医生要找到之前的医嘱,打印出来,签字。无纸化之后,医生直接在电脑上调出医嘱签字即可。
电子签名系统的上线,为无纸化的推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徐浩介绍说,医院应用电子签名与普通企业公文系统的应用不同,医疗业务非常复杂,医院中的系统也很多,电子签名系统要与所有的系统做接口,打时间戳。医疗行为是持续进行的,医嘱也是逐条排列,医疗人员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通过PC或者移动设备进行电子签名。
仅实现电子签名,还不是无纸化医院。传统的做法是,病人出院时,医院将他们的临床病例打印出来,归档存放。现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在将这些病程记录、电子病例,按照卫计委的规范全部转化为PDF文件,进行归档。这样,从病房到病案室就都无需纸张。如果患者出院时需要纸张病例,可以凭借身份证从医院调取PDF文档打印。
“这个工作挑战很大,因为要在不同的系统中调用数据,并将他们统一归档,转化为PDF文件,以实现未来的一次性调取。”徐浩坦言,在技术上,这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采用不一样的归档方式,甚至一些小型医疗设备可能没有网络功能,不能主动上传数据,对于其产生的数据,还要进行额外的电子化工作。
一般而言,我国医院的无纸化,专指住院病历的无纸化,按照相关要求,门诊病历还需要医院给患者提供纸张内容。目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的医嘱、检验检查报告等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病人的病史还需要医生在诊疗本上手写。
医院的计划是,今年将病史也电子化,即由医疗人员输入到电脑。这样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可以在自助终端上将有关的看病记录打印出来,自己将其粘贴在通用的诊疗本上。“最终的目标是患者进入医院之后,整个医疗过程都没有纸张出现,所有的医疗记录和信息都在系统和设备中流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徐浩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青岛附医:移动医院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