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是一个在国际联盟的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奖项。该奖每4年颁发1次,颁给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每次最多4人得奖。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40岁。
该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奖励年轻人,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即授予那些能对未来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人。
菲尔兹奖是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奖章的正面是阿基米德的浮雕头像,并刻着“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的主人”;反面刻着“全世界的数学家们,为知识作出新的贡献而自豪”。
就奖金数目来说,它与诺贝尔奖金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但是为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它的地位竟如此崇高呢?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它是由数学界的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合会主持,从全世界的第一流青年数学家中评定、遴选出来的;第二,它是在每隔4年才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发的,且每次获奖者仅2~4名(一般只有2名),因此获奖的机会比诺贝尔奖还要少;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得奖人的出色才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从1936年开始到2010年,获菲尔兹奖的已有53人,他们都是数学天空中升起的灿烂明星,是数学界的精英。
菲尔兹奖第一位华人获得者是丘成桐。
丘成桐,生于中国广东汕头,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数学班首席教授。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克拉福德奖得主,获得有数学家终身成就奖之称的沃尔夫数学奖。他于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沃尔夫数学奖是沃尔夫奖的一个奖项,它和菲尔兹奖被共同誉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5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1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
由于沃尔夫数学奖具有终身成就奖的性质,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都是享誉数坛、闻名遐迩的当代数学大师,他们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该奖的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身贡献。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研究涉足多个分支且均有建树,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学派。他们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家。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为陈省身和丘成桐。
陈省身,籍贯浙江嘉兴,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创始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