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范文

移风易俗范文第1篇

1、拒绝高额彩礼 反对攀比之风

2、清洁乡村人人参与,美化环境家家受益。

3、勤俭节约不浪费,移风易俗好处多。

4、厚养薄葬,文明缅怀。

5、过上好日子 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

6、破除陋习 崇尚科学 崇尚健康 崇尚文明

7、文明理事人人夸 歪风低俗人人厌

8、喜事新办 厚养薄葬 节俭养德 文明理事

9、摒弃婚丧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

10、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11、深化殡葬改革 弘扬丧葬新风

12、一人一碗菜,能省一万块。

13、婚事新办都点赞 大操大办惹人厌

14、喜庆事宜我新办,丧葬礼俗我简办

15、传承孝道 厚养薄葬 移风易俗 文明节俭

16、培育孝悌和睦家风 倡树婚丧嫁娶新风 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17、借势双联双创,打赢移风易俗这场硬杖!

18、倡导文明祭祀 树立和谐健康、文明时尚社会新风

19、坚决制止大操大办之风日益蔓延

20、加强文化建设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21、自助餐红白宴 能为事主省一半

22、狠刹红白事攀比之风 真正减轻群众负担

23、破陈规 除陋习 传文明 树新风

24、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泽城乡

25、移风易俗,节约优先。

26、婚葬新风进万家 移风易俗靠大家

27、生男生女都一样 树立新型婚育观

28、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29、婚丧嫁娶这些事 依靠红白理事会

30、顺社会发展之势 应群众呼吁之声 行移风易俗之举

31、办喜宴浪费可耻 树新风不丢面子

32、移风易俗移的是“歪风”,易的是“低俗”

33、生前尽孝厚养 身后文明薄葬

34、破陈规 除陋习 传文明 树新风

35、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36、有钱多尽孝 丧葬不铺张

37、优生优育民族旺 提高素质国家强

38、珍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39、大事节俭办,邻里少麻烦。

40、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41、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宜居交城

42、保持高压态势 严厉打击“黄赌毒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43、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 从严规范农村建房秩序

44、讲科学 反迷信 讲文明 反愚昧 讲节约 反浪费

45、文明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

46、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生活。

47、家里办理红白事 请找红白理事会

48、财富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49、婚事新办都点赞 大操大办惹人烦

50、喜忧不大办,创业把钱赚。

51、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

52、顺社会发展之势 应群众呼吁之声 行移风易俗之举

53、告别街头烧纸陋习 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54、倡导婚葬新风 反对大操大办

55、丧葬简办不铺张 多省钱物孝爹娘

56、借势双联双创,搞好移风易俗。

57、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58、抵制封建迷信 破除陈规陋俗 倡树文明新风

59、抵制封建迷信 破除传统陋习 树立文明新风

6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

61、传儒风孝道 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家园

移风易俗范文第2篇

风俗常常影响甚至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有些风俗已在人们生活中根深蒂固,而有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渐渐移风易俗。本文仅想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提出在现代设计中如何思考、处理“物品”与风俗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敏锐地去发现并把握移风易俗的现象,通过产品这一媒介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朝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风俗 移风易俗 设计

中***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56-02

一 风俗、物品和移风易俗

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变时,风俗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即移风易俗。古人所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即说明了风俗的独特和多样性,也说明移风易俗的多变和复杂性。依据秦永洲著的《中国社会风俗史》,风俗大致体现在服饰、饮食、居住、节日、婚姻、生老、丧葬和信仰方面。可见,风俗包罗万象,因此,移风易俗的现象也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品”在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其以有形的形式,通过使用过程,反映着人们融于生活中无形的风俗习惯。诸如餐具、茶具和酒具在类别、形制、容量、使用时的礼仪及手势等方面体现出入们具体的饮食风俗。如果风俗是本质,那么物品是现象。“物品”在多样的变化中,暗藏着移风易俗趋势。

“移风易俗”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苟子,乐论》中,讲述音乐对风俗、社会和对民心向善的教化作用,“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现代对产品的研究也同样上升到产品与人的道德、社会规范以及生活习惯等社会层面。

在现代生活中,移风易俗的现象非常普遍。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本各自独特的风俗朝着大同的方向移易,因而造成一方面代表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外文化的侵入导致原风俗的消失,另一方面社会的变化,使得大同的产品也侵蚀着独特的传统物品。

二 设计中的移风易俗责任

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多植根于农业社会传统风俗的来历和意义,人们也不再有对自然曾有的畏惧敬奉,失去了从前对风俗的虔诚和信任。因此,人们越来越习惯有别于传统的现代都市生活,传统习俗渐渐不适应城市生活。传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风俗的基础,生活的改变,必然改变风俗的样式。

从传统物品体现的设计来看,人们一向乐于将美好心愿或是认为能提供美好感受的代表物融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将日常生活的审美需求放在很高的位置,甚至超越了实用功能,这是中华民族对日常用品的一大鲜明的设计特色。现代产品设计大都受到“功能主义”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致力于使用功能便利性的研究上。随着人们生活日益丰富,只限于产品的实用性于产品设计的发展会愈走愈狭隘,过于偏向通用性的设计是对作为社会的人人性的不尊重,因而要在设计中针对人的社会习惯、社会交往等社会特征来进行设计。当然过于偏向风俗的设计则容易使设计的功能和形式本末倒置。在当代设计的发展中,仅仅满足消费者对使用功能的需求不再是设计唯一的追求,使用者总会感觉有许多民族的传统和习惯是功能所不能满足的,因此,各国的设计风格的形成必然要到本民族文化,本地特色中去寻找,而那些会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设计强调以“人”为本,通过产品这一物作载体,和人发生如影随形的联系。这种影响从物理性质上的“人’,一直贯穿到社会意义上的“人”。因而设计产品的过程,也是设计人社会生活的过程,通过产品的设计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社会风气和习俗,即设计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虽然这种设计的移风易俗作用对整个社会发生的移风易俗现象来说不是主题性和关键性的,但凭借生活中无孔不入的产品,其影响能积少成多,并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进而达到人们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变,甚至最终影响整个民族性格、整个社会风气的社会功能。风俗不可否认也存在陋习、恶习,设计不能改变这些面貌,而是通过它的应用来影响这些面貌,从而达到改良和创造新的风俗。好的设计能深深地感动人,助于良好风俗的形成和特色风俗的传承,反之,会助长恶习。就此而言,在设计的前期,设计师极易忽略其设计可能导致的移风易俗的结果。因此,设计师应该有建构新风俗和传承优秀风俗的责任心。

三 移风易俗状态下的产品设计

移风易俗,是一种变革性的行为,它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作为社会现象的移风易俗却在一定的深度下指导和制约着设计。设计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最初的设计时,不会自觉地思考此类关于传统文化、传统风俗的问题。但当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时,设计要深入发展,除了更国际化方向,就是根植本土化,让产品更贴近本土生活需求。传统风俗已变化,而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新风俗正在形成,这时在设计中纳入移风易俗的思考会成为必然,这点尤其在日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产品首先是普遍生活性,提高产品对现代生活的适用性不仅是实用功能的问题,还包括对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移风易俗的适应能力。

1.传统风俗的淡化,设计功能逐步多样化,甚至转化为传播与教育工具趋势

设计追求功能的最大化,设计师不断挖掘其潜能,为大众服务,但一般是局限于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两项。现代设计应该追本溯源,对本土化充分考虑。现在风俗的发展趋向淡化,设计有必要加强风俗的恢复。生活形态的快速变迁成为了传统风俗适应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弥补由于传统生活方式被快速全球化影响而带来的民族传统延续的严重问题,现代设计师要在日常用品功能设计中加入对使用者进行传统习俗、文化的教育功能。这样,即使传统赖以生存的相似生活形态没能正常演进,也能在主观上让传承的主角“火”重新理解、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并负有对民族传统延续的责任感。如在当代众多国际设计风格涌入国内的情形下的设计复古风潮,一方面是国家对传统文化加大了宣传,而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人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活物品设计进行抉择时,抱有一种对传统的怀念和肯定,对悠悠历史不断逝去的独特文化情怀。

