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星影视导演,代表作有《孔繁森》《横空出世》等
陈国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只是从表演系毕业的他在绕了些年,才正式具备导演的名分,而他执导的处女作比其他第五代导演晚了四五年。但这于他的成功无碍。
从喜剧导演到主旋律导演,从创下当年(1992年)票房纪录的《离婚大战》到囊括包括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在内的18个奖项的《横空出世》(1999年)被称为“一根筋”的陈国星始终坚持拍“人”的电影,“动人的,真真切切的电影”。
今年,为“七・一”献礼,陈国星再扛主旋律大旗,用“三个月差一天”的时间,为***的生日献上一部关于“人”的电影――《第一书记》。“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常跟他们讲一句话,就是我愿意把一个类型做到极致我追求这样一种境界。
“我再拼一次”
电影《第一书记》拍摄间隙,在显得有些嘈杂的片场,导演陈国星聚精会神地坐在监视荧屏前审视前一个镜头的回放。刚从安微小岗村拍戏回京的他皮肤黝黑,坐在导演椅里显得有些瘦弱只是微皱的眉头下炯亮的双眼显示出他的充沛精力。
他看完段回放满意后,起身与演员探讨接下来的表演。待他站直后更显削瘦身上的蓝色海魂衫显得有些松垮。这位充满书生气息的导演平时的讲话语调有着江南人的温软然而当记者在该片杀青后的几天再次见到陈国星时看到了他平时不表露的强硬和傲气。
陈国星的工作室位于北京电影制片厂内,室内展示着他曾获得的荣耀――摆满多宝格的近20尊“华表”,“金鸡”“百花”,“飞天”奖杯,金光熠熠,满壁生辉。在办公桌边和记者面对面坐定后采访开始。
陈国星说《第一书记》“从零,没有剧本开始,到为高层领导放映而且已配有主题音乐,只历经三个月差一天的时间,这简直是……”说到这儿,他明显开始激动,温软的语调开始明显升高,且更浑厚。他思索片刻,找到合适的词语后,继续说道:这就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创作团队,没有像我这样的个卓有经验的带头人,是不可能的!”
《第一书记》杀青后,制片方也很震惊,曾问陈国星:“这部戏怎么那么顺?”我觉得一切顺来源于经验,每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你就不会错,你今天的选择错误就会给明天增加错误,后悔和返工。“陈国星说这段话时偶尔轻敲桌面,眼神充满骄傲,但是脸上却让人找不出丝毫得意忘形。”
对于拍过《横空出世》《孔繁森》《黑眼睛》等多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主旋律电影的陈国星来说,他的这段话不是信口开河的狂妄炫耀,而是底气十足的自我肯定。
前些年,在电影圈声名鹊起的陈国星转向电视剧,对于转型的原因,陈国星的回答中有着太多的无奈。“我的价值没有被社会接受。比如我今年拍一部电视剧,明年就在电视荧屏上半个中国的人都能看到了;而拍一部电影我也同样投入很大,但是,5年,10年后可能这部电影还是默默无闻。”
陈国星接着拿《第一书记》举例,“像这个电影,这简直就是一个最难拍的题材,最难啃的骨头。书记这个人物从***、***府、和谐社会的角度,都有很多宣传价值。但是,对于电影创作而言,他的一生是不具有戏剧性的。他既没有风光,也没有传奇,婚姻情感又非常平稳,他的去世和他的终极目标又没有那么具有传奇色彩。”
陈国星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接拍该片,“我再拼一次,证明我还是能把这样一个东西做好。”回忆起最初接拍这部电影的原因,陈国星解释道:“第一,我忠实于我的职业。职业要求我对每一次邀请都很尊重,而且怀着诚挚之心――不论是***府订单,还是民间资本,民营公司对我的邀请,我只要是接了这个事情,就会不惜一切力量做好。这次邀请我的是北京紫禁城张强董事长,我以前跟紫禁城有过几次合作,感情关系比较好。第二,我是个***员,说实在的,我觉得我能把它拍好,我有这个自信。别的导演拍很可能把这类题材拍砸了更没人看了。我一点儿不客气地讲:我如果都拍砸了,别的导演就更拍不好!对这种题材来说我相信我是最好的导演了!
