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辽与西夏都有“天庆”年号,且都铸行过“天庆元宝”钱。辽天祚帝天庆年为公元1111-1120年,历时十年;西夏桓宗天庆年为公元1194-1206年,历时十三年,两者前后相差八十余年。两种“天庆元宝”却出于两个不同国度,两“天庆元宝”钱皆用汉文书写,初识者一般较难区分。西夏除汉文“天庆元宝”钱之外,还有一种西夏文的“天庆宝钱”,而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大辽天庆”镇库大钱。
笔者这里所展示的两种“天庆元宝”小平钱,***1为西夏“天庆元宝”,直径24.9毫米,厚1.3毫米,穿径5.2毫米,光背;***2为辽“天庆元宝”,直径24.7毫米,厚1.2毫米,穿径6.5毫米,光背。西夏钱币形制受宋钱影响很大,基本摹仿宋钱形制制作。桓宗李纯佑与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和蒙古成吉思汗同期,也正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晚年。西夏钱以小平钱为主,间或有折二钱,制作精细,轮廓精整,字体秀丽。西夏汉文钱目前仅见有八种,“天庆元宝”为其中之一种,这里不包括存有异议的“天授通宝”钱(直径23毫米,穿径6毫米,重3.8克,传世仅一品,现存山西省博物馆,或为西夏景宗李元昊建国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于公元1038-1048年所铸)。据高英民先生称,其他如“正德元宝”、“乾定元宝”、“应天元宝”等均属伪造。西夏钱基本为光背,仅有“天盛元宝”折二型铁钱背有“西”字和“大安元宝”、“天庆元宝”背穿上有月纹者,但均少见。有一种“天庆元宝”小字广穿铁母平钱,因铁钱未正式铸行,此钱仅见。西夏“天庆元宝”钱未发现有折二或折二以上大钱,也未见有“天庆通宝”、“天庆重宝”钱,在收藏时,凡见有这类钱要格外小心,据笔者所见,西夏钱包括西夏文钱(含银质小平钱)市面上也偶见有伪品出现。西夏建国比较晚,在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正式称帝,始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局面,直至南宋理宗宝庆年间,为蒙古所灭,历十帝一百九十年。因西夏缺铜,铸钱很少,从出土情况看,西夏百分之八十是用宋钱,尤以北宋钱居多,其他为辽、金、南宋和汉“五铢”、唐“开元”钱,可见所用本国钱币很少(可参见吴峰云先生《西夏钱币》一书)。
辽“天庆元宝”钱为辽(契丹)国末帝于“乾统”年号后的晚期铸币,也是天祚帝改“保大”年号之前的最后一个年号钱。这中间虽有“建福”、“神历”,而乃是燕王耶律淳和天祚帝之子雅里,于天祚帝出奔后所改的年号。辽钱正用品一般为小平钱,并用汉文书写,拙而不秀,非隶非楷,铸工较粗。***2为天祚帝所铸“天庆元宝”钱之一种,“天庆”二字多为小“天”大“庆”书写,此为双挑“元”,属珍稀版别,在辽钱中较为少见。
辽“天庆元宝”除小平钱之外,据华光普先生所云,尚有一种折十大钱,但未见***拓。笔者在一泉友手中见有一枚“天庆元宝”大钱,似为折十型,直径51.5毫米,厚4毫米,穿径10毫米,见其钱文书写与平钱略有不同,“庆”字似少笔,但因无拓样真品对照,不知是否指此大钱。另外,笔者手中持有一枚辽“天庆元宝”连钱(***3),单径23.5毫米,厚1.2毫米,穿径6.5毫米(有一枚为死穿),钱币形制与正用品基本相同,与华氏***谱第二册第172页所选拓样几近吻合,该钱属性是否为当朝所铸之吉祥钱(花钱),似非为后人所为之,也不像是正用品铸连所致,从两环相扣(外廓)及钱文重叠看,却很别致,这种钱在辽钱中较为少见。
辽亡国之君天祚帝耶律延禧是道宗之孙,太子(jùn音郡)之子。在辽宫廷内部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之后,道宗幡然醒悟,了太子的冤案,但死去的已不能复生,遗诏将由皇太孙延禧继位。寿隆(即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道宗去世,延禧登极,群臣上尊号称天祚皇帝,当年改元“乾统”。历史上也很巧会,天祚帝与宋徽宗继位同期,又同为南北(南宋、辽)亡国之君。天祚帝是个昏君,他迷迹于畋(tián音田)猎***酗,听不进逆耳忠言,怠于***事,致使朝纲废驰,赏罚无章,国库空虚,人情怨愁。终于在天庆十年被后来崛起的女真人、金阿骨打攻下辽之上京(临潢府),又于天祚保大二年(1122年)攻下辽之中京(大定府),天祚帝一直被追赶得东躲,于保大四年(1124年)冬(有称保大五年二月)被金将完颜娄室和降金亲王耶律余睹所擒获,金主免其一死,封为“海滨王”,送长白山东囚居,一年后病死。天祚帝后期虽有“保大”年号,但此间天祚帝基本处于逃命状态,有否铸过保大年号钱,史料未证,钱谱未录,实物未见。辽亡后,耶律大石率部而逃,自立为帝,史称西辽,又延续了九十年而亡,这中间也似曾铸币,成为泉家所追寻的目标。
以上有误,望泉友、专家指教。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