2.顺应移风易俗现象,设计成为一种全球性跨界时尚

风俗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地域性的、群体的,而且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恒久性,从中说明其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因此,在众多的民俗研究中,关注最多往往是如何保存风俗。

可是,在现代生活中移风易俗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设计师是认同或否定、复归或背离,设计都应该往前看,更应该关注的是发展中的风俗。这不完全是件坏事,顺其自然也未必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古代的时尚成为今天的传统风俗,那么今天的时尚也可能成为明天的传统风俗。这些设计上的变化,有些彻底地改变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是风俗的内容,也是作为生物上的人和社会上的人的生活之根本。设计作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设计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这种跨界,不仅是行业的跨界,也是地域的跨界。在越来越重视非物质遗产的今天,民俗受到强烈的追捧。一个区域的风俗,可以形成―种国家的时尚,甚至形成一种国际时尚。

3.家居生活的变化,设计趋于适应现代的自由角色转变

家庭小型化、家庭组成、家庭结构的变化,是现代家庭的发展趋势。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代或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传统家族观念不断分崩离析,趋于解体。

根植于传统的现代家具设计,体现了新的人文和礼仪变化。在家具的设计上,没有等级概念,出现细节构造的一致性和圆桌席位的等同性,尊长观念淡薄,传统的“礼”逐步消失。摆设上,风水观念已经不再强烈,“拜”无场地,“祭”移至室外。建筑的包豪斯箱子风格的盛行,居住风俗由传统居住的基本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尽管整体是群居,但群体内部的个体行如陌路,不相往来,群体关系冷漠。

饮食在人们的生活活动的构成中占有和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最顽固的文化传统。除本身的饮食生存的意义以外,饮食还是重要的会客手段,是中国人常用来达到和他人交流、进行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方式。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百姓,都将饮食活动赋予了更深刻的社会作用。但在当代,在家中宴请宾客的待客方式,逐步转为以酒楼酒店作为宴请的场所。家居饮食的方式更趋于个人化。因而家庭饮食器具的设计在保持原有饮食方式的基础上,需要对家庭生活的个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

现代家庭关系相对更平等自由,每个成员都有适用与自己的饮食器具的渴望,以及适于营造不同生活环境气氛的饮食器具的期盼。这对饮食器具最直接的影响是需要改变以往的十件成套的计量方式,需要进行小套数量的设计。针对家庭组成人员的性格和角色,可以重新制订具体的个性化同时又是系统性的方案。

4.传统祥瑞观念的变迁,设计成为一种自觉的认知文化

民俗物象大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棺材称寿材,停尸房叫太平间,汤饼隐寓长寿,瓜皮帽隐寓六合统一等。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提高,特别是对科学的普遍认识,有关传统的祥瑞观念淡化了许多。随着生活的日益丰富,这些观念却没有完全消失。这种类似***腾式的精神需求除了稳定性的群体传袭之外,在今天多少成为了部分年轻人好奇心理的需要。因此,祥瑞的***案在今天其审美的价值意义可能大于其精神意义。针对现代人对此的一知半解又好奇喜爱的心理特征,在设计中重新对祥瑞***案进行定位设计,探知其寓意、含义,使之带有认知意义。

有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传统风俗即是一些物质与精神的沉淀。物质得到改进和创新,使人类有了新的征服自然和表述情感的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得人在神经系统养成的习惯也同时发生变化。传统祥瑞观念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人的心灵的祈祷。设计是一种文化,带有启迪的意义,达到普遍的理解认知是设计应该具备的自觉行为。

5.传统环境到现代环境的剧变,新设计可能成为一种新风俗

宋应星在《野议》中指出:“风俗,人心之所为也。人心一趋,可以造成风俗。然风俗改变,也可以移易人心。是人心风俗,交相环转也。”城市的扩大与规划,为了交通的方便成直线或规矩扩散,鸡呜犬吠、阡陌幽径成为了历史,田园生活亦成为一种梦想;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出游方式及习惯发生变化。人们习惯于使用海、陆、空等各个交通系统,习惯于旅游式婚礼,习惯于旅游式拜黄帝陵祭祖;新产品的出现,传统的劳作方式也得到改变,耕田种田不用镰刀锄头,传统手工变成机械化了…新的人文风俗在新的设计促进下不断更新,不断地涌现。

“―方水土一方人”,风俗是区域性的,设计行为却是普及性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移风易俗的改革活动,设计的结果是由小异逐步趋于大同。这种大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抑或成为一种习惯和人心。

四 结论为了可能的忘却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在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社会风俗从风尚、礼仪、习俗等层面透视出不同时期人们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是现代人所依赖的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移风易俗是不可改变的历程,于是造成传统风俗不断地缺失和消逝,人们的头脑中不断地在失去对它们的记忆。设计师需要正视这些可谓残酷的改变,改变并不可怕,需要慎重的是“移”和“易”。

移风易俗范文第3篇

坚持***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是***的十六大报告中的一明显主题,也是我们***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在***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就把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提了出来。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明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之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各民族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文化和风俗。总的来看,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其中有不少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坚强纽带。对于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民俗、民风和由此而产生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我们***历来是十分尊重的,而且一直号召我国人民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像《云南映象》的展示和演出,就是把我们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精华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大胆尝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和小生产的社会环境中,加之经济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中,时而会出现一些落后的甚至于糟粕的东西,比如热衷于封建迷信、遵从陈规陋习都是这些不健康文化的反映。看起来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一旦形成一股风气,汇成一股势力的时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早在建国初期,***就代表中国***人发出了:“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号召,刚刚从三座大山压迫下***出来的中国人民响应***的号召,积极投身到破旧俗,树新风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中。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为一代新风的树立创造了条件。***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在***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大,都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对教育和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克服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的意义和方针尤为关注。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引导农民树立新风,革除陋习,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禁止黄、赌、毒。可见,无论过去和现在,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始终是我们***思想***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制定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对社会有哪能危害?

这些年来,提倡“移风易俗”的声音变弱了,有的地方根本听不到了。于是,一些本已绝迹了的旧风俗、旧习惯又慢慢地抬头了,有的陈规陋习也开始纷纷卷土重来,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和明显,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很是盛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可精神上却更加贫困了。于是间,请客送礼之风重新走俏,修坟造墓、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算命卜褂流行、风水先生生意兴隆、摆宴席、做道场,无论红白喜事都要吹吹打打好几天,说起来是“热闹”,实际上把活人折腾个半死。有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连死人也死不起。当地的领导也是“顺应民意而听之任之”,不少人却是打肿脸来充胖子,群众是怨声载道,一部分人是敢怒而不敢言。还有什么孩子满月、过生日、参***、上大学、搬家、起名、剃头等等真是名目繁多。更有甚者,连儿子从拘留所、看守所甚至刑满释放也要大请宾客。一些人辛辛苦苦“打工”挣了点钱,也都在这“人情来往中”和“不情愿的礼常往来中”打了水漂。一些人也盲目攀比,使其大操大办风越搞越隆重。这种现象同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广大老百姓深受其害,不堪重负。故此我们有必要展开讨论,重提移风易俗,并要向社会广泛宣传这些不良风气带来的社会危害,带头制止和不参与,带头抵制和坚决反对。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迷信活动猖獗的地方,人们有病不去医院看,而是求助于看相算命,相信鬼神会消灾保佑;地方上建学校没有钱,而修庙宇、塑泥像则舍得投入;有的地方装神弄鬼、耽误了生产;有的家庭因此而家破人亡;

2、打着宗教的旗号,个别地方宗族活动抬头,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以外的权力机构。宗族活动盛行的地方,它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为纽带,把宗族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特别是在基层***权选举中表现突出,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农村基层***权的权力和战斗力,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也给一些作案、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黄、赌、毒泛滥,严重毒化社会风气。近几年来,“、聚众、******”等陋习陈渣泛起,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危害。这些剥削制度下的产物和丑恶现象在新中国建立后已经灭迹,这些年又死灰复燃,由此而带来的种种犯罪也损害着人们的心灵,特别腐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大毒瘤。