从《山魂霹雳》到《横空出世》
陈国星从执导第一部电影到成为主旋律电影“最好的导演”,经历了漫长的12年。
虽然父亲在陈国星小时候就去世,但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父亲。陈国星的父亲是江苏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名建筑工程师,还参加过***战争,抗美援朝。陈国星说正是缘于父亲的影响,导致他的好多作品里有很多大气磅礴的风格。“父亲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逻辑思维严谨。我后来做导演,玩艺术,想象力,浪漫主义,严谨求实的思维,都与父亲有关。”
1978年,陈国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二年级时对导演专业产生兴趣,开始自学导演课程,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开始做场记助理、副导演,最后终于如愿做了导演,在1987年执导了处女作《山魂霹雳》。
“前段时间CCTV-6还在播出,那部电影的摄影师――现在是张艺谋的御用摄影师,赵小丁,”陈国星回忆道,“那时候我们都是很年轻的孩子,二十来岁他也是第一次做摄影。在这之前我们拍过一些电视剧,第一次接拍35mm的大银幕。”那时的北影,这么年轻的导演凤毛麟角,这么年轻的摄影师也是破了先例。
对于这部处女作,陈国星“到现在都觉得拍得很好”。
之后,赶上了]g90年代初的娱乐片大潮,从1992年到1994年陈国星一口气拍了《临时爸爸》《离婚大战》《爱情傻瓜》等5部喜剧片,其中一些影片还进人了当年的十大上座影片行列《一家两制》还进入了香港的商业电影院线放映。当时的人称他为“喜剧导演”。
1995年开始,由于***策支持和强化电影的舆论导向功能,许多娱乐片开始向主旋律电影转型,陈国星也开始了以优秀***干部孔繁森为原型的电影――《孔繁森》的创作,这部影片成为当年主旋律电影的扛鼎之作。“我当时拍《孔繁森》,预计的投资是500多万元,这是让许多导演羡慕的事儿。500万元,是可以让你认真精细地做一部电影的。我拍喜剧电影时一部的投资才80万元,那不是拍电影,是帮明星制作小品。那样的片子可能会赢得一些观众但在艺术上没什么价值。我是希望能拍出些既能让老百姓接受,也要有些艺术生命力的东西这也是我的追求。”
如果说《孔繁森》获得的成就对陈国星来说是份餐前甜点,那么电影《横空出世》为他带来的荣耀就是顿丰盛的大餐。
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陈国星执导的《横空出世》成为献礼大片。这部影片获得了包括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在内的18个奖项,让他成为了在国内获奖频率最高的导演,同时也是中国最知名的导演之一。上海影评人协会将该片评为当年度的优秀影片,而且还高
度评价“陈国星导演的《横空出世》这部主旋律影片,不再是主题先行观念***解,而是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艺术的力度”。
对于《横空出世》的成功,陈国星幽默地说“在拍的时候想到了,只有俩人没想到――李幼斌和陈瑾(剧中演员)”。
谈到从喜剧向主旋律电影转型的根本原因,陈国星的解说很实在,“也没什么太特别的原因,就是觉得像《孔繁森》《横空出世》这样的片子题材大。题材大,投资就多,投资多了就能多实现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一个导演来说,这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拍不同类型的电影,最难的就是导演心态的一种流露,导演拍不同的题材,要进入不同的情境,他的内心状态实际上是银幕风格、样式的一面镜子。可是还有一些影片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东西,缘于很多种原因,虽然在我的内心里已经燃烧,已经成型了,但最后没有在胶片上成型,这是内心深处很痛苦的一种东西。”即便对于《横空出世》这部大获成功的影片,陈国星依然觉得留有遗憾。“唉,遗憾就一条我要是能在核爆实验成功之后加一组人民大会堂正在演出《东方红》舞蹈史诗时,上台向全场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的场面就好了。这是影片中惟一不合历史的地方。再现那么大的场面,需要多少人,多少钱呐……”
电影最重要的是市场认可
这位清楚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至理名言的导演让“观众”和“主旋律”二者相处得越来越平和。
“有人叫我‘著名的主旋律导演’:有媒体评价‘主旋律被陈国星导演拍的更有人情味,更人性化’。有些观众以前排斥主旋律,但是有些作品他们是不排斥的,这其中就有我的,像《横空出世》《孔繁森》《黑眼睛》等。陈国星语带骄傲地说明他的主旋律影片获得青睐的秘诀,“它们具备了观众喜欢它们的基础,具备了种真诚的姿态不是在那儿去教育别人,感化别人,它们非常平和很尊重观众。我和观众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然而,2009年的一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主旋律电影震撼了陈国星,也颠覆了他对于主旋律电影的某些理解。
2006年,电影《建国大业》开始筹划,韩三平曾找陈国星一起执导,但他因为以前拍摄主旋律电影在市场上得不到好的回响,最终没有接受邀请。后来看到该片的操作方式以及亮眼的票房成绩,让他感到十分震撼。“看的时候我的眼泪流个不停。中国只有三部电影让我看了以后完全找不到方向,这是其中的一部。作为韩三平的部下,黄建新的战友,连我都不相信他们会搞成现在这样,觉得不大可能。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辛,但推向市场的时候,大多没有让人欣慰的结尾。创作的艰辛,专家论证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市场的认可。只有市场接受了,你的艰辛才有意义。”
从这个案例中,陈国星学到,主旋律电影最终还是耍按市场的规律叙事的规律来拍。
陈国星认为其实可以推广《建国大业》的成功模式:“我个人觉得不是说不能复制,在中国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理论要经由实践的检验。为了增加影片《第一书记》的关注度和票房号召力,陈国星提出要求,“希望多些明星加入,目的是吸引更多媒体,吸引社会关注,而不是拍出来后就被扔进仓库,那样的话是对我们自己艺术创作的不负责任。”
关于多些明星加入一事,陈国星花了大量精力,固执地坚持他的一些想法,他身体力行或思考的许多事情已经超出常规导演创作的领域。“有些事情不是你说就会有人给你做,不是你一说明星就愿意来,我要把戏安排得明星愿意来。这是一种带有商业性操作的工作这要额外花好多精力,不是随便给哪个明星打个电话就办成了,没那么简单。陈国星说自己的体力和精神进行了最大的透支。最终,陈国星邀请到北京人艺十多位名角加盟,包括杨立新,徐帆蒋雯丽,宋丹丹何冰等人。”
“导演是非常辛苦的行业,很多人认为导演能挣点儿钱但是,钱的背后是他大量地透支身体,他的所有时间都被工作占据”,几乎每天都在片场,绝对是“两头都是星星,看不见太阳”,一晃一周,一晃一周,等我的孩子都长大了,才发现我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他。有时候家人只能跟着我到外景地去看看,这就算春游了。“说到生活中的遗憾,陈国星感慨地叹一口气。”
可是,即便如此辛苦,陈国星却“从没想过”改行。曾有“三家非常大的民营企业”想把他签到旗下;还有人找他合作开公司:中影提出过要为他成立国家电影工作室,“专做大项目”,对于这些可以让他“收入会好些”的出路他也想过。“我也觉得这样不错,可是……”想到最后他轻叹一声,微笑道,“又想着现在做导演挺自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陈国星:真诚的姿态最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