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所有乐器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没有哪一种乐器的发展历史能够像低音提琴的历史这样模糊不清,在研究各个时期音乐历史中所出现不同类型弦乐器的资料文献方面,尤其是在一些早期描绘欧洲节日盛会和宗教教会以及宗教建筑等绘画中,我们仅仅能够看到的只是古维奥尔提琴家族,例如,古维奥尔琴p次中音古维奥尔琴和低音或“支柱式”的维奥尔大提琴,而在这一古维奥尔琴的家族中,我们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低音提琴的前身了。
古维奥尔琴最早出现在 15 世纪,在 18 世纪的欧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从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全部古维奥尔提琴家族乐器中,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乐器的指板品,还有一种乐器不仅具备上面的特征,而且还出现了处于垂直状态的***支柱,这就是――古维奥尔大提琴。关于古维奥尔大提琴的名称,并非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大提琴,在当时仅仅指的是次中音维奥尔提琴,这样我们把它称作为次中音古维奥尔大提琴,这种乐器在当时曾是古维奥尔提琴家族的重要角色,而他在独奏表演技术方面也是最尖端的,特别是它具备有六根琴弦,但有的时候也增补第七根琴弦,即低音组的 A2。次中音古大提琴的定弦是按三度和四度排列的。后来,随着古大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和对音域进一步扩宽的需求,在 16 世纪的古提琴家族中出现了另一位成员――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
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这一乐器的出现,不仅记载着当时演奏者和制作者方面的劳动成就,而且它同其他乐器一样都具有非常精确的结构和比例,它和次中音古维奥尔大提琴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它的琴身要比次中音古维奥尔大提琴超出 18 厘米到 20 厘米,并且配有六根琴弦和六p七个弦品枕,这几个弦品枕嵌在琴颈周围和指板的上面,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的定弦要比次中音古维奥尔大提琴低。
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出现之后,很快就参与到室内乐领域,在奇玛的《A 大调奏鸣曲》和他以后所写的奏鸣曲及组曲作品中,经常把这一乐器运用在其中。在巴洛克音乐时代,很多的作曲家也同样把倍低音古维奥尔大提琴运用到三重奏鸣曲中。在 16 世纪末,由于当时弓弦乐器的应用音域是非常狭窄的,基于为了追求获得更好低音效果的这一思想,而将这种思想和数字低音手段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而使低音音乐声部获得了***p悦耳又富于表达力的效果,并且渐渐地在室内乐音乐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有的作曲家为了在低音声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它的音色和表现力,这样,就决定了在古提琴家族出现重要
的另一位“成员”――古低音提琴。
在所有的乐器学著作中基本上都指出,古低音提琴是在 16 世纪末形成的,然而,古低音提琴这一乐器的最早形象却是由著名的威尼斯画家巴罗・维罗涅兹(1528-1588)在 1563 年他的一幅油画作品中所描绘,这幅油画作品中描绘了威尼斯当时
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们的形象,他们演奏着不同的乐器,其中有一位坐着并神态安详的演奏家在演奏着这一庞大的古低音提琴。这幅油画是最早有古低音提琴形象的作品,这一作品显而易见地证明了,古低音提琴乐器的出现其次应归功于 16 世纪中叶。C ・蒙特威尔蒂在他的歌剧《奥费伊》作品中,首次实现了把古低音提琴加入到歌剧乐队之中,1609 年由威尼斯出版了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总谱有关乐队编制上面,清楚地标明了使用两把古低音提琴。
现代低音提琴的样式是在 18 世纪中叶出现的。正如敏锐的德国乐器学家 K ・扎科斯观察发现,低音提琴是从大提琴家族中分离出来而成为“投诚者”。低音提琴同其他一些特殊的提琴乐器一样,同样保持着传统的特征,例如:具有扁平的后部反响板,并且上部微斜,还有缓倾斜的“肩”,徐缓而圆头的角等等,这些都是纯正提琴的全部特点,按照结构规格,低音提琴的基本结构特征定弦与特殊的大提琴一样,但优点是它的琴身比特殊的大提琴琴身长出 6―15cm,同时在颈部和指板结构中也加入了很重要的修改。由于此时已有了钢,提琴家族乐器由此而采用了钢制的琴弦,低音提琴的琴弦配备由六根转变成三根琴弦或四根琴弦,弦品也消失了,发音孔改为“F”形状,更接近于其他提琴的样式,低音提琴的一系列变化,准确地说是由提琴家族乐器制作技术完全解决所起到的作用。
现在,低音提琴在乐器制作方面得到完善,但我们可以推测,低音提琴的发展进步还没有结束。目前在乐队之中主要使用两种样式的低音提琴,即四弦低音提琴和五弦低音提琴,只不过四弦低音提琴较五弦低音提琴唯一缺少的是低音第五弦C1,同时还有两种定弦方案,即我们现在称为的“乐队标准音高定弦和独奏定弦”,而琴弓也采用两种样式,宽马尾库和窄马尾库琴弓。