4、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久盛不衰,这个风气不仅在农村盛行,在全县也有漫延之势。我们的***员,***的基层组织是见怪不怪,很多人也是听其泛滥成灾。个别地方也成了农民自找的一个负担,甚至由此而欠下了“高利贷”,本来就已贫困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难以脱贫;

5、“重男轻女”的陋习影响基本国策的执行。早婚、非婚先孕、多生、抢生、超生的旧观念导致个别人参与婴儿的拐卖活动。使国家的计划生育***策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使一些地方***群关系恶化,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也从根本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以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如此危害社会,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影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而且对三大文明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及其“__功”组织之所以能够猖獗一时,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祸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国民中有许多人不信 科学信鬼神,才使“__大法”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果我们还不认识其危害,不同陈规陋习决裂,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有张***、王***冒出来危害社会。

三、***员要做“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的模范

移风易俗,作文明的带头人,我们每一个***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在我们全县树立文明风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靠各级***组织坚持不懈的思想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员干部的“自律”和带头;其次,还需要***风廉***建设各项纪律的约束和监督有力。***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搞好***风廉***建设,所有***员要在社会上发挥表率作用,***的领导要在全***发挥表率作用。***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战士,在各个方面理应成为群众的表率,在精神文明的创建上也应如此。我们不能说的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们的***员对不正之风不反对、不抵制、甚至于参与其中,就会助长歪风邪气占领市场,也会严重损害***的形象。相反,如果我们每一个***员都对腐败之风说“不”!对陈规陋习说“不”!对封建迷信说“不”!对大操大办说“不”!不仅自己不参加一切有悖于社会文明和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活动,而且也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群众放弃陈规陋习,一切封建迷信活动就不会有市场,一切文明和进步的东西就会得到弘扬,一个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就能形成,社会主义的文明之花就能在建设小康盐津的进程中开满城乡。

今天,盐津县妇联根据县委、县纪委的要求组织了这场座谈、研讨会,就在于通过我们对陈规陋习的剖析,结合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白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负起的责任、义务,从自己做起,带头反对大操大办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吃喝风、风,带头移风易俗。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员,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发挥带头作用:

(一)、***员要做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模范。

***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仅自己不能参加任何封建迷信活动,而且还应在群众中宣传“无神论”,用科学去占胜迷信,“愚昧无知是贫穷落后的根源,文明开化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只有用三个文明去战领城乡的文化阵地,健康文明的环境才有可能建成。

(二)、***员要做反对宗族活动的模范。

***人是姓“公”的,应当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时刻要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员要带头根除头脑中的宗族观念,一定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决不做违法乱纪的宗教活动和参与狭隘的家族称霸活动。

(三)、***员要做同“黄、赌、毒”斗争的模范。

“黄、赌、毒”是犯罪行为,***员一旦染上,就会丧失人格、***性,也要受到***纪国法的制裁。***员只是洁身自好也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自己周围的人远离“黄、赌、毒”。眼下我县城乡不少地方风较盛,一些***员、干部也在参与,认为是“耍小钱”不碍大事。其实,那些大赌、豪赌者其实都是从小赌开始的。对***员来说,最好是不要参与,即使是“小赌”一把也是很危险的,极有可能把自己带入歧途,也会越陷越深的,就会丧失***员的资格。

俗话说“不破不立”。我认为破不是惟一的目的。我们在破除落后的观念和习俗的同时,还必须倡导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相应的科学文明的生活风尚和良好道德情操。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各级***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外,还离不开广大***员、干部、全体人民的参与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作为一名***员,不仅要带头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还必须带头更新观念,带头树立科学文明的新的风尚。

(四)***员要做学习的模范。

***治上的清醒来源于思想上的坚定,而思想上的坚定是要靠不断学习和思想上的不断改造才能实现的。我们的一些***员之所以会去参加和进行封建迷信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精神空虚所至。只能从迷信和低级趣味中寻找慰藉。***员要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学习一切对人类进步发展有用的东西,只有人的头脑充实了,才不会被荒谬的东西左右自己的灵魂,才能在***治风浪中和关键时刻把握自己,才能在移风易俗和反对封建迷信中发挥带头作用。

四、风易俗必须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力度

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同样,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也必须要有一点自我批评精神。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陋习和恶俗就如同一匹骏马坏掉的马蹄铁,必须去掉。要正确地认识哪些似乎已经“见怪不怪”的习惯和风俗,抹掉这道丑陋的风景线,并不是否认一个民族的伟大,而恰恰是为了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一个讳疾忌医的地方,一个抱残守缺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做到与时倶进、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增强移风易俗的责任感、紧迫感,敢于查找和正视我们自身不符合现代文明的习俗和陋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治文明建设,自觉树立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

移风易俗,不仅是与时俱进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我国著名科学家高士其针对我国国民随地吐痰的习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人能个个革除随地吐痰的恶习惯,疾病就可以大大地减少,病的负担一除,穷的负担就可以减轻,民族的健康复兴,国民的经济能力也就增进了。所以,改变陈规陋习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是物质文明和***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我们能够用双手砸烂一个旧世界,也能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去打造一个移风易俗、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人来说,在移风易俗的问题上也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向一切违背社会道德的习俗挑战,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打一场移风易俗的人民战争。

五、风易俗必须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 容

社会主义的文明新风,不是从天上吹来的,封建迷信之类的旧风俗、旧习惯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健康、不文明的旧风、旧俗一形成势力,就会麻醉人们的头脑,腐败人们的心灵,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工作中,我们总是一手硬一手软,有时针对出现的不正之风,我们的领导、干部、***员、公务员都是态度暧昧,随波逐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还热衷于参与,推波助澜。实际上,哪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不良的风俗习惯,如同精神鸦片,吸食久了是不能自拔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移风易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和容易改正的事,单靠行***命令或发几个文件是不能奏效的,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入手加以必要的限制,并要坚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1、必须坚持和保证***的领导,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考核运行机制,要真抓而不是只喊口号,必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

2、加大其对危害社会的宣传,让广大民众都知晓;

3、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代不良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要尽快建立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新风尚、新秩序、新道德、新理念,消除其滋生的条件和土壤;

5、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普及到我们城乡各地,占领农村、城市的一切文化阵地;

6、之以必要的行***手段、纪律约束、法律追究和***纪监督并用;

7、通过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使其形成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其发展;

移风易俗范文第4篇

陈清吉是山东省莱芜市大王庄镇姚家峪村村民,一双年迈的父母常年生病,一家人属因病致贫。以前,办个喜事少说也得过万,这还不算彩礼钱,陈清吉家里不富裕,凑不出彩礼钱,没钱大办酒席,儿子一直也没娶上媳妇,这成了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近几年,莱芜市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不让大操大办,不让要彩礼。“按上面的要求,简简单单办喜事,真是给俺们这些不富裕的家庭解决了大难题,也是给俺扶了贫。”陈清吉说。

通过移风易俗为市民减负、让贫困人口脱贫已成为莱芜市一抓到底的工作。自2013年起,莱芜市以培育孝老文化为切入点,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推进以孝德工程、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开展30、宣讲团走进田间地头等活动,移风易俗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生花,惠及了广大群众。目前,此活动已实现全市20个镇街、1070个行***村全覆盖。

婚事“办”出节俭新风气

从2015年开始,全市制定了“六提倡、六反对”婚事新办模板,大力倡导喜事新办。由民***部门、婚庆公司、红白理事会把好“结婚登记关”、“婚庆服务合同关”和“婚礼举办关”,做到婚礼不铺张、不浪费。同时,全市还开展“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闯”的新型婚恋观教育实践活动。团委、妇联、民***、工会等部门大力倡导集体婚礼、旅行婚礼、植树纪念婚礼、自行车(步行)婚礼、爱心婚礼等五种新的婚礼形式,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节俭文明观念,积极举办简约、高雅、文明、健康婚礼。

