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应该是从自我做起。本文在论证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前提下,对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适应性绩效的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
Abstrac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self-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individual adaptive performance in modern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necessity of self-education.
关键词: 个体;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适应性
Key words: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self-education; suitability
中***分类号:F270・7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79-02
0 引言
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你自己,所以,要想有针对性的调适自己,就需要认识自我,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特别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从不适应到适应,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1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发展是一个自身组织和自主建构的过程。它是由内向外的过程,即将已有知识践之于心理的体验、调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走入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主观感受和内部体验的教育,只有把外在物质力量内化为主体心理世界的动力机制,才有可能达到促进其有效发展的目的。
这是由于教育不可能主动的传授给个人,它一定是通过个人自我价值系统的审查以后,将其归纳进自我概念结构,才能转换成不需要外在强化力量支持的个性品质。自我教育来自人的需要,然而,人的需要来自社会环境的多姿多彩与个体的相对匮乏的不协调。当它们达到一定程度的差距的时候,人们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需要感,而且这种感觉十分强烈,甚者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斗争,也就是内心的矛盾。促使个体调动本身的动力机制,例如情感、意志等等,尽最大的努力去消除他们之间的差距,朝着理想我的目标前进,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与协调。这也就是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果不以自我教育为本,心理健康的目标很难达成。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心理学流派的观点来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理论强调当事人的领悟。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虽然把人看成消极的 被动接受刺激的对象,但也重视当事人的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正常人有自主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趋向。例如,罗杰斯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的心理咨询方法的基本假设就是,“只要给当事人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他们便能朝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前进,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身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心理变得更为健康。”从而逐渐形成关于心理世界的知识的一种抽象的、连贯的、可解释因果关系的系统,这是对信念和愿望等基本心理成分的理解,以及关于这些心理成分与知觉输入和行为如何相互影响的知识;这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这是关于知觉、情绪、愿望和信念等概念如何相互联系并实施组织建构的一种理论解释。
综上所述,需要个体自身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有必要的。
2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适应性
关于适应性,就是指行为规范。本文主要从人际关系适应性、文化适应性、心理影响下的生理导向适应性。
2.1 表现出人际关系适应性 杨中芳所言,中国人“自己”的表现方式,可能受到“求同”、“怕壮”心理的影响,以不突出自己为表现准则,甚至可能有避免表现自己的现象出现。为了自我改进,中国人对个人的错误、罪过及不良特性甚为敏感,且十分倚重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等机制来避免社会批评、责任及惩罚。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以自身实体为界限的那个狭窄“自身”,而且还包括“自己人”。人们倾向于将亲密朋友作为自己的延伸自我,所以就会对朋友做出较好的归因评价。策略性地选择那些能够给自己提供积极反馈的人进行社会交往是自我提升的一种重要表现。在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之下,自我提升或许会致使个人和互惠性关系网络的疏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对他人的亲密或许比自我的提升更加的好。所谓自我提升是指人们有增强自尊、提高个人价值感、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需要。
2.2 表现出文化适应性
2.2.1 社会赞许反应 前人通过研究发现,人们认为追求个人目标的重要性要大于集体目标,即注重个人主义,也就会做一些自我吹嘘的事情;相反,人们认为集体目标的重要性要大于个人目标,就会从事印象管理。
2.2.2 社会控制和自我调节 在华人社会占主流的中华文化,要求人们在表现自己时中和谦厚。认可中华文化的华人,无论是在人们当面还是背后,都会做到不亢不卑。但是,对于不认可中华文化的华人来说,他们将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文化压力之下显得格外的温和恭厚。当人们只是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的时候,社会或许会由于个人利益的行为,产生淘汰集体的危险性。
2.2.3 个人谋私引起的问题,社会控制机制 有研究表明外控的社会文化压力指通过互相监督以预防有人作出损人利己的举动。内化的社会文化价值指培养人们的公平、仁义意识,使人们不愿作出谋私害众的行为。在遇到社会文化压力时,才肯策略性地遵守规范。
2.2.4 自我表现 研究显示,不管在中国还是北美,自欺自擂对个人的精神健康都有积极作用。自欺自擂的人,只要他们不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美德,都会比不自欺自擂或过度谦卑的人快乐和健康,并更能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些结果说明自欺自擂能强化个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趣的是,在我国主流知识传统之中,不仅注重人们应该具备自信(即相信自己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能力),而且注重人们在公众场合之中,不需要贬低自己,但是一定要表现的温和谦逊。另外,因为我国的人口相对密集,没有较高的职业流动性,相互监督成为由很高成本效益的社会控制机制。通过互相的监督,保证生活在社会的人们不做出超越规范的行为。然而,人们相互举报个人的越轨行为,更有甚者,会惩罚那些以及不去举报亲友和近邻的人,也就是说,换向监督或许会发展为集体惩罚文化。
2.3 表现出生理导向的适应性 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发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这些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当事人的社会认识无关,也与当事人对自我的认识无关,其心理、行为的变化不受自我意识的控制。对身心疾病则以***原发病灶为主,同时给予精神、心理上的疏导。由此可见,只有明确诊断,采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3 建议
从上文来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亲密朋友,真诚对待别人,尽可能表现出人际关系适应性;重视集体主义,时中、谦厚、不卑不亢、自信表现出文化适应性;明确诊断,采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运用中医调理自己的身体,表现出生理导向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杨中芳.如何理解中国人.台北:远流出版社,2001.
[2]刘肖岑,张文新.自我提升的含义与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3):145-148.
[3]金卫东,姚升主编.精神免***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