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道家美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揭示了艺术与美的作用,具有博大精深的意蕴。本文侧重于道家的“自然”思想揭示其本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道家;美学;自然;审美观点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极大丰富的,在这其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史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道家美学是一种伦理美学,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大的思潮和派别,其影响有积极亦有消极。本文主要以先秦时期的研究为主,进行讨论。
(一)道家起源发展及代表人物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同时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准则。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思想与领悟,在哲学史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他信奉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比较复杂,主张回归自然,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老子和庄子皆是代表小国寡民的思想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源于道,属于客观的唯心主义。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庄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二).道家美学中关于"自然"的讨论与研究
1.道家"自然"美学的审美理想
道家的审美理想,其诞生于对人性的异化的关注中,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反对社会的产物。我们都知道,人类与自然在最初是浑为一体的,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人类有了自我意识,认识到了自我的存在,渐渐的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了,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创造的精神以及物质财富,成为了异化的社会力量。道家正是发现了这一社会现象,因而对它进行了尖锐而激烈的批判。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毗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认为,本来是人类所创造的、被看做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其实都成为了社会异化的罪魁祸首。
面对这种现实,道家无法彻底的改变,而是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也就是让人们回到原始时代,以此来恢复自身精神和人格的自由与***。具体的手段主要是由庄子提出的“以天合天”,同时辅以“回归自然”思想。让人的自然本性回归,主动的和自然“合而为一”。
2.道家"自然"美学的文学观
在各种各样的文论形态当中,我们主要来讨论以庄子美学为代表的道家文论,这种美学观是针对“自然”和“人为”对比的一种美学观点。
庄子认为,“自然”的创作境界,是一种没有人为因素夹杂的“自然天成”。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无我”,意为消除人为,非自然。体现了庄子的“非美倾向”。①“庄子从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出发,他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看作是真美、纯美,而一切‘人伪’的美,则被视为对美的破坏。”②他认为最美的艺术是完全自然的艺术,没有一丝的人为痕迹,而人为的美,不但不能实现美的理想,相反还会妨碍人们用其本性去欣赏自然之美。
庄子提倡“自然”,反对“人心”这一观点。张少康先生做了比较准确的解释:“庄子也并不是简单地否定人为的艺术,人的主观精神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完全与自然同趣,那么他就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而他所创造的艺术,也即是天然的艺术,与天工毫无二致,这时的人工也就是天工了。这种艺术虽也是人工创造,但因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因而也绝无人工痕迹,而达到天生化成的程度。这才是庄子论艺术创造的真正精义所在。”③
综上所述,以庄子美学为代表的道家文论观,是在“自然”创造与“人心”创造的对立中产生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自然”之美,摒弃审美机心。
3.道家"自然"美学的意蕴浅谈
道家美学“自然”意蕴是道家思想中最重要的蕴含,有着深刻的意义。在老子的《道德经》与《老子》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在这里以山水意象为例。
山水意象:作为“自然”意蕴的体现不难理解,道家文本中对于自然山水的描写是十分丰富的。钱穆先生曾指出:“国文学中尤多道家言,如田园诗、山林诗。不深读《庄子》、《老子》书,则不能深得此等诗中之情味。”④从道家人的角度来看,山水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没有受到任何文明的污染的“净土”,与远古社会一样有着超脱文明的东西。而各种各样寄情于山水的文人墨客也是为了在自然山水中寻找那“自然”的意蕴。
通过以上的举例分析,庄子的美学意蕴是表达了“自然”这一观点,说明了道家美学其目的在与唤醒人的本性,使其回归“自然。”
道家对美的真正目的是希望达到一种自然完美的理想境界。因而表现出了“与道合一”的美学倾向。这一点体现最深刻的非老子莫属。老子的一生所研究的无非一个“道”字,“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在老子看来,产生万物本源的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道’是无形的,所以‘惟恍惟惚’;‘道’又产生了无穷无尽的万物,或蕴含在万事万物之中,所以又‘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道’不可言状,却美不胜收;‘道’是能感知的,又远远超出人们的直观感觉。……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辨证统一,正是艺术和审美的真谛”。⑤
道家美学强调人性真谛的领悟和感知,追求绝对的自由和纯粹的精神,把人从现实的外物中***出来,重新来界定个体自身的意义,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使得主体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自我升华。
(三)、道家美学的思想核心
“自然无为”是道家对于美的根本观念,是道家哲学和美学的核心。一切的道德的规范,在道家人看来,都不能阻碍人个体的自由发展。凡是所有阻碍个体自由发展的所谓道德、规范,都是一种枷锁,是应当被抛弃的。道家以自然无为为美,是它特别的地方,因此,在道家的观念里,美既包含了善,同时又超越了善,美崇高的自身价值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与儒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美学的角度看,儒家由于一直把美学置于伦理学的控制之下,因而它不是纯粹的美学。只有道家的美学是超出了伦理学范围,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学,地位比伦理学要高。
注解:
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②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 文化[M],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9页
③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④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248页
⑤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307页
参考文献
[1]王焱,道家自然美学的两大文论形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2]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赵明,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M],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9页
[4]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248页
[5]吕琛,孔子、老子美学思想的不同追求和比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6期,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