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由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经历了人口变革和人口老龄化,故对人口年龄结构和消费或者储蓄关系的研究较早。Nathaniel(1969)最早使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抚养比和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的结论。Thornton(2001)采用1956—199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美国人口抚养比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对美国的个人储蓄有显著的负影响。Loayza等(2000)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都将使得储蓄率降低。近年来,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对我国的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的关系进行研究。王德文等(2004)将中国的数据运用于Leff模型后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即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升高均会造成储蓄率的降低。袁志刚等(2000)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对储蓄率是有影响的。唐东波(2007)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得出不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人口年龄结构均会对中国的居民储蓄起到显著的扩张性作用,并且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居民储蓄增加。从以上研究可知,关于人口抚养比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但综合国内外绝大多数的研究可以发现,人口抚养比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确实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人口抚养比变化对居民储蓄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在很多以人口年龄结构和消费或储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一般均是以生命周期理论(LCH)和家庭储蓄需求模型(HSDM)作为该项研究的理论出发点,这些理论为研究人口抚养比变化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由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理性的消费者总是根据其预期寿命和一生的收入水平合理安排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便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在工作阶段,收入逐步增加并且会大于消费,消费者此时会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储蓄积累;在退休阶段,收入减少,消费会超过收入,人们又会用储蓄支付消费,从而形成负储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也分析了其他一些影响消费与储蓄的因素,比如高的遗产税率会促使人们减少欲留给后代的遗产从而增加消费,而低的遗产税率则会对人们的储蓄产生激励,对消费产生抑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使储蓄减少等。由萨缪尔森提出的家庭储蓄需求模型则认为,少儿人口的数量和储蓄数量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孩子可以被看作是储蓄的替代物。当孩子数量较多时,用于子女的费用就会增加,人们会认为对于自己未来的养老会得到保障,从而作为养老保证的储蓄就会相应减少;而当孩子数量较少时,则要增加储蓄以防老。与我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我国,由于当前人们的子女数量减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又没有遗产税方面的限制,这些原因均会使得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而抑制消费。
三、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的定义和数据来源本文实证分析人口抚养比变化和居民储蓄率的关系,所涉及的变量包括:居民储蓄率(s),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居民储蓄+居民消费);少儿抚养比(x1),等于0~14岁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之比;老年抚养比(x2),等于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之比。为了消除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我们先对变量取对数。选取的样本数据为1990—2009年的我国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居民储蓄率。经济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数据来自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为了避免虚假回归,在进行数据协整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采用最常用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所有变量均不平稳,但是一阶差分均平稳,因此时间序列数据均是一阶单整的。
(三)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VAR模型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它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对每个方程中的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间的动态关系。VAR模型除了要满足平稳性条件外,还要确定滞后期[10]。本文对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来确定,当二者达到最小时,此时的阶数为最优阶数。由lns、lnx1和lnx2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出:AIC统计量在K=1时最小(-13.85298),SC统计量在K=1时最小(-13.77114),所以滞后期为1。
(四)协整检验在确定了最优滞后期的基础上,为了探索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关系,需要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和***1。表3中,r表示协整关系的个数。在5%的临界水平下,迹统计量表明(32.64207>29.79707)应该拒绝没有协整关系(r=0)的原假设,对应的接受存在一阶协整关系,最大特征值统计量也是拒绝r=0,接受r≤1,即最多存在一阶协整关系。结论是:在5%显著水平下,lns,lnx1和lnx2之间存在一阶协整关系。通过对AR根***形(***2)的验证可知,VAR模型是稳定的。这说明lns,lnx1和lnx2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上述的johansen协整检验得出了lns,lnx1以及lnx2三个变量间是存在协整关系的,但由于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有因果关系,并不能具体指出因果关系的方向。为了进一步验证变量lns,lnx1和lnx2之间的因果方向,我们对这3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期为2时,从格兰杰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1)lnx1是lns的格兰杰原因,而lns不是lnx1的格兰杰原因,即少儿抚养比是居民储蓄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居民储蓄率不是少儿抚养比的格兰杰原因;(2)lnx2是lns的格兰杰原因,而lns不是lnx2的格兰杰原因,即老年抚养比是居民储蓄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居民储蓄率不是老年抚养比的格兰杰原因。***2AR根***形稳定性检验
(六)脉冲响应分析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存在关系只是说明和验证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的影响过程和方向还可以借助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可以考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Re-sponseFunctions),对分析结果进行相互补充。在***3和***4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居民储蓄率受到各变量冲击的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3居民储蓄率在面对少儿抚养比冲击时的脉冲响应函数由***3可以看出居民储蓄率对来自少儿抚养比的脉冲冲击一直呈现负向效应,到第3年时达到最低值,之后负向效应逐渐减弱。这说明少儿抚养比的上升对居民储蓄率的增长呈负向作用,并且在短期内,少儿抚养比变化带来的作用大于老年抚养比变化所带来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儿抚养比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逐渐微弱。由***4可以看出居民储蓄率对来自老年抚养比的脉冲冲击在开始时呈现负向效应,但在第5年时又开始呈现正向效应,之后便一直呈现正向效应。并且从长期来看,老年抚养比变化带来的作用大于少儿抚养比变化所带来的作用。
(七)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分析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评估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下面利用已建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如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在前两期,居民储蓄变化率是最主要的贡献因素,但是它对自身的贡献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在第2期贡献率为65.86%,而第3期下降为44.74%,此时已经不起主要作用。少儿抚养比的贡献虽然在前2期很低,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第7期的贡献率达到66.66%,但之后几期开始缓慢下降。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变化的贡献在第4期开始逐年上升,这说明老年抚养比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是一种长期效应。
四、研究结论与***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1990—2009年的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居民储蓄率三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中国人口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少儿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具有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长期逐渐变弱;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在前期有负的影响,而在中长期,则是一种正的影响。由实证研究的结果可知,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国人口***策导致的少儿抚养比在未来上升或者下降只会对中国居民储蓄产生有限影响,少儿抚养比的变动不能解释为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原因。这可能是由于当前我国养育子女的成本较高,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生活投入等都需要大量的费用支出,故没有多少剩余资金可用来储蓄,甚至会产生负储蓄的现象。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则对中国居民储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存在正的影响,但是在当前影响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现象并不是太严重。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老年抚养比有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老年人口死亡率的下降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的老年抚养系数会进一步上升。在当前人们预期未来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会进一步强化居民的储蓄动机,从而增加居民储蓄,居民储蓄的增加必然会使得居民当期消费的减少。目前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长期由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容易造成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热和经济结构失衡,这种状况的长期保持显然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策建议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由于我国人口***策的长期实施,尽管我国人口基数大,但未来仍有可能面临劳动力人口短缺的困境。成年人口子女的减少、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使得老年人更倾向于预防性储蓄而非消费。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寻找新消费增长点的趋势下,如何发展老年产业经济,使居民有意愿消费,是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深刻变化背景下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1.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人口老龄化尽管有弊,但也有利,人口的老龄化能够积累一批科学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发挥老年人才的余热不仅可以降低人口智力投资成本,更可以为成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创造条件。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够减少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这能促进人们增加当期消费而减少为未来的生活所进行的预防性储蓄。我们可以综合国际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自己的国情,对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整,使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3.发展老龄产业,使老龄消费能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府通过制定和完善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优惠***策,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力,这也能缓解老龄化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作者:宋奇成袁凯单位: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口抚养比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