如今,把婚事办得有新意又不铺张,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时尚。方下镇沈家岭、口镇下水河等村修建喜事服务大厅,免费为村民结婚提供服务;鹏泉街道郭家沟、大王庄镇竹园子等村的群众结婚不讲排场,婚车由村民自家车轮流免费提供,杜绝了豪华迎亲车队现象,为群众减了负担,受到了群众欢迎。

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是老百姓盼望的一件好事,我们村丧事简办已经坚持了五十年,能坚持这么久,和理事会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从老书记张立华开始,理事长都由村***支部书记兼任,这个传统至今也坚持了五十年。”高庄街道曹家庄村***支部书记吕昌华说。五十年坚持丧事简办,四十年坚持开追悼会,三十年坚持墓地规范化管理,这是曹家庄村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工作的三个标签。2014年,村庄在原有基础上将红白理事会人员进一步扩充,增加到8名,统一管理村庄的婚丧嫁娶事宜。

“近几年,婚丧大操大办现象在其他地方时有发生,但在我们村就从来没有出现反弹。村民大都有这样的顾虑,自己也想少花钱,但又怕办得简单了,在亲戚朋友面前丢面子,这一点,贫困家庭体会更明显。所以,理事会办事既得让村民少花钱,又要办得简约、隆重且不失礼节,这才能办到群众的心坎儿里。”理事会成员张涛说。在曹家庄村,理事会为去世的村民办追悼会,为逝者撰写并宣读追悼词,庄重又简约。

目前,全市100%的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90%以上的村(居)有自己的理事会章程。理事会作为基层服务机构,成为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前沿阵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简办标准“入”村规民约

取消吹鼓手、不摆祭、不穿白大褂、不收挽联、不挂铭旌…… “这是开会讨论通过的规定,实行好几年了,我原本是干吹鼓手的,干了近20年,乍一取消,心里不好受,没想到村里又成立了庄户剧团,俺吹笙的饭碗不仅没丢,还跟着‘转型’了。” 艾山街道庙子村村民赵大爷指着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说。

自2013年庙村开始实行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已先后三次修改关于丧事简办的村规民约。“刚开始的时候,怕群众有抵触情绪,只要求理事会成员和***员一律不准在丧主家吃饭,有亲戚在的话,中午吃大锅菜,不准设席,尽量简化丧事程序。这次的村规上就把不摆祭、不穿白大褂这些细节一一确定下来了,严格了,比之前更省了,这更是为村里的贫困户减了负。”***支部书记赵贯广介绍说。

新《村规民约》上墙以来,村里办丧事放起了哀乐,不再请吹鼓手,用遗像和追悼幅代替了铭旌,用简易的灵堂取代了陪灵、泼汤等繁琐程序。一天丧,无论近亲还是远亲,统一佩戴黑纱,不再穿白大褂。“白大褂加上白帽子至少要用白布一丈六七。就是说,一身就要花20块钱,办个丧事少说得扯40个白大褂吧,就是800块钱。光不穿白大褂这一项就节省了千元左右。所以说,以前1万块钱完不成的事儿,现在两三千就够了!”庙子村村民算了这样的经济账。

为了给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员减轻负担,破除丧葬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莱芜市探索推行“八取消、八提倡”丧事简办活动,制定了传统模式、追悼会模式、社区模式三个丧事简办模式。传统模式是一种分散办丧事模式,目前全市约有65%的村(居)使用这种模式。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伊始,就对丧事内容进行了简化,制定了简办参照标准,取消了摆祭、扎彩,吹鼓手、成席的招待分别改为放哀乐和大锅菜,一系列流程简化下来,一场原来花费近万元的丧事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追悼会模式由三天丧改为一天丧,在简化内容的同时,更是省去了繁琐的程序。社区模式的内容和程序比前两种更为简单,一些有条件的示范村(居)建设了告别大厅,村民家有丧事,一律到告别大厅举办。

孝德榜“立”起孝老爱老新气象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分……”和着庄户剧团莱芜梆子版《三德歌》唱腔,辛庄镇侯家台村的孝德榜可算立了起来,村民们卯足劲儿相互比着谁给的养老钱多,不甘人后,10天内已经换了三次榜。

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已实现孝德榜全覆盖。针对贫困人口多为老弱病残的情况,莱芜市在全市开展“五个养老”孝德工程。定养老事,各村采取召开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形式,研究讨论确定各自养老事项。高庄街道安仙村召开***员村民代表、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等参加的专题会议,参加讨论的占总户数的1/3以上,为推进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各村制定了符合各自实际的养老责任状,从赡养金额、卫生保健、亲情关护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由两委成员、理事会成员等分片包干,组织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分别签订养老责任状。里辛镇小官庄村将养老责任细化为6条,简明易行,全村98户老人的责任状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签完。理事会成员还督促子女将养老钱交给老人,对极少数不交或少交的,由村委会或理事会采取约谈、现场监督等形式督促交纳。艾山街道清泉岭村把老人和子女召集到村委办公室集中签养老状,由理事会统一收养老钱,再转交给老人,确保及时足额交到老人手中。此外还精心设计标准、内容、形式不一的养老榜,涉及现金、粮油、衣物、居所等,在村公共场所悬挂和张贴,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形成了竞相孝老的良好局面。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增加孝德工程的内容,建立养老孝老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70岁以上农村老人均与子女签订了养老状。

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莱芜市还制定了一系列约束机制。“一会一约”机制,即把村庄是否建立红白理事会、丧事简办标准是否纳入村规民约,作为督查和考核的重中之重。同时,为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莱芜市各村(居)还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奖励严惩机制。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对简办丧事的,给予火化、人工、水电费补助。对不简办丧事的,既不o予补助,其家庭成员也不享受社区年底各类评比奖励、慰问金等待遇。

据不完全统计,自推行移风易俗以来,莱芜市仅白事就节约支出1.7亿元以上,群众把节约的资金用在了发展生产和勤劳致富上,农民人均增收每年都在10%以上,让更多贫困家庭得以减负脱贫。同时,文明节俭、孝老爱亲、团结互助的新气象在莱芜大地上蔚然成风。

(供稿单位:山东省莱芜市扶贫办)

移风易俗范文第5篇

我县自实施全境火葬制度以来,工作进展顺利,但殡改移风易俗工作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殡改移风易俗工作地深入开展,根据***《殡葬管理条例》,省、市《殡葬管理办法》,经县委、县***府研究决定,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1、规范死亡申报制度。死亡人员必须通过村居殡管员向县殡仪馆申报,殡仪馆登记备案后,方可安排殡仪车接尸。未经殡管员申报及县殡仪馆登记的,不得私自安排殡仪车接尸。

2、加强殡仪车管理。出殡队伍限定运载花圈车一辆、殡仪车一辆、送葬人员车若干辆,最多不得超过9辆。不得抬冰棺游街,办理丧事处所花圈摆放数量限制在50面以内。

3、规范接尸地点。城关地区(含敖江镇白沙、浦下、小湾三个村)接尸点原则上为殡仪车辆能直接到达遗体停放场所门口的地方;如因交通不便,接尸车辆不能直接到达遗体停放场所门口的,以离该停放处最近的路口为接尸点;其他乡镇接尸点由乡镇***府根据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确定,并报县民***局殡管所备案。

4、规范丧事行为。出殡车辆严禁沿途燃放大捆鞭炮,严禁沿途摆祭,严禁在沿途村庄乱撒冥纸,严禁聘请高跷队、神像队等,严禁使用高音喇叭,限聘鼓乐队1队(城区除外)。同时,在办理丧事过程中,禁止占道摆放花圈、停放遗体、搭设灵棚、设道场、燃烧纸屋和冥具等行为。提倡丧事不办酒席或少办酒席。

5、明确遗体停放时间。遗体停放住所时间不得超过7天,超过7天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村居殡管员瞒报死亡日期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高度腐烂和传染病死亡的遗体,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消毒、火化。

