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当别人在品德能力、金钱物资,甚至所受关爱超过自己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的情绪以及可能衍生出的破坏、报复举动。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会对个人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阻碍。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研究表明,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心理就已经很明显了。幼儿的嫉妒心理不可能完全消失,但经过成人的有意引导,可使这种消极心理向积极方面转化,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培养抗挫能力
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很有好处的。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事,关键在人对待它的态度。幼儿对挫折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在于成人的教育和影响,要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凡是幼儿能自己做的事,就要相信他能做好,千万不要去代替。要让他们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幼儿碰到困难时,也要鼓励其向困难发起挑战:“你行的”、“你真勇敢”、“没关系,勇敢爬起来”……
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幼儿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做事,才能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从而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消除嫉妒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培养合作精神
《纲要》中指出:要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幼儿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很多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合作意识。要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要对每个幼儿一视同仁,努力做到公正平等,激发幼儿的合作愿望和意识,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鼓励幼儿参加一些飞行棋、国际象棋等竞赛游戏,游戏能让幼儿多一些体验成功与失败交织的矛盾感受。
幼儿之间的合作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增进友谊,成人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有点滴进步便及时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帮助他们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三、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幼儿在认识、交往过程中,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而产生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时,能够利用自己的内因去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幼儿更易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进取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
自我调节能将嫉妒转化为动力,让幼儿明白自己落后的原因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可通过让幼儿学会表达,先引导他自己讲出来,不要闷在心里,把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别人体验、感受,然后加以鼓励。还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幼儿对自己要有恰当的估价,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解别人的长处。让幼儿学会控制,如情绪、情感的不当表达会影响一些当前利益时,幼儿能暂时抑制冲动。
四、培养移情能力
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让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义务,培养起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移情能力强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更受周围人的欢迎。可以通过情境转移,引导受挫的幼儿先做点他喜欢的事情,如看看动画片,听听故事,整理一下衣服,看一看教室外的环境,想一想有趣的事情等方法来缓解一下情绪,而后再进行开导、教育。
同情心可以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注重培养幼儿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的能力。让幼儿去理解体验不同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理解他人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摆脱过分自我中心思想。如让幼儿把自己痛苦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幼儿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看到别的幼儿摔倒了,成人可启发幼儿:“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这样孩子们便逐渐能学会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
幼儿自控能力弱,一旦嫉妒起别人,常会情不自禁地去伤害别人,如抢别人玩具,将别人心爱的东起来,甚至推人、打人、踢人等。嫉妒还会使幼儿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对于幼儿的嫉妒心理,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要做到不溺爱、不骄纵,营造一个谦虚、友爱、团结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通安实验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