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属于自己生命成长的知识发展过程,这种积极意义的自我知识再生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中进行模型建构学习,旨在能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手、眼、脑三位一体,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是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该部分知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等重要知识的基础.学习生物,假如不掌握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可能体会到生命的多姿多彩.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的好:“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以往本节的教学模式多数是:“识*** 感知科学过程和方法 实验观察 解决问题”.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仅观察***片,缺乏对各种细胞器的感性认识,在细胞器辨识中经常出现混淆.经过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改用模型建构模式(识*** 真核细胞模型的建构 表达与交流 纠正与改进),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自行建构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模型,从而在亲身体验的情境中,认识细胞,纠正偏颇,走向规范.
(二)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样一些细胞器,但仅限于掌握它们的显微结构.进入高中后,学生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再加上其他一些重要细胞器,如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等,在初中没学过,尤其是学生对于各种细胞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三) 重难点分析
重点:细胞结构模型的建构
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一看二做三交流”.一看:看***片、看模型、看要求;二做:自己做、分工做、合作做;三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分析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的心得.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理解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 制作细胞器的模型,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模拟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说出细胞器之间的相互配合.
(二) 过程与方法
在模型制作的尝试和模拟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表达能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多种活动的亲身参与中,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逐步形成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 复习巩固、做好铺垫
投影展示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学生在已经认识细胞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辨认、分析,进一步熟悉各种细胞器,为本节课的模型建构做好铺垫.
(二) 细胞结构模型的建构
1. 活动目标:制作动物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直观认识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 材料准备:
序号材料用途优点1透明塑料半球(直径15cm)模拟细胞膜透明的塑料半球,便于观察;整体呈半球形,比较光滑;半球底部设有圆形塑料碗状的底托2中性玻璃胶模拟细胞质玻璃胶呈凝胶状,便于制作,同时具有防水,防霉的作用3超轻粘土制作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超轻粘土比橡皮泥更易造型,色彩更艳丽,无油腻感,无毒无味,安全健康,干燥后不会变形4彩色塑料吸管制作中心体用彩色塑料吸管制作中心体,方便易行,且能呈现出中心体的垂直结构,同时彩色比白色易观察5带数字序号的小旗标识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用小旗上的数字序号表示放射性元素转移的先后顺序,制作简单,成本低6大头针若干将各种细胞器固定在玻璃胶平面上(部分材料***片如下:)
(三) 活动要求:
1. 每4位同学一组,制作前讨论分工,人人参与,每位组员制作1~2种细胞器,并熟悉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可参考投影上教师完成的模型样品)
2. 制作时要注意各部分结构的大小比例协调
3. 模型组装,作品展示,能说出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四) 建构过程:
1. 各小组取塑料半球杯一个,将中性玻璃胶小心挤入半球杯到2/3处,保持玻璃胶平面平整;
2. 根据小组分工,学生动手制作各种细胞器的模型(注意用不同颜色的超轻粘土代表不同的细胞器);
3. 将制作好的各个细胞器模型组装、固定在细胞质(玻璃胶)平面上.
(五) 表达交流:分活动小组展示作品,学生代表介绍所制作模型中各部分的名称,分析其功能.
(六)纠正与改进:其他小组的学生分析、评价交流小组作品.
(七) 进一步延伸:尝试使用小红旗在细胞模型上依次标出放射性元素出现的部位,模拟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八) 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分析学生出现各种状况可能的原因,动态演示亮氨酸出现的部位.
整个过程中标记元素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线粒体供能)
四、教学结果反思
课堂教学的情趣,既是我们人生更有意义的证明,也是让教育更有效果的艺术.教师有了情趣,就会给枯燥的学习和生活抹上一层彩色,一层积极的剂,于是学生眼中,一切都是那么光鲜与湿润――他们眼中的人就是热爱生活的,他们经历的事是充满了乐趣的.有情趣的教师,必然会让学生以及其他受影响者感叹:“今天老师的这节课有点意思.”这样的感叹,会顿生莞尔一笑的轻松,让我们看到笑脸,看到快乐,也看到源于心灵的敬佩.在学习《细胞――系统的分工合作》的动态问题生成教学建模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较好的展示,学生的才华给予教师有效意义劳动的温暖回报,这就是动态课堂问题生成中的积极意义建模.(一) 在《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的模型建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以建构模型为主线,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和学习,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兴趣浓厚.学生充分利用了各种实物来建构细胞的物理模型,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胞器”变得形象、具体,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入手,降低了学习难度,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各种细胞器都能明确的区分,并说出对应的功能,能正确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增强了合作意识.
(二) 关于细胞质的材质.书本中用的是泡沫塑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半球体的泡沫塑料比较难制备.于是,经过老师和学生的讨论,对有关教学环节进行了如下改进.改进一:分别用琼脂和果冻粉经过融化、冷却制成细胞质,很方便形成半球体,但用粘土做的细胞器放在这种细胞质上,时间长了,会吸收材质中的水分而变软,不易成型;改进二: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改用玻璃胶(防水、防霉)作为制作细胞质的材质,效果很好.这种细胞质既解决了粘土吸水的问题,又便于学生操作.
(三) 在本节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在控制各细胞器的大小比例和表达交流中科学用语的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待于加强.这就提醒我们,在学科知识概念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把握学科基本概念的本质属性或关键特征,即对学科基本概念的学习上升到“概括化”水平,而且要努力揭示各基本概念的内在逻辑联系,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在“概括化”水平基础上,上升到“结构化”的水平.说到底,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知识建模需要一些浪漫,这种浪漫既源自于教师对教育本真的坚守,对教育理想、信念的执着,更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而正是这种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共振共育,也才能够使生物学教学成为充满无限朝气和丰富想象的事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利用模型建构学习《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