6、严格骨灰流动管理制度。凡未建好骨灰楼(堂、塔)的乡镇,除符合夫妻合葬规定可合葬外,其他死亡人员的骨灰必须存放在县殡仪馆骨灰楼内,待本乡镇骨灰楼(堂、塔)建好后再行迁回。除凤城镇外,其他乡镇原则上不得跨乡镇寄存骨灰。佛教徒骨灰寄存,必须是皈依三个月以上,且皈依名册上报达二个月以上,只允许寄存在所皈依且经民***等部门批准的寺庙海会塔和户口所在地乡镇的寺庙海会塔或公益性骨灰楼(堂、塔)内,不得跨乡镇寄存,个别乡镇无寺庙海会塔和公益性骨灰楼(堂、塔)的,可就近寄存在临近乡镇寺庙海会塔,但必须报批。县殡管所应按照《关于规范骨灰有序流动管理的暂行规定》每月对乡镇骨灰存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7、严禁旧墓翻新、扩建和新建坟墓。对符合夫妻合葬规定的,应实行报备制,丧属应向村居、乡镇报备出葬的时间、地点,及旧墓原貌相片,填写不翻新、扩建坟墓等内容的“承诺书”,并交一定的承诺保证金(由乡镇根据当地情况确定金额),乡镇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必须到合葬墓现场监督检查,并填写《合葬墓合葬情况反馈表》,以示负责,若乡镇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在监督检查中,工作不认真,弄虚作假,将予以严肃处理。各乡镇应建立治理乱滥建坟墓责任制,应与土地、林业、村建等职能部门签订责任状,土地所、林业站应加强山地巡逻和管理,坚决禁止旧墓翻新、扩建和新建坟墓。

二、范围时间

县城周边的凤城、敖江、江南三个乡镇及其他19个乡镇***府所在地村居,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殡改移风易俗工作。乡镇***府所在地以外的村居殡改移风易俗工作是否同步开展由各乡镇***府白行确定。

三、工作措施

1、各乡镇负责在本辖区内殡改移风易俗工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各种会议,广泛宣传,确保1月1日实施殡改移风易俗工作顺

利开展。

2、成立联合***队。县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县委、县***府《关于明确有关单位实行殡改工作主要职责的规定》的文件精神,明确殡改工作职责。县文明办、***应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民***、公安、工商、建设、文体、民宗、国土、林业等部门抽调专人(每个单位2人,其中建设局城管大队6人,***门指定科室)成立联合***队,加强联合***,协助重点乡镇实施殡改移风易俗工作。-

3、建立殡改移风易俗工作机制。

(1)殡改移风易俗工作评估制度。评估内容包括:乡镇领导重视情况、有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骨灰有序流动情况,骨灰楼建设情况等。

(2)季度例会制度。由县民***局召集各乡镇分管领导召开季度殡改移风易俗工作例会,各乡镇分管领导要汇报本乡镇本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提出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并交流本乡镇的殡改工作经验等。

移风易俗范文第6篇

剪辫、放足、易服、废跪拜礼等等一系列变革逐渐渗入人们的灵魂。对这股移风易俗浪潮的考察,可以更生动地理解一个新旧激烈冲突的社会如何在变革中曲折前行。

剪辫运动 从身体到灵魂的***

清廷定都北京,便了被民间称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发令”。从此,一个Q字发型便在中国男子的头上顶了200多年。

中日甲午战后,身处海外的许多华人深感满清腐败,国家沦丧,纷纷剪辫易服,以示与清廷决裂。1895年,孙中山广州武装起义失败之后,在日本断发易服。1903年拒俄运动中,许多留日学生愤于清廷之腐败***纷纷剪辫,走上***道路。

辛亥***后,民国***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强制剪辫令。此令一下,全国各地成立剪辫团体,召开剪辫大会,官民踊跃响应,剪去发辫。

剪辫的风气蔓延到台湾岛上。台湾男子本来都留着辫子,他们从画片上看见孙中山和其他领袖都剪掉了辫子,知道大陆在易俗。最先由住在城里的一些广东原籍人领头把辫子剪掉,以表示自己是中华民国公民。他们剪辫时,像办喜事一样,鸣放爆竹,以志吉庆;有的甚至备办酒宴,请亲戚朋友喝喜酒。

民国初年,全国范围内多数人都陆续剪掉了辫子。以北京为例,留辫者只占总人口的0.4%。自此,男子带辫子的形象在中国基本消失了。

外国人对中国的剪辫风潮很敏感。1911年10月16日,法国驻天津领事馆写信向外长汇报,租界的广州客人往来频繁,大多“没有辫子,行为诡秘”。

12月6日,云南总领事额必廉写信给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说:“11月5日,******府限期五天剪辫子,很多人不理睬。但是期限届满后,各主要街道上布置了士兵,用大剪刀剪去那些仍然留发的市民的辫子。结果,在十二小时内,城内看不见一条辫子,现在甚至在附近的村庄内,大多数人已经没有辫子了。”

12月29日,日本驻南京领事铃木写信向外务大臣内田汇报:“自本月27日以来,本地******士兵和警察在市中心强制行人剪去发辫。”1912年1月2日,铃木又从南京电告内田:“今日市中遍悬国旗,过路行人已全无垂发辫者。”

1913年出任美国驻北京公使芮恩施回忆袁世凯剪辫子:“当蔡廷干(中将海***副司令兼大总统府副礼官)极力主张把它剪掉的时候,袁氏叫人拿来一把大剪刀,对他说:‘这是你的主张。你来实行这个主张吧。’蔡将***用力一剪,就把袁世凯变成了一个现代人。但是袁世凯的内心并没有从此发生很大的变化。”

放足运动 解除了中国女性的切肤之痛

女子缠足,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夫权社会下的产物,始于宋朝。

甲午战后的维新派面对亡国的危机,提出了“兴女学,废缠足”,揭开了放足运动的序幕。1882年,康有为在广东创立了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不缠足会,他的妻子和女儿便是不缠足的女子。1897年,维新派的另一位领导者梁启超在上海发起创立了第一个大规模的不缠足会,成立大会上万人空巷的场面,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辛亥***以后,南京临时***府颁布劝禁缠足的法令,开启了民国年间禁止缠足的先声。天足运动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五四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开放,社会观念也愈加的开明。以娶不缠足的新式女子为妻,成为接受新式教育男子的择偶标准。男子对女子这种审美观念的变化,是促使女子能够从小脚中***出来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府的强制推行,禁止缠足在农村地区也得到了大力的推进。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很少再见得母亲去狠心地缠上女儿的脚了。女子因为缠足而流泪的历史终结了。丢弃了“三寸金莲”的绣花鞋之后,西方女子的高跟鞋,成了近代时尚女子的新宠。

民国新装 瓦解封建王朝衣冠体制

在中国,穿衣曾是一件难题。清朝末年,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为了推行新***,曾提出变更服饰,收获的却是“马上打天下”的满清官员们的一片嘘声。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穿衣从来都是一个***治问题,与统治紧密相连,岂能说变就变。辛亥***了清王朝,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身份等级制度的废除也引发了服饰变化。

随着辛亥***的爆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为服饰“洋化”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西装的流行是服饰洋化特点最明显的标志。民国初期,从***府官员、留学生、洋行职员到普通工人,都把西装视为不可或缺的标准装。

民国元年(1912年),参议院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和常礼服两种,而女子的礼服则采用传统的上衣下裙样式。随后,又陆续颁布了地方行***官、外交官、警察、陆***、海***、检察官等人员的服制。以***府法令形式推行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服饰更制,对于传统的等级服制的冲击是极其猛烈而有效的。原先局限于知识界、工商界的服饰变革迅速向社会中下层的普通民众,人们的服饰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923年,在广州任大元帅的孙中山觉得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旧式的长袍马褂又不能表现人民时代精神,于是他主张以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上衣样式“企领文装”为基础,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著名裁剪师黄隆生根据孙中山的要求,裁制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中山装体现了传统到现代的过渡特征,由于孙中山的亲自带头,***府官员的表率,中山装很快流行开来,甚至普及到了一般的中小县城,很快演变成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三分天下的局面。

