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椿树的嫩芽很好吃,是一道好菜,很多人都不会信,包括你,不信你问问你自己。为什么我这样自信,因为我清楚,我身边的人,还有我认识的所有人,他们都没有吃过椿芽,也没听他们提起过关于吃椿芽的只字片语。
椿树在我的老家,那个半平原半山区的小村子—唐洞,不是一种稀罕的树种,几乎到处可见,但椿树的木材,既不能做房梁也不能做房檩。原因是它们的木质太脆,没有韧劲,太易折断。那时的房大多是土房,土房顶子是用高粱秸和荆条之类的枝条做铺垫,上面抹上泥,但这泥可不是一般的泥巴,要用搭炕换下来的土坯和质地无沙无石子的新黄土,再把山上割下来的黄白两种山草晒干,用铡刀切成三寸长的小段,和在泥中,为的是有了这些山草,抹泥后房顶永远不会裂口子,而且每年必须重新抹一次,不然下雨时会漏雨的。你想想看,每年抹一层泥,几十年加起来,那房顶上的土加起来会有多厚,最后可达五六十公分,很多家的老房子不堪重负,房檩都被压弯了。难怪他们不用椿木做房檩,用了房子会塌的。一说这些,你一定觉得椿树没用,也不是,听说椿木做家具是非常好的,它的木质洁白,木纹大而整齐,很有规则,也很耐看。市场上卖的木碗大多是椿木做的。还有一样不常见—庙里的木鱼也是用椿木做的,和尚们上早晚课都要敲,那声音在庙堂上清脆悦耳,十分响亮,用其他木头是没有这么好的效果的。
早春时节,大地草木复苏,椿树和香椿树同时发出嫩芽,但椿树芽比香椿芽粗壮,个头大,颜色紫红,十几枝嫩叶弯曲着紧紧地抱成一团,真是好看,但是,它发出一种难闻的臭味,连小虫子都不愿意接近它,人们就更不会碰它了,所以才给它起了个外号—臭椿。从此,椿树被人们冷落了,似乎它是没用的,可有可无。
小时候,一天早上,我看见奶奶采了许多椿树的嫩芽回来,我奇怪地问奶奶采它干什么,奶奶说吃,第一次听说椿芽能吃。我半信半疑。到了晚上,奶奶将椿芽收拾好,烧了半锅开水,将椿芽放进锅里焯上一会儿,然后用笊篱捞出来,放进瓦盆,准备出门,奶奶招手要我跟着,我和奶奶走进离家不远的南菜园,天很黑,她摸着黑将椿芽整齐地排码在土地上,椿芽的下面都放一些小土坷垃,为的是让水分渗下去。我不知奶奶做这些干什么,第二天早上起来,她牵着我的手去园子,我看见那些紫红色的椿芽变成了暗绿色。奶奶把它们重新捡回到瓦盆里,回到家用清水洗净,再放上清水浸泡半个时辰,捞出来把水攥干,再切成小段,放上黄酱、葱花、姜丝、花椒面,淋上少许麻油和老陈醋拌好,奶奶叫我尝尝,嗬!真是一道美味!“好吃吗?”奶奶微笑着说:“好吃就多吃些吧!过两天,椿芽长大了就吃不得了。再者,懂得吃这个东西的人很少,到了别处没人做给你吃。” 的确,从那次吃过椿芽后,几十年过去了,不但没有再吃过椿芽,就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了。当时我就想奶奶怎么会做这个菜呢?是谁教给她的呢?村里的人为什么不学着做呢?可是直到现在这些问题我也没弄明白,是个谜,奶奶走了这个谜就永远也没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