晚清女学兴起、女权运动也反映到了女子服饰的变化上。

民国初年,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演变出现束腰紧身、元宝高领、微露小臂的“文明新装”;与之相配的裙,初为黑色长裙,裙长及踝,后渐缩至小腿上部。这种简洁、朴素的装扮率先在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的教会学校女学生中流行开来,成为了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最时髦的女性形象。

废跪拜礼 告别森严的等级

“跪拜礼”是中国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到了清代,仅跪拜就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等格式,各种不同级别人员在不同场合将选取相应礼仪。***府官员之间、民众与官员之间,除了要称为“大人”或“老爷”等外,更要行磕头跪拜之礼,其中“稽首”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礼;地位相等的人们之间通用“顿首”;“吉拜”则在祭拜祖先时使用。

这种现在看来是体现尊卑和臣服的礼节,在当时也不断受到质疑和冲击。唐玄宗期间,白衣大食(今叙利亚一带)遣使者来访,朝见皇帝时平立不拜,唐朝官员以其无礼欲治罪。即便到了近代的1805年,沙俄格・戈洛夫金使团来华,入境后即表示不行跪拜礼,引起清廷不满,只到达张家口,便原路返回俄国了。

期间,梁启超便上书要求废除跪拜礼,当时的无***府主义者也附和认为,跪拜礼“卑躬俯首,生气毫无”,而“点首鞠躬最便宜,亦足示敬,且出于自然”。

移风易俗范文第7篇

人的素质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而反映出整体综合能力的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一个人总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主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其中一方面忽略轻视了,将会造成一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人才建设的步伐,是当务之急。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渗透到各个社会环境氛围之中。人们通过对这种有组织的乐音和乐章体系的倾听和审美,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从而对主体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古代先贤孔子就强调:“为***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他把音乐列为“六艺”课程的第二位。他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从整体上看,音乐可以参与到其他各种素质的构建当中去并产生效应,全方位提高人的素质。

一、音乐与人的文化素质

音乐具有特殊的认知功能,可以提高人的文化水准和文化心态。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治、经济、文化生活,表现出该时代的社会观念、风土人情;也必然借助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描述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和不同类型人物的思想感情、生活命运。生动形象的音乐艺术往往使学生更主动、更深刻地接受各种知识,从音乐中了解一定时代、地域的经济、***治、文化生活,轻松地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从而丰富学识,提高识别生活和洞察社会人生的能力。

生理学家认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合理应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没有任何其他形式能像音乐一样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习音乐的学生思路较一般人开阔,思维较一般人敏捷。经常练习歌唱的人,呼吸系统、发声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可以得到锻炼,其耐力、灵敏性等素质得以开发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较一般人出色。弹奏乐器的学生,必须脑到、眼到、手到、身到、脚到,全身心投入,协调配合才能进行。对古今中外音乐精品的欣赏和表演,可扩大文化知识的视野。经常参加排练、演出、比赛,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整个艺术素质的提高。

科学和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础,科学与音乐的双重超越,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目标。音乐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二、音乐与人的思想素质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它通过塑造生动的感性形象去感染人,使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情感是行为的动力,精神力量可以协调人的意志行为。我国远古就把音乐放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礼记》中有记载:“……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我国近代学者梁启超也非常强调音乐的育人作用,他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音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人们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或坚定某种信念,对人的修养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辅佐性。音乐教育可以激发与深化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陶冶人的道德情操。通过美的教育和影响,可以使人的道德意识与情感结合,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由于音乐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音乐教育对人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音乐中的道德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到了人们的血液中。比如:对古今中外音乐精品的欣赏和表演,既开阔了人的知识视野,而且在接受的过程中会激起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使情感品质向高尚的道德情操方向发展,提高人的文化水准,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乐记》云:“审乐以知***,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人灵魂的有力手段,对我们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培养人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音乐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变得更加高尚、完美,能培养人的真诚,使受教育者变得善良,这种品格来自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教育使受教育者心灵变得更加纯洁美丽,因为美是音乐的特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

精神的前途的灯光。”

三、音乐与人的生理素质

音乐与人的生理素质有着密切的作用。如:歌唱能扩大肺活量,并使发声器官发育良好;演奏乐器可以训练手指和手腕的灵活转动;健美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更是把音乐与人的生理素质结合得非常紧密。近年来,音乐的律动教学法得到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运用。律动教学充分地体现出人的体态律和生理的特征。据研究,音乐对人体能够产生镇静、镇痛、降压、安定、调整情绪等不同效能。音乐对人的情绪能发生影响是音乐疗法***的重要依据之一。人的情绪与大脑皮层、丘脑下部、边缘系统有着密切联系。而边缘系统对调整人体内脏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能引起人愉快与舒适情绪的音乐,能够改善与调整人的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调整人体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使音乐具有***作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可以使人的情绪得以缓解、调和,得以转化,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音乐与人的心理素质

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美好、高尚的情感,应成为现代社会每位成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不需要任何媒介就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产生情感体验。可以这样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情感的教育,这是音乐的本质所决定的。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倾注了他们全部的情感,正如莫扎特所说:我的音乐是从我心中流出来的。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审美情感始终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他们通过高超的演奏(唱)技巧表达着音乐的丰富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审美体验,随着欣赏者本身的情感投入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这种情感体验会越来越深刻,而且永无止境。

音乐既能激发人的原始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不良情绪;音乐也能使人获得真、善、美等情感体验,使认知和情绪得到升华和满足,表现人内心的丰富体验和人格折射。音乐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的桥梁。当患病使人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减少,产生孤独感的时候,音乐是弥补这种情感需要的一种良好的手段。即使一群互不认识的人,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但一曲音乐却可能使他们获得共同的体验。音乐也是一种可以让人的思绪和情绪从现实倒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如老人家常喜欢吟唱过去的***歌曲或戏剧,这正是他们怀旧心理的流露和宣泄。音乐还可以表现非现实的、超脱的、梦境般的精神世界,以满足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以及替代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和受阻的愿望。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并没有看到的色彩和形象的意象,也可以让你展开任何不可言语的幻想和内心体验。音乐在现实与非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

音乐作品是抒情而和谐的。这种和谐有序的活动,有助于脑机能的不断强化,培养出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音乐能丰富人的联想力、想象力,使人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促进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能的增强。参加音乐活动的训练和演出还有助于自制力、毅力、细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音乐的审美感受,有利于促成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使人格逐渐得以完善。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正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想象丰富、活泼好动,内心活动趋于复杂,审美心理趋于浪漫,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尤其喜爱音乐艺术。音乐作品强弱分明的力度,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悦耳丰满的和声,塑造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与趋从。然而,音乐的功能不仅仅是娱乐,它具有很强的美育、德育功能,是优化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瑰宝。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挖掘音乐财富的潜力,发挥音乐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的巨大功能,使之充分地参与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程中去,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值得全社会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音乐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是因为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及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神奇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培养跨世纪开拓型人才事业,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音乐教育在人才塑造的过程中将更好地、更有效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移风易俗范文第8篇

xxx共有48个行***村,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近年来,镇******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扶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市委、市***府提出的“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创建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总体要求,瞄准“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这一目标,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种创建活动,取得了

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以为条件好了,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所造成的。镇***、***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全镇每年用于婚丧大操大办的财力近千万元,一个丧事至少花费五、六千元,一个喜事花费两、三万元。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等行为耗费精力、物力、财力,广大干部群众入股子、摊分子也很不情愿,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随风而行。镇***、***府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革除旧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势在必行。因此,镇***、***府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四个反对、四个提倡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府的有关***策规定,印发了《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编制了包含生活、道德、伦理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并统一制作成版面上墙。20年,投资6万多元,在湖王公路沙庄段,建成了1500米的集平安、计划生育、旅游开发、家庭美德、组织建设等内容于一体的文明宣传长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文并茂、帖合实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果,针对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的心理,建设了一批文明角、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室内外场所,给群众创造了一个能去可玩、幽雅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因势利导,利用文化教育阵地,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另外,我们还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一些不良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府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工作深入

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两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就是对违反***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放宽***策,不徇私讲情;“实”,就是把好群众举报、调查取证等环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治理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也触及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细”,就是具体治理中,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严厉打击了一批流氓恶势力,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针对黄赌毒现象,我们去年连续开展了4次专项治理严打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200年,全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比原先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我们采取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教育转化、公开评议等办法,进行了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支部书记的处理力度,规定:凡是在所辖村内出现一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就给予支部书记组织谈话或戒勉处分,并扣除全年绩效工资的10%,取消其年终评先树优的资格。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48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31个村还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街心花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先期投入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治理五乱”和“三清三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尽管镇财***比较困难,但镇******府每年都至少拿出财***收入的l%用于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账专管。自去年以来,镇财***用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拨款已达20多万元。各村也相应的落实了为群众服务的一些必要设施、器材用品等。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移风易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镇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积极开展“学科技、快致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移风易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办理婚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来主持操办,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影响,造大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再比如,针对农村家庭卫生不清洁、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问题,我们就发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开展联户评议活动,让广大家庭妇女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转化观念,从而自觉的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三、巩固成果,自我加压,探索建立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

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建立领导机制。加强领导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明办为基础,抽调民***、团委、妇联、公安、工商、土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了宣传发动、综合治理、督导考核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镇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婚嫁服务队和殡改服务队。按照***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能够为群众热心服务的标准,在全镇确定了123名同志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移风易俗工作队伍,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强化激励机制。为使我镇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这两年来,我们相继制定了例会、情况定期分析、通报和工作考评等制度,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意见》,与各村支部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奖惩标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村级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评选“红旗村”、“优秀***支部书记”等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认真组织好日常监督检查。坚持每季度调度一次、每半年测评一次,并把结果通报全镇,及时掌握和公开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激发了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指导、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发挥机关包村干部的作用,逐村指导健全了《村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起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采取设立举报箱、召开评议会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移风易俗范文第9篇

xxx共有48个行***村,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近年来,镇******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扶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市委、市***府提出的“人人崇尚文明、人人创建文明、人人享受文明”的总体要求,瞄准“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这一目标,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种创建活动,取得了

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以为条件好了,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所造成的。镇***、***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全镇每年用于婚丧大操大办的财力近千万元,一个丧事至少花费五、六千元,一个喜事花费两、三万元。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等行为耗费精力、物力、财力,广大干部群众入股子、摊分子也很不情愿,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随风而行。镇***、***府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革除旧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势在必行。因此,镇***、***府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四个反对、四个提倡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府的有关***策规定,印发了《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编制了包含生活、道德、伦理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并统一制作成版面上墙。20年,投资6万多元,在湖王公路沙庄段,建成了1500米的集平安、计划生育、旅游开发、家庭美德、组织建设等内容于一体的文明宣传长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文并茂、帖合实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果,针对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的心理,建设了一批文明角、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室内外场所,给群众创造了一个能去可玩、幽雅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因势利导,利用文化教育阵地,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另外,我们还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一些不良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府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工作深入

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两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就是对违反***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放宽***策,不徇私讲情;“实”,就是把好群众举报、调查取证等环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治理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也触及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细”,就是具体治理中,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严厉打击了一批流氓恶势力,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针对黄赌毒现象,我们去年连续开展了4次专项治理严打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200年,全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比原先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我们采取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教育转化、公开评议等办法,进行了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支部书记的处理力度,规定:凡是在所辖村内出现一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就给予支部书记组织谈话或戒勉处分,并扣除全年绩效工资的10%,取消其年终评先树优的资格。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48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31个村还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街心花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先期投入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治理五乱”和“三清三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尽管镇财***比较困难,但镇******府每年都至少拿出财***收入的l%用于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账专管。自去年以来,镇财***用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拨款已达20多万元。各村也相应的落实了为群众服务的一些必要设施、器材用品等。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移风易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镇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积极开展“学科技、快致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移风易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办理婚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来主持操办,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影响,造大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再比如,针对农村家庭卫生不清洁、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问题,我们就发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开展联户评议活动,让广大家庭妇女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转化观念,从而自觉的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三、巩固成果,自我加压,探索建立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

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建立领导机制。加强领导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明办为基础,抽调民***、团委、妇联、公安、工商、土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了宣传发动、综合治理、督导考核等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镇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婚嫁服务队和殡改服务队。按照***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能够为群众热心服务的标准,在全镇确定了123名同志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移风易俗工作队伍,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强化激励机制。为使我镇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这两年来,我们相继制定了例会、情况定期分析、通报和工作考评等制度,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实施意见》,与各村支部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严格奖惩标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村级的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评选“红旗村”、“优秀***支部书记”等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认真组织好日常监督检查。坚持每季度调度一次、每半年测评一次,并把结果通报全镇,及时掌握和公开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激发了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指导、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发挥机关包村干部的作用,逐村指导健全了《村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起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采取设立举报箱、召开评议会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移风易俗范文第10篇

余秋雨在他的《上海人》一文里有这样的描述:“上海人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尴尬。这种尴尬远不是自今起。依我看,上海人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开始以来最尴尬的一群。”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上海人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精明、骄傲、排外、不厚道、能说会道、自由散漫、缺少***治热情、没有集体观念……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上海人渐渐意识到市民形象也是城市的软实力,正努力改变以往外界对他们的负面印象。《新沪商》杂志常务副主编邓的荣说:“既然世博会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形象的好机会,那么同样也是改善对上海偏见的好时机。”

“保守”的痼疾

一位到过上海出差的台湾人曾经在“铁血社区”留下一个帖子,他说,“大部分市民仍然没有排队习惯。无论搭车、乘坐地铁,总是争先恐后,抢成一团……上海的士虽然数量不少,但是要搭乘的人更多……空车一出现,几拨人立刻奋勇向前,抢个你死我活……无处、无时不抽烟的上海市民,让空气里始终飘荡着烟味……随地吐痰、丢垃圾的习惯,也让人十分担心。”

这些问题也是***府管理者所担忧的,上海人包容度、优越感的问题早已落人口实。2010年世博会预计有7000万参观者莅临上海,上海人将接受全世界的目光打量。

23岁的上海女孩潘芸,是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宣传部的见习生。虽然每天上下班都要挤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补助只有几百块,但是能够每天和关注世博会的媒体打交道,潘芸觉得很快乐,她看重这份难得的工作经历。潘芸有一个交往多年的上海男朋友,问她愿不愿意找一个外地男孩子,潘芸有些迟疑,“我想父母不会答应,年纪大的人保守些。”

“保守”是人们对上海人的一个普遍印象,在这个词的后面可能是“欺生”、“势利”、“算计”等近义词汇。但现在,如果还对上海人抱这种认知可能有失偏颇。

今年5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对外了“上海人形象”实证研究成果,测量分别在2003年和2008年两次进行,共计调查了680位上海人和外地人。其中设计了一项有趣的测试:“你所乘的一辆公交车由于载客实在太多,有一个乘客怎么挤也挤不上来,可是又不下去,吊在车门口,车子因此无法开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

两次调查中,上海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出现了很大变化:2003年,有22.5%的人会“劝他下去”,5年后,选择这一项的人锐减到6.6%;在2003年,还有10.7%的人会“把他挤下去”,到了2008年,这一数值显示为“0”。

另一项反映上海人优越感下降的测试则显示:上海人认可上海是中国内地最好城市的比例从2003年的84.3%锐减至2008年的35.4%。

调查结果显示出上海人对自我认识的不断调整改变,而这种改变很大部分缘自外在环境的变化,其中,2010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起了加速推进的作用。

全城操练

为了解决上海人的形象问题,这座拥有1900万人口的大都市开始了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活动。10万名上海“的哥”或许是这座城市最先“学习”微笑的群体。为了今年的世博会,“的哥”们不仅忙着更新车辆,操练英语,还要面临文明待客的舆论监督。与出租车行业类似,上海邮***、银行、电信等58个窗口行业、402万从业人员,如今都被置于公众测评的“放大镜”下,“不说普通话”、“态度傲慢”等举止细节都可能在第一时间被曝光。

针对普通市民的宣传教育活动更加细致入微。上海市文明办综合处处长徐建平说,他们编写的《上海迎世博市民读本》,为每一位市民提供了最基本的规范,从“文明用语”到“有序谦让”,再到“不穿睡衣上街”逐项细致地明确下来。五花八门的活动在社区铺天盖地地开展起来,有奖竞猜、座谈会、组织公益活动等等,组织者煞费苦心调动着市民的热情。

从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上海在每月的5日、15日、25日开展“三五”集中行动,5日为“窗口服务日”、15日为“环境清洁日”、25日为“公共秩序日”。这场全方位塑造城市文明的大运动有一个响亮的口号:爱上海,从我做起!

徐建平说,从长远看,上海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融入世界的潮流,上海人的意识和生活习惯都要跟随这个目标逐渐改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的城市不仅仅意味着高楼林立,更意味着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上海人正在世博会的进程中学着文明热诚地接纳世界,也在这个过程中打磨自己,世博会的进程就如同上海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过程。

上海人是有觉悟的

不能说世博会可以在一朝之内让上海人脱胎换骨,但现在的上海人已经与人们固有的印象差异很多,这种转变是伴随上海本身的城市化进程而发生的。家住世博会会场附近的刘阿姨是上海人,今年50多岁,思想很“开通”。在她看来,过去上海人欺生,把外地人叫做“乡下人”;现在,外地人是“新上海人”,都是“自家人”。“女儿嫁个外地小伙子也蛮好的,来上海的都是精英呀”,她笑着说。

从北京奥运会学***验,上海市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在刘阿姨生活的社区里,150名退休老人报名成立了志愿者大队,他们在“三五”行动日走上街头维持交通秩序,老人们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岗位,干劲十足。

在世博会倒计时200天的时候,徐建平他们做了一次测评,上海城市文明指数从倒计时600天的78.98上升到84.95。他说:“上海人民是有觉悟的。”作为上海人,他并不讳言上海人的缺点――不够大气,斤斤计较,但是上海人也有自己的优点――做事认真、追求一流。这十六个字把上海人做得好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都融合在了一起,成为这座城市追求的目标。

在2009年11月国际展览局第146次全体代表大会上,秘书长冈萨雷斯•洛塞泰斯听取中国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代表团的介绍后,向记者表示他的乐观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移风易俗范文

学习

海口骑楼老街的绝代风华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海口骑楼老街的绝代风华,内容包括见外精品民宿海口骑楼老街店,海口骑楼老街名字的由来。19世纪中期至民国年间,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曾经流行一种敞廊式商业建筑,人们习惯称之为骑楼。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一楼临街部分

学习

杜邦家族跨越两个世纪的传承经验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杜邦家族跨越两个世纪的传承经验,内容包括杜邦家族和李嘉诚家族,世界十大家族第9名杜邦家族。杜邦公司跨越两个世纪的传承,有一条清晰的组织变革路径:从集权型单人决策,到家族股东与职业精英共同治理,到“三马车式体制”后的公

学习

劳动价值理论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价值理论,内容包括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教育价值取向。一、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问题现代社会的人们,并不是生活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自然看到的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与马克思所能看到和预想的不同,而且有些人从这些表象观察人

学习

无线电测向技术及应用研究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无线电测向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包括无线电测向技术及应用,无线电测向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电技术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的广泛,无线电技术已经从起初的无线通信发展到了现阶段的遥控和遥测。无线电测

学习

现代物流概念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物流概念,内容包括现代物流的概念出现的时间,现代物流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一、现代物流的五人发展趋势(一)物流的系统化趋势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流通的系统化,一个是物流的系统化。所谓流通的系统化,就足把从生产到消费的流

学习

七个热门创业好项目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七个热门创业好项目,内容包括农村创业项目小型加工厂,最热门的行业创业项目。1.皮鞋美容店。这种以翻新为主的皮鞋美容店主要在为顾客提供修鞋服务的同时,将那些变形走样、皮面老化、污渍难除但又弃之可惜的旧皮鞋,经过杀菌除

学习

旅行社计调工作中常见的服务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

阅读(513)

本文为您介绍旅行社计调工作中常见的服务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内容包括旅行社计调管理制度,旅行社计调流程建议。计调工作是旅行社的核心,当然对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也起到决定作用。笔者首先对旅行社的计调工作做了深入的调研,提出计调工作中

学习

10大IT技术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10大IT技术,内容包括it十大热门技术,14个极具价值的it技术。每到岁末年初,对过去的一年里的各种IT技术进行梳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从中评选出10大最热门的IT技术是本报的惯例。客观地说,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IT技术还是比

学习

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内容包括何为知识产权评估找谁做,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的问题。【摘要】知识产权评估是对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评估,其评估过程着眼于知识产权的未来经济效益,类似于任何有形或无

学习

博士教你生个“如意宝宝”

阅读(40)

如果你想生育一个孩子,像姚明一样高大,像刘翔一样迅猛,像杨振宁一样聪明,那么,本文就是专门为你而写的。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把姚明、刘翔和杨振宁的基因做一个最佳组合,制造出一个超人。但在目前,这显然只是一种奢望。不过,不要灰心

学习

如何开一家茶艺馆?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开一家茶艺馆?,内容包括如何开好一家茶艺馆,开茶艺馆需要投资多少。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艺术,茶叶的消费量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因此近年来不少人瞄准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开起了茶馆。

学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解析

阅读(3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女主人公苔丝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是作为被害者的她最终却被送上了绞架。本文拟以作者的悲观主义与宿命论为背景,探讨这个形象的悲剧命

学习

关于实施天保工程的成效及措施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实施天保工程的成效及措施,内容包括中国天保工程成效,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意义。十余年来,通过广大林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天保工程区尤

学习

水仙花开了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水仙花开了,内容包括水仙花开了小说免费阅读,水仙花开的语句。昨日下班,推开门,冷不防的,被馨香抱了个满怀。忙忙跑到阳台――呵,是我的水仙开花了!几朵小小的水仙花悄然而开,粉妆玉雕般的。凝视的眼神便一醉再醉,“借水开花自一奇

学习

倡议书的范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倡议书的范文,内容包括节约粮食倡议书范文100篇,小学生世界读书日倡议书范文3篇。倡议书的范文第1篇保护文物的倡议书范文1尊敬的广大市民: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景点,它那雄伟的气势和历史情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去参观旅

学习

学写倡议书范文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学写倡议书范文,内容包括学写倡议书优秀范文,关于倡议书范文100个字。学写倡议书范文第1篇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般倡议书的特点及要求。由个人或群体首先提议某种作法、推动外部某项活动的开展,并且希望能够得到广泛响应和

学习

倡议书作文400字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倡议书作文400字,内容包括垃圾分类倡议书作文400字,节约用水的倡议书作文400字。各位华人同胞:你们好!大家都知道四川的地震灾害吧!地震达到了里氏8.0级,是获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在5月12号下午2点28分,正在家里的主妇们,在工

学习

节约粮食倡议书范文

阅读(35)

节约粮食倡议书范文第1篇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爱惜粮食倡议书参考范本,供大家阅读参考。爱惜粮食倡议书参考范本1亲爱的同学、老师们:近年来,我国的某些山区里的孩子越来越吃不饱,通常就是吃了

学习

文明过节倡议书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过节倡议书,内容包括春节文明过节倡议书,文明过节倡议书。文明过节从我做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文明过节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文明过节倡议书一广大市民朋友们: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美好

学习

开会会议记录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开会会议记录,内容包括开会会议记录怎么记,会议记录完整模板。笔录也常常要借助音录、像录,以之作为记录内容最大限度地再现会议情境的保证。下面是挑选较好的开会会议记录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学习

倡议书格式范文精选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倡议书格式范文精选,内容包括申论倡议书的格式及范文,倡议书的格式及范文450字。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般倡议书的特点及要求。

学习

2017剿灭劣五类水倡议书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2017剿灭劣五类水倡议书,内容包括剿灭劣五类水表态发言,剿灭劣五类水公益活动有哪些。剿灭劣五类